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杞1号’响应NaCl胁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1
作者 李晶晶 胡进红 +3 位作者 梁旺利 麻玉荣 梁文裕 王玲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宁杞1号’(Lycium barbarum Ningqi 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为深入解析‘宁杞1号’耐盐碱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宁杞1号’叶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宁杞1号’(Lycium barbarum Ningqi 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为深入解析‘宁杞1号’耐盐碱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宁杞1号’叶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同时,对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在0、100、200和3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7 d时,从‘宁杞1号’叶片中共鉴定到3个信号转导途径和14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差异表达。(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CIPK6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MAPKK2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MAPKKK18和MAPK3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RTq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3)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CIPK6、MAPKK2和MAPKKK18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不变的趋势;MAPK3和PL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钙调素的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宁杞1号’可能通过诱导磷脂酰肌醇、MAPK级联反应及依赖Ca^(2+)的SOS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响应NaCl胁迫,进而提高其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杞1 NACL胁迫 信号转导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对氟西汀降解过程的转录组及功能基因分析
2
作者 万宇 杭小帅 +7 位作者 王志刚 张澜 周莉 尤晓慧 朱冬冬 王燕 肖静 陈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2-540,共9页
该文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对氟西汀的降解性能,并从转录组学分析遗传分子代谢机制。结果表明,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在厌氧条件下可有效降解体系中93.12%的氟西汀,降解速率达0.94 mg·L^... 该文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对氟西汀的降解性能,并从转录组学分析遗传分子代谢机制。结果表明,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在厌氧条件下可有效降解体系中93.12%的氟西汀,降解速率达0.94 mg·L^(-1)·h^(-1)。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降解氟西汀后的细菌与对照组细菌进行测序,通过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结合筛选的高表达高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了耐受和降解氟西汀的功能基因,其中包膜应激反应膜蛋白基因、ABC转运蛋白基因、噬菌体休克蛋白PspA基因、氧化应激防御蛋白基因等在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环境的耐受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基因、硝基还原酶NfsB基因、乳酸利用蛋白基因等在氟西汀的降解转化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氟西汀的降解机制,可为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氟西汀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3
作者 艾小楠 程俐芬 +3 位作者 白璞 陈正灏 薛丽娜 周胜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9-511,共13页
[目的]克隆灵丘青背山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1,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GenBank中山羊ACSL1... [目的]克隆灵丘青背山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1,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GenBank中山羊ACSL1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8041882.1)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灵丘青背山羊肝脏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克隆、测序,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在线软件对ACSL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不同组织以及ACSL1、ACACA、PPARγ、FASN基因在皮下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2 100 bp,编码699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相似性最高,达99.0%。系统进化树显示,灵丘青背山羊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虎鲸的亲缘关系最远,且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分子式为C_(3529)H_(5567)N_(929)O_(1000)S_(36),分子质量为78.2 ku,理论等电点为7.46,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32.61。ACSL1蛋白为碱性疏水性蛋白,存在1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ACSL1蛋白有49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在线粒体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灵丘青背山羊ACSL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39.63%)、无规则卷曲(31.33%)、延伸链(20.74%)及β-转角(8.30%)组成。ACSL1蛋白与FASN、ACACA、LPL等10个蛋白可能存在互作。组织表达分析发现,ACSL1基因在灵丘青背山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肾脏和心脏中表达量次之。检测山羊脂肪细胞不同分化时期基因的时序表达,结果显示,与分化第0天相比,山羊ACSL1基因表达量在分化第8天达到峰值(P<0.05);ACACA和FASN基因表达量均在分化第10天达到峰值(P<0.05);PPARγ基因表达量在分化第6天达到峰值(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灵丘青背山羊ACSL1基因CDS区序列,并明确了其在山羊不同组织和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ACSL1基因在肝脏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ACSL1、ACACA、PPARγ、FASN基因表达量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SL1基因在山羊脂肪沉积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青背山羊 ACSL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恶性逆转向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仇超 康权 +4 位作者 迭小红 罗光金 吕凤香 肖程 罗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Id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恶性逆转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调控MG63细胞中Id1过表达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验证Id1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Id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恶性逆转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调控MG63细胞中Id1过表达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验证Id1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LP读数法检测成骨分化早期指标ALP的活力。结果 Ad Id1重组腺病毒可以使MG63细胞中的Id1表达量增高,Adsi Id1重组腺病毒可以使MG63细胞中的Id1表达量降低(P<0.05);Id1过表达后,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均增强,G1期细胞比例降低,Id1表达量下调后则逆转MG6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Id1表达量下调后,正常成骨分化的早期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抑制Id1基因表达可以促使骨肉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逆转并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分化抑制因子 增殖 迁移 侵袭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对K562细胞SHP-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建民 李燕 +6 位作者 杨琳 刘小军 温树鹏 王福旭 张敬宇 张学军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1,2μmol/L)5-aza-CdR作用K562细胞1,3,5天时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5-aza-CdR作用1,3,5天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实时定量PCR(F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SH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TAT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K562细胞中存在SHP-1基因的甲基化,5-aza-CdR作用使K562细胞中SHP-1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而p-JAK2蛋白表达随之呈下降趋势;5-aza-CdR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5-aza-CdR可使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天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3%,24.2%,37.7%。2μmol/L的5-aza-CdR处理24小时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5-aza-CdR作用1,3,5天时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0.7%,23.4%,19.3%。结论:特异性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使K562细胞中沉默的SHP-1基因重新表达,并可能通过JAK/STAT路径活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抑制剂 5-氮杂脱氧胞苷 K562细胞 SHP-1基因 白血病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异黄酮通过Id1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慧菁 廖锦容 +1 位作者 李洁羽 叶韵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7-羟基异黄酮(7-HIF)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干细胞相关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7-HIF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7-HIF对HCT116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7-羟基异黄酮(7-HIF)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干细胞相关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7-HIF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7-HIF对HCT116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分子和干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在200μmol/L的7-HIF作用下,HCT116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及大小明显减少(P<0.05);细胞周期G0/G1的比例上升,S期的比例下降,主要阻滞在G0/G1期;HCT116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7-HIF可降低HCT116细胞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蛋白表达水平,导致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下降,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和PCNA的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7-HIF还能降低干细胞相关标志分子CD133、ALCAM和EpCAM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7-HIF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其干细胞相关特性,可能与其抑制I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异黄酮 结直肠癌 分化抑制因子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蛋白Id-1在胃癌分化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孔令华 卞晓翠 +1 位作者 顾蓓 刘玉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29-732,共4页
目的:研究Id-1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选取临床病理分化程度诊断明确的胃癌组织芯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I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该蛋白与胃癌病理学分级(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体外实验模型,通过诱导分化,改变胃癌细胞... 目的:研究Id-1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选取临床病理分化程度诊断明确的胃癌组织芯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I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该蛋白与胃癌病理学分级(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体外实验模型,通过诱导分化,改变胃癌细胞的分化状态,进一步研究Id-1蛋白在体外是否随着胃癌细胞分化程度的改变而改变,确定Id-1蛋白在胃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1蛋白、Ki-67抗原在胃癌组织芯片表达;通过形态观察、细胞化学染色(PAS)观察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MGC803诱导分化,利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blot研究诱导分化前后Id-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胃癌组织中Id-1蛋白检测总阳性率为88.8%,Id-1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7.4%、97.0%、92.0%,有显著性差异(P<0.001);Ki-67抗原的总阳性表达率达78.7%,在高、中、低分化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4.5%、90.9%、80.0%,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比较Id-1蛋白与Ki-67抗原表达呈正相关。NaB在体外作用于MGC803细胞后细胞体积变大,核浆比变小,伸展状态好,细胞中PAS阳性物质显著减少,出现分化状态改善的现象,分化后的MGC803细胞内Id-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Id-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胃癌分化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1蛋白 胃癌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基因在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栩 权正学 +5 位作者 罗小辑 唐可 周强 钟伟洋 张圆 江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11-2016,共6页
目的构建Id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并以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Id1基因表达水平调整后,BMP-2诱导髓核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1设计针对Id1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的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 目的构建Id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并以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Id1基因表达水平调整后,BMP-2诱导髓核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1设计针对Id1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的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测定病毒滴度。2将2种慢病毒分别感染髓核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细胞Id1mRNA和蛋白表达。3重组腺病毒Ad BMP2感染髓核细胞,利用已制备的2种慢病毒再次感染细胞,QRT-PCR检测细胞表达软骨特性分子的能力。结果 1慢病毒感染髓核细胞后,Id1基因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病毒组(0.428±0.079)及空载病毒组(0.400±0.045)相比,过表达组(0.848±0.154)增加,RNAi组(0.115±0.01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预期结果。2细胞内Id1的表达增加可促进colⅡ(0.407±0.083)和ACAN(0.284±0.074)的mRNA表达增加,与GF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ADBMP2处理细胞后,Id1的表达增加可使colⅡ(0.590±0.072)和ACAN(0.351±0.066)的mRNA表达进一步显著升高;Id1表达降低时,以上因子的表达被明显抑制[colⅡ:(0.244±0.060),ACAN:(0.168±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d1能够促进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分子的表达,细胞内Id1基因水平变化能够显著影响BMP-2诱导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推测Id1是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作用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髓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与肿瘤侵袭 被引量:3
9
作者 谯波 罗小辑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属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蛋白,最初研究发现在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Id1能抑制细胞的分化,近年来发现Id1还参与到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Id1不仅影响正... 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属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蛋白,最初研究发现在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Id1能抑制细胞的分化,近年来发现Id1还参与到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Id1不仅影响正常细胞的发育生长,在许多肿瘤中也出现高表达。Id1能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侵袭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Id1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细胞系和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mRNA的表达
10
作者 李健 范宗民 +7 位作者 高珊珊 何欣 郭花芹 齐义军 郭涛 杜芳 秦豫培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mRNA...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mRNA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EC109、EC1、EC18、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均出现Id-1mRNA的表达。正常食管上皮中未见其表达,癌旁组织中Id-1mRNA阳性表达率为35%(7/20),癌组织中为65%(13/20),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P>0.05)。结论:Id-1基因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1基因 食管癌 组织 细胞系 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瘤素M、Id-1、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莎莎 韩峥 +2 位作者 谭洁 刘蒙 田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究抑瘤素M(OSM)、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2例,取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 目的探究抑瘤素M(OSM)、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2例,取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抑瘤素M、Id-1、Foxp3相对表达量,对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Foxp3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浆膜内浸润患者相比,浆膜外浸润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高分化患者相比,中分化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与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8);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Foxp3表达呈负相关(r=-0.422,P=0.001);胃癌组织中Id-1、Foxp3表达呈负相关(r=-0.308,P=0.009)。结论抑瘤素M、Id-1、Foxp3在胃癌中呈现异常表达,且抑瘤素M、Id-1、Foxp3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三者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共同参与胃癌发展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抑瘤素M 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 淋巴结转移 浸润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宇 李文颖 杨成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目的】分析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的转录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挖掘与镉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深入探索中辽1号杨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其扦插于土壤Cd含量为20 mg/kg... 【目的】分析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的转录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挖掘与镉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深入探索中辽1号杨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其扦插于土壤Cd含量为20 mg/kg(M20)的花盆中,以不加Cd为对照(CK),80 d后采集不同处理中辽1号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2软件筛选CK与M20处理中辽1号杨的差异表达基因,将得到的差异基因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蛋白相邻类聚簇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中进行注释,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注释信息。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脱落酸(ABA)、T复合蛋白1(TCP1)、MYB基因(MYB)、丝裂原活蛋白激酶12(MAPK12)),利用Primer 5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检测这6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CK和M20处理的中辽1号杨中,共发现38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209个,下调表达的有1603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3大类49个功能组中,其中与代谢过程有关基因最多。转录组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信号转导途径、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途径富集。COG分析发现,145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22种分类中,其中一般功能预测基因注释最多,其次是信号转导机制基因。结合各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Cd胁迫下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注释结果中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相关基因较多。镉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的家族是ABC、MYB、WRKY、bHLH和NAC基因家族,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WRKY家族基因47(WRKY47)、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ABC家族转运蛋白基因2(ABC2)、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s)、NAC家族基因2(NAC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YB家族基因44(MYB44)、重金属相关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基因39(HIPP39)的表达量显著下调。RT-qPCR结果显示,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镉胁迫后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分别是WRKY47、NRT、ABC2、MDH、GSTs、NAC2、MYB44、HIPP39,为深入探索杨树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辽1号杨 镉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和Id3协同诱导结肠癌SW620细胞EMT并影响其侵袭与迁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韡 于悦 +2 位作者 孙艳霞 林万松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7-993,共7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基因(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 Id1)和Id3是否协同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EMT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Idl和Id3单或双基因敲减的结肠癌SW620细胞,实验分为4组:SW620-Sh...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基因(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 Id1)和Id3是否协同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EMT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Idl和Id3单或双基因敲减的结肠癌SW620细胞,实验分为4组:SW620-Sh-Id1组(转染shRNA-Id1)、SW620-Sh-Id3组(转染shRNA-Id3)、SW620-Sh-Id1-Id3组(共转染shRNA-Id1和shRNAId3)、SW620-NC组(转染阴性空载慢病毒)。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敲减效果,显微镜下观察稳定下调Idl和Id3后SW620细胞形态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标志分子及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Idl和Id3单基因敲减与双基因敲减的结肠癌SW620细胞株。(1)Idl和Id3的敲除诱导SW620细胞形态由上皮样向间质样转变;(2)与对照组相比,SW620-Sh-Id1组和SW620-Sh-Id3组SW62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显著下降(均P<0.05);SW620-Sh-Id1-Id3组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较SW620-Sh-Id1组和SW620-Sh-Id3组也明显下降(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SW620-Sh-Id1组和SW620-Sh-Id3组β-catenin、snail1及MMP2蛋白表达降低,上皮黏蛋白及TIMP2蛋白表达增高(均P<0.05);SW620-Sh-Id1-Id3组与SW620-Sh-Id1组和SW620-Sh-Id3组相比,β-catenin、snail1及MMP2蛋白表达也下降,同时上皮钙黏蛋白及TIMP2蛋白表达也增高(均P<0.05)。结论:Id1和Id3可能通过诱导EMT协同影响结肠癌SW620细胞侵袭与迁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基因 分化抑制因子3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SW620细胞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d1通过调节lncRNA SNHG15和miR-24-3p对氧糖剥夺SH-SY5Y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冀方超 张晨昕 +3 位作者 任占军 潘云志 逯琦 孙兴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9-999,共11页
目的:探讨肌源性分化蛋白1(Myod1)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和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及正常培养的SH-SY5Y细胞(对照组)... 目的:探讨肌源性分化蛋白1(Myod1)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和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及正常培养的SH-SY5Y细胞(对照组)和OGD细胞模型(OGD组)细胞中Myod1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5(SNHG15)m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si-Myod1、pcDNA3.0-Myod1、si-SNHG15、pcDNA3.0-SNHG15、si-NC、空载质粒(Vector)、miR-NC和miR-24-3p模拟物(miR-mimics)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后,进行OGD处理,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OGD+Vector组、OGD+Myod1组、OGD+si-NC组、OGD+si-Myod1组、OGD+si-SNHG15组、OGD+si-SNHG15+Vector组、OGD+si-SNHG15+Myod1组、OGD+miR-NC组、OGD+miR-mimics组、OGD+miR-mimics+Vector组和OGD+miR-mimics+SNHG15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法检测各组EdU阳性细胞率,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TUNEL阳性细胞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裂解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裂解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评估Myod1和SNHG15之间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评估Myod1与SNHG15及SNHG15与miR-24-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中Myod1和SNHG15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细胞中Myod1和SNHG1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OGD组比较,48和72 h时OGD+Myod1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1),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OGD+si-Myod1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Myod1可与SNHG15的启动子序列结合。SNHG15可吸附miR-24-3p,Myod1与SNHG15及SNHG15与miR-24-3p存在靶关系。敲低SNHG15后,与OGD组比较,48和72 h时OGD+si-SNHG15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OGD+si-SNHG15组比较,48和72 h时OGD+si-SNHG15+Myod1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miR-24-3p和SNHG15后,与OGD组比较,48和72 h时OGD+miR-mimics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OGD+miR-mimics组比较,48和72 h时OGD+miR-mimics+SNHG15组细胞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Myod1可通过与SNHG15启动子区结合进而吸附miRNA-24,促进OGD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分化蛋白1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5 微小RNA-24-3p SH-SY5Y细胞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蒙农三叶草1号’根部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克璠 索荣臻 +4 位作者 张慧敏 马一鸣 吴倩 包立高 王明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9-2768,共10页
为探究‘蒙农三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及代谢通路,本研究选取了接种根瘤菌的‘蒙农三叶草1号’以及未接种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共生与非共生... 为探究‘蒙农三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及代谢通路,本研究选取了接种根瘤菌的‘蒙农三叶草1号’以及未接种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共生与非共生状态下的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组共筛选出110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DEGs涉及多个代谢通路和生物学过程,包括苯丙烷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等。其中,677个基因上调,428个基因下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的可靠性。本研究揭示了‘蒙农三叶草1号’在根瘤菌共生状态下的转录组特征,为深入理解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农三叶草1号’ 接种根瘤菌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bHLH)transcription factor,DEC1,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from apoptosis induced by MPP^+ through PI3K/Akt pathway in SHSY5Y cells
16
作者 ZHU Zhu WANG Yu-wen YANG Ji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7-1027,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b HLH)transcription factor,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gene 1(DEC1),in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in SH-SY5Y cel...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b HLH)transcription factor,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gene 1(DEC1),in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in SH-SY5Y cells.METHODS SH-SY5Y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PP+for 24or 48 h.The cell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were measured by MTT and DAPI staining.DEC1,the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and PI3K/Akt/GSK3β/β-catenin signaling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The expression of DEC1was regulated by overexpression and sh RNA.RESULTS MPP+induces apoptosis along with decreasing of DEC1expression in SH-SY5Y cells.Overexpression or knockdown of DEC1 can alleviate or enhance the cell inhibition induced by MPP+.And overexpression of DEC1 can alleviate the increased 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 but not alleviate Bax/Bcl-2 induced by MPP+.Meanwhile,MPP+represses PI3Kp110α,p-Akt/Akt,p-GSK-3β/GSK-3βandβ-catenin expression,which is accompanied by decreasing DEC1 expressions.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activator or inhibitor of PI3K/Akt/GSK-3βpathway can alleviate or enhance the repression of PI3K/Akt/GSK3β/β-catenin signaling cascade induced by MPP+.Further study,we fin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DEC1 alone can increase PI3Kp110α,p-Akt/Akt,p-GSK-3β/GSK-3β,andβ-catenin expression.More importantly,overexpression of DEC1 significantly alleviates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PI3Kp110α,p-Akt/Akt,p-GSK-3β/GSK-3β,andβ-catenin induced by MPP+.CONCLUSION DEC1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from apoptosis induced by MPP+through PI3K/Akt pathway in SH-SY5Y cells.Promisingly,DEC1 is a candidate gene that may provide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gene 1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 NEUROPROTECTION PI3K/Akt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相关基因hrg-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再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姜广建 温进坤 +1 位作者 韩梅 周爱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研究高血压相关基因hrg 1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再分化的关系及其在细胞生物学行为调节方面的作用 .采用血清饥饿培养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使处于增殖状态的去分化型VSMC再分化 ,观察细胞再分化过程中HRG 1表达变化 ,并探讨其功能 ... 研究高血压相关基因hrg 1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再分化的关系及其在细胞生物学行为调节方面的作用 .采用血清饥饿培养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使处于增殖状态的去分化型VSMC再分化 ,观察细胞再分化过程中HRG 1表达变化 ,并探讨其功能 .在血清饥饿和维甲酸诱导VSMC再分化过程中 ,hrg 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其表达活性在诱导 2 4h达高峰之后 ,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且其表达量和变化规律与细胞收缩蛋白SMα肌动蛋白和SM2 2α相类似 .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双荧光染色结果证实 ,HRG 1抗体可与SMα肌动蛋白共沉淀 ,且两者在同一细胞共定位 .用HRG 1表达质粒转染去分化型VSMC可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 .结果提示 ,HRG 1在胞质中以与SMα肌动蛋白相互缔合的方式存在 ,其表达与VSMC分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血压 基因 hrg-1 分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苷治疗增强脊髓损伤区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纪伟 孙丹华 陈旭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仍是研究难题之一,主要是因为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能力较弱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内出现大量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后由于炎症刺激神经突触囊泡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短时间内突触间隙的谷氨...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仍是研究难题之一,主要是因为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能力较弱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内出现大量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后由于炎症刺激神经突触囊泡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短时间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急剧升高,致使神经细胞受到兴奋性毒性损伤,所以治疗脊髓损伤是采取药物治疗,减少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分泌,调整脊髓内神经细胞再生修复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脊髓损伤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apse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gene 1) 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b和p53在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贺琪 岳青 +3 位作者 皮先明 石全 陈宏翔 李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b在人类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53和p33ING1b在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银屑病组)、28例BCC皮损(...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生长抑制因子p33ING1b在人类银屑病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53和p33ING1b在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银屑病组)、28例BCC皮损(BCC组)和14例正常表皮(正常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结果:p53在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和BCC组中表达递增,p33ING1b在3组中表达递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银屑病组和BCC组中,p53与p33ING1b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p53和p33ING1b协同作用于增生性皮肤病的局部皮损,是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33ING1B 银屑病 基底细胞癌 IN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巯丙磺钠对百草枯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国强 邱俏檬 +4 位作者 卢中秋 贺晓燕 洪广亮 何飞 梁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DMPS)救治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PS(200mg.kg-1,ip)对照组,PQ急性中毒(20mg.kg-1,ip)1,3,7,14和28d组以及DMPS干预(先给DMPS,15min后再给PQ)1,3,7,14和28d组。...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DMPS)救治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PS(200mg.kg-1,ip)对照组,PQ急性中毒(20mg.kg-1,ip)1,3,7,14和28d组以及DMPS干预(先给DMPS,15min后再给PQ)1,3,7,14和28d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PQ急性中毒组大鼠及DM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PQ急性中毒组早期肺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后期出现较大范围慢性炎症病灶,纤维组织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MMP-9mRNA明显升高,分别为1.13±0.06,1.32±0.04和1.10±0.06,0.85±0.06和0.75±0.05,TIMP-1mRNA明显升高,分别为1.14±0.08,1.29±0.05,1.61±0.09,1.83±0.13和1.73±0.08;7,14和28d MMP-9mRNA/TIMP-1mRNA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0.68±0.03,0.46±0.04和0.43±0.06;DMPS干预后,MMP-9mRNA1,3和7d和TIMP-1mRNA1,3,7,14和24d表达低于PQ中毒组,MMP-9mRNA分别为1.05±0.03,1.17±0.05和0.93±0.09;TIMP-1mRNA分别为10.0±0.07,1.15±0.09,1.09±0.06,1.16±0.08和1.23±0.09;MMP-9mRNA/TIMP-1mRNA比值略低于DMPS对照组,但高于PQ中毒组,分别为0.85±0.05,0.63±0.04和0.58±0.02(均P<0.05)。结论DMPS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肺组织MMP-9mRNA和TIMP-1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MMP-9mRNA/TIMP-1mRNA比值发挥救治PQ中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丙磺钠 百草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