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天聪 王悦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高职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在制度层面基本完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合法性建构。面向未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需要从形式一体化过渡到内涵一体化,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方面展开系统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办学能力 高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协同理论下“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的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旭东 王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0,共6页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框架,突破了传统...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框架,突破了传统分段式育人线性思维局限,以能力阶梯为主线,有机整合知识协同、资源协同和组织协同,为贯通培养提供新思路。基于一体化育人理念,优化“中本贯通”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建设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的教研联合体;构筑高效的跨组织协同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育人支撑平台;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贯通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本贯通 系统协同理论 一体化育人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娥 张岩 彭茂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共6页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如江苏“小学院、大学校”中职上挂的开放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上海整合资源升格的“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模式、浙江优质高职下沉县域的区域一体化模式、深圳建立区域职教集团的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对省域典型经验模式分析,可以为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内核要素衔接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和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 经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冲 李向群 马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2-266,270,共6页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为完善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从“探知”向“务实”拓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高职教育 学科融合 乡村振兴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困境表征及其突围策略
5
作者 徐勇雁 王福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3-104,共12页
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既是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衔接机制以支撑人才的贯通培养。但... 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既是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衔接机制以支撑人才的贯通培养。但在课程建设方面,仍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不完备、课程衔接不通畅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职业能力进阶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健全课程标准体系,强化职业素养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动态调整的课程衔接机制和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为新时代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本贯通培养 课程体系 困境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职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功能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晓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32,共6页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高职思政引领力在本质上体现为以为党育人为导向的政治引领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想引领力、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育引领力,在功能定位上凸显了保障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的强基固本功能、凝聚培育时代新人思想共识的凝心聚力功能、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铸魂育人功能。提升高职思政引领力,应从党建引领、话语创新、课程融合、数字赋能与队伍锻造等方面着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想保障与力量支撑,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职教育 思政引领力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7
作者 王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需要。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存在...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需要。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存在主体“混沌而不协同”的关系困境、秩序“有序而不整体”的空间困境和演进“线性而不多样”的时间困境。迫切需要坚持整体性、目标性、以人为本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四大原则,通过重构、共鸣、衔接和迭代四大路径,持续提升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整体功能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本一体化 系统科学 贯通培养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行动逻辑及运作机制研究——基于Z省J院校的实证考察
8
作者 王一栋 黄巨臣 萧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作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县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生成场景,资源整合、组织协同和目标导向是其基...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作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县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生成场景,资源整合、组织协同和目标导向是其基本特征。采用个案考察的研究方法,以J院校为实证考察对象,基于场域、资源和知识的三维架构深入探究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建构逻辑,并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的保障机制系统阐释其运行机制,以期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县域职教 中高职一体化 办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研究
9
作者 伍绍平 邓云 朱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3-27,共5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遵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现代化体系和人才结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遵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现代化体系和人才结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可采取以下路径:同向同行开展,加强一体化协同设计;多元协同育人,构建闭环管理新体系;联合互培发展,实现招生就业同频共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深度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本”一体化 协同发展 协同育人 互培发展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潘军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与鼓励高校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作为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可以通过“双导双院”协同育人模...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与鼓励高校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作为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可以通过“双导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产学研、赛创就”六位一体生态系统,实现职业教育从“技能传递”到“价值创造”的范式升级,形成职业教育反哺产业的内生动力机制,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创业书院制实践面临的体制机制碎片化、资源整合低效、双师型师资质效失衡、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结构性挑战,通过构建“政校企行”协同治理体系、打造产业要素生态转化平台、锻造“双师双能”型导师矩阵、建立分层培养与弹性学制等举措,推动创业书院制向“教育-产业”要素流动的生态系统升级,突破传统职业教育单向适应产业的逻辑,为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提供理论范式与实践样本,对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书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王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5-19,共5页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所然,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所系,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担当所在。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面临着机制体制建设不够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所然,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所系,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担当所在。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面临着机制体制建设不够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产教融合模式不够深入等困境。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可以是: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探索指引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航向”;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增强赋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活力”;聚焦“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入推动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助力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类型教育 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目标 “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教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2
作者 张兵 刘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7-112,共6页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校企协同的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脱节、课程供给滞后于技术迭代、评价体系的滞后性制约改革成效、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场景融合不足等问题。黄炎培提出的“社会化”“科学化”“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三大理...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校企协同的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脱节、课程供给滞后于技术迭代、评价体系的滞后性制约改革成效、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场景融合不足等问题。黄炎培提出的“社会化”“科学化”“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三大理念,为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据此,建议以“社会化”理念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科学化”理念为支撑完善课程设置,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念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13
作者 花春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38-42,共5页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育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关键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和逻辑取向,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存...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育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关键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和逻辑取向,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构基于区域的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有效路径,制定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以期优化区域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类型定位,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 中高本一体化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4
作者 李文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95-97,共3页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在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存在教育理念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体系单一、资源分配不均衡、政策导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在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存在教育理念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体系单一、资源分配不均衡、政策导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对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跨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基于浙江的省域探索 被引量:12
15
作者 米高磊 程江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4-31,共8页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上延式”“下沉式”“横向式”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支撑力的...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上延式”“下沉式”“横向式”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支撑力的有效路径。基于浙江的改革实践,梳理出要适应区域产业集群特征,回应地方企业对于“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研制专项政策,构建契约型实体组织,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赋能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标准共研、教材共编、方案共制、人才共育、师资共培、竞赛共比等“六共”衔接,立足区域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 逻辑理路 省域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助推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进路审思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莎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30,共4页
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创新教材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推动各方协同联动等方面存... 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创新教材设计、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推动各方协同联动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从时代需求和行业转型发展需求出发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方式是:优化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创新教材形态,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加强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文旅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武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7-21,共5页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表现出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筑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取向...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表现出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筑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取向。然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教育资源横纵衔接局限和专业教学评价标准贫乏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的核心症结。对此,应紧扣教育类型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加强院校交流协作,完善教育资源横纵衔接渠道;建立联合管理机制,打造专业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以切实保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顺利开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中高本衔接” 人才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新使命——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议综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以“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关注历史变迁,梳理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脉络与发展历程;聚焦培养模式,分析了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以“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关注历史变迁,梳理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脉络与发展历程;聚焦培养模式,分析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践与探索的多元样态;凝练办学特色,总结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成效与经验;进行反思展望,探讨了中高职贯通培养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的实现路径。核理交流会基本情况、汇总专家观点、分析各方建议,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然和应然状态,全面准确落实会议精神,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 人才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曹艳敏 王萌 李兴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22-27,共6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着力点。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校企作为共生单元的两类主体之间能量交互不匹配、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和约束力偏弱、社会对高职院校...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着力点。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校企作为共生单元的两类主体之间能量交互不匹配、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和约束力偏弱、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认同度低以及未形成一体化与互惠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共生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出要确立校企产教融合的共同利益目标:以资源交互促进新能量生成;治理校企产教融合的共生环境:以制度化促进校企行动自觉;激发校企产教融合的共生意愿:强化实体组织建设实现利益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新模式下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的适切性与多元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明欣 谭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6,共5页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接受着时代和实践的考验。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径恰与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集群性、聚合性、创新性不谋而合,但现实中却呈现出办学思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接受着时代和实践的考验。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径恰与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集群性、聚合性、创新性不谋而合,但现实中却呈现出办学思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切合、人才培养设计与产业转型升级不切合、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供给侧需求不切合的三重困境。实现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改进与发展,应坚持“三个立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进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打造、设计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职业本科教育 产教融合 集群性 聚合性 创新性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