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Decision and Reliable Accessing for UAV Communication in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 被引量:3
1
作者 Bowen Zeng Zhongshan Zhang +2 位作者 Xuhui Ding Xiangyuan Bu Jianping A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66-185,共20页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become a promising scenario in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SAGINs) recently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whe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become a promising scenario in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SAGINs) recently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whe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necessity and is normally categorized into control and nonpayload communication(CNPC) as well as payload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tackle two challenges of UAV communication respectively on establishing reliable CNPC links against the high mobility of UAVs as well as changeable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and on offering dynamic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Quality-of-Service(QoS) guaranteed payload communication with variable link connectivity. Firstly, 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 air controlling center(ACC), a virtual application equipped on the infrastructure in SAGINs, which can collect global information for estimating UAV trajectory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e then introduce the knapsack problem for modelling resource optimization of UAV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optimal access points for both CNPC and payload communication. Meanwhile, using the ai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edictive decision algorithm and handover strategy are introduced for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proposal ensures an approximate always-on reliable accessing of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methods against high mobility,sparse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obsta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s UAV communication air communication controlling predictive decision reliable ac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of interceptor via prescribed performance integral sliding mode with neural network disturbance observer 被引量:1
2
作者 Wenxue Chen Yudong Hu +1 位作者 Changsheng Gao Ruoming 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12-429,共1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erception missiles’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problem under wind field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 the boost phase.Indeed,the velocity control in such 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erception missiles’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problem under wind field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 the boost phase.Indeed,the velocity control in such 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systems of missiles is challenging.As our contribution,the velocity control channel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the intractable velocity problem and improve tracking accuracy.The global 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which guarantees the tracking error within the set range and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tracking guidance system,is first propos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PF.Then,a tracking guidance strategy is derived using th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techniques to make the sliding manifold and tracking errors converge to zero and avoid singularities.Meanwhile,an improved switching control law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esigned tracking guidance algorithm to deal with the chattering problem.A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extended state observer(BPNNESO)is employed in the inner loop to identify disturbances.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tracking guidance approach achieves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guidance objective without and with disturbances and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tracking guidance schemes with the lowest tracking errors,convergence times,and oversh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network neural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ISMC) Missile defense 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PPF) State observer Tracking guidanc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minal Angular Constraint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for Flexible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Dead-Zone Input Nonlinearity
3
作者 Hewei Zhao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0年第4期489-503,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model for a flexible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terminal angular constraints.The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model is bounded and the dead-zone input nonlineari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model for a flexible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terminal angular constraints.The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model is bounded and the dead-zone input nonlinearity is considered in the system dynamics.The line of sight angle,line of sight angle rate,attack angle and pitch rate are involved in the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with a backstepping method,in which a first order filter is employed to avoid the differential explosion.The full tuned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NN)is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system dynamics with robust item coping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errors,the exactitude model requirement is reduced in the controller design.In the last step of backstepping method design,the adaptive control with Nussbaum function is used for the unknown dynamics with a time-varying control gain function.The uniform ultimate boundedness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prov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vehicle terminal angular constraint dead-zone input nonlinearity full tuned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N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考虑多约束的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4
作者 吴险峰 刘星 孙经广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存在外界干扰、末端攻击角度约束以及输入饱和条件下的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问题。首先,给出了考虑多约束的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其次,将目标机动和外界扰动视为系统总扰动,并引入RBF神经网络对总扰动进行逼近和补偿,... 文章深入探讨了存在外界干扰、末端攻击角度约束以及输入饱和条件下的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问题。首先,给出了考虑多约束的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其次,将目标机动和外界扰动视为系统总扰动,并引入RBF神经网络对总扰动进行逼近和补偿,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抗饱和的一体化制导控制策略。最后,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控制一体化 自适应控制 攻击角度约束 神经网络理论 输入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远程驾控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胡欣珏 李麒 +3 位作者 刘佳仑 周云龙 林楠 李诗杰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入分析远程驾控船舶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多种无线系统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将卫星与岸基网络深度融合,以期构建智能化、稳定的船舶通信系统。通过揭示具备经济性与服务质量优势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在复杂通航环境船舶远程驾控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梳理相关关键技术及现存瓶颈问题,期望所提出的集成通信网络架构可为远程驾控船舶在多样化通航网络条件下的通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通信网络 卫星-岸基集成网络 远程驾控通信 通信和数据链 网络接入管理 通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四网融合的市域铁路列控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友兵 陈志强 +3 位作者 王硕 张家兴 田换换 黄睿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在深入分析市域铁路特性的基础上,对列控制式选择、CTCS列控系统的适用性、车地兼容方式以及车载设备兼容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鉴于CTCS系统在网络级指挥、标准规范完整性、互联互通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推荐市域铁... 在深入分析市域铁路特性的基础上,对列控制式选择、CTCS列控系统的适用性、车地兼容方式以及车载设备兼容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鉴于CTCS系统在网络级指挥、标准规范完整性、互联互通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推荐市域铁路主要采用CTCS制式。为实现四网融合及跨制式运营,未来应研究开发兼容CTCS和CBTC的列控系统。短期内,可以在高速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构建适应市域铁路需求的列控系统。同时,建议开发兼容型车载设备,通过车载设备兼容地面设备实现跨线运行,提倡开发融合CTCS与CBTC制式的一体化车载设备,以简化系统结构和降低设备成本,为市域铁路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对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水平、增强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网融合 市域铁路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互联互通 跨制式运行 地面兼容 车载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朱一松 刘祥祥 +4 位作者 高越飞 邓柯 刘炳义 陈华 莫世川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应对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及河道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等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研究设计“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对河道(湖泊)、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水闸、泵站等进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 为应对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及河道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等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研究设计“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拟系统,对河道(湖泊)、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水闸、泵站等进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理。调度模拟系统在实时感知城市水系统运行状况和远程自动化调控排水设施的基础上,融合应用数值模拟、优化调度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水量水质预测预警、运行状态评估,以及多设施、多目标复杂场景下的优化调度与实时控制,为城镇排水防涝和“源网厂河(湖)”水环境运维的智慧决策提供支持。研究表明,调度模拟系统计算推荐调度方案可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运行成效,有效实现减少溢流污染、降低内涝风险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厂网河”一体化 优化调度 调度模拟 防汛排涝 溢流污染 模拟预测控制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优化FNN-PID的单晶硅加热炉炉温控制
8
作者 周佳凯 张洪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针对单晶硅加热炉炉温控制的大惯性、强耦合、长调节时间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的优化模糊神经网络(FNN)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通过测试实验装置的温度推算出模型表达式,采用WOA进行选代寻优,得到合适的PID参数,利用FN... 针对单晶硅加热炉炉温控制的大惯性、强耦合、长调节时间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的优化模糊神经网络(FNN)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通过测试实验装置的温度推算出模型表达式,采用WOA进行选代寻优,得到合适的PID参数,利用FNN对PID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动态解耦。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并在搭建的模型上分别进行阶跃响应实验和信号跟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D算法和FNN-PID算法,基于WOA的优化FNN-PID算法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升温速度且无超调。对加热炉进行升温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超调量最高为0.9℃,恒温区温控精度保持在±0.3℃,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系统升温速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温区温度控制 鲸鱼优化算法(WOA) 模糊神经网络(FNN) 比例-积分-微分(PID) 单晶硅加热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可靠性分析
9
作者 郭婷婷 周禹池 +2 位作者 陈惠 张莲红 李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33-35,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活动的增加,空气质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空气质量,需要建立和运行自动监测网络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实现有效空气质量管理的关键。本文对自动监测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活动的增加,空气质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空气质量,需要建立和运行自动监测网络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实现有效空气质量管理的关键。本文对自动监测网络的质量保证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的质量控制实施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的数据可靠性,进而为空气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质量控制 数据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与城轨CBTC系统切换方案研究
10
作者 邓伟龙 何永发 张昱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随着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战略的逐步落地,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引入城市中心,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和贯通运行。结合北京铁路枢纽利用既有东北环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实际,研究CBTC系统与CTCS-2级... 随着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战略的逐步落地,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引入城市中心,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和贯通运行。结合北京铁路枢纽利用既有东北环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实际,研究CBTC系统与CTCS-2级列控系统间贯通运营的基本原则;提出站内停车切换和区间不停车切换2种方案,每种方案均包含由CBTC系统向CTCS-2系统、由CTCS-2系统向CBTC系统的2种切换场景;从切换效率及可靠性、供电交直流转换干扰、调度指挥管辖范围、19号线列车在生命谷站折返作业的影响、地面设备布置、19号线向东北环线跨线列车的列控模式、维修管理范围、司机换乘等多个角度,对2种切换方案进行对比;综合考虑,站内停车切换方案更具优势,可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网融合 市域(郊)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贯通运行 列控系统切换 折返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CBTC与CTCS-2双制式信号系统切换方案研究
11
作者 程梁 刘雅祯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满足市域(郊)铁路列车跨线运行需求,研究市域(郊)铁路CBTC与CTCS-2双制式信号系统的兼容性方案。分析衔接线路接驳方式、两种制式列控系统切换对应的运营场景;从车载、轨旁设备层面,介绍采用双套车载设备进行信号制式切换的方法,并对... 为满足市域(郊)铁路列车跨线运行需求,研究市域(郊)铁路CBTC与CTCS-2双制式信号系统的兼容性方案。分析衔接线路接驳方式、两种制式列控系统切换对应的运营场景;从车载、轨旁设备层面,介绍采用双套车载设备进行信号制式切换的方法,并对制式切换过程进行描述;探讨停车切换、不停车切换方式的设备管界,系统结构及信息交互、轨旁设备配置、地面信号显示方案等;讨论跨线运行列车的追踪间隔控制要求,以及调度系统配置、临时限速设置方案;研究不同切换方式对列控系统控车模式的要求,分析切换瞬间不同制式列控系统列车限制速度曲线不一致的风险,讨论车载设备之间,以及车载设备与车辆、司机、外围设备的接口配置;最后提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方面的相关建议,展望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应用前景,为市域(郊)铁路工程设计、信号设备研发等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四网融合 信号系统 列控系统制式切换 场景分析 设备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马尔科夫的时滞神经网络输出反馈同步
12
作者 马跃 苏磊 张玉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半马尔科夫神经网络静态输出反馈主从同步的问题,设计1种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实现半马尔科夫神经网络从系统在时变时滞的影响下与主系统同步。利用半马尔科夫切换过程对时变时滞神经网络系统建模,表征神经网络系统...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半马尔科夫神经网络静态输出反馈主从同步的问题,设计1种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实现半马尔科夫神经网络从系统在时变时滞的影响下与主系统同步。利用半马尔科夫切换过程对时变时滞神经网络系统建模,表征神经网络系统参数的突变现象,比起马尔科夫过程,半马尔科夫过程更具一般性;考虑到系统状态不能完全获得的情况,利用输出信息实现神经网络之间的同步;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选取时滞相关的Lyapunov泛函并结合积分不等式缩放技术,得到低保守性的充分条件;在没有控制器输入矩阵的情况下,采用自由权矩阵技术将系统矩阵从Lyapunov泛函广义矩阵中分离,克服固定权矩阵的保守性;最后通过1个数值算例验证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可使时变时滞系统在初始状态与主系统不同步时,依然可在5 s后消除误差实现同步;控制信号在消除误差后趋向稳定,在保证同步误差系统随机均方稳定的同时满足混合无穷/无源性能指标,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静态输出反馈 半马尔科夫 时变时滞 同步控制 LYAPUNOV泛函 积分不等式 自由权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CTCS-2和CBTC线路贯通运行场景的地面信号显示方案研究
13
作者 刘华祥 贾雨岩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2期86-92,共7页
CTCS-2与CBTC线路贯通运行是轨道交通多网融合的一个主要场景,但目前在该运行场景下地面信号显示尚无明确和统一的方案和标准,而部分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地面信号显示的需求和方案。为此依托实际市域铁路工程项目,从运营需求... CTCS-2与CBTC线路贯通运行是轨道交通多网融合的一个主要场景,但目前在该运行场景下地面信号显示尚无明确和统一的方案和标准,而部分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地面信号显示的需求和方案。为此依托实际市域铁路工程项目,从运营需求、既有规范及技术可行性角度,按照使CBTC线路与CTCS-2线路地面信号机显示含义保持一致的原则,对CTCS-2和CBTC线路中具有不同显示含义的地面信号机显示进行融合设计,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设计面向CTCS-2和CBTC线路贯通运行场景下的地面信号显示方案,最大程度地统一CTCS-2和CBTC线路地面信号显示,方便网络化运营的实现。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市域铁路实际工程实施,进而可为后续市域铁路相关标准编写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城际铁路 多网融合 地面信号 信号显示统一 CTCS-2级列控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t S-surface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庞永杰 +2 位作者 苏玉民 赵福龙 秦再白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8年第4期236-242,共7页
S-surface control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motion control of underwater autonomous vehicles(AUV).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maintaining steady precision of course due to the constant need to adjus... S-surface control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motion control of underwater autonomous vehicles(AUV).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maintaining steady precision of course due to the constant need to adjust parameters,especially where there are disturbing currents.Thus an intelligent integral was introduced to improve precision.An expert S-surface control was developed to tune the parameters on-line,based on the expert system,it provides S-surface control according to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ontrol knowledge.To prevent control output over-compensation,a fuzzy neural network was included to adjust the production rules to the knowledge base.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n AUV simulation platform,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t S-surface controller performs better than an S-surface controller in environments with currents,producing good steady precision of course in a robus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S-surface control expert control intelligent integral fuzzy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rning-Based Dela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Traffic Adaptation for DC-PLC and 5G Integrated Multi-Mod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15
作者 Tian Gexing Wang Ruiqiuyu +6 位作者 Pan Chao Zhou Zhenyu Yang Junzhong Zhao Chenkai Chen Bei Yang Sen Shahid Mumtaz 《China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4期65-80,共16页
Low-carbon smart parks achieve selfbalanced carbon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scheduling of direct current(DC)-based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 units,and loads.Direct current power li... Low-carbon smart parks achieve selfbalanced carbon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scheduling of direct current(DC)-based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 units,and loads.Direct current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DC-PLC)enables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on DC power lines.With traffic adaptation,DC-PLC can be integrated with other complementary media such as 5G to reduce transmission delay and improve reliability.However,traffic adaptation for DC-PLC and 5G integration still faces the challenges such as coupling between traffic admission control and traffic partition,dimensionality curse,and the ignorance of extreme event occurrence.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we propose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based dela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traffic adaptation algorithm(DSRTA)to minimize the total queuing delay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raffic admission control,queuing delay,and extreme events occurrence probability.DSRTA jointly optimizes traffic admission control and traffic partition,and enables learning-based intelligent traffic adaptation.The long-term constraints are incorporated into both state and bound of drift-pluspenalty to achieve delay awareness and enforce reliability guarante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SRTA has lower queuing delay and more reliable quality of service(QoS)guarantee than other state-of-the-art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LC and 5G integration multi-mod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raffic adaptation traffic admission control traffic part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珂 刘天瑞 杨钊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4-1164,共11页
为系统地分析我国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知网检索到的32篇相关文献,总结盾构掘进姿态的主要表征参数和影响因素,并以盾构液压推进系统为例论述其控制原理。同时,结合盾构姿态智能控制的部分案例,总结PID控制、自适应控制... 为系统地分析我国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知网检索到的32篇相关文献,总结盾构掘进姿态的主要表征参数和影响因素,并以盾构液压推进系统为例论述其控制原理。同时,结合盾构姿态智能控制的部分案例,总结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和基于智能算法的控制等技术的优劣势及应用场景。基于以上分析,对盾构姿态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盾构掘进姿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几何参数、地层参数和盾构掘进参数。2)由于盾构推进系统需要同时完成盾构向前推进和姿态调整等复杂任务,因此该系统的参数对盾构姿态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姿态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3)相较于传统PID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方法与PID控制的结合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精度、适应能力和鲁棒性。4)未来研究可以围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控制算法、构建数据-机制混合驱动的控制技术以及加强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性等方面展开,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姿态控制 PID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附着路况条件下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
17
作者 田彦涛 许富强 +1 位作者 庾文彦 王凯歌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针对在冰雪环境下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为解决在低附着、分布不均的路面情况下车辆对参考轨迹的稳定跟踪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制器,以及基于线性化车辆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 针对在冰雪环境下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为解决在低附着、分布不均的路面情况下车辆对参考轨迹的稳定跟踪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调节的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制器,以及基于线性化车辆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以路面附着系数及车辆速度作为输入构建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输出调节系数优化模糊PID控制器控制性能;设计了十自由度模型表征车辆在冰雪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使用MPC实现车辆横向稳定控制。使用Car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显著提高车辆轨迹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控制 神经网络 模糊PID 横向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整体缝网压裂技术在杏树岗油田杏69-1井区扶余油层的应用实践
18
作者 陈鑫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针对大庆致密油储层地质条件逐年变差,以及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工艺达不到预期增产效果的问题,创新采用整体缝网压裂工艺,主要从地质选层、缝储匹配、液性组合、有效改造4个方面进行方案优化。依托杏树岗油田杏69-1井区扶余油层“井缝控藏... 针对大庆致密油储层地质条件逐年变差,以及采用常规压裂改造工艺达不到预期增产效果的问题,创新采用整体缝网压裂工艺,主要从地质选层、缝储匹配、液性组合、有效改造4个方面进行方案优化。依托杏树岗油田杏69-1井区扶余油层“井缝控藏”理念,纵向上通过甜点优选压裂层段,平均单井压裂层数由4层减少至3层。横向上考虑砂体连通关系,以缝控储量最大为目标,优化施工规模,平均单井液体规模降低16%,支撑剂规模降低31.4%,单井成本降低4.7%。同时采用变黏压裂液、控缝高工艺,积极推行全链条挖潜增效,实现该井区扶余油层整体缝网压裂效益开发。现场应用表明,整体缝网压裂技术提高了缝控储量规模,实现了储层改造最大化、缝控储量最大化。实际平均单井日产油5.7t/d,比设计值提高103%;实际建设产能1.62×10^(4)t,超额完成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缝网压裂 甜点选层 缝控储量 施工规模 变黏压裂液 控缝高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管控平台架构设计
19
作者 刘金东 张鹏 +2 位作者 张艳立 高杨 梁子俊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2期28-34,共7页
在双碳目标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某农业生态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管控平台为例,介绍了农业生态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整体情况,介绍了管控平台设备传感层、通信传输层、应用层的设计与开发,并介... 在双碳目标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某农业生态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管控平台为例,介绍了农业生态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整体情况,介绍了管控平台设备传感层、通信传输层、应用层的设计与开发,并介绍了通过使用管控平台为园区带来的收益。管控平台的使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园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生态园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也为实现农业电气化、自动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区 综合能源系统 管控平台 ZIGBEE网络 B/S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SDN的传统网络功能集成方法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友伟 朱晓东 +1 位作者 刘磊 郑策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8期23-26,31,共5页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并使网络可编程来改变网络的管理方式。控制器是SDN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诸如DHCP中继功能、动态路由功能等传统网络功能,目前已存在成熟的第三方网络组件。基于能够更便捷地开发面向...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并使网络可编程来改变网络的管理方式。控制器是SDN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诸如DHCP中继功能、动态路由功能等传统网络功能,目前已存在成熟的第三方网络组件。基于能够更便捷地开发面向SDN的传统网络应用,设计与实现一种通用的传统网络功能集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底层网络流量同步给第三方网络组件,由第三方网络组件完成核心的网络功能。文中基于ONOS控制器利用该集成方法开发了一款通用的传统网络应用,并通过集成DHCP Relay功能的实验完成了对该集成方法的功能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控制器 传统网络功能 集成方法 第三方功能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