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tic compaction uni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lay content and integrated compaction recovery using well and seismic data 被引量:1
1
作者 Zhong Hong Ming-Jun Su +1 位作者 Hua-Qing Liu Gai Ga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85-697,共13页
Compaction correction is a key part of paleogeomorphic recovery methods. Yet, the influence of lithology on the porosity evolution is not usually taken into account. Present methods merely classify the lithologies as ... Compaction correction is a key part of paleogeomorphic recovery methods. Yet, the influence of lithology on the porosity evolution is not usually taken into account. Present methods merely classify the lithologies as sandstone and mudstone to undertake separate porositydepth compaction modeling. However, using just two lithologies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that cannot represent the compaction history. In such schemes, the precision of the compaction recovery is inadequate.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compaction recovery, a depth compaction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hat involves both porosity and clay content. A clastic lithological compaction unit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clay content, has been designed to identify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and establish sets of compaction units. Also,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tic compaction unit classification, two methods of compaction recovery that integrate well and seismic data are employed to extrapolate well-based compaction information outward along seismic lines and recover the paleo-topography of the clastic strata in the region. The examples presented here show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leo-geomorphology can be gained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compaction recovery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ction recovery Porosity-clay contentdepth compaction model Classification of lithological compaction unit Well and seismic data integrated compaction recovery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成对抗网络的地震数据重建和去噪一体化方法
2
作者 张岩 张一鸣 +1 位作者 董宏丽 宋利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数据不仅在空间上会出现采样不足或不规则的情况,而且会混入噪声,不利于后续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通常将重建与去噪分为两个阶段处理,这样往往会引入额外的误差。为此,文中提出了一...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震数据不仅在空间上会出现采样不足或不规则的情况,而且会混入噪声,不利于后续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通常将重建与去噪分为两个阶段处理,这样往往会引入额外的误差。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韦氏生成对抗网络(cWGAN)的地震数据重建去噪一体化方法,该方法研究的重点是在缺失道和噪声的混合干扰下,准确提取地震数据的有效特征。首先,以U-Net模型为基本网络结构来构建生成器模型,分级提取地震数据同相轴特征;在判别器模型中引入条件约束,引导生成器优化梯度方向。其次,建立重建和去噪误差描述模型,该模型设计了一体化损失函数,可以兼顾重建与去噪两方面的处理任务。最后,经过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证明文中所提的网络模型恢复的地震数据信噪比更高且具有较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重建与去噪一体化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一体化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东梅 郝兰英 +3 位作者 郭亚杰 程顺国 陈丽艳 孙立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0-856,共7页
以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高台子油层为例,开展密井网条件下基于地震沉积学的井震结合刻画方法研究,应用地层切片上的振幅特征和地震剖面上的波形变化特征,以"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相确定"为原则,平面与剖面相互验证,井震结合精细识别内前... 以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高台子油层为例,开展密井网条件下基于地震沉积学的井震结合刻画方法研究,应用地层切片上的振幅特征和地震剖面上的波形变化特征,以"地震趋势为引导,井点相确定"为原则,平面与剖面相互验证,井震结合精细识别内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台子油层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主要为60~150 m,只在中部发育500~600 m宽的大规模河道,为多期叠加而成,局部河道走向与物源方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识别 井震结合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控储层建模方法及其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姜贻伟 刘红磊 +2 位作者 杨福涛 张纪喜 张雪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106,共4页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实现井间测井数据更合理内插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该技术可以将含有丰富地质、岩性、物性信息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又综合了地震数据体反映的储层横向变化特征,特别适用于井网密度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田。为此,基于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地震反演数据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成果,把地震数据作为宏观约束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井网密度不高时储层属性模型的精度问题,并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震控地质建模 井震结合 地震反演 多级建模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明 孙夕平 +3 位作者 崔兴福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1,I0011,共10页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2)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3)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地震预测 处理解释一体化 保幅 提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及其在老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4 位作者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高银波 卢明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39,691,共24页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井控精细构造解释、井震联合储层研究、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地震约束油藏数模技术系列,建立了老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和技术系列在研究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断距2m以上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构造解释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08%,2m以下薄储层识别符合率达86%,剩余油分布预测符合率80%。研究成果指导了15口井补孔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与措施前相比,平均单井增液量44.0t/d,增油量8.9t/d,含水率下降9.7%,为老油田挖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要想充分发挥地震技术在老油田挖潜中的作用,就必须遵从由地震到油藏,再回到地震的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必须突出井控,强调井震一致性;在油藏工程阶段要突出地震约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面上密集采集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中仍有许多技术亟待研究与完善,如老油田复杂开发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地震响应机理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地震约束沉积微相自动成图技术与井震藏一体化软件平台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井震藏-体化 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不粗化 地震约束油藏建模与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操 周莉莉 +3 位作者 姜岩 王彦辉 李雪松 吕双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区分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井震解释垂向断距对比等内容。通过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的应用,落实了大断层的空间位置,对大断层下盘的断层假象的认识更清楚,小断层解释更准确,整体上提高了各类断层的解释精度。在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部署平行于断面的大斜度井挖掘断层附近的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垣油田 井震结合 断层解释 断层假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河道砂体的井震结合法精细解剖刻画 被引量:7
8
作者 夏世强 刘景彦 +2 位作者 邓纪梅 李全 高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8,共10页
随着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开发程度的加深,储层非均质性矛盾日益严重,在密集的井网条件下如何有效预测井间河道砂体展布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问题。以大庆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区块为例,在多学科综合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刻... 随着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开发程度的加深,储层非均质性矛盾日益严重,在密集的井网条件下如何有效预测井间河道砂体展布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问题。以大庆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区块为例,在多学科综合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刻画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在地震地质层位追踪的前提下沿参考层分别向上向下开取一定的时窗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以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提取井点属性,利用某商业软件的二维聚类分析及作者研究的线性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地震属性与井点处储层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该方法可用于优选刻画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井数据的纵向优势与地震属性的横向优势编制了目的层段的河道砂体平面展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地震属性 相关性分析 河道砂体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其在三江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3 位作者 铁映春 杨云飞 胡艳莎 田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6期637-642,共6页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叠前时间偏移 KIRCHHOFF积分法 地震数据处理 振幅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开发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嘉 刘永宁 +2 位作者 仇正兰 岳承祺 庞世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地震综合解释需要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等多学科数据,进行多学科工作流程的协同,而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是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的核心,基于国内外知名油气勘探综合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 地震综合解释需要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等多学科数据,进行多学科工作流程的协同,而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是地震综合解释软件系统的核心,基于国内外知名油气勘探综合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在参考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PPDM和POSC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NEWSBase)的逻辑模型;根据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逻辑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和软件设计方法.进行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软件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和组件开发技术,完成了地震综合解释数据平台的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综合解释 数据模型 数据平台 软件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度法全波场模拟及其水平慢度积分的实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繁昌 印兴耀 赵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7-602,共6页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本文从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慢度法计算层状介质的叠前地震记录。同反射率法一样,慢度法也能够提供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而且...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本文从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慢度法计算层状介质的叠前地震记录。同反射率法一样,慢度法也能够提供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而且其中间结果容易解释。具体实现步骤为:①通过傅立叶变换和汉克尔交换将本构方程和弹性动力学方程变换到频率-慢度域;②在频率-慢度域得到反射、透射系数矩阵递推公式;③分别对频率和慢度进行积分变换得到时-空域的地震道集。文中还讨论了慢度积分计算中解的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数据 慢度法 水平慢度积分 全波场模拟 地震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天草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龙飞 王劲松 +2 位作者 文一华 胡军 苟红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51-255,260,17,共7页
天草凹陷T6井获得油气发现之后,部署了"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为了整体评价油藏特征及储量规模,开展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采用综合静校正、组合去噪、振幅补偿与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四项主要... 天草凹陷T6井获得油气发现之后,部署了"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为了整体评价油藏特征及储量规模,开展了基于GeoEast系统的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应用。采用综合静校正、组合去噪、振幅补偿与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四项主要针对性配套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运用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分别落实构造和刻画沉积相带。消除了构造成图系统误差,预测有利扇体面积82.3km^2;在完成目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议部署的4口钻井获工业油气流,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系统 天草凹陷 两宽一高 处理解释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31
13
作者 冉建斌 李建雄 刘亚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油藏描述技术已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的描述、储层预测发展为建立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 ;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一体化研究 ;从定性的描述发展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 ;从定性的评价发展为三维油藏属性建模... 油藏描述技术已从单一的储层构造形态的描述、储层预测发展为建立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 ;从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一体化研究 ;从定性的描述发展到半定量、定量的预测 ;从定性的评价发展为三维油藏属性建模。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油藏描述技术 储层 相干体技术 可视化技术 变速成图技术 油田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建模中地质统计学整合地震数据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4
作者 印兴耀 刘永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在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时 ,用地震数据约束井间区域数据估计 ,使之能体现储层的大尺度变化。结合地震数据在储层属性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及现状 ,先讨论了整合数据的基础——变差函数 ;然后按照方法发展的顺序介绍了线性回归法、克里金... 在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时 ,用地震数据约束井间区域数据估计 ,使之能体现储层的大尺度变化。结合地震数据在储层属性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及现状 ,先讨论了整合数据的基础——变差函数 ;然后按照方法发展的顺序介绍了线性回归法、克里金法 (包括外部漂移克里金、协克里金、配置克里金 )、随机模拟法以及比较新的Block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法和频率域整合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地质统计学 整合 地震数据 方法 研究进展 地震数据 克里金 随机模拟 Block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 频率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一致性处理在井震联合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谋杰 郭海敏 +2 位作者 蔡炳坤 董勇 居大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9-72,5,共4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是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地质学、沉积学为基础开展井震联合反演是提高勘探开发的重要途径。地震反演是测井与地震信息融合的过程,其结果往往得不到...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是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地质学、沉积学为基础开展井震联合反演是提高勘探开发的重要途径。地震反演是测井与地震信息融合的过程,其结果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问题的关键是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未能有效统一。重点阐述了井震结合过程中,测井资料一致性处理问题,提出利用标准泥岩段频率分布一致性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以消除测量环境差异导致的测井曲线误差,使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达到最佳匹配,从而提高地震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反演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 测井预处理 测井综合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印军 dg.cnpc.com.cn +6 位作者 郭春东 余忠 赵灵益 陈斌 曹国明 孙德海 陈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83,共3页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层位确定、构造精细解释和综合解释。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中,用这项技术解释了家8井区和枣22自然断块火成岩储集体,并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性模式识别,预测均为有利含油区。这2个特殊类型油藏新钻井的试油结果证实预测可靠,投入开发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得以成功应用,其基础是对该区地质规律的深入认识,关键是要从井出发,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释。图4照片1参1(王孝陵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解释 火成岩 地震勘探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井间砂体识别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立恒 马耀军 +3 位作者 朱遂珲 王增存 李正喜 梁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0-397,I0009,共9页
大庆长垣油田历经五十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处于高密井网、细分单层开采阶段。为了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井间窄小河道的边界位置,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和开发井信息基础上,综合钻井的纵向信息和地震横向高密度信息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 大庆长垣油田历经五十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处于高密井网、细分单层开采阶段。为了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井间窄小河道的边界位置,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和开发井信息基础上,综合钻井的纵向信息和地震横向高密度信息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建立砂体预测模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识别了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边界及井间窄小河道砂体。该方法适用于类似油田开发后期井间砂体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油田 密井网 井震结合反演 井间砂体 开发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积分剖面薄互层特征解释及三维地质物性参数体模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立昌 王英桂 卢春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1-313,共13页
道积分值代表相对波阻抗值,它反映了地震剖面上相对层速度的变化。目前,在绝对层速度剖面很难取准的情况下.用相对层速度剖面结合钻井、测井、油田地质等资料,同样可以对薄互层储层进行定量描述和物性参数(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三维... 道积分值代表相对波阻抗值,它反映了地震剖面上相对层速度的变化。目前,在绝对层速度剖面很难取准的情况下.用相对层速度剖面结合钻井、测井、油田地质等资料,同样可以对薄互层储层进行定量描述和物性参数(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三维空间的模拟。文中对多种复杂薄互层地质模型产生的道积分剖面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描述了薄储集层道积分剖面的特征,并首次提出不依赖于子波类型(要求零相位)的道积分特征公式,为进行定量解释和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本文还提出了道积分剖面薄互层厚度的定量解释方法,以及从井资料出发建立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三维数据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积分 薄互层 地震数据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层析成像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争鸣 李衍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9-124,128,共17页
层析成像(tomography)是积分几何的反问题。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tomography是一个反问题,是从观测数据反演物理模型;②tomography必须通过积分把数据和模型联系起来,或者说,观测数据必须能够表示成物理模型的积分;③tomography必须有一... 层析成像(tomography)是积分几何的反问题。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tomography是一个反问题,是从观测数据反演物理模型;②tomography必须通过积分把数据和模型联系起来,或者说,观测数据必须能够表示成物理模型的积分;③tomography必须有一簇曲线或者一簇曲面作为它的积分流形,tomography就是研究这些积分流形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函数在流形上的积分确定函数本身。 tomography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tomography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和积分方程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分类相同。医学诊断中的CT技术属于线性tomography。地震勘探中的旅行时反演(层速度)属于非线性tomography。非线性tomography常常(在迭代之中)可简化成线性tomography来处理,因此线性tomography是理论和实际研究的重点。线性tomography是围绕Radon变换和反变换展开的。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研究广义Radon变换及其反演,特别是利用Fourier积分算子微局部分析的理论反演被变换的函数的奇性(奇性反演),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偏移的目的是要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层速度的间断面)。但是,现在的偏移方法(波场延拓)是反演波动方程解的奇性。解的奇性与系数的奇性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广义Rodon变换及其奇性反演为反演波动方程系数的奇性(偏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几何 层析成像 Ron变换 Fourier积分算子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SN地区地震综合勘探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红民 刘小燕 廖准良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3,共2页
针对高邮凹陷SN地区勘探一直没有突破的事实,部署三维地震勘探后,在强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以辉绿岩发育难点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制并使用适于辉绿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发展和完善先进适用的全三维解释技术... 针对高邮凹陷SN地区勘探一直没有突破的事实,部署三维地震勘探后,在强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以辉绿岩发育难点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制并使用适于辉绿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发展和完善先进适用的全三维解释技术、利用Jason等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预测辉绿岩与变质带发育程度及变速成图技术,取得了勘探突破,发现了千万吨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 三维地震解释 储集层 预测 相干体技术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