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FBP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袁磊 左曙光 +1 位作者 范文娟 宋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35-1840,共6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质粒pCMV6-IGFBP7转染MCF-7细胞,构建稳定表达IGFBP7的MCF-7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7在MCF-7细胞稳定转染子的表达...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质粒pCMV6-IGFBP7转染MCF-7细胞,构建稳定表达IGFBP7的MCF-7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7在MCF-7细胞稳定转染子的表达;采用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cyclin E、CDK2、p21CIP1/WAF1、p27KIP1、p53、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和p-Rb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1)只有稳定转染质粒pCMV6-IGFBP7的MCF-7细胞表达IGFBP7。(2)IGFBP7能够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1),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使其停滞于G1期(P<0.01)。(3)IGFBP7能够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P<0.01)。(4)IGFBP7能够下调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P<0.01),上调p27KIP1、p21CIP1/WAF1和p53蛋白表达(P<0.01),抑制Rb的磷酸化(P<0.01)。(5)MEK1/2阻断剂PD98059可部分模拟IGFBP7的肿瘤抑制效应。结论:(1)IGFBP7可通过下调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上调p27KIP1、p21CIP1/WAF1和p53蛋白表达,以及抑制Rb磷酸化发挥抗肿瘤作用;(2)IGFBP7对cyclin D1和p27KIP1的调节可能与其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MCF-7细胞 ERK1 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GF-1、MMP-7和IGFBP-3水平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天舟 王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和3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和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以及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IGF-1、MMP-7和IG-FBP-3的含量。结果:3组血清中MMP-7和IGFB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940和468.740,P<0.001),与其他2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MMP-7水平升高,IGFBP-3水平降低(P<0.05)。22例化疗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MMP-7水平明显降低(t=6.518,P=0.001),IGFBP-3水平明显升高(t=18.145,P<0.001),14例SD+PD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IGF-1、IGFBP-3和MMP-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7和IGFBP-3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化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结直肠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7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水燕 胡绍燕 +1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种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IGFBP7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序列一致,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经BamHⅠ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在293T及K562细胞中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IGFBP7 mRNA和蛋白在K562细胞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慢病毒载体 293T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贲门腺癌组织中IGFBP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素朋 董稚明 +3 位作者 郭炜 郭艳丽 邝钢 杨植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2-638,共7页
目的:探讨人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7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 目的:探讨人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7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85例GCA患者癌组织标本和67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7基因在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IGFBP7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GCA组织中IGFBP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2.9%(45/85),第1外显子5'非翻译区的甲基化率为35.3%(30/85),相应癌旁组织IGFBP7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5'非翻译区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5.8%(24/67)和19.4%(13/67);癌组织IGFBP7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5'非翻译区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GCA组织中IGFBP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第1外显子区(P<0.05)。GCA组织中IGFBP7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结论:GCA组织中IGFBP7基因启动子区比第1外显子区更易发生甲基化而导致IGFBP7表达缺失,IGFBP7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可能是GCA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GFBP-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周明亮 杨平贵 +1 位作者 吴登俊 张翔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16-1420,1433,共6页
试验以凉山半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其IGFBP-7基因的CDS全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分析其序列。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IGFBP-7基因的CDS序列为846 bp,编码282个氨基酸,与牛、人、鼠的CDS同源性分别为99%、95%、90%,氨... 试验以凉山半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其IGFBP-7基因的CDS全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分析其序列。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IGFBP-7基因的CDS序列为846 bp,编码282个氨基酸,与牛、人、鼠的CDS同源性分别为99%、95%、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3%、89%,Gen Bank登录号为FJ589640.1;IGFBP-7基因的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9.0 ku,理论等电点(p I)为8.25;进化分析显示其与牛、山羊等哺乳动物关系较近,与斑马鱼、鲍等亲缘关系较远;IGFBP-7基因的蛋白质疏水性区域与亲水性区域间隔较为均匀分布,有1个信号肽、2个跨膜区、16个磷酸化位点、4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O-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区域分别为64.89%、19.86%、15.25%;三级结构分析显示存在IGFBP_N和Ig-like功能域。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绵羊IGFBP-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igfbp-7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戴小妹 陈娇 +3 位作者 陆春久 王雪芹 柏振江 李艳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AKI(AKI 1期)、严重AKI(AKI2和3期)和非AKI组。检测入PICU第... 目的探讨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AKI(AKI 1期)、严重AKI(AKI2和3期)和非AKI组。检测入PICU第一个24小时尿IGFBP-7水平,并于入PICU 24小时内行儿童死亡风险Ⅲ(PRISMⅢ)评分。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IGFBP-7与AKI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IGFBP-7对危重症患儿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危重症患儿144例,21例(14.6%)在样本采集120小时内发生AKI,其中严重AKI 11例。严重AKI组入PICU第一个24小时的尿IGFBP-7水平、PRISMⅢ评分均高于轻度AKI及无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体质量、PRISMⅢ评分后,尿IGFBP-7是严重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95%CI:1.07~8.03,P=0.037),预测危重症患儿严重AKI的AUC值为0. 79(95%CI:0. 66~0. 92,P=0. 001)。结论尿IGFBP-7是危重症患儿严重AKI的独立预测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 危重症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2和IGFBP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肾脏损伤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杨(综述) 王一梅 +2 位作者 姜物华 赵栓 丁小强(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79,共9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AK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治疗成本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AKI的生物标志物是尿液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AK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治疗成本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AKI的生物标志物是尿液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浓度的乘积。TIMP2和IGFBP7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肾脏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首先分析二者所属家族的蛋白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再对二者在肾脏发育和AKI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文献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深入了解TIMP2和IGFBP7作为AKI生物标志物之外的作用和功能提供参考,并为其准确利用TIMP2和IGFBP7诊断和治疗AKI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AKI) 生物标志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丹瑜 李霞 +3 位作者 钟捷 齐晓光 董文杰 乔敏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mRNA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细胞株后,经Real-timePCR定量药物处理前后各细胞株IGFBP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肿瘤细胞株中IGFBP7mRNA表达较GES-1降低或消失。MSP检测IGFBP7mRNA表达降低和消失的细胞株均有CpG岛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浓度5-aza-dc处理细胞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与其CpG岛甲基化有关。5-aza-dc可使IGFBP7mRNA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重新表达IGFBP7mRNA,提示IGFBP7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IGFBP7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胃癌细胞株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分化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春梅 郑法雷 +1 位作者 连耀国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3-710,I0009,I0010,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0.1、1、10、100ng/ml)共同作用,或TGF-β1(5ng/m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抗体(10μg/ml)共同作用48h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BMP-7、Id2和Id3的表达。TGF-β1(5ng/ml)、VEGF165(100ng/ml)与激活素受体样激酶-6/Fc嵌合体(Alk6/FcChimera)(2μg/ml,中和内源性BMP-7)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Id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作用后,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5),E-钙黏素、BMP-7、Id2及Id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VEGF165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强BMP-7及Id2蛋白表达,而显著降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P<0.05)。加入VEGFR1抗体(10μg/ml)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E-钙黏素、BMP-7、Id2表达显著减弱(P<0.05)。TGF-β1+VEGF165+Alk6/FcChimera共同作用后α-SMA蛋白表达比TGF-β1+VEGF165共同作用后显著增强(P<0.05),而Id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165可抑制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BMP-7和Id2表达上调有关,而与Id3表达变化无关。Id2表达增强可能与VEGF165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与BMP-7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骨形成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楠 薛晖 +1 位作者 苏晗 吴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心力衰竭组(n=93)和急性心力衰竭组(n=61)。2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BP7、NT-proBNP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比例,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而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则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BP7、NT-proBNP升高及LVEF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IGFBP7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0.821~0.935)。IGFBP7最佳截断值为98.4 ng/m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2.8%。NT-proBNP的ROC曲线AUC为0.879(0.818~0.940)。NT-proBNP的最佳截断值为1366 ng/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9.2%。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2(0.918~0.986),灵敏度为88.5%,特异度92.5%。结论单独使用IGFBP7或联合NT-proBNP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IGFBP7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惠 张友元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24-425,430,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超家族(IGFBPs)中一名新成员。与其他结合蛋白一样,它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相结合,携带、转运IGF,延长IGF的半衰期,调控IGF的生物活性;更为重要的是,IGFBP7具有许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超家族(IGFBPs)中一名新成员。与其他结合蛋白一样,它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相结合,携带、转运IGF,延长IGF的半衰期,调控IGF的生物活性;更为重要的是,IGFBP7具有许多不依赖于IGF的生物作用,可参与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衰老与癌变等病理生理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超家族 生物活性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惠 陈勇 韦罗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简称IGFBP7)广泛存在于多种正常的组织中 ,但在相应的肿瘤细胞中的含量极微。试验表明 ,它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采用RT PCR和Nest PCR方法 ,从正常的小鼠脾脏中扩增得到IGFBP7cDNA片段 ,测序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简称IGFBP7)广泛存在于多种正常的组织中 ,但在相应的肿瘤细胞中的含量极微。试验表明 ,它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采用RT PCR和Nest PCR方法 ,从正常的小鼠脾脏中扩增得到IGFBP7cDNA片段 ,测序正确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原核表达载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RT-PCR Nest-PCR 载体构建 重组原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文华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并以健康查体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作...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并以健康查体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作为正常对照,提取RNA,采用实时RT-PCR检测IGFBP7的表达,提取细胞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5、10和20μmol/L)处理U266细胞株,在48 h收集细胞,用实时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IGFBP7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U266细胞IGFBP7 mRNA表达较正常骨髓细胞降低;MSP检测显示U266 IGFBP7的启动子CpG岛明显甲基化;不同浓度的5-aza-dc处理U266细胞株48 h后,IGFBP7的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52,P<0.05),IGFBP7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高(r=0.983,P<0.05);随着药物浓度增高,U266在G_0/G_1期细胞逐渐增多(r=0.966),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r=0.958)。结论:U266细胞中IGFBP7 mRNA较N-BMMNC低表达,与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相关,5-aza-dc可以使U266细胞中IGFBP7mRNA和蛋白表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株 5-氮杂-2’-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