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的通感算融合网络稳健资源优化
1
作者
李斌
沈立
+1 位作者
赵传信
费泽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优化卸载决策的不确定性。其次,在满足用户功耗、处理时间、雷达估计信息率等条件下,联合优化任务卸载比例、波束赋形和资源分配,建立用户总能耗最小化问题。由于该优化问题是多变量耦合且非凸的,将其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AC)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训练时更加稳定,能有效增强计算稳健性,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和优势动作评论算法相比,所提SAC算法在用户能耗方面分别减少了9.57%和40.72%。此外,用户数越多,能耗减少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通感算融合
深度强化学习
计算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智能反射面辅助感通算一体化车联网的联合功率时间分配方法
2
作者
束锋
张钧豪
+3 位作者
张旗
姚誉
卞弘艺
王咸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用户中加入计算单元提升数据传输卸载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车联网通信和计算性能并同时降低系统功耗,在ISCC-V2X中引入混合智能反射面(H-RIS)。该研究从时间和功率资源分配的角度出发,对H-RIS辅助的ISCC-V2X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采用了一种两阶段的优化方法,对功率分配、时间分配和反射元件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以找到最佳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定义联合吞吐量(JTC)的性能指标来表征次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计算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在H-RIS辅助ISCC-V2X场景中存在一种时间功率联合分配的最优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次用户的联合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
混合智能反射面
联合吞吐量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关键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3
作者
刘壮
吴宇赫
+3 位作者
陈雨然
刘芮彤
董晏宁
赵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25年第9期2273-2301,共29页
在构建未来高度融合的物理与数字世界中,通信、感知与计算的深度整合已成为下一代智能网络的关键技术。聚焦于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技术,系统剖析了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从技术演进和新兴需求出发,明确了ISCC在提升系统智能化、降低...
在构建未来高度融合的物理与数字世界中,通信、感知与计算的深度整合已成为下一代智能网络的关键技术。聚焦于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技术,系统剖析了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从技术演进和新兴需求出发,明确了ISCC在提升系统智能化、降低时延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满足沉浸式扩展现实(XR)、全息通信和自动驾驶等新兴业务需求中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ISCC的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无线感知、多模态感知、移动边缘计算和感知与通信的深度融合机制,并揭示了其在数字孪生网络、算力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创新应用场景,展示了其在高精度感知、高效数据处理和实时通信方面的优势;系统梳理了ISCC技术在实际部署中面临的多维度挑战,如体系架构设计复杂性、空口协议优化难题、资源管控动态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严峻性以及多源干扰管理复杂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跨学科理论创新、标准化推进和系统性仿真验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
iscc
)
6G移动网络
无线感知技术
多模态感知
移动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的通感算融合网络稳健资源优化
1
作者
李斌
沈立
赵传信
费泽松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出处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290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101277)。
文摘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优化卸载决策的不确定性。其次,在满足用户功耗、处理时间、雷达估计信息率等条件下,联合优化任务卸载比例、波束赋形和资源分配,建立用户总能耗最小化问题。由于该优化问题是多变量耦合且非凸的,将其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AC)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训练时更加稳定,能有效增强计算稳健性,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和优势动作评论算法相比,所提SAC算法在用户能耗方面分别减少了9.57%和40.72%。此外,用户数越多,能耗减少越显著。
关键词
边缘计算
通感算融合
深度强化学习
计算不确定性
Keywords
Edge
computing
integrated sensing
communication
,
and
computing
(
iscc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omputational uncertainty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智能反射面辅助感通算一体化车联网的联合功率时间分配方法
2
作者
束锋
张钧豪
张旗
姚誉
卞弘艺
王咸鹏
机构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出处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2A2002,62071234)
海南省科技专项基金(ZDKJ2021022)
+1 种基金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KYQD(ZR)-21008)
海南大学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XTCX2022XXC07)。
文摘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用户中加入计算单元提升数据传输卸载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车联网通信和计算性能并同时降低系统功耗,在ISCC-V2X中引入混合智能反射面(H-RIS)。该研究从时间和功率资源分配的角度出发,对H-RIS辅助的ISCC-V2X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采用了一种两阶段的优化方法,对功率分配、时间分配和反射元件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以找到最佳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定义联合吞吐量(JTC)的性能指标来表征次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计算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在H-RIS辅助ISCC-V2X场景中存在一种时间功率联合分配的最优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次用户的联合吞吐量。
关键词
车联网
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
混合智能反射面
联合吞吐量
资源分配
Keywords
Vehicle-to-Everything(V2X)
integrated sensing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iscc
)
Hybri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H-RIS)
Joint Throughput Capacity(JTC)
Resource allocation
分类号
T192 [一般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关键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3
作者
刘壮
吴宇赫
陈雨然
刘芮彤
董晏宁
赵军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学院
出处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25年第9期2273-2301,共29页
基金
202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24BJY010)。
文摘
在构建未来高度融合的物理与数字世界中,通信、感知与计算的深度整合已成为下一代智能网络的关键技术。聚焦于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技术,系统剖析了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从技术演进和新兴需求出发,明确了ISCC在提升系统智能化、降低时延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满足沉浸式扩展现实(XR)、全息通信和自动驾驶等新兴业务需求中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ISCC的核心技术体系,包括无线感知、多模态感知、移动边缘计算和感知与通信的深度融合机制,并揭示了其在数字孪生网络、算力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创新应用场景,展示了其在高精度感知、高效数据处理和实时通信方面的优势;系统梳理了ISCC技术在实际部署中面临的多维度挑战,如体系架构设计复杂性、空口协议优化难题、资源管控动态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严峻性以及多源干扰管理复杂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跨学科理论创新、标准化推进和系统性仿真验证的重要性。
关键词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
iscc
)
6G移动网络
无线感知技术
多模态感知
移动边缘计算
Keywords
integrated sensing
,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
iscc
)
6G mobile networks
wireless
sensing
technology
multimodal
sens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的通感算融合网络稳健资源优化
李斌
沈立
赵传信
费泽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混合智能反射面辅助感通算一体化车联网的联合功率时间分配方法
束锋
张钧豪
张旗
姚誉
卞弘艺
王咸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关键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刘壮
吴宇赫
陈雨然
刘芮彤
董晏宁
赵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