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安 赵志诚 +2 位作者 谢刚 柏艳红 何秋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6,共5页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理实相融、产教相融、科教相融、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抓手、平台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创新素质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最终实现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挑战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链融合”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袁金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机制,聚焦教育实践体系的顶层设计,重构“3-4-4-3”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综合-专业”三层次能力课程体系,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同时... 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机制,聚焦教育实践体系的顶层设计,重构“3-4-4-3”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综合-专业”三层次能力课程体系,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同时,构建“产学研一体”实践体系,提出“多边化”师资能力提升机制,打造“多元协同”创新实践中心,优化效果评价体系,从各个维度打造多级有效衔接、全过程融合实施的创新实践教育生态体系。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效果可供其之学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职教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徐生龙 申宾德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双创”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政策和发展理念。该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通过分析当前机电类专业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融入专业技能训练,... “双创”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政策和发展理念。该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通过分析当前机电类专业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融入专业技能训练,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探索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模式,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践环境。研究表明,该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创业意识,为“双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机电类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与CDIO汽车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锡恩 邓晓燕 毛彩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7,218,共5页
为解决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和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ion)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汽车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基于PDCA循环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CDIO教学理念,... 为解决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和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ion)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汽车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基于PDCA循环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CDIO教学理念,设计了教与学“双闭环CDIO”教学方式,并以“项目式+情景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能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车辆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掌握,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方法 CDIO工程教育模式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项目驱动的新工科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
6
作者 王正松 杨乐 +1 位作者 杨艳秋 何大阔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在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校自动化专业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的智能化与实践化革新、基于工业智能相关科研项目的创新实践、教师教学与成绩评估方式的改革和加强... 在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校自动化专业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的智能化与实践化革新、基于工业智能相关科研项目的创新实践、教师教学与成绩评估方式的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工业智能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学生参加基于机器视觉的食品包装和印刷品表面缺陷检测等相关工业智能科研项目为案例,表明本方案在培育新工科自动化创新人才方面成效卓越,能够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 创新人才培养 科研项目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四真计算的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的实践
7
作者 胡明宇 方堃 +2 位作者 吴丹 杜博 孟小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203,208,共7页
为了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和智算技能的数智人才,提出了“四真计算”核心理念。通过汇集数据、工具、算力等关键性数智资源,构建了一个以“共享、开放、交叉、创新”为特色的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进一步探... 为了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和智算技能的数智人才,提出了“四真计算”核心理念。通过汇集数据、工具、算力等关键性数智资源,构建了一个以“共享、开放、交叉、创新”为特色的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开放共享机制,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能无障碍地使用数智教育资源,扩大数智教育的受益面。该平台建设模式可为高效集成与共享共创的数智教育实践体系提供参考,对国内外高校的教育数智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智化转型 数智人才培养 四真计算 实践创新平台 开放与共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三重逻辑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宋凤轩 王丽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创新人才是生产力解放背景下适配生产力变革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十五五”时期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深度理解其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并据此探索实践路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引领,科技... 创新人才是生产力解放背景下适配生产力变革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十五五”时期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深度理解其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并据此探索实践路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引领,科技进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动,教育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基座;在历史逻辑上,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等国家发展需求而优化生产要素的必然结果;在现实逻辑上,社会生产变革、数字技术赋能以及教育体系升级为撬动“十五五”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机遇。在“十五五”时期,中国应坚持系统性和前瞻性思维,抓重点、破难点、疏堵点,深植产业创新生态、强化数字技术支持、重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擘画创新人才培养的崭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创新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9
作者 杨振动 陈效林 牛俊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数字经济和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4个“不足”,文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数字经济和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4个“不足”,文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体现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构建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2+N”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生态学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 胡宝全 +3 位作者 于玮玮 李卓然 刘峄 吴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13-216,共4页
当前,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未能与新技术、新成果及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式偏向于传统的填鸭式,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显得生硬,以及课程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等。基于此,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改革及完善... 当前,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未能与新技术、新成果及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式偏向于传统的填鸭式,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显得生硬,以及课程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等。基于此,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改革及完善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业生态学 双创人才 培养模式 问题 创新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论争与逻辑理路
11
作者 田贤鹏 韩玉静 刘丹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2,共10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占领全球创新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突破口,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成为世界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从已有文献看,尽管近20年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显著增加并达成诸多共...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占领全球创新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突破口,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成为世界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从已有文献看,尽管近20年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显著增加并达成诸多共识,但矛盾分歧仍然广泛存在,具体体现在3个维度:(1)筛选少数还是面向全体的培养对象论争,前者强调精英式教育,遵循基于天赋主导的拔尖筛选逻辑,后者强调大众式教育,遵循基于后天塑造的充分发展逻辑;(2)特殊支持还是自然涌现的培养过程论争,前者基于特殊支持的自外而内的培养逻辑,后者基于自主成长的自内而外的培养逻辑;(3)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的培养方式论争,前者侧重深度挖掘的专业能力提升,后者侧重基础拓展的自由全面发展。究其原因,围绕“何为拔尖”“如何创新”等核心命题的差异化认知造成了不同教育观、人才观、成长观和系统观在具体学术语境中的多维碰撞。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跳出局部化认知陷阱,将传统上被视为矛盾的教育要素转化为协同共生的动力系统:健全分类支持体系,尊重不同类型创新人才成长的差异性诉求;优化过程管控机制,在整体规划与宽松自由之间寻找动态平衡;促进多元融合共生,在广度和深度的螺旋互动中实现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对象 培养过程 培养方式 差异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研促教、研学融合”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2
作者 郭保卫 崔卉 +3 位作者 胡雅杰 魏海燕 高辉 许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为提高农科学生在作物栽培学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该文提出一种“以研促教、研学融合”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法。重点阐述该模式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效果,为涉农院校提高农学类人才质量... 为提高农科学生在作物栽培学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该文提出一种“以研促教、研学融合”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法。重点阐述该模式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效果,为涉农院校提高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新型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研促教 研学融合 作物栽培学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趣导向下的中职无人机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3
作者 仇庆彬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70-172,共3页
该文以中职无人机课程研究为背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兴趣培养不足等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兴趣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竞赛驱动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 该文以中职无人机课程研究为背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兴趣培养不足等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兴趣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竞赛驱动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无人机技术的兴趣与应用能力,以期为中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无人机技术 兴趣导向 实践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最大/小阻力系数”实验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晶晶 李旭阳 +2 位作者 薛雷平 胡文蓉 俞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05,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学生缺乏获得感的问题,以经典的绕流阻力系数实验为基础,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及课外调研,开发了系列“挑战型”竞赛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学生缺乏获得感的问题,以经典的绕流阻力系数实验为基础,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及课外调研,开发了系列“挑战型”竞赛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实验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等基本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在总结概括、自主创新、团队协作、工程设计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创新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TM 智能导向的电子信息实践教改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包建荣 秦艺鹏 +2 位作者 刘超 李杰 姜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29,共8页
针对传统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AI技术的针对性LSTM智能导向实践教学模型,构建了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AI技术构建融合平台,包括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推荐课程;借鉴强化学... 针对传统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AI技术的针对性LSTM智能导向实践教学模型,构建了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AI技术构建融合平台,包括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推荐课程;借鉴强化学习思想和组内竞争思想助力学生竞赛创新;采用LSTM对学生个体进行建模,用以准确评估学生的自身能力,以便教师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该教改方案实施以来,实验班相比对照班在获奖门类和数量上都有显著提高,验证了所提教改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 LSTM 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洪才 孙佳鹏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信念坚守力、行业贡献力、国家服务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培养目标重智育轻德育、培养主体重学校轻社...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信念坚守力、行业贡献力、国家服务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培养目标重智育轻德育、培养主体重学校轻社会、培养取向重拔尖轻创新、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体系偏重学段独立培养而忽视整体协同、培养对象强调重点培养而忽视整体进步、培养战略重短期攻关轻长远布局。为此,可以从价值塑造、理念指引、协同育人、创新激活、体系优化、实践深化、规模扩展、战略统筹八个方面设计应对策略:筑牢成长成才的思政根基、树立新发展理念、营造多方协同的培养环境、构建立体化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围、开展前瞻性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生态 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3D打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妮 章敏 +1 位作者 付憧 幸大惠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2,120,共8页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框架,以“3D打印”为例进行三轮教学实践,并采用三角互证的方法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个角度探究实践效果,以此修正与完善活动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逆向工程法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小学生微创新能力水平,对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要素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创新人格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小学生微创新能力培养及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法 微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研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梅 杨智良 王笑宇 《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138-142,共5页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与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立协调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大学生解决...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与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立协调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在促进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校企合作 实践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林草赋能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逻辑转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蕾 张心语 +1 位作者 翟雅琳 姚允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林草系统作为稳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地基础,能够提升数字林草系统监测和保护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教学结构固化、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急需抓... 林草系统作为稳定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地基础,能够提升数字林草系统监测和保护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教学结构固化、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急需抓住数字林草技术创新的契机弥合人才缺口。因此,本文提出了数字林草赋能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实施路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开拓“数字”新思路,引导“资源”共享,探索“剧本”方案,促进产学研协同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数字林草赋能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风景园林人才,为数字林草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林草 数字景观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实践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