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城乡融合发展——对由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有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选择。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创新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中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目标,基于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相互赋能路径,把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和农村支撑城镇能力统一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促进要素在城乡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结构问题,增强县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融合规划“层级—内容”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海燕 蔡敏杰 +1 位作者 刘欣语 李世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从规划的视角探讨促进城乡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城乡融合规划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三级八载体...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从规划的视角探讨促进城乡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城乡融合规划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三级八载体、三类八要素”的城乡融合规划体系,并从省、市、县(镇/村)3个尺度层级梳理我国城乡融合规划的典型案例,明晰不同尺度下城乡融合规划的侧重点和空间载体,并从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精度、实践路径4个方面对我国的城乡融合规划研究和实践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规划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规划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乡村与城镇化衔接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许家伟 王文琦 +1 位作者 徐思瑜 韩涵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剧增长和平稳发展等阶段。(2)中国科学院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机构,机构合作网络不密切、跨区域合作弱。(3)刘彦随、龙花楼和李裕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关系。(4)研究政策导向明显,视角和内容趋向多元化。(5)研究前沿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新”紧密对应。(6)我国乡村与城镇化研究成果显著,存在合作网络、实证分析及跨领域研究等不足,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及城乡融合阶段,需多方面协同实现有效衔接。未来研究应深化合作网络、拓展多元视角、强化案例支撑、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政策导向,为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城镇化 城乡融合 可视化 热点 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6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成片开发土地征收协同的法律机制
7
作者 罗瑞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成片开发土地征收之间的协同机制,实现两种方式在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方面的有机统一,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入市与成片开发共同承载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空间治... 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成片开发土地征收之间的协同机制,实现两种方式在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方面的有机统一,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入市与成片开发共同承载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空间治理效能的目标,但在具体功能定位上各有侧重。制度目标的一致性和制度功能的互补性是协同的理论基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制度体系所蕴含的“规划权—征收权/所有权—开发权”运行框架,构成协同的制度逻辑。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协同实施的前提。“五级三类”规划体系、规划技术指标要求及规划中的民主协商机制从不同层面引导两者在资源配置、空间利用等方面实现科学对接与高效配合。统一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协同实施的保障。共同遵循市场初次分配与政府再分配相结合的分配逻辑、完善成片开发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政府通过增值税参与分配是统一土地收益分配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成片开发土地征收 城乡融合 协同机制 统一国土空间规划 统一土地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娜 赵康杰 景普秋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利用2017—2021年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等级等地区属性多层次考察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能够有效... 利用2017—2021年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等级等地区属性多层次考察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实现;机制方面,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乡村地区创业活跃度、加深乡村地区产业融合和扩大乡村地区市场范围三条路径进行有效传导,且乡村地区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效应>乡村地区市场规模的中介效应>乡村地区产业融合水平的中介效应;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小城市更能发挥扁平化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城乡共同富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镇空间结构 城乡共同富裕 扁平化 市域 网络多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桂芹 曾珍妮 许文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全面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文章以“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现实需求”为问题导向,引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全面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文章以“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现实需求”为问题导向,引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三元辩证法分析框架,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3个层面解构分析空间三元辩证理论与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论述了“三元辩证理论”视角下的空间规划诠释以及三元辩证理论对空间规划的现实指导意义,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进行发展策略剖析,阐述了以自然景物与文化遗产为要素的审美舒缓型休闲空间、以轻松快意为目的的娱乐体验型休闲空间,以及以亲情友情为基调的社交聚会型休闲空间的表征空间规划策略。以自然景物与文化遗产为要素的审美舒缓型休闲空间建构主要体现在优化原生性生态空间基底,注重乡土景观资源统筹,以及以“休闲构想”为驱动,塑造乡村公共空间形态“主题化”两个方面;以轻松快意为感受的娱乐体验型休闲空间规划主要体现在系统化整合娱乐资源,打造乡村娱乐体验品牌,以及注重乡村公共空间“商品化”和“真实性”的均衡发展两个方面;以亲情友情为基调的社交聚会型休闲空间规划主要体现在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塑造乡村空间规划的精神内核,以及加大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多元社会利益平衡两个维度。研究提出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休闲公共空间的规划受到制度、资本、社会和文化要素的综合影响,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的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的提出,对于满足乡村精英、农民、规划师、资本、游客等多方社会力量对乡村公共空间的诉求,具有重要现实指导价值。面对三元辩证逻辑下乡村休闲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进乡村休闲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最终达至有机协同发展。文章的机制和策略分析有助于引导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优化乡村环境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休闲型乡村公共空间 空间三元辩证理论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资源要素配置与城乡高质量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寒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高质量融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正向作用于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省份与经济发达省份中...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高质量融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正向作用于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省份与经济发达省份中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资源要素配置 城乡高质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
11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0,共6页
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并检验了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 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并检验了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赋能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胡焕庸线”东侧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赋能城乡高质量融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融合 新质生产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笑菡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和财政支持力度较高地区的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赋能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间接驱动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
13
作者 曾献君 陈丽芳 +2 位作者 彭冲 尤泽富 黄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的多元化管控需求。在分析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内涵需要进行转变,并探讨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随后,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基于对现有的各类产权主体、空间使用及诉求的精细调研,强化对这类地区现状特征和发展问题的研判,提出质效双控、镇村协同,单元重构、增存并进,以及差异管控的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地区 详细规划 存量更新 编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及其行动路径
14
作者 袁方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本文以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选取县域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 本文以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选取县域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县域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进而结合广东省南海区、四川省彭州市、浙江省安吉县、湖北省宜城市等地的实践案例,总结提炼出新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采取空间集约、产城融合、生态优势转化以及就地市民化等行动路径,旨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县域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内涵式发展 县域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人口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矿产资源型城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吕梁市交口县为例
15
作者 李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探究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矿产资源型城市城乡矛盾与转型困境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我国空间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助力县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型城市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城乡融合发展的... 探究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矿产资源型城市城乡矛盾与转型困境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我国空间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助力县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型城市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城乡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梳理了国外矿产资源型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产业转型举措,对国内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化与时代背景进行了剖析。以矿产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为例,通过分析其现状特征与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出其在规划引领统筹、产业发展结构、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公共资源配置、资源要素流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与关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政策与要求,从规划引领、产业协同、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等方面探索交口县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与地区内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矿产资源型城市 新型城镇化 国土空间规划 交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高质量融合、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16
作者 张钰迪 鲁宽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0,共6页
文章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城乡高质量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并就新质生产力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城乡高质量融合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 文章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城乡高质量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并就新质生产力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城乡高质量融合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城乡高质量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作用在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和农村营商环境优越地区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正向调节城乡高质量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门槛值时,城乡高质量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水平 农村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城乡高质量融合: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17
作者 田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的驱动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来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融合 要素配置效率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域下生态利益的协调机制优化研究
18
作者 俞思雨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47-52,共6页
新时代推动城乡生态利益的协调联动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切入点。生态利益作为城乡生态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将会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到... 新时代推动城乡生态利益的协调联动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切入点。生态利益作为城乡生态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生态利益的均衡分配,将会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到城乡生态利益均衡协调过程中,其应然体现主要为利用生态空间共建实现生态利益的整合;通过生态补偿共治优化生态利益分配格局;通过优势互补促进生态要素共享。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生态利益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是共建生态资源配置不均、生态利益保护共治失衡以及城乡居民生态利益共享存在落差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促进城乡生态利益的均衡协调,需要共建,推进生态利益整合机制;共治,优化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共享,落实生态利益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融合 生态 利益 协调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19
作者 杜名扬 白春明 王柟 《蔬菜》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都市农业是城镇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具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等多重资源优势,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从提升农业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都市农业是城镇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具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等多重资源优势,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从提升农业竞争力、拓展新功能新业态、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工农互促与城乡融合的角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意义;梳理了都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高素质劳动者、新技术劳动资料、多样化劳动对象三要素优化组合为核心的内涵,以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组织变革、要素流动推动都市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升级和城乡协同发展提效的路径;总结了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食品加工园区、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为代表的培育都市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载体;最后,提出了深挖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都市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 都市农业园区 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20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