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础、形势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柳洲 刘笑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思政课内部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守正创新”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一是教育理念,守“培根铸魂”立德之正,创“启智增慧”赋能之新;二是教材内容,守“思想政治”价值之正,创“针对性、鲜活性”吸引力之新;三是教学方法,守“科学合理”实效性之正,创“多元融合”生动深刻之新;四是教育体制,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多方协同”大思政课体制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计监督权概念的引入与自主发展
2
作者 胡智强 魏华龙 余冬梅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审计权概念自清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实践和法律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推动人们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不断深化。我国“八二宪法”正式明确“审计监督权”概念,并将其界定为隶属于行政权、具有监督性质的权力。“审计监督权”概念在长期的自... 审计权概念自清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实践和法律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推动人们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不断深化。我国“八二宪法”正式明确“审计监督权”概念,并将其界定为隶属于行政权、具有监督性质的权力。“审计监督权”概念在长期的自主演进过程中,积淀了很多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内容。新时代审计监督权概念在党的政治建设、复杂市场经济模式和国家治理体系中深化发展,已具政治性、法制性、独立性、监督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多方面的丰富意涵。“审计监督权”是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政治品格从法理到法律演变,独立性随审计模式的转变而不断提高,规范构造不断从冲突走向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监督权 审计法治 监察型审计 自主发展 审计制度 审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亚婷 潘仁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遵循“动机—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对保研生群体进行“意义-阐释”取向的深度访谈,有助于深描保研生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互动图景,探析保研生对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理性认知与行为策略,深刻反思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研究发现,保研生在与研究生推免制度互动时,呈现出动机上资源优势触发理性选择、过程上“内卷”规则制约学习策略、结果上“拔尖创新”制度目标偏移的三重链式制度背离,指向了保研制度的“拔尖”悖论。研究生推免制度优化关涉理念、机制与元评价等方面,应革新“拔尖创新”的评价理念,着力创设多元自由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4
作者 祝遵宏 蔡政煜 方毅峰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能够增强该政策效应,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财政压力越小,该政策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持续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数字技术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
5
作者 姚芳 赵锴 夏俊馨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0,共15页
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和协同转型是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虽然国家已形成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顶层政策设计,但是不同地区在具体落实层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7个地... 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和协同转型是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虽然国家已形成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顶层政策设计,但是不同地区在具体落实层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门槛效应,旨在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布局“双化”协同政策,梳理重点领域实施路径,最终形成可持续性机制提供实证参考。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邻近变量、工具变量及滞后一阶控制变量检验均支持该结论;绿色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存在双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递减;以经济发展水平、企业邻近水平为门槛的单门槛效应显著,在地理、社会、制度与认知邻近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丰富邻近维度并强化多要素耦合,出台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支持政策,强化理念普及与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邻近理论 门槛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审计效能与共同富裕
7
作者 高绍福 王文博 吕佳宁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以2014-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具有复杂影响。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性维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共同富裕共享性维度和可持续性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审计效... 以2014-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具有复杂影响。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性维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共同富裕共享性维度和可持续性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审计效能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发展性维度的负向影响,有效增强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维度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可以通过降低区域创新水平、增加省份资本存量以及提升市场化水平影响共同富裕进程。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共同富裕的作用在低数字经济水平和内陆省份样本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共同富裕 政府审计效能 国家治理 可持续发展 共享性 发展性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8
作者 詹泽慧 杨明欢 +2 位作者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79,共10页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能够较好地解析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个体层面,其语义建模与策略推演技术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创新原子”,触发教师实现教学迭代;群体层面,算法构建的信任网络可打破协作壁垒,促进相互启发和协作创新;区域层面,“牵头—辐射”智能适配机制可使欠发达地区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显著提升,破解“数字梯度陷阱”。以广东省“双融双创”项目为例,GAI一方面作为“认知脚手架”,通过“优课解码”消解了教师个体的能力孤岛;另一方面作为“关系耦合器”,通过“和课链反”重构了教师协作网络;还作为“数字平权阀”,通过“千校万课”行动促进了区域资源的均衡发展。基于GAI搭建的“优课裂变—学研聚变—区域协同”路径,为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关键特征与实施路径
9
作者 高潇怡 吕雅洁 刘天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 科学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实现有意义科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创设契合学生科学学习本质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历真实的科学认识实践、实现科学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合性、贯通性的深度科学理解。然而在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项目式学习还存在主题设计缺乏驱动性、内容结构零散、实施过程流程化、学习评价偏重作品呈现等偏差,未能有效实现促进学生深度科学理解的目标。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应体现情境性、建构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关键特征。其实施可遵循以下路径:在项目目标设置上,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整合性理解为学习目标,并确保目标具有激励性、有意义且可达成;在项目内容上,以真实、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为串联,形成学科知识线与情境故事线的“双螺旋结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科学实践,为学生搭建支架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并及时捕捉和调控学生的科学不确定性;在项目评价上,锚定学生的深度理解,设计多元的评价成果,使用形成性评价和反馈,推动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项目式学习落地生根,切实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项目式学习 科学实践 深度理解 驱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10
作者 李文静 史一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创新间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高质量发展 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杰森 吴宏洛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原创性贡献、实践原创性贡献和价值原创性贡... 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原创性贡献、实践原创性贡献和价值原创性贡献;创新性发展体现为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路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原创性贡献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学科功能定位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甲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要求。审计本身的功能需重点考虑经济监督、政治监督、文化监督、生态监督、决策参谋和信任建设六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要推进审计人才自主培养,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推动研究型审计向纵深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审计学科的社会服务定位,将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力争在智库建设、合作框架、国家牵引、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计学科的发展要与审计实践同频共振,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进一步提炼学科方向,推动审计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审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理顺机制,着力提升审计学科团队创新力;探索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审计博士点建设,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审计学科 功能定位 创新发展 审计监督 国家治理 研究型审计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审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度理论流派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解释差异与观点弥合——一个整合性综述框架
13
作者 李杨 许庆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强等问题,无法充分解释相同制度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方向异质化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制度研究领域不同理论流派的创新能力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解释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与理论根源,并寻求更具包容性的理论视角。因此,从创新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入手,提出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维度与4个方向,重点探讨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在剖析创新能力发展特征上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制度逻辑观为元理论,开展后续制度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意义,分析制度逻辑观与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接口,并从理论构建机遇与情境化研究机遇两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能力发展 动态性 独特性 制度理论 制度逻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欣 宋晓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5,207,共17页
新征程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党中央领导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探索。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才能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在此时提出发展... 新征程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是党中央领导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探索。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才能回答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何在此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从而厘清新质生产力的演化逻辑。基于对新质生产力“要素新、技术新、载体新”现实特征的考量,多维度地剖析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发现:“要素新”呼吁新的要素组合方式;“技术新”对要素配置主体间的协同提出了新要求;“载体新”有赖于新的配套设施及制度支撑。变革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规范数据要素发展、促进传统要素提质增效,破解要素配置瓶颈、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合理优化存量要素、充分汇聚创新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活力评价及其互动关系研究——以副省级城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建科 郑玉 +2 位作者 董梦如 金雪莹 田深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以德鲁克社会创新为理论基础,基于城市内三大行为活动主体构建包含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治理环境系统的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子分层动态激励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沿海省份8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活力进行评价,运用耦合协调模型... 以德鲁克社会创新为理论基础,基于城市内三大行为活动主体构建包含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治理环境系统的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子分层动态激励模型对2006—2020年我国沿海省份8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活力进行评价,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测度并分析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情况和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各城市的发展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岛、宁波、大连、厦门,城市间发展活力综合评价结果两极分化明显,营商环境是影响城市发展活力提升最重要的因素,人居环境次之,治理环境最小。(2)8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级别不高,整体处于失调类型。(3)3个系统间相互作用,但其发展水平主要受自身影响。其中,人居环境系统显著受其他两个系统影响;营商环境系统受治理环境系统影响较强;治理环境系统主要依靠自身调节,受其他系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理论 城市发展活力 营商环境 动态激励模型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沿海省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开 高鹤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内涵可以结合生产力的性质变化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发生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也是人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的反映。政治经济学应...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内涵可以结合生产力的性质变化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发生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也是人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的反映。政治经济学应该以“生产力-生产关系论”代替传统“生产关系论”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为科学理解“资本二重性”奠定基础。新质生产力必然与新质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新质资本”,并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和细分环节都扮演提高经济效率的角色。在实践逻辑上,要着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培育、推动“新质资本”健康发展,以生产力进步为原则规范“新质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新质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凤霞 姜宾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活动,对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活动,对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的ESG表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没有发生变化。机制检验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升企业ESG关注度、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提升其ESG表现。同时,在污染行业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差企业和成熟期企业中,政府审计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ESG表现 绿色创新 公司治理 高质量发展 内部控制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玮 沈克印 +1 位作者 焦家阳 杨少雄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剖析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剖析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推动赛事监督与管理过程规范有序、赛事资源投入与利用过程低碳降本、赛事组织与运作过程场景互动、赛事供给与消费过程精准适配的价值逻辑。针对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外部治理环境欠佳;数字生产要素短缺,转型基础条件不足;企业发展活力不强,竞争能力有待提升;产品供给结构失衡,消费外流现象显著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配套性制度保障体系、加大数字化生产要素投入、鼓励企业协同与共生发展、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与质量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数字经济 体育竞赛表演业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1
19
作者 石智雷 彭锐城 王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6,共14页
近年来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转变与经济转型的历史性交汇,如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理论逻辑上,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前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在增长和衰减间周... 近年来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转变与经济转型的历史性交汇,如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理论逻辑上,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前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在增长和衰减间周期性摇摆;进入工业社会后,人口与生产力呈现结构性互动关系;步入后工业社会时代,人口要素的创新性转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实践逻辑上,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人口总量充裕的规模效应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人口素质优良的创新效应保障科技创新动力强劲,人口结构优化的结构红利促进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跃升,人口分布合理的集聚效应促进要素空间配置优化。在实践逻辑的指导下,可以从系统性观念谋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效劳动供给、市场需求引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措施,以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口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双元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持续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罗岭 卫振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创新持续性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实体企业的长期成长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审计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显著推动企业... 创新持续性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实体企业的长期成长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审计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显著推动企业创新持续性,还能通过提高双元审计质量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双元审计质量 创新持续性 融资约束 审计风险 协同审计 数字化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