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坑油田注入水堵塞性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旭 王旭 +2 位作者 张伟东 贺斌 鲍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876,共6页
靖边东坑油田高压注水井逐年增加,对注水开发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离子含量和水质分析,预测回注水(处理后的地层水)与清水混合水样的结垢类型、结垢趋势和结垢量,并进行了垢样分析;讨论了回注水与清水的混合比... 靖边东坑油田高压注水井逐年增加,对注水开发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离子含量和水质分析,预测回注水(处理后的地层水)与清水混合水样的结垢类型、结垢趋势和结垢量,并进行了垢样分析;讨论了回注水与清水的混合比、温度及pH值对结垢量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回注水水质差的原因,明确了注水压力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回注水与清水配伍性差产生的水垢堵塞,以及污水处理工艺不合理导致回注水中悬浮性固体、乳化油含量严重超标引起的堵塞。针对油田注入水的结垢垢型,开展了阻垢剂优化实验研究,获得了阻垢效果好的阻垢剂及最佳使用浓度;同时优化了污水处理工艺,使岩心伤害率由优化前的35.5%降低至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高压 堵塞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向—反向高压注水试验的深部矿井断层阻水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於昌峰 姜春露 吴云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针对深部矿井开采多次扰动下断层阻水性变化问题,选择永城矿区某矿巷道揭露断层,采用双孔注水法,开展了正向多次重复和反向高压注水试验。获取了注水水压、流量和监测孔水压动态曲线,计算了断层阻水强度和渗透系数参数。结果表明,多次... 针对深部矿井开采多次扰动下断层阻水性变化问题,选择永城矿区某矿巷道揭露断层,采用双孔注水法,开展了正向多次重复和反向高压注水试验。获取了注水水压、流量和监测孔水压动态曲线,计算了断层阻水强度和渗透系数参数。结果表明,多次高压注水试验中,测试断层都表现出阻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特点,渗透系数均在1×10^(-6) cm/s量级,属微透水。反映出正向重复注水和反向注水过程中断层测试段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性渗透破坏,仅形成微裂隙渗流通道。随着高压注水次数的增加,断层表现出阻水强度降低、渗透性增强的趋势。反向注水时断层渗透系数最大值是正向初次注水时的3.14倍、第4次重复注水时的1.41倍,表明此时微裂隙有一定扩展连通,断层阻水性能下降较大。对比已有断层活化突水条件,本研究中巷道掘进扰动程度较低,断层原生胶结结构破坏较轻,仍具有很高的阻水性能,在试验较高水压作用下也没有发生透水。研究结果对该矿区底板断层突水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为类似条件矿区断层阻水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阻水性 高压注水试验 深部矿井 渗透系数 阻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固井水泥石力学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3
作者 庞学玉 李海龙 +3 位作者 黄贤斌 刘敬平 吕开河 孙金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9-85,共7页
固井水泥环在深部及超深部地层以及非常规页岩油气地层中服役时,会遭受到井下严苛的高温高压环境影响。深入了解不同影响因素下固井水泥石的力学行为,对固井水泥体系优化设计以及确保井筒密封完整性至关重要。本工作主要探究了温度环境... 固井水泥环在深部及超深部地层以及非常规页岩油气地层中服役时,会遭受到井下严苛的高温高压环境影响。深入了解不同影响因素下固井水泥石的力学行为,对固井水泥体系优化设计以及确保井筒密封完整性至关重要。本工作主要探究了温度环境、测试压力以及含水状态对水泥石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环境下水泥石力学行为因水泥石干燥状态、高温暴露时间以及围压大小等因素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特性。单轴加载条件下,测试温度对水泥石力学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三轴加载条件下,水泥石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随测试温度升高而大幅降低。低围压条件下,干燥和饱和水泥石在不同温度下均呈现出脆性破坏特征,但前者屈服强度和极限抗压强度远高于后者;高围压条件下,干燥水泥石在不同温度下均呈现出明显应变硬化和延性破坏特征,而饱和水泥石仍然为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 温度 含水状态 高温高压 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EN & SKAUGE相渗滞后模型在高温高压CO_(2)-水互驱实验中的适应性
4
作者 王烁石 纪强 +5 位作者 郭平 刘煌 温连辉 徐锐锋 汪周华 张瑞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3-624,共12页
多孔介质中的相渗滞后效应经多年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结论。由于相渗滞后效应的影响,气水交替过程中不同周期的相渗曲线形态、各束缚相饱和度等参数都受到饱和路径及饱和历史的影响变化。涉及多相渗流交变工况的石油工程应用... 多孔介质中的相渗滞后效应经多年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结论。由于相渗滞后效应的影响,气水交替过程中不同周期的相渗曲线形态、各束缚相饱和度等参数都受到饱和路径及饱和历史的影响变化。涉及多相渗流交变工况的石油工程应用不能忽略相渗滞后现象。现有CO_(2)-水交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对相渗滞后效应考虑不足,导致开发过程中CO_(2)埋存量及油采收率等关键参数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基于LARSEN&SKAUGE三相相渗滞后模型,设计并开展了含油岩心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周期CO_(2)-水互驱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起始注入相在混相或非混相条件下气水交替过程中相渗曲线的变化;通过LARSEN&SKAUGE三相相渗滞后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岩心实验拟合,并对比了由实验测定的相渗滞后参数与拟合校正后滞后参数的拟合结果。结果表明:非混相实验中的滞后现象较混相实验更为显著。此外,岩心的初始饱和状态对气水交替驱替效果也有影响。由实验测得的滞后参数仅适用于初始拟合值,在不同工况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展单独实验拟合。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估CO_(2)-水交替过程中的相渗滞后效应提供参考,揭示多周期气水交替驱替过程中的相渗曲线变化规律,提高油采收率和CO_(2)埋存相渗滞后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滞后 CO_(2)-气水交替 高温高压 数值模拟 LARSEN&SKAU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注水井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实践
5
作者 韩文强 李英伟 刘兴斌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8-1977,共10页
随着国内陆上老油田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增大,传统分层注水技术表现出测调效率低、精度差、下井作业频繁、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达到进一步改善驱油效果、实现精细注水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智能注水井在低渗... 随着国内陆上老油田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增大,传统分层注水技术表现出测调效率低、精度差、下井作业频繁、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达到进一步改善驱油效果、实现精细注水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智能注水井在低渗透油田应用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利用智能分层注水技术分析井筒及储层状态的新方法。通过在油田低渗透区块智能注入井上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验证了对于3~7段的分层注入井,分层流量测量及调节精度优于5%、调节时间30~60min、操作成本约2000CNY,分别为传统工艺的1/6、1/30和1/10,实现了对储层注水的精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显著提高了注水效率和原油采收率。不仅如此,依托智能注水井可以实现储层参数实时监测,其中低渗透储层可在10min内录取有效的单层指示曲线,在5h内录取有效的关层压力恢复曲线;相比于传统工艺,提高了数据录取效率和质量,依此可对注采方案、储层状态和实施措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以满足油藏分析的需求,为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注水井 低渗透油田 分层流量调配 压力降落曲线 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旋转槽高压水枪接头外壳成型模设计
7
作者 高伟 熊建武 +3 位作者 胡智清 陈黎明 徐文庆 王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0,共6页
针对高压水枪接头外壳塑件内壁三个旋转槽的脱模难题,设计了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三板成型模具。提出了创新性“分层内收抽芯”解决方案,该脱模策略中将塑件脱模分为外壁与内壁两部分,外壁通过定模哈夫滑块侧向抽芯脱模;内壁采用错层... 针对高压水枪接头外壳塑件内壁三个旋转槽的脱模难题,设计了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三板成型模具。提出了创新性“分层内收抽芯”解决方案,该脱模策略中将塑件脱模分为外壁与内壁两部分,外壁通过定模哈夫滑块侧向抽芯脱模;内壁采用错层二次抽芯机构,将旋转槽分割为A/B子槽,由6个滑块分两组动作。第一组(B槽滑块)由导轨镶件驱动,利用前两次开模动力完成内收抽芯;第二组(A槽滑块)通过弯销驱动,在动模第三次开模时由曲轴顶出系统顶升避让干涉,实现分层抽芯。模具结构优化基于LKMFAI6565标准模架改进设计:取消推板机构,设计两齿拉杆驱动的曲轴顶出系统精准控制时序;动模侧增设垫板扩充机构空间。在直径为67.5mm内孔中实现多滑块无干涉运动,实现了小空间内的环槽脱模。设计了“分割—分层—协同”脱模框架,解决了高压水枪接头外壳的自动化生产难题,其模块化结构(如曲轴顶出系统、错层抽芯机构)可为医疗器械接头、汽车油路插件等多内环槽薄壁塑件模具提供通用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壁槽 脱模 高压水枪 结构设计 创新 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边水驱砂岩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计算方法
8
作者 陈肖 缪云 +3 位作者 李伟 谢明英 施浩 王伟峰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基于物质平衡和极值原理,推导考虑边水能量影响下的合理油水井数比与合理地层压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珠江组A油藏开发实践,对边水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计算不同含水率... 基于物质平衡和极值原理,推导考虑边水能量影响下的合理油水井数比与合理地层压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珠江组A油藏开发实践,对边水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计算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合理油水井数比时,相较于传统计算方法,考虑边水能量影响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矿场实践。②合理油水井数比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边水水侵系数对其影响最为显著,且水侵系数越大,不考虑水侵因素方法的计算误差越大。③为达到高产液量和天然能量高利用率,通过计算得到珠江口盆地A油藏现阶段合理油水井数比为1.97,该条件下,日注水量为18878 m^(3),天然水侵量为1693 m^(3)/d,地层压力为21.27 MPa,与数值模拟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驱油藏 物质平衡 合理油水井数比 合理地层压力 注采比 水侵系数 数值模拟 新近系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ingadong-1复杂高压气井大尺寸套管固井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振通 吴洪波 +6 位作者 宋元洪 周坚 钟福海 宋武强 陈光 李庆云 党冬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4期57-59,96,共3页
Thingadong-1井是缅甸D区块上的一口预探井,在钻至井深1 712.32 m处时发生了气侵溢流,用密度为1.48 g/cm3的钻井液建立了井下压力平衡。电测解释有水层14套、含气水层19套、气水同层1套、二开井底气层1套(裸眼测试)。下套管结束后循环... Thingadong-1井是缅甸D区块上的一口预探井,在钻至井深1 712.32 m处时发生了气侵溢流,用密度为1.48 g/cm3的钻井液建立了井下压力平衡。电测解释有水层14套、含气水层19套、气水同层1套、二开井底气层1套(裸眼测试)。下套管结束后循环钻井液时发生了失返性漏失,低排量间断性地泵入堵漏浆264 m3后静止堵漏46 h,堵漏成功(未验证井下承压能力)。施工后的水泥浆在失重状态下,气侵、水窜等因素易影响固井质量。应用低黏度、低切力先导钻井液,加重隔离液,微膨胀、非渗透、多凝阶梯密度防漏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等技术措施,完成固井施工作业。在施工中漏失5 m3水泥浆,随着水泥浆的漏失,浆体中的橡胶堵漏剂和纤维堵漏剂发挥了防漏堵漏效果。产层段封隔优质,满足了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高压气井 水层 漏失 微膨胀非渗透防气窜水泥浆 先导钻井液 加重隔离液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娜 李卉 +3 位作者 刘鸿 陈方文 杨森 邹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玛湖凹陷风城组属于具有物源多、岩性复杂、整体含油、甜点分散等特征的混积型碱湖沉积,为了对页岩油进行高效勘探和开发,需要对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以高压压汞、岩石热解等实验结果为基础,对玛页1井风城组储集层及其页岩油可动性等进... 玛湖凹陷风城组属于具有物源多、岩性复杂、整体含油、甜点分散等特征的混积型碱湖沉积,为了对页岩油进行高效勘探和开发,需要对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以高压压汞、岩石热解等实验结果为基础,对玛页1井风城组储集层及其页岩油可动性等进行评价,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评价页岩油地质甜点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和游离烃含量与100倍总有机碳含量之差分别是评价风城组储集层储集性能、含油性、脆性和页岩油可动性的参数;利用4个参数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二类和三类页岩油地质甜点的页岩油甜点因子分别为大于0.2823、0.0111~0.2823和小于0.0111;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页岩油地质甜点主要分布在风二段上部和风三段,岩性以泥岩和白云质泥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油 地质甜点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
11
作者 张雪萍 刘亮 +1 位作者 高彪 张仙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了解决高压欠注水井降压增注中面临的难题,以定边油田低渗透油藏的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块的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利用单步法酸液体系可以抑制二次、三次沉淀物和溶解堵塞物的特性,设计在线单步法酸化智能增注系统,通... 为了解决高压欠注水井降压增注中面临的难题,以定边油田低渗透油藏的主力区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块的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增注技术。利用单步法酸液体系可以抑制二次、三次沉淀物和溶解堵塞物的特性,设计在线单步法酸化智能增注系统,通过“监控表皮系数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对目的层段持续酸化”,确保最佳酸化效果。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G-智能复合酸对氟化钠和氟硅酸盐产生二次沉淀的抑制性最好,单步法酸液体系选择G-智能复合酸可以更好地抑制酸反应时二次沉淀物的产生;堵塞物在酸液+助渗透剂剂T影响下的溶蚀率在73.9%~79%之间,堵塞物溶蚀率高于仅加入酸液的,单步法酸液体系选择酸液+助渗透剂可提升堵塞物溶蚀率;与只注入助渗透剂T相比,注入G-智能复合酸+助渗透剂T的高压注水井的油压下降1.0~3.4 MPa,日注水量增加6.1~9.8 m 3,该技术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高压注水井 在线酸化 增注技术 单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含水气井两相流态节流判断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新福 刘春花 +3 位作者 李清平 姚海元 郝忠献 刘永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井筒气水两相管流节流前后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对保障致密气等高压含水气井高效稳定安全开采和水合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考虑等熵绝热、等压热容、等容热容、不同井深节流能量等因素,推导气水两相流体流经喷嘴的能量、动能和温度动态变... 井筒气水两相管流节流前后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对保障致密气等高压含水气井高效稳定安全开采和水合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考虑等熵绝热、等压热容、等容热容、不同井深节流能量等因素,推导气水两相流体流经喷嘴的能量、动能和温度动态变化等热力学微分方程组,建立高压含水气井两相节流能量、节流系统热量、节流物质平衡和流体质量流量变化等井下节流场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气水两相井筒节流前后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为优化井下节流器及其节流喷嘴的结构参数和保障气井流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依据数值模拟手段及其判断结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进行验证,以揭示高压含水气井喷嘴尺寸和深度、含水率、节流前压力和温度对节流前后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含水气井气水两相流体质量流量先是随节流压力比减小而呈指数级增大,并在压力比降至0.55阈值附近时达到最大值,增大喷嘴下入深度和含水率、同时降低节流前压力和温度,可提高节流后温度,有利于抑制水合物生成;且节流过程临界质量流量受喷嘴内径的影响最大,含水率和节流前压力次之,而节流前温度和喷嘴深度的影响最小,且增加含水率会提高临界质量流量,但产气量也随之下降;大宁–吉县区块现场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井下节流喷嘴内径由3.0 mm扩至5.0 mm和节流前压力由14 MPa增至18 MPa时,气水两相流体的临界质量流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79.3%和27.8%,而利用地层温度等将节流前温度由313 K升至333 K时,节流过程临界质量流量反而小幅下降且下降幅度仅为5.15%,为此,增大喷嘴内径及其下入深度和节流前压力同时降低节流前温度,有利于提高气水两相流体节流过程中临界质量流量,并提升高压含水气井的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含水气井 气水两相流 井下节流 临界质量流量 水合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圈闭压力下油管柱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书杰 罗鸣 +4 位作者 马传华 吴艳辉 唐龙 张智 丁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9-4968,共10页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普遍存在环空带压现象,而深水井通常采用水下井口,使得B、C环空无法进行泄压操作,从而导致井下油管柱承受高环空圈闭压力载荷,同时附加高温、腐蚀多因素耦合影响,使得油管柱存在失效风险。针对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圈...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普遍存在环空带压现象,而深水井通常采用水下井口,使得B、C环空无法进行泄压操作,从而导致井下油管柱承受高环空圈闭压力载荷,同时附加高温、腐蚀多因素耦合影响,使得油管柱存在失效风险。针对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圈闭压力下油管柱安全问题,基于深水井特性,综合考虑热膨胀和鼓胀效应引起的环空温度、环空体积、流体体积以及环空压力变化的动态耦合作用,建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圈闭压力预测模型,同时,考虑高环空圈闭压力载荷,附加高温及腐蚀多因素耦合影响,建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安全评价方法,开展了环空圈闭压力多因素影响下油管柱安全评价,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环空圈闭压力影响后,环空圈闭压力随服役时间逐渐降低幅度远小于地层压力降低幅度,管柱抗外挤安全系数随服役时间降低幅度增大。同时,管柱内外流体压差随井深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井底管柱更易发生失效风险;在井筒高温及腐蚀耦合影响下,管柱抗内压、抗外挤及抗拉安全系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井底段管柱受苛刻高温及腐蚀环境,附加高环空圈闭压力,使其更易发生失效风险,在设计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重点管柱井底管柱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井 高温高压 圈闭压力 油管柱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如杰 陈利新 +4 位作者 乐平 肖云 王霞 吕远 杨文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 高压扩容注水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高压扩容注水注采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基于高压扩容注入动态模型,模拟不同敏感性参数对高压扩容注水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矿场实例,分析了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结果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远端低能型、渗流屏障型和近端小储集体型3类模式,3类高压扩容注水模式均可有效动用远端储集体,提高采出程度,渗流屏障型增油效果最优;近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远端储集体大小影响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后的注水难易程度;注水过程的交换指数大于生产过程的交换指数,表明高压扩容注水有效;裂缝闭合压力越小,应力敏感系数越小,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越早,累计产液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缝洞型油藏 高压扩容注水 注采动态 注水模式 敏感性 流体交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气比气井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方法
15
作者 伍锐东 李元生 +4 位作者 马恋 路颖 石美雪 廖锐全 程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不同倾角、不同水气比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态,基于Kaya流型判别模型修正得到了适用于高水气比井的流型判别新方法,并对Mukherjee-Brill持液率计算公式相关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引入表征水气比的无量纲参数和角度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高水气比气藏的新压降模型。研究表明:新的持液率计算模型对不同管径在不同倾角下的持液率计算误差平均小于15%,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在东海见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中的精度可提升50%以上,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8%。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对于高水气比气井井筒两相流压力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水驱气藏开发中后期工作制度优化和排水采气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水气比 倾角 流型 持液率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注水油藏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
16
作者 朱立国 李勇锋 +4 位作者 陈维余 孟科全 卞涛 张艳辉 陈士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南海东部高温高盐油藏闭式注水井无地面注水流程,常规调驱剂无法在地面混配后注入地层,且由于自分散性差,难以直接注入地层。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目标,从快速自分散和耐高温高盐两个角度出发,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为40%的... 南海东部高温高盐油藏闭式注水井无地面注水流程,常规调驱剂无法在地面混配后注入地层,且由于自分散性差,难以直接注入地层。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目标,从快速自分散和耐高温高盐两个角度出发,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为40%的耐温耐盐聚合物为基础,辅以多酚类复合交联剂、多支链醇聚醚类分散剂等,通过反应成胶、机械研磨,制得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对调驱剂的粒径、微观形貌和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评价了调驱剂的自分散性能、注入性能和剖面调整性能,并在南海东部A油田X井组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自分散型耐高温高盐调驱剂呈球形,初始粒径D50(粒径中值)为1.09~11.63μm,通过调整配方、研磨条件或加热时间可调节调驱剂的粒径。调驱剂颗粒表面呈负电,Zeta电位值为-19.30~-26.1 mV。与常规油分散型颗粒调驱剂相比,该调驱剂自分散性好,遇水后能快速均匀分散,在注入水中的自分散率为90.0%,岩心注入压力仅为油分散型颗粒调驱剂的53.13%。调驱后,高渗透岩心的分流量由92.6%降至20.5%,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由7.4%增至79.5%,吸水剖面明显“反转”。现场实施效果良好,调驱剂施工爬坡压力为0.5 MPa,施工后最高日增油106 m3,阶段增油8900 m3。该调驱剂满足目标油田高温高盐条件,注入性好,增油效果明显,适合闭式注水油藏调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闭式注水井 自分散 调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月阳 杜玉峰 +3 位作者 刘飞 王伟锋 李哲 靳天睿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体案例,从工程围护、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思路等方面,分析结构计算重难点等关键问题,并建立二维、三维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总结设计经验与控制工况,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针对富水地层较深叠摞轨排井,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与内支撑,主体结构采用加大边梁结构体系抵抗水平荷载。研究成果对以后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轨排井设计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水压细颗粒地层 叠摞地铁区间 轨排井设计 结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水引起套损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涛 殷桂琴 +3 位作者 张公社 许占恒 于宏超 李振龙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1期70-71,共2页
高压注水开采,在多孔介质中形成渗流场,使钻井后储层的固体骨架应力重新分布,通过有效应力改变储层岩体的渗流参数,影响渗流场与岩体应力场两者的平衡。高围压下的井眼附近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塑性屈服,储层经过上述流固耦合作用后,由于... 高压注水开采,在多孔介质中形成渗流场,使钻井后储层的固体骨架应力重新分布,通过有效应力改变储层岩体的渗流参数,影响渗流场与岩体应力场两者的平衡。高围压下的井眼附近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塑性屈服,储层经过上述流固耦合作用后,由于储层多为砂岩、泥岩等不同岩性、不同厚度岩层相互分层夹杂,各层间力学参数对注水干扰和应力重新分布的敏感性都有较大差异,井眼作为唯一较大的储层应力和位移释放的空间,周围储层产生的应力重新分布结果会直接对套管、固井水泥环和周围储层岩体这一组合体系产生弹塑性应力作用,产生新的应力集中,并伴随各部位应变的差异,从而导致套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注水 套损 机理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建华 李金堂 +2 位作者 邓小伟 李广周 李俊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61-62,共2页
中原油田针对注水井高温、高压 ,层间矛盾突出 ,套变井、套损井不断增加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攻关 ,相继研制出一级两段油套分注、一级两段高压分注管柱、多级高压分注管柱等一系列分注工艺技术。并完成了套变井分注工具的配套。... 中原油田针对注水井高温、高压 ,层间矛盾突出 ,套变井、套损井不断增加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攻关 ,相继研制出一级两段油套分注、一级两段高压分注管柱、多级高压分注管柱等一系列分注工艺技术。并完成了套变井分注工具的配套。有效期与 1 998年以前相比延长了近 2 4倍 ,耐压指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中原油田 高压分注 分注管柱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驱开发技术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勇 张世明 +5 位作者 曹小朋 吕琦 王建 刘海成 于春磊 孙红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1,共11页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已动用地质储量9.4×10^(8)t,采出程度为13.3%,未动用储量2.1×10^(8)t,提高采收率及效益动用面临注不进、驱不动、波及差等诸多难题。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胜利油田攻关创新压驱技术。综...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已动用地质储量9.4×10^(8)t,采出程度为13.3%,未动用储量2.1×10^(8)t,提高采收率及效益动用面临注不进、驱不动、波及差等诸多难题。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胜利油田攻关创新压驱技术。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形成了压驱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室内实验技术体系、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等技术系列,配套了分层压驱、组合缝网体积压裂、调驱等工艺技术。矿场试验表明,压驱能够快速补充地层能量,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采收率,2020年3月以来,低渗透油藏累积实施450个井组,累积注水量为1384×10^(4)m^(3),累积增油量为55.7×10^(4)t,压驱开发技术正逐步成为低渗透油藏主导开发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提高注水能力 压驱开发技术 能量补充 高压注水 压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