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接触测温技术的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英 江勇 +1 位作者 林一凡 祁梅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基于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通电导线火蔓延过程中火焰形态、气固相温度分布及固相传热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电场对火蔓延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场的作用下,火焰尺寸随着电压的增大出现减小,并逐渐从导线上方拉至导线下方,火蔓延速率降低,在10 kV电压条件下出现熄灭;火蔓延速率主要受火焰宽度和线芯温度的影响,随着电压的增大火焰宽度减小,火蔓延速率不断降低,同时线芯在高电压下由热源转变为热汇,从而抑制火焰蔓延,并促进火焰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导线 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 火蔓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中氟化氢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2
作者 胡树国 盖良京 +3 位作者 方梦醒 杜秋芳 尹冬梅 张体强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057,共7页
氟化氢(HF)作为高毒性工业气体,其低浓度标准物质的研制长期受制于气瓶吸附效应、痕量水分干扰及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瓶颈。基于称量法原理,以高纯度HF和氮气为原料,成功研制了摩尔分数为(50~100)μmol/mol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并解决... 氟化氢(HF)作为高毒性工业气体,其低浓度标准物质的研制长期受制于气瓶吸附效应、痕量水分干扰及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瓶颈。基于称量法原理,以高纯度HF和氮气为原料,成功研制了摩尔分数为(50~100)μmol/mol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并解决了以下3个技术问题:(1)通过气瓶筛选、内壁钝化及预处理工艺的优化,显著降低气瓶内壁吸附导致的量值衰减;(2)开发基于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实现了10^(-6)mol/mol量级HF的定量检测(重复性小于0.6%);(3)通过稀释气的纯化和制备过程中对水分的严格控制,有效解决了痕量水分对HF稳定性的的干扰。依据气体标准物质研制规范,系统考察了HF在气瓶内随压力和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经12个月跟踪验证,研制的氮中HF气体标准物质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3%(k=2)。同时探讨了气瓶预处理及分析过程中水分对HF的潜在影响,以及稀释气中HF检出限的测量方法等,为易吸附性、易水解类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氟化氢 标准物质 称量法 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 气瓶预处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器红外装置对低反射率物体的测温性能
3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岭雪 许方宇 宋腾飞 蔡毅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对低反体的测温性能。计算和测试结果显示,F数为1的红外镜头被替换为反射器后,红外装置对低反体的辐射收集能力和测温准确度提高约4倍。此外,低反体充满视场后,反射器红外装置的温度测量结果与测量距离无关。反射器红外装置有望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的高精度红外测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测温准确度 发射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小型红外相机低温焦面预置技术
4
作者 金忠瑞 宋俊儒 +5 位作者 王超 王聪 何东科 刘志远 张生杰 王春雨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针对低温红外光学系统对温度敏感、常温装调、低温下离焦和相机常温焦面预置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机联合仿真与干涉测量及线性位移测量相结合的低温红外系统离焦测试技术。首先分析引起红外光学系统低温离焦的主要因素,运用光... 针对低温红外光学系统对温度敏感、常温装调、低温下离焦和相机常温焦面预置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机联合仿真与干涉测量及线性位移测量相结合的低温红外系统离焦测试技术。首先分析引起红外光学系统低温离焦的主要因素,运用光机仿真计算出离焦量数据,再利用Power对焦点位置敏感的特性,建立光学系统低温干涉测试光路,结合高精度位移测量,实现红外光学系统低温离焦量的测试。运用该技术对某181 mm口径的轻小型红外相机由常温到低温的离焦量进行分析与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计算偏差小于半个系统焦深。在此基础上对相机做常温焦面预置。实验结果表明,焦面预置准确,证明相机低温离焦量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测试方法可用于对温度敏感的轻小型光学相机常温预置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小型相机 低温离焦 干涉测量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率物体红外测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岭雪 宋腾飞 许方宇 蔡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7,共17页
金属、光学镜面、硅晶圆等光滑物体一般具有极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反射率,被称为低辐射率物体。微弱的低辐射率物体自身辐射会被其表面反射的环境辐射淹没。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一直是红外测温领域的一个难题。随着金属冶炼、太阳望... 金属、光学镜面、硅晶圆等光滑物体一般具有极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反射率,被称为低辐射率物体。微弱的低辐射率物体自身辐射会被其表面反射的环境辐射淹没。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一直是红外测温领域的一个难题。随着金属冶炼、太阳望远镜热控、半导体生产等领域对低辐射率物体非接触测温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提出了大量用于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低辐射率物体红外测温的难点,并将目前用于低辐射率物体的测温方法归纳为五类。然后,综述了每种测温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测温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低辐射率物体测温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低辐射率物体 信噪比 辐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快速测量系统
6
作者 黄昂 王景辉 +4 位作者 董伟 孟凡山 黄帅 李益文 冯国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F测量时间达数小时,并且分辨率较低。在应用于变温测量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样品表面的高温,这会导致能耗增加且实施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快速测量方法。研制一套可实现室温~1000℃便携式样片加热的红外偏振BRDF测量系统,克服机械臂的负载和耐温问题。针对研制系统构建测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偏振BRDF连续扫描方法,通过机械臂离散转动-环轨连续扫描和环轨离散转动-机械臂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实现不同偏振态下的三维BRDF快速连续测量,在提高测量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单角度扫描时间在1 min以内,完整BRDF测量时间缩短至约1 h,更适用于变温BRDF测量。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应用于镜面反射较强的磨砂不锈钢样片表面变温BRDF测量,针对强反射位置附近进行精细连续扫描,获得6.1×10^(-6)、1.37×10^(-5)和3.81×10^(-5) sr三种探测立体角度下的局部偏振BRDF三维分布。立体角越大,空间滤波效果越强,显现出更小的测量峰值,这与BRDF理论测量模型相吻合。因此,在进行强镜面反射材料的BRDF测量时,需要采用小立体角探测,减小空间滤波效应,不锈钢样片测量采用6.1×10^(-6) sr的立体角。在变温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不锈钢样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S和P偏振BRDF峰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两个偏振态下的最大测量标准差相比于BRDF平均值占比分别为0.56%和0.24%,不同温度下BRDF测量重复性较好,且两者变化趋于一致,说明了研制系统的偏振BRDF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测量 变温环境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图像和环境信息融合的规模化养殖蛋鸡体温测量方法
7
作者 宋道一 罗升 +3 位作者 朱玉华 童勤 王红英 王粮局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规模化蛋鸡养殖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蛋鸡健康状态不易评估、疫病无法有效预防等问题,鸡群健康监测对于蛋鸡养殖业的意义日渐显著。蛋鸡作为恒温动物,其体温是评估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叠层笼养蛋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 规模化蛋鸡养殖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蛋鸡健康状态不易评估、疫病无法有效预防等问题,鸡群健康监测对于蛋鸡养殖业的意义日渐显著。蛋鸡作为恒温动物,其体温是评估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叠层笼养蛋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的蛋鸡体温测量方法。首先对热红外相机进行温度漂移校正和距离校正,以提高相机的测量精度。将热红外图像与采集的近红外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像素级配准,使用YOLO v8n目标检测网络对融合的多源图像进行蛋鸡头部检测,检测结果AP50为97.0%,AP50-95为76.1%。然后根据环境温度和蛋鸡头部距离信息对蛋鸡头部热红外图像进行温度漂移校正和距离校正,提取校正后图像的温度特征点计算蛋鸡头部温度。基于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环境风速、光照强度和蛋鸡头部温度构建了蛋鸡体温预测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蛋鸡体温。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在蛋鸡体温预测中表现最好,R2为0.696,RMSE为0.246℃。本研究为实现准确、无扰动地测量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鸡只体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规模化养殖 测温 热红外图像 YOLO v8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红外测温发射率修正及不确定度分析
8
作者 袁泽滨 侯德鑫 +1 位作者 翁晟皓 丁炯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金属发射率低且样品间一致性差是红外测温的主要误差来源,需针对应用场景准确测量发射率,并实验评估其一致性,以确保发射率修正后测温不确定性满足应用要求。针对碳氢燃料吸热性能研究中的GH3128合金管道红外测温,研究基于锥形腔样品的... 金属发射率低且样品间一致性差是红外测温的主要误差来源,需针对应用场景准确测量发射率,并实验评估其一致性,以确保发射率修正后测温不确定性满足应用要求。针对碳氢燃料吸热性能研究中的GH3128合金管道红外测温,研究基于锥形腔样品的宽温度区间发射率测试方法,提出通过预氧化提高金属样品间发射率一致性并探索相关工艺参数。采用4个样品,实验6处测量区域和10种氧化时间,在2种不同波长下评估200~900℃温度区间发射率,结果表明在900℃均温环境下自然氧化18 h后,发射率相对标准差可达到0.01以下。对样品发射率一致性、参考腔发射率、样品温度均匀性等关键不确定度来源进行评估,最终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6,引起的测温不确定度小于0.8%,可满足应用需求。提出的预氧化处理、发射率测试方法和不确定度评估框架,可为其它需要对金属进行准确红外测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发射率测试 预氧化 发射率修正 发射率一致性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软钎焊温度测量的高精度红外辐射测温装置
9
作者 李明超 闫宽 +3 位作者 张聪 胡记伟 欧锴 陈绪兵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在激光软钎焊加工过程中,实时精准测量焊点温度并调节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对于保证焊接质量至关重要。为避免因温度测量误差过大或测量速度过慢导致的焊点焦灼、虚焊和假焊等故障,本文设计了用于激光软钎焊的高精度红外辐射测温装置... 在激光软钎焊加工过程中,实时精准测量焊点温度并调节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对于保证焊接质量至关重要。为避免因温度测量误差过大或测量速度过慢导致的焊点焦灼、虚焊和假焊等故障,本文设计了用于激光软钎焊的高精度红外辐射测温装置。首先描述了红外辐射测温装置的原理,并阐述了红外辐射信号转换电路设计方法,其次介绍了本文中所用的无限脉冲响应Butterworth型滤波器信号处理方法——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Butterworth型;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并验证了本装置的性能。实验表明,本装置适用于激光软钎焊焊点温度的非接触测量,在标准黑体炉70~260℃范围内测试区间,误差基本处于±2℃之内,最大误差为2%,在激光软钎焊加工过程中,整体平均误差小于0.8%,可广泛应用于激光软钎焊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软钎焊 红外辐射 高精度测温 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区“五点温度”变化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玉玲 蒋琪霞 +5 位作者 祝文君 朱思文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王金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5天观察皮瓣“五点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皮瓣颜色,记录皮瓣血运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结果:患者术后1~5天“五点温度”由(35.87±0.48)℃上升至(36.20±0.18)℃。11例(16.9%)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静脉危象7例(10.8%)、动脉危象4例(6.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3天“五点温度”与血管危象(r=-0.621、-0.523、-0.462,均P<0.001)及皮瓣坏死(r=-0.492、-0.649、-0.739,均P<0.001)呈负相关。血供正常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住院时间为(24.24±10.97)天;静脉危象组经处理后皮瓣成活,住院时间为(39.00±11.51)天;动脉危象组皮瓣坏死需要再次手术,住院时间为(52.33±14.30)天。三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后1~5天皮瓣“五点温度”逐渐升高。当术后1~3天皮瓣温度低于36.05℃时,需要警惕血管危象发生,低于35.70℃时需要警惕皮瓣坏死。准确监测皮瓣温度对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及改善皮瓣预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皮瓣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的低发材料表面真温测量研究
11
作者 章欣达 王赫 +2 位作者 赵云龙 安保林 董伟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3,共7页
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针对材料发射率未知条件下的表面真温测量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对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测温的测量模型,目前国外机构在定标样品表面辐射特性与测量结果关联规律方面的认识不够充分,且国内的实验研究较为匮乏... 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针对材料发射率未知条件下的表面真温测量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对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测温的测量模型,目前国外机构在定标样品表面辐射特性与测量结果关联规律方面的认识不够充分,且国内的实验研究较为匮乏。采用980 nm和1550 nm的激光器搭建了一套基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法的表面真温测量实验系统,研究了漫射和镜面反射的定标样品对测温偏差的影响特性,在1073 K附近温区开展了表面真实温度测量研究,并与基于热电偶外推得到的物体表面真实温度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选的材料,两者温度的相对误差在1%~3%之间,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主动式双激光反射辐射测温技术在物体表面真实温度测量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测温 表面真温 红外激光 热反射法 定标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下混凝土动力学性质和动态温度研究
12
作者 黄晨瑞 穆朝民 +2 位作者 刘安坤 黄禧隆 张昌辉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7,共18页
为研究冲击作用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质和裂纹处的动态温度,采用系统响应速率达到微秒级的自搭建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结合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通过静态标定试验拟合了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teel-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 为研究冲击作用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质和裂纹处的动态温度,采用系统响应速率达到微秒级的自搭建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结合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通过静态标定试验拟合了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teel-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PFRC)的温度曲线。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的温度演化与力学性能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钢纤维体积掺量对动力学性能和温度影响很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1.5%钢纤维体积掺量的试件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当钢纤维体积掺量达到2.0%时,由于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多,导致其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在冲击过程中,裂纹处的动态温度效应呈现“台阶状”特征,温度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在裂纹初期,温度上升缓慢,而裂纹扩展后,摩擦和剪切效应加剧,导致裂纹处温度急剧上升。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有限,其峰值温度和峰值应力呈现相似的规律,温度的主要变化由裂纹扩展和摩擦效应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PFRC) 动态温度 红外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测温的聚焦超声致离体组织热损伤的最小热剂量
13
作者 郭晓安 赵鹏 +5 位作者 王月兵 吴燕琪 李佳瑞 于亚萍 佟世琪 陶洁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了给聚焦超声实现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文章研究了聚焦超声作用下离体生物组织产生不可逆热损伤的最小热剂量。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红外相机实现聚焦超声辐照过程中组织的温度分布测量,依据热损伤图像和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组织产... 为了给聚焦超声实现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文章研究了聚焦超声作用下离体生物组织产生不可逆热损伤的最小热剂量。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红外相机实现聚焦超声辐照过程中组织的温度分布测量,依据热损伤图像和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生物组织产生热损伤所需的热剂量,并对比了不同热损伤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阈值法”,当组织温度超过51℃时,离体组织将迅速产生热损伤;使用温度十分位描记码(T_(index)),热损伤阈值为T_(90)=56℃;使用等效热剂量模型t_(CEM43),产生热损伤的最小热剂量为(4.7±1.9)min;使用T_(90)的累积等效时间t_(CEM43,T90),产生热损伤的最小热剂量为(215±96)min。研究表明,采用t_(CEM43,T90)=56℃作为热剂量阈值具有更高的置信度,采用t_(CEM43,T90)作为热剂量的量化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文中的研究可以为超声热疗与热损伤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聚焦超声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消融 红外测温 等效热剂量 温度十分位描记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段空间方位角融合的红外测温优化研究
14
作者 熊立春 石东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9-1105,共7页
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多波段优化算法。通过多波段设计,通过数学转化推导,构建红外多波段测温向量组,可在未知被测物表面发射率的条件下实现温度的封闭求解。通过相关实验表明:... 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多波段优化算法。通过多波段设计,通过数学转化推导,构建红外多波段测温向量组,可在未知被测物表面发射率的条件下实现温度的封闭求解。通过相关实验表明:多波段算法所得的计算温度同真实温度的吻合度较常规单波段红外测量法高,更有效接近真值,相对误差较小。该方法可在无需表面发射率标定的情况下获取被测物表面温度,减少红外测量过程中空间方位造成的误差,保证了红外测温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发射率 多波段算法 空间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及临界值研究
15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4 位作者 祝文君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袁斯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13-3018,共6页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与最佳临界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接受皮瓣手术的成年住院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2 h一次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按照皮瓣中心点、边缘12点、3点、6点、9点的“五点法”测量皮瓣温度,距离每个部位3 cm停顿3 s获取温度读数,取“五点”温度的平均值,与皮瓣中心点的“单点”温度比较,同时采用“棉签压迫法”监测皮瓣的毛细血管反应,观察皮瓣颜色,连续监测5 d。结果共纳入66例各类皮瓣手术患者,男、女各占59.09%(39/66)和40.91%(27/66),平均年龄(45.03±17.00)岁,术后1~5 d的“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的变化规律均为术后第1天温度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15%,主要发生于术后3 d内,“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P<0.001)。绘制“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五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74~0.99),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和75%,约登指数为0.65,最佳截断值为35.96℃;“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1~0.9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0%和71%,约登指数为0.41,最佳截断值为36.18℃。结论“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前者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稍优于后者,临床采用“五点法”测量的皮瓣温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非接触式酒精度检测系统
16
作者 曹志群 项高鹏 +1 位作者 胡临天 廖梓宏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砷二极管探测器与配套硬件捕捉与转换光电信号,以检测电压差值反映酒精溶液的红外吸收,与酒精度多项式拟合建立检测模型,经温度修正后存入主控系统实现酒精浓度预测。实验表明,检测系统对样本组的拟合优度为0.9996,对验证组检测的平均标准偏差为0.158,远低于传统酒精计的0.5。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相比于市场上现有红外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连续检测的特点,可在不破坏酒精样液的前提下实现对浓度的快速检测,满足市场上的工业标准与需求,对制酒业等相关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非接触式测量 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 近红外检测技术 温度修正 酒精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xplosion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Fuel Air Explosive Measured by Colorimetric Pyrometer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庆明 白春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An infrared colorimetric radiation thermometric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ptical radiation. The dynamic temperature history of fuel air explosive (FAE) was measured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res... An infrared colorimetric radiation thermometric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ptical radiation. The dynamic temperature history of fuel air explosive (FAE) was measured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primary initiation FAE and secondary initiation FAE in real ti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emperature history curv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mary initiation FAE has higher explosion temperature and longer duration compared to the secondary initiation F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s of explosion explosion temperature fuel air explosive radiation pyrometry colorimetric pyrometer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辐射测温法的焊头动态高速真温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萧鹏 台泓冰 +2 位作者 向茂林 王伟宸 张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2,共7页
温度是用来表征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生产生活、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温度测量的准确与否对每个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子设备的尺寸不断微型化以及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发展,小型化成... 温度是用来表征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生产生活、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温度测量的准确与否对每个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子设备的尺寸不断微型化以及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发展,小型化成为了电子元件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所以电子元器件也一直朝着小尺寸、高集成化方向发展,而其焊接温度的波动引起的产品良品率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如何实现电子元器件焊接过程中焊头温度的实时获取,已成为众多相关企业急需研究的课题。基于晶体管式焊接电源的工作特点,从分析焊头的结构特性入手,利用焊头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设计了一种激光瞄准式的光学系统,采用朗伯体法对焊头进行温度测量,从而得到焊头工作时的实时真温。整个温度测量系统由硬件系统部分和软件系统部分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光学系统的设计、 I/V转换及放大电路和上位机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系统界面的设计。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进行程序设计,主要包括AD采集卡的配置与驱动、数据滤波、零点测量、温度标定、温度计算、实时温度曲线和数据存储。在系统建立、软件调试完毕后,采用标准空腔黑体炉对测温系统进行了校准。首先,利用整体黑体法对焊头工作时的发射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和非氧化状态下,其发射率与文献数据基本一致。然后利用该发射率值,计算出了焊头上小孔的空腔黑体发射率。最后,利用恒流晶体管式焊接电源进行了系统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分析该方法的不确定度,得出该方法的总体不确定度在3%以内。通过对测温系统的标定和配置,该系统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高速精确测温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头温度 黑体法测温 快速测量 红外光谱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钢发射率值标定及外圆磨削温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栋 赵睿 +2 位作者 张志鹏 张银霞 乔瑞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研究齿轮钢外圆横向磨削过程中工件温度受加工参数变化的影响,以18CrNiMo7-6齿轮钢作为工件材料,CBN砂轮作为磨具进行试验,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磨削过程温度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增设气幕装置的热辐射发射率值标定方案,通过气幕生成的高速... 为研究齿轮钢外圆横向磨削过程中工件温度受加工参数变化的影响,以18CrNiMo7-6齿轮钢作为工件材料,CBN砂轮作为磨具进行试验,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磨削过程温度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增设气幕装置的热辐射发射率值标定方案,通过气幕生成的高速气流减缓外界空气进入加热炉,防止标定过程中试样被氧化,保证高温条件下标定得到的发射率值的准确度;依据检测结果,分析工件转速v_(w)、工件每转的磨削深度f_(a)、砂轮磨粒粒度d_(g)、砂轮直径d_(s)和磨削宽度b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_(a)对温度变化影响最显著。通过拟合得到磨削温度与试验参数间的经验公式,其误差为9.27%。将磨削温度的试验测量结果与运用移动热源理论、瑞利分布模型和干式磨削热分配比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的结果作对比,偏差为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热辐射发射率 CBN砂轮 温度预测模型 瑞利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定标海表测温辐射计的镓黑体辐射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凯临 赵治园 +2 位作者 任传运 杨铭伦 曲利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设计了镓黑体对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定标。首先,介绍了该黑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黑体发射率进行仿真,并开展发射率的测量实验,讨论其不确定度的来源。然后,开展了电加热和水浴加热下镓的相变复现实验,讨论电加热功率对镓相变复现的影响... 设计了镓黑体对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定标。首先,介绍了该黑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黑体发射率进行仿真,并开展发射率的测量实验,讨论其不确定度的来源。然后,开展了电加热和水浴加热下镓的相变复现实验,讨论电加热功率对镓相变复现的影响。最后,通过红外海面温度自主辐射计实验对该黑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黑体基于蒙特卡罗软件仿真的发射率优于0.9988,实验测得的黑体辐射源发射率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测量重复性(标准偏差)达0.1%;相变温度坪台的复现性均优于±0.03 K;相变温坪附近时,红外海面温度自主辐射计和FLUKE 1524测温仪测得的黑体腔附近温度的数据差值均在±0.15 K以内。设计的镓黑体可以应用到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校准,为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表测温设备提供校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黑体辐射源 镓固定点 船载辐射计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