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全球能源转型态势初探:显现两条技术路径并行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春蕾 郭焦锋 +3 位作者 徐海棠 吴萌西 李果 吴鼎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度重构的历史性转折。除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外,以氢能、先进储能、碳捕集与封存(CCS)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页岩气等传统能源开采技术的成熟正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进程。这些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度重构的历史性转折。除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外,以氢能、先进储能、碳捕集与封存(CCS)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页岩气等传统能源开采技术的成熟正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进程。这些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特朗普新政高度重视化石能源产业和数字化技术的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各国加快推进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能源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已成为破局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了新能源技术和传统能源技术并举发展将成为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两条技术路径,探讨了各场景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技术、绿色甲醇燃料研发、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及其治理技术等六类重要的关键技术领域。研究结果表明,要占据未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价值链顶端,我国亟需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加快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推动多元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坚持大力发展负碳技术,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水平、碳汇能力,以及围绕实现全球碳中和愿景与共识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加快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 能源国际格局 低碳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如何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跃军 刘文丽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总体上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样本区间内,政府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82%;2)研发投资和创新人力资本在政府补贴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金融化会发挥调节效应,增强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1.064%,长期时研发补贴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61%;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显著,而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企业 政府补贴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6
3
作者 杜祥琬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把控工作节奏,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把握好能源的安全、经济和绿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把控工作节奏,突出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情况,把握好能源的安全、经济和绿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支撑和实现“双碳”目标。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强化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革命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法确立保障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高虎 蒋茂荣 +1 位作者 刘凡 李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 在我国全力推动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化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介绍了我国能源法制定经历的探索酝酿、研究起草、修改完善、制定出台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能源法确立的绿色低碳转型、安全保障、民生用能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化管理五大制度体系以及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要求,并对充分发挥能源法规范引领作用进行了展望,为贯彻落实能源法各项制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绿色低碳 安全保障 民生用能 科技创新 市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看未来产业生态圈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7,共10页
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 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社会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全产业供应链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兴技术提供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建立基础材料工业;鼓励应用模式创新,以新场景创造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新能源产业 供应链安全 产业生态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财政政策何以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江三良 胡凯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62,共15页
绿色财政政策是政府引导地区实现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07—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试点... 绿色财政政策是政府引导地区实现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07—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技术进步变动是主要驱动力,但政策效果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试点政策通过“节能”和“提效”效应来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金融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城市、资源型城市、中小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试点政策发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耗强度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7
作者 刘亦文 邓楠 胡宗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8,共11页
智能制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构建智能制造指标,并运用双... 智能制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构建智能制造指标,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智能制造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进一步从碳减排路径分析发现,智能制造能显著提升企业的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碳排放的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②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制造可以通过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及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助力能源效率提升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碳减排。③异质性分析发现,从企业基本特征来看,智能制造对非国有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强企业的碳减排产生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从宏观环境来看,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地区和环境规制程度较高地区,智能制造对企业碳减排的正向作用会更显著。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启示:聚焦企业智能制造发展,加强政策激励,提高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激发绿色创新活力,不断优化能源配置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更好地释放降碳效应;加强地区差异化政策引导,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健全地方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从而更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碳排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企业碳减排 能源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8
作者 闫晓霞 张斐斐 张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103,共14页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均能正向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但影响程度各异;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影响不明显,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碳排放强度是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渠道;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对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省份了解各自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转型情况提供依据,可以为各省制定差异化能源结构转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利用效率 碳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9
作者 吕一清 杨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型、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城市开展试点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城市能源效率提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非资源型城市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高建刚 徐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7,33,共7页
为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在影响机制,依据2011—2021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能源效率,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以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 为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在影响机制,依据2011—2021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能源效率,采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以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政府财政支出、科技支出水平、城镇化水平为控制变量,以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环境规制强度为中介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调节变量,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能源效率具有先抑后促的U形影响,当前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对能源效率的抑制期;2)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在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之间的U形关系中有负向调节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弱化;4)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当前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效率提升的城市相对较多、中游次之、下游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效率的U形影响较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文末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实证检验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政策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谢地 王灵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7,共11页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测算指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机制分析表明,新能源试点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实质性创新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在其过程中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环境监管更严格的城市中具有更强的正向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以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进一步构建覆盖制度设计、市场激励与行为引导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2)持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采用区域资源禀赋适配策略,推行基于地方资源特点的差异化协同发展策略,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示范城市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璇 郑垂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路径,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六大特征和五大发展重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水利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通过前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优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演进 高质量发展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利行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碳排放管理研究——基于CSMAR数字化转型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平 吕雁琴 朱智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降低了企业碳排...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降低了企业碳排放量,也改善了企业碳绩效,从“量”和“效率”两个方面同时促进了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能源消耗量、优化能源结构以及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本文对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企业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在双碳背景下加强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减排增效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碳排放管理 能源消耗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促进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西 袁可欣 +1 位作者 温湖炜 刘耀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但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突破。在此背景下,2018年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规范、高效运...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但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突破。在此背景下,2018年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规范、高效运转。然而,尚未有文献科学评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鉴于此,该研究基于2013—2022年中国22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政策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异质性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且安慰剂检验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此结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专利申请量提升了约40.3%。②试点政策的效果存在专利、城市区位和城市资源禀赋异质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对发明型专利的促进效应强于实用新型专利、对东部地区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回收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③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运用结构强制型政策工具发挥技术创新效应。因此,该研究从试点范围、区域差异、政策工具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一是总结可推广的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试点范围;二是因地制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的工作方案;三是需要注重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契约诱导型和交互影响型政策工具的综合协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试点政策 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政策文本的LDA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长进 罗仁杰 +2 位作者 黄俊 齐花蕊 唐浩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4-126,共13页
运用大数据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献,为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利用LDA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题强度进行计算,结合2012—2020年16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 运用大数据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献,为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利用LDA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题强度进行计算,结合2012—2020年16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政策上,并且3类主题能够提升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其中基础设施类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3)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在三类主题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 L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式技术创新、绿色新质生产力与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若英 李向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4,共6页
文章基于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颠覆式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从绿色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颠覆式技术创新可显著助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可通过促进绿色... 文章基于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颠覆式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从绿色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颠覆式技术创新可显著助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可通过促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间接推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分项指标中,颠覆式技术创新探索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强于颠覆式技术创新扩散;颠覆式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国有企业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赋能效应更强。因此,应打造颠覆式技术创新机制,推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差异化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式技术创新 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绿色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碳交易试点政策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强 李绍荣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4,共14页
基于2003—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升能源利用率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等机制提升城市工业... 基于2003—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升能源利用率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等机制提升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更能显著提升南方地区、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规模大的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非一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城市工业技术进步、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和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和提升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却未能显著提升城市工业规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试点政策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利用率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演化研究——基于动态网络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协同创新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植物生长与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珏 王力 +1 位作者 张颖 韦淑怡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为研究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在植物生长与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该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和杀菌等特性,植物生长方面,HVEF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和贮藏具有积极影响... 为研究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在植物生长与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该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和杀菌等特性,植物生长方面,HVEF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发育和贮藏具有积极影响;食品加工方面,HVEF对食品杀菌、干燥以及冻结和解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减少食品中细菌的繁殖、提高食品干燥效率以及提高食品冻结、冷冻速率。结合当前HVEF发展趋势,总结了该技术在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开发价值,为高压静电场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技术 植物生长 保鲜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碳排放约束与能源技术创新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黎明 贾均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122,共8页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 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全球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约束之间的协同互补效应也对能源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在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资本深化削弱了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地区。该研究为完善绿色金融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从而为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于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排放约束 资本深化 能源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