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SMBR-IVCW)系统处理混合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袁莉英 梁威 +2 位作者 肖恩荣 常军军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5,共5页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1的条件下,在SMBR和IVCW的水力负荷分别为1000L.d-1和375mm.d-1的最优工况下运行,系统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0%、59.6%和65.2%;系统进出水中氮的形态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SMBR-IVCW系统在高浓度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R—ivcw 膜生物反应器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混合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BR-IVCW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孔令为 贺锋 +3 位作者 夏世斌 徐栋 张义 吴振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2,66,共7页
进行了1种新型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阶段耦合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34%、93.35%和93.68%,对TN去除率分别为93.84%、89.77%和85.13%,对TP去除率分别为85.... 进行了1种新型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阶段耦合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34%、93.35%和93.68%,对TN去除率分别为93.84%、89.77%和85.13%,对TP去除率分别为85.36%、87.99%和90.39%,对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6.74%、97.30%和98.60%。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要求和CJ25.1-89要求,可作中水回用。DMBR单元可以有效去除COD以及浊度,同时在抗击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方面也有稳定表现;而IVCW作为DMBR的生物强化单元,主要是去除N、P等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耦合工艺 中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38
3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4 位作者 邱东茹 周巧红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2-1017,共6页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 :1不同类型湿地基质酶活性不同 ,甚至不同月份的酶活性也不相同。2不同深度基质中的酶活性是不相同的。 3基质磷酸酶的活性与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污水中总磷 ( TP)、无机磷 ( IP)以及化学需氧量 ( CODCr)的去除率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 4脲酶的活性与凯氏氮 ( KN)的去除率相关性极显著。这些为利用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湿地植物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基质酶活性 污水净化 磷酸酶 脲酶 净化效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工艺设计及净化效能 被引量:70
4
作者 吴振斌 李谷 +2 位作者 付贵萍 贺锋 成水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 该研究首次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池塘养殖结合.通过构建养殖-湿地生态系统,验证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与回用的可行性。近9个月的新建人工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313、469、625mm/d增加到781mm/d,人工湿地对TSS、CODcr和BOD5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80.5%~82.9%、45.2%~64.2%和61.0%~77.0%,对NH4^+-N、NO3^-—N、TN去除率的变动范围分别为51.5%~67.8%、-90.6%~40.0%和29.1%~68.6%,对TP和IP的去除率为72.7%~89.1%和o~33.3%,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出水水质除溶氢外能诀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初步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用水处理和回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湿地反应动力学及水流流态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4 位作者 任明迅 贺锋 成水平 Alex Pressl Reinhard Perfle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9,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IVCW),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系统的实际流态进行了研究.经过中试的运行试验,得到了系统对COD去除的反应速率方程,由示踪剂试验确定了系统中水流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提出RTD的不同是湿地处理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运用串联反应器模型和离散流模型两种非理想流态模型,模拟IVCW的实际水流流态,经过比较发现离散流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湿地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RTD 串联反应器模型 离散流模型 水流流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9
6
作者 常军军 吴苏青 +2 位作者 梁康 王飞华 梁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 酶活性 硝化反硝化强度 特征脂肪酸比值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调控下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陶敏 贺锋 +4 位作者 徐洪 周巧红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5-1202,共8页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 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研究了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曝气IVCW基质表层以好氧微生物为优势种群,但绝大部分微生物都集中在0~20cm基质层,系统的净化空间受到限制;氧调控下微生物群落向基质纵深发展,表征好氧微生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曝气系统下行池表层各类群微生物的生物量为不曝气系统的2~6倍,表征微生物活性的PLFAs总不饱和度水平也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细菌成为曝气IVCW基质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群落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专一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因此,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这种适应机制可以为优化湿地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氧调控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胜华 张婷 +3 位作者 周巧红 贺锋 梁威 吴振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68-2473,共6页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Ba>Mn>Zn>Li>Cu>As>Pb>Cr>Ni>Cd。三角湖人工湿地出水口对重金属去除效果排序为:Cd>As>Mn>Pb>Zn>Cr>Cu>Ba>Li>Ni。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对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重金属 去除 周年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源对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培养液pH值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金莲 张丽萍 +1 位作者 武俊梅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0-1234,共5页
采用恒温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处理1:尿素+乙酸钠;处理2:亚硝酸钠+乙酸钠;处理3:硝酸钾+乙酸钠;处理4:碳酸氢铵;处理5:硫酸铵+碳酸氢钠;处理6: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培养液p... 采用恒温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处理1:尿素+乙酸钠;处理2:亚硝酸钠+乙酸钠;处理3:硝酸钾+乙酸钠;处理4:碳酸氢铵;处理5:硫酸铵+碳酸氢钠;处理6: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培养液pH值的影响,探讨了pH值变化过程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理1、4以及5中培养液pH值先下降然后再上升,但下降和上升的幅度不同。处理2、3以及6中培养液pH值添加碳源前在7.30-7.40之间缓慢变化,添加碳源后均上升至9.00左右。在培养液pH值变化的过程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也发生改变。处理1、2、3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均在pH值上升的过程中达到最高值,而处理4、5、6中脱氢酶活性随pH值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对于所设6个处理,除处理4中多糖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本不变外,其余5个处理中多糖含量均在pH值上升过程中一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营养源 脱氢酶活性 多糖含量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过程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淑娟 葛利云 邓欢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50,共5页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间隙水和出水中DOM的四种不同组分的荧光光谱图、荧光峰值(R.U.)、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以及与COD,TN,T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知:污水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污水中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和含量随处理过程而变化;类腐殖质组分的降解情况不显著,而类蛋白组分的降解情况显著,类蛋白组分与COD,TN,TP呈现显著正相关。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探讨三维荧光技术用于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三维荧光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类蛋白 类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