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inhibits IGF-1-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1
作者 Yang MA Chen-chen HAN +2 位作者 Yi-fan LI Yang W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suppresses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both IGF-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s.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IGFBP-3 inhibits bF GF and PDGF production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METHODS Cell Counting Kit 8 assay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CC cell prolifer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involving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Western blot assa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IGFBP-3 reg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GFBP-3 suppressed IGF-1-induced 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 while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IGF-1.To deline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Western-blot and RT-PC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is involved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IGFBP-3 inhibition of type 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ERK and AKT activation is IGF-1-dependent.Furthermore,transient transfection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AKT or MEK partially blocks the IGFBP-3 inhibition of EGR1,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GFBP-3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EGR1 and its target genes b FGF and PDGF through inhibiting IGF-1-dependent ERK and AKT activation.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GFBP-3 in the regulation of HCC cell proliferation,suggesting that IGFBP-3 could be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early growth respons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CXCL9、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莫敏 林静静 +1 位作者 卢鑫 卢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8-2574,共7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和B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因子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有微血管侵犯、峰值强度(PI)高、达峰时间(TTP)短、到达时间(AT)短、血清CXCL9水平高及血清IGFBP-3水平低是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TTP、AT联合血清CXCL9、IGFBP-3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其余单一因素检测(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且超声造影参数、血清CXCL9、IGFBP-3联合可提高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参数 趋化因子配体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免疫球蛋白、Th9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利红 张哲 傅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辅助性T细胞亚群Th9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的108例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29例);另选10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和Th9亚群水平,以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免疫球蛋白、Th9亚群、IGF-1和S-100B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免疫球蛋白、Th9亚群和IGF-1、S-100B蛋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疾病程度和所有差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IgM水平较对照组低,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研究组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IGF-1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IgM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均与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疾病程度与IgM、IGF-1水平呈负相关,与S-100B蛋白、IgG、IgA、IL-9和Th9亚群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PD患者IgM水平降低,IgG、IgA、Th9亚群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IGF-1、S-100B明显相关,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免疫球蛋白 辅助性T细胞亚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介导MAPKs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冬 董晓俊 徐成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对数期细胞分为空白组、IGF-1组、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IGF-1组、p38通路抑制剂(SB202192)组、SB+IGF-1组,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GF-1组ALP显色加深,ALP活性升高,钙盐结节形成增多,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ERK、p38、JNK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SB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与IGF-1组比较,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IGF-1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地黄丸通过调控IGF-1表达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叶莉莹 潘广辉 +4 位作者 赵平 王泽鹏 柳成 李颖颖 张法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94,共7页
目的 探讨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饲养)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手术构建CR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黑地黄丸组(10.43 g/kg)及黑地黄丸... 目的 探讨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饲养)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手术构建CR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黑地黄丸组(10.43 g/kg)及黑地黄丸+IGF-1R阻断剂(JB1)组(连续7 d皮下注射18μg/kg JB1后灌胃10.43 g/kg黑地黄丸)。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Scr、BUN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HIF-1α、α-SM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IGF-1R、TGF-β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肾组织IGF-1R、TGF-β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纤维化面积增加(P<0.05),肾组织TGF-β、HIF-1α、α-SMA蛋白表达和TGF-β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黑地黄丸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降低(P<0.05),肾间质炎性细胞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肾组织TGF-β、HIF-1α、α-SMA蛋白表达和TGF-β mRNA表达降低(P<0.05),IGF-1R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给予JB1可减弱黑地黄丸对CRF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黑地黄丸能够抑制CRF大鼠肾纤维化,且该抑制过程与上调IGF-1表达,促进IGF-1与IGF-1R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地黄丸 慢性肾衰竭 肾纤维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训练增加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海马IGF-1表达
7
作者 王晶 刘小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缺血缺氧性(HI)脑损伤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P22开始进行跑台训练,持续4周,随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巴恩斯水迷宫检测学习...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缺血缺氧性(HI)脑损伤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P22开始进行跑台训练,持续4周,随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巴恩斯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检测检测大鼠海马IGF-1 mRNA表达,ELISA方法分别检测海马和血清中IGF-1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明显,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IGF-1表达降低。经过跑台训练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去学习记忆能力部分恢复,海马组织损伤得到改善,同时海马与血清中IGF-1表达增加。结论:跑台训练能够改善HIBI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增加海马IGF-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 跑台训练 被动回避实验 巴恩斯迷宫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与脑瘫儿童认知、大运动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至凤 赵聪敏 +6 位作者 廖伟 张雨平 王丽雁 何菲 冯雪菲 李胤颖 余秀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评估GH/IGF-1轴与幼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桥医院儿科住院的1-4岁脑瘫儿童71例作为脑瘫组,按体格发育落后与否划分为脑瘫伴发育迟滞组(cerebral palsy with retardation,CP-R... 目的评估GH/IGF-1轴与幼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桥医院儿科住院的1-4岁脑瘫儿童71例作为脑瘫组,按体格发育落后与否划分为脑瘫伴发育迟滞组(cerebral palsy with retardation,CP-R)50例及脑瘫发育正常组(cerebral palsy with normal growth,CP-N)21例;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划分为Ⅰ-Ⅱ级组20例(CP-GMFCSⅠ-Ⅱ),Ⅲ-Ⅴ级组51例(CP-GMFCSⅢ-Ⅴ);按Bayley评分划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70组15例(CP-MDI≥70),MDI〈70组56例(CP-MDI〈70)。健康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5例。观察上述儿童的血浆GH基础值及激发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3,IGFBP-3)水平作对照研究。结果 1CP-R组较CP-N组GH峰值显著降低,上述2组均较健康对照组GH峰值和IGF-1值显著降低(P〈0.05)。2CP-GMFCSⅠ-Ⅱ组和CP-GMFCSⅢ-Ⅴ组较健康对照组GH峰值和IGF-1值显著降低,CP-GMFCSⅢ-Ⅴ组较CPGMFCSⅠ-Ⅱ组GH峰值和IGF-1值显著降低(P〈0.05)。3CP-MDI〈70组和CP-MDI≥70组较健康对照组GH峰值显著降低(P〈0.05);CP-MDI〈70组较CP-MDI≥70组和健康对照组IGF-1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瘫伴体格发育迟缓、重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及明显MDI指数落后的儿童存在GH/IGF-1轴受损,提示GH、IGF-1低下可能是脑瘫儿童运动伴认知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GH/IGF-1轴 脑瘫 儿童 智力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皮肤中GHR、IGF-1和IGF-1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特点 被引量:19
9
作者 贾斌 席继峰 +3 位作者 张苏云 赵宗胜 赵茹茜 陈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相对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研究了罗米丽(Romilly Hilly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优质细毛羊和哈萨克粗毛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 采用相对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研究了罗米丽(Romilly Hilly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优质细毛羊和哈萨克粗毛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发育性变化并进行了品种间比较。分别于30、60、90、135、180和255日龄称重、采毛样,并于30、90、135和255日龄采皮样。结果表明:粗毛羊和细毛羊体重、羊毛生长的发育模式没有明显的差异,30-135日龄体重迅速增加,135~255日龄增重十分缓慢;30-135日龄羊毛日增长逐渐增加,135-180日龄羊毛生长十分缓慢,而180-255日龄又上升到较高水平。粗毛羊皮肤中GHRmRNA在30~90曰龄显著增加(P〈0.05),90日龄达到高峰,此后显著下降(P〈0.05);细毛羊在135日龄时GHR mRNA极显著地升高(P〈0.01),此后又极显著地下降。粗毛羊皮肤中IGF-1、IGF-1R mRNA30—90日龄上升,90日龄之后极显著下降(P〈0.01):细毛羊皮肤中IGF—1、IGF-1R mRNA出生时较高,然后逐渐下降。品种之间比较,细毛羊GHR mRNA出现高峰晚于粗毛羊,135日龄高峰时显著地高于粗毛羊;粗毛羊IGF—1、IGF-1RmRNA在90日龄出现高峰,并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细毛羊;粗毛羊90日龄前GHR、IGF-1和IGF-1RmRNA高于细毛羊,之后低于细毛羊。结果提示:绵羊皮肤中GHR,IGF-1和IGF-1R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并存在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皮肤 生长激素受体(GHR)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JGF-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光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及屠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闵令江 潘庆杰 +3 位作者 陈宏 雷初朝 李美玉 孙国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5-648,共4页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0只寿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35、0.485和0.180。经χ2检验,寿光鸡在IGFⅠ位点上处...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0只寿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35、0.485和0.180。经χ2检验,寿光鸡在IGFⅠ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10周龄体重和部分屠体性状时发现:基因型对半净膛重和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鸡中在半净膛重和胸肌重上基因型BB与AB、A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母鸡群体中却在肝脏重和半净膛重上基因型BB同AB、A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指标中寿光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体重 屠体性状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陆宇萍 陆志洁 +1 位作者 钱丽娟 邵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正常胎儿生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 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GH IGF-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马晓芃 桑小宁 +3 位作者 吴焕淦 施征 刘慧荣 王晓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 目的:探讨针灸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上巨虚穴分别进行隔药灸、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采用光、电镜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GH、IGF-I蛋白表达。结果:UC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电镜观察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短小缺损,胞膜损伤,线粒体肿胀,嵴消失,高尔基体囊泡较少,杯状细胞膜严重受损,胞内没有黏液颗粒;结肠GH、IGF-I蛋白表达增高。隔药灸组、电针组经过治疗后,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结肠GH、IGF-I蛋白表达降低,趋于正常。结论:隔药灸、电针上巨虚穴均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保护肠黏膜,促进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修复;UC大鼠结肠GH、IGF-I表达增高,隔药灸、电针上巨虚穴均能促进结肠异常增高的GH、IGF-I的表达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许珊珊 顾学范 +4 位作者 潘慧 朱惠娟 龚凤英 李玉凤 邢艳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建立中国6~18岁年龄段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了大庆市、北京市、上海市不同中小学校的837名体检正常的儿童、... 目的建立中国6~18岁年龄段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了大庆市、北京市、上海市不同中小学校的837名体检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男416名,女421名),由内分泌医师记录其发育状况。用化学发光法(IMMULITE1000)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用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IGF-1及IGFBP-3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结果男孩血清IGF-1于13岁组时出现峰值,女孩11岁组出现峰值;男孩血清IGFBP-3值14岁组时达到峰值,女孩11岁组达到峰值;高峰值出现后,IGF-1和IGFBP-3水平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或维持高峰值在平台期;同年龄组相比,男孩血清IGF-1值高于女孩,女孩的IGFBP-3值高于男孩。发育阶段对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大于对IGFBP-3的影响,而BMI对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建立了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这些数据对于生长监测、临床诊断及GH治疗后随访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正常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3 位作者 马昕 陈劲松 周国瑛 龚祖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骨骼肌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妍 牛昊书 +3 位作者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 毛洪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脐血 胎儿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姜宁 张爱忠 +2 位作者 宋增廷 孙艳发 于国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育肥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垚 单安山 +2 位作者 李焕江 镡龙 吕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9,共6页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小肠黏膜形态;小肠重量、DNA和RNA含量;胃肠消化酶和小肠双糖酶活性;小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小肠黏膜H SP70蛋白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促进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发育,激活胃和小肠消化酶和双糖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改善断奶应激。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具有促进早期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仔猪 胃和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旭东 尹俊 +3 位作者 杨东山 毛舒燕 宝明涛 旭日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0-14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并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 cDNA,其与KAP6-1基因启动子片段以及红色荧光... 本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并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 cDNA,其与KAP6-1基因启动子片段以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元件连接构成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大小7.4 kb)。以组织块贴附法分离和培养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外源性表达载体以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所培养的第2代成纤维细胞,在DMEM/F12+10%FBS、37℃、5%CO2中培养,并添加G418筛选,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经PCR法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通过分析转基因体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染色体核型证明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各项参数趋于正常。为下一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准备了核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 红色荧光蛋白 毛囊细胞 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yostatin和IGF-1基因表达呈反向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贺道远 曾凡星 +2 位作者 朱一力 叶鸣 刘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8,91,共6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分别为肌肉质量的正负调控因子,二者在运动中表达变化的规律还不清楚。旨在探讨急性运动对骨骼肌Myostatin和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大鼠...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分别为肌肉质量的正负调控因子,二者在运动中表达变化的规律还不清楚。旨在探讨急性运动对骨骼肌Myostatin和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大鼠进行跑台坡度5°的上坡跑,速度20 m/min,60 min/次的一次性跑台运动后12h,采用RT—PCR方法测定腓肠肌Myostatin mRNA和IGF-1 mRNA的表达。结果:运动组大鼠骨骼肌IGF-1 mR- NA表达显著上升,Myostat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急性运动后Myostatin mRNA和IGF-1 mRNA表达发生反向的变化,提示二者可能以相反的作用共同参与肌肉对运动适应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肌肉生长抑制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分子调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