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洋 孙宇航 +3 位作者 张浩然 田文彬 陈桂 马江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7-1087,共21页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地震勘探面临着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速度建模和成像困难等难题,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应用于海量地震数据时,其精度或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可以有效提...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地震勘探面临着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速度建模和成像困难等难题,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应用于海量地震数据时,其精度或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精度和效率。为此,概述了监督、半监督和无监督深度学习技术,总结了深度学习在初至拾取、提高信噪比、数据重建、速度谱解释、偏移和提高分辨率等资料处理方面的应用,在断层、地震相、河道和盐丘等地质体识别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波阻抗反演、AVO反演、全波形反演、岩性识别、储层参数预测和流体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训练集的制作、神经网络的优选、训练策略和大模型等;最后展望了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与解释方法的发展趋势,指出需要继续提高网络的泛化性,需要研究适合地震勘探的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挑战
2
作者 于强 王宝江 +4 位作者 张禄明 田涛 高志亮 任战利 畅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6,共14页
随着全球能源领域“数智”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油气勘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场景广泛,对其综合分析可为解决新时代油气勘探中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通... 随着全球能源领域“数智”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油气勘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场景广泛,对其综合分析可为解决新时代油气勘探中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勘探、测井、岩石薄片鉴定、油藏地质建模、油气大模型等勘探领域中的应用综述,重点阐述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变体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优势与局限性,并根据目前深度学习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油气勘探领域对大模型的探索方向和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度学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测井分析、油藏评价等油气勘探领域,以CN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去噪、速度建模、构造解释、地震反演等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②深度学习技术在测井评价、岩石薄片鉴定、油藏地质建模、油气大模型等任务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勘探效率和精度,还能从复杂数据中发现新的规律,提出对油气勘探中非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案;③深度学习技术在训练数据的质量及代表性、数据集的整合和共享、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与挑战。结论认为,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将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框架,注重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创新或持续优化现有模型,加大数据整合与共享,注重地质复杂性和非结构化解释等方面工作,以上工作将有助于推动油气地质勘探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数智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测井数据解释 油藏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物探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午阳 魏新建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8,共19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通过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领域中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总结了智能物探的优势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物探技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2次浪潮中开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得益于物探领域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硬件算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深度学习框架,智能物探技术从早期的机器学习发展为目前的深度学习,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目前智能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标签集的构建、去噪、断裂检测、层位与层序解释、地震相分类和异常体检测、岩性识别与油气藏开发、地震反演成像等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克服了人工交互操作和人工经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助力打破传统物探技术瓶颈。(3)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缺少公开的标签数据集、缺少解决地球物理领域问题的智能化框架及尚未形成适用于地球物理领域共享的智能化开发平台等难题,可以从解决数据基础、构建智能平台、开展网络架构基础性研究及与应用场景结合等方面着手解决;此外,智能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还包含智能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储层成像方法研究,油气大数据挖掘、智能风险评估与智能决策以及超算软件装备研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物探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标签数据集 深度学习框架 智能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成对抗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和去噪一体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岩 张一鸣 +1 位作者 董宏丽 宋利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数据不仅在空间上会出现采样不足或不规则的情况,而且会混入噪声,不利于后续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通常将重建与去噪分为两个阶段处理,这样往往会引入额外的误差。为此,文中提出了一...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数据不仅在空间上会出现采样不足或不规则的情况,而且会混入噪声,不利于后续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通常将重建与去噪分为两个阶段处理,这样往往会引入额外的误差。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韦氏生成对抗网络(cWGAN)的地震数据重建去噪一体化方法,该方法研究的重点是在缺失道和噪声的混合干扰下,准确提取地震数据的有效特征。首先,以U-Net模型为基本网络结构来构建生成器模型,分级提取地震数据同相轴特征;在判别器模型中引入条件约束,引导生成器优化梯度方向。其次,建立重建和去噪误差描述模型,该模型设计了一体化损失函数,可以兼顾重建与去噪两方面的处理任务。最后,经过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证明文中所提的网络模型恢复的地震数据信噪比更高且具有较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重建与去噪一体化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一体化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志荣 邓小江 +5 位作者 杨晓 巫芙蓉 刘定锦 张红 谭荣彪 周跃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3,125-126,共4页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思路及技术流程,取得了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新进展。采集方面,通过对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攻关,优选了技术性与经济性兼备的、合理的采集参数;处理方面,特别注重静校正、保真保幅及浅层信息保护等处理环节;解释方面,在分析页岩气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断层精细解释+埋深编制+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等环节的工作,为该地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开发目标区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技术 进展 采集处理解释 技术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明 孙夕平 +3 位作者 崔兴福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1,I0011,共10页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2)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3)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地震预测 处理解释一体化 保幅 提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及其在老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4 位作者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高银波 卢明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39,691,共24页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井控精细构造解释、井震联合储层研究、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地震约束油藏数模技术系列,建立了老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和技术系列在研究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断距2m以上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构造解释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08%,2m以下薄储层识别符合率达86%,剩余油分布预测符合率80%。研究成果指导了15口井补孔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与措施前相比,平均单井增液量44.0t/d,增油量8.9t/d,含水率下降9.7%,为老油田挖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要想充分发挥地震技术在老油田挖潜中的作用,就必须遵从由地震到油藏,再回到地震的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必须突出井控,强调井震一致性;在油藏工程阶段要突出地震约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面上密集采集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中仍有许多技术亟待研究与完善,如老油田复杂开发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地震响应机理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地震约束沉积微相自动成图技术与井震藏一体化软件平台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井震藏-体化 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不粗化 地震约束油藏建模与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关昕 王建民 +3 位作者 王元波 王丽娜 林春华 卢福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性和保真性。通过开发、应用地震处理系统、解释系统中能量分析、频率分析、相干体分析等...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性和保真性。通过开发、应用地震处理系统、解释系统中能量分析、频率分析、相干体分析等技术对原始数据、流程试验、处理过程的适时监控,逐步形成了一套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方法,保证了处理流程及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而达到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解释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处理精度 数据解释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操 周莉莉 +3 位作者 姜岩 王彦辉 李雪松 吕双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区分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井震解释垂向断距对比等内容。通过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的应用,落实了大断层的空间位置,对大断层下盘的断层假象的认识更清楚,小断层解释更准确,整体上提高了各类断层的解释精度。在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部署平行于断面的大斜度井挖掘断层附近的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垣油田 井震结合 断层解释 断层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储集层厚度及含油饱和度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娥 高书琴 +4 位作者 侯成福 刘爱香 罗永胜 王奇 张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4,共3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蒙古林油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砂岩的非均质性很严重,油水分布十分复杂,为已投入开发的该油田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带来困难。应用该油田连片处理后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制作了2口较深井的合成地震记录,经80余口井验证,...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蒙古林油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砂岩的非均质性很严重,油水分布十分复杂,为已投入开发的该油田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带来困难。应用该油田连片处理后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制作了2口较深井的合成地震记录,经80余口井验证,准确确定了腾一段油层顶面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油层顶面构造形态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先应用Landmark自动解释系统,单道分时窗提取出四大类(振幅谱类,复地震道类,谱类,地层层序类)20种地震属性;再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选出3种属性(最大波谷振幅,平均瞬时频率,正负值样点数比值)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反映低频、高振幅的黑色地震属性点平面图;然后将所需井点的储集层参数与这3种属性参数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储集层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分布。将预测结果和实钻结果对比,砂岩厚度误差为1~2m,含油饱和度误差为1%~5%,预测结果可靠而直观,为蒙古林油田北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扩边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砂岩 储集层厚度 含油饱和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印军 dg.cnpc.com.cn +6 位作者 郭春东 余忠 赵灵益 陈斌 曹国明 孙德海 陈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83,共3页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层位确定、构造精细解释和综合解释。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中,用这项技术解释了家8井区和枣22自然断块火成岩储集体,并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性模式识别,预测均为有利含油区。这2个特殊类型油藏新钻井的试油结果证实预测可靠,投入开发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得以成功应用,其基础是对该区地质规律的深入认识,关键是要从井出发,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释。图4照片1参1(王孝陵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解释 火成岩 地震勘探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尔华 宋永忠 +2 位作者 李昂 沈加刚 关晓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8-294,共7页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勘探的关键。由于河道规模小,河道砂体厚度薄,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极限,河道砂体识别也是难题。以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准确识别为目标,开展了地震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与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以处理解释一体化为手段,以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有效属性优选、三维可视化砂体雕刻技术为特点的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在肇源南地区应用见到明显效果,河道和点砂坝得到了清晰刻画,为扶杨油层精细勘探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河道砂体 地震识别 相对保持振幅处理 处理解释一体化 陆相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天草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龙飞 王劲松 +2 位作者 文一华 胡军 苟红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51-255,260,17,共7页
天草凹陷T6井获得油气发现之后,部署了"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为了整体评价油藏特征及储量规模,开展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采用综合静校正、组合去噪、振幅补偿与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四项主要... 天草凹陷T6井获得油气发现之后,部署了"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为了整体评价油藏特征及储量规模,开展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采用综合静校正、组合去噪、振幅补偿与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四项主要针对性配套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运用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分别落实构造和刻画沉积相带。消除了构造成图系统误差,预测有利扇体面积82.3km^2;在完成目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议部署的4口钻井获工业油气流,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系统 天草凹陷 两宽一高 处理解释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佳 罗勇 +3 位作者 张淑萍 蒋立 王俊 张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23-128,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潜力巨大,但特殊地震地质条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低,影响了构造圈闭识别的准确性,对南缘油气发现影响巨大。采用GeoEast系统高保真去噪技术、DIVA井控建模技术、复杂构造建模技术等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潜力巨大,但特殊地震地质条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低,影响了构造圈闭识别的准确性,对南缘油气发现影响巨大。采用GeoEast系统高保真去噪技术、DIVA井控建模技术、复杂构造建模技术等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序列,大幅度改善了齐古背斜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提高了高陡构造成像精度,深度域成像与井深相对误差控制在2.5%以内。GeoEast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特色技术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有力支撑了该地区井位部署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解释一体化 信噪比 井控建模 网格层析 构造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小光 张光荣 +2 位作者 钟子川 陈骁 武跃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2-46,122-123,共5页
为了开拓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的新局面,基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针对深层开展了地震老资料的重新处理、统一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等一系列探索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了一套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包括提高成像质量的... 为了开拓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的新局面,基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针对深层开展了地震老资料的重新处理、统一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等一系列探索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了一套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的地震预测技术,包括提高成像质量的处理技术、储层裂缝预测及流体判别等技术。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不仅在西山构造上解决了地震成像难题,同时率先对四川盆地北抵广元、南达长宁、东至雅安、西抵华蓥山约96 000km2范围内下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地震预测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犍为—荣县—威远—资中—自贡有利勘探区带、安岳西南—安平店—磨溪—龙女寺有利勘探区带和隆昌东南—阳高寺—西山—铜梁—合川有利勘探区,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古生代 有利勘探区带 地震勘探 处理解释一体化 地震资料成像 地震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构造约束地震资料目标反演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捍东 贺振华 刘洪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5-600,606,共6页
对叠后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后,再从井旁道出发对目标层段进行非等时的外推波阻抗反演,使用相同层位的地震数据能够在相同低频背景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反演运算。这对于提高解的精度、减少反演的多解性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描述了测井和构... 对叠后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后,再从井旁道出发对目标层段进行非等时的外推波阻抗反演,使用相同层位的地震数据能够在相同低频背景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反演运算。这对于提高解的精度、减少反演的多解性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描述了测井和构造形态共同约束下的地震资料目标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测井约束反演和模型法反演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运算速度,及演出的地震参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明确的地质意义,可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储层或油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构造解释 地震数据 反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谱分解的微裂缝识别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仲礼 张艳芳 王权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4,125-126,共3页
众所周知,小断层对储层的连通性及油气开发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入信息理论中的熵来对储层中的小断层进行预测。首先介绍了最大熵谱分析的原理,其次介绍了最大熵谱分析的Beryman经验公式,最后应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对阿曼第五... 众所周知,小断层对储层的连通性及油气开发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入信息理论中的熵来对储层中的小断层进行预测。首先介绍了最大熵谱分析的原理,其次介绍了最大熵谱分析的Beryman经验公式,最后应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对阿曼第五区块Daleel油气田shuaiba储层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在功率谱分解的振幅数据体上,识别和解释出了以往难以识别的断距在10~15m之间的小断层,为更加清楚地认识油气藏的地质特征、调整注采方案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值 功率谱 地震资料处理 三维地震解释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储层测井参数与无阻流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严建文 张松扬 黄国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深入分析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地质取心、常规测井、试井成果等资料,特别是对"下石盒子组—太原组"各层段主要含气层(盒3、盒2、盒1、山2、山1、太2段)的测井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剖析,在对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的基... 深入分析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地质取心、常规测井、试井成果等资料,特别是对"下石盒子组—太原组"各层段主要含气层(盒3、盒2、盒1、山2、山1、太2段)的测井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剖析,在对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气层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反复试验研究和精细处理分析,研究了气层无阻流量预测方法——测井储能特征系数法和测井参数优化合成法。前者从测井比值法出发,用测井特征储能系数法建立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系测井产能预测的综合计算方法;后者用优化组合法建立了利用测井参数合成关系预测储层天然气无阻流量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天然气无阻流量的预测中取得了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储集层 测井解释 测井数据处理 无阻流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在海域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骆迪 张训华 +5 位作者 蔡峰 刘展 张志珣 侯方辉 杜润林 魏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由于受到海水的覆盖,地球物理技术成为海洋地质调查的主要和首要手段。其中,地震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浅部地质构造,但是,由于海洋地震勘探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有效波能量较弱,无法根据地震资料获... 由于受到海水的覆盖,地球物理技术成为海洋地质调查的主要和首要手段。其中,地震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浅部地质构造,但是,由于海洋地震勘探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有效波能量较弱,无法根据地震资料获得深部构造形态,另外,地震资料无法获得火成岩分布的边界。重磁资料可以有效地反映断裂、火成岩等密度、磁性异常体,对构造区域的划分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位场数据固有的特点,使其存在严重的多解性,因此开展重磁震综合解释,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料的优势,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解释的可靠性。本文利用1∶100万重磁震资料对中国东北部海域研究区,包括渤海的大部分海域,北黄海以及南黄海的部分海域进行了综合解释,获得了研究区的断裂展布和火成岩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区的整体构造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震综合解释 渤海湾盆地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开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嘉 刘永宁 +2 位作者 仇正兰 岳承祺 庞世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地震综合解释需要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等多学科数据,进行多学科工作流程的协同,而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是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的核心,基于国内外知名油气勘探综合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 地震综合解释需要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等多学科数据,进行多学科工作流程的协同,而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是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的核心,基于国内外知名油气勘探综合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在参考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PPDM和POSC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NEWSBase)的逻辑模型;根据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逻辑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和软件设计方法.进行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软件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和组件开发技术,完成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综合解释 数据模型 数据平台 软件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