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作者 刘霈 张永安 +3 位作者 张兵 高梓欣 碧文彬 付瑞锦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回顾了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红外数字全息(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IRDH)技术、扫描红外数字全息(Scanning 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SIRDH)技术、红外数字全息显微(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IRDHM)技术的研究状况,归纳总结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检测优势和典型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全息技术 无损检测 无透镜成像 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扫描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红外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积热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毛玮韵 肖嵘 +5 位作者 司文荣 王劭菁 裘晔 周俊焯 郝佳 虞益挺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2-715,共14页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 深入研究旋转扫描偏振成像系统中定子绕组热积累对红外偏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针对自主研制的分时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分析了定子绕组热积累导致红外热噪声增加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的机理;通过解析系统的结构设计,探讨了定子绕组发热的产生原因,理论上阐述了热噪声对系统成像的影响。从室温至正常工作以后绕组的稳态温度区间开展对比实验,并对目标场景的偏振特征图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绕组发热导致的红外热噪声显著影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在模拟沙地的目标场景中,其结构相似度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下降了32.98%和51.87%,均方误差增加了19.49倍。最后,通过对定子绕组的改进设计,将自主研制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旋转机构的稳态温度降低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热噪声分析 旋转扫描机构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红外双视场快速扫描光学系统
3
作者 周玲玲 李训牛 +4 位作者 陈洁 冯丽军 余佳桐 孙爱平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3-570,共8页
双视场扫描光学系统能搜索和跟踪大空域和远距离的目标,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实现序列图像的配准拼接,在安全、国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红外系统高分辨率、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基于长波非致冷型1024×768... 双视场扫描光学系统能搜索和跟踪大空域和远距离的目标,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实现序列图像的配准拼接,在安全、国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红外系统高分辨率、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基于长波非致冷型1024×768大面阵焦平面探测器,利用CODE-V软件设计了一种双视场快速扫描光学系统。该系统由开普勒望远镜组和聚焦镜组组成,采用轴向变倍的方式实现双视场变焦,通过望远光路中的扫描振镜快速、往返运动,对目标进行运动补偿,扩大成像视野。采用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法分析空间振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保证运动过程中图像无变虚、拖影等问题。光学系统畸变<0.5%,实现全视场范围内的高精度图像配准,保持系统在扫描时成像稳定、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 大面阵 双视场变焦 连续扫描 动态MTF分析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联动扫描的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堡元 何赟泽 +2 位作者 王洪金 邓群 王耀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0,共11页
为了满足对非平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仅使用一台热像仪对运动试件进行主动三维热成像的系统,称为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该系统融合了检测对象的三维轮廓与和主动热成像检测,能够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复合... 为了满足对非平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仅使用一台热像仪对运动试件进行主动三维热成像的系统,称为单目动态三维主动热成像。该系统融合了检测对象的三维轮廓与和主动热成像检测,能够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复合材料试件进行检测,并给出直观的热成像缺陷检查结果。不同于传统的三维主动热成像检测方法需要额外的三维相机获取检测对象表面轮廓信息;该系统不需要独立的三维传感器,而热像仪同时作为三维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在线激光联动扫描热成像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个统一联动扫描模型和针孔相机投影模型的数学模型,将线激光作为主动热成像的热激励和三维重建的空间编码。在算法中,该模型实现了对重构热图序列和三维形状点云的无特征配准,该配准方法工作快速、稳健,不需要关键点。标准高度试件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在1~150mm的高度测量范围,平均误差0.16mm,最大误差不超过0.25 mm。碳纤维进气管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温度场重建与检测检测能力。文中提出的单目三维动态热成像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用于在生产线的三维测量、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检测 缺陷检测 激光联动扫描热成像 三维热成像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料面测量技术综述
5
作者 何庆 张本涛 于鹏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共16页
高炉料面形状信息对高炉布料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炉料面测量这一技术难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该文根据测量方式将高炉料面测量技术分为机械探尺、料面成像技术、激光料位测量技术以及雷达料位测量技术。机械... 高炉料面形状信息对高炉布料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炉料面测量这一技术难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该文根据测量方式将高炉料面测量技术分为机械探尺、料面成像技术、激光料位测量技术以及雷达料位测量技术。机械探尺技术成熟,但只能对料位高度进行单点间断测量。料面成像技术主要包括红外成像和工业内窥镜成像,能够获取料面表面温度场或者可见光图像,但难以直接测量料位高度且对粉尘穿透能力较弱。激光料位测量技术按照测量原理可分为相位法、脉冲法以及三角法,测量精度三角法最高,相位法次之,脉冲法最差。采用扫描技术可以将激光料位测量技术应用于料位二维剖面高度测量或者料位高度三维形貌测量,但仍然存在对粉尘穿透力弱的问题。雷达料位测量技术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但距离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较差。最后,展望基于三角法的激光料位三维测量技术以及具有高距离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的雷达料位高度三维测量技术,在未来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料面 机械探尺 红外成像 工业内窥镜 激光扫描 FMCW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的几种技术方案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参军 赵劲松 +1 位作者 蔡毅 潘顺臣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266,共5页
偏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成像技术研究的重点,其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应用价值。红外偏振成像技术采用的探测器和对景物光波的偏振分解、扫描方式不同,其技术方案也不相同。按照获取偏振量的不同,可以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分为获取两个... 偏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成像技术研究的重点,其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应用价值。红外偏振成像技术采用的探测器和对景物光波的偏振分解、扫描方式不同,其技术方案也不相同。按照获取偏振量的不同,可以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分为获取两个、三个、四个偏振态和凝视的偏振成像技术,分别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技术方案的组成、特点,指出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偏振成像 偏振分解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成像系统被动遥测火焰红外图像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明 高闽光 +4 位作者 刘文清 陆亦怀 张天舒 徐亮 魏秀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20-252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成像系统,并用该系统测量了放在平台上的3盏普通实验用酒精灯的火焰红外发射谱,选择位于大气窗口内的波数为900~1 000 cm-1波段,利用普朗克定律,反演出了每条光谱对应的相对温度。实验中每一个光谱... 介绍了一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成像系统,并用该系统测量了放在平台上的3盏普通实验用酒精灯的火焰红外发射谱,选择位于大气窗口内的波数为900~1 000 cm-1波段,利用普朗克定律,反演出了每条光谱对应的相对温度。实验中每一个光谱对应一个扫描位置即像素点,把这些温度数据通过Mat-lab软件绘制出了扫描范围内的红外图像。将红外图像叠加在视频图像之上,两者吻合得非常好,清楚地显示了3个火焰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扫描成像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被引量:12
8
作者 骆守俊 夏寅辉 +1 位作者 杨宁宁 于繁迪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基于斯特林制冷式4×288元光伏型碲镉汞二维探测器,根据红外扫描成像系统原理,设计了一个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根据系统指标要求对光学指标进行分解计算及光学优化设计得到系统的光学参数和外形结构图,并对扫描光学系... 基于斯特林制冷式4×288元光伏型碲镉汞二维探测器,根据红外扫描成像系统原理,设计了一个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根据系统指标要求对光学指标进行分解计算及光学优化设计得到系统的光学参数和外形结构图,并对扫描光学系统的冷反射进行分析优化。该光学系统采用三次成像的结构,由变焦望远镜组、扫描摆镜、中继镜组、成像镜组4部分组成,包含9片透镜和2片反射镜。为了降低校正色差成本,系统使用了硫系玻璃镜片。光学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耐奎斯特频率处的全视场光学传递函数大于0.35,全视场畸变小于2%。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成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30.8-154 mm范围内连续变焦,变焦过程中目标景物清晰,细节分辨率高,无冷反射现象出现,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热灵敏度高、像质清晰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扫描系统 连续变焦 冷反射 三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技术中的9个问题 被引量:58
9
作者 蔡毅 王岭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1-682,共12页
讨论了与红外成像技术密切相关的9个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的选择、三代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般性区别、5种扫描成像模式的比较、国外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长波红外扫描型与中波红外凝视型焦平面探测器综合性能的比较、制冷... 讨论了与红外成像技术密切相关的9个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的选择、三代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般性区别、5种扫描成像模式的比较、国外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长波红外扫描型与中波红外凝视型焦平面探测器综合性能的比较、制冷和非制冷热成像技术的比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比较、探测元尺寸与探测器规模、红外成像技术发展"代"的双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热成像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扫描成像 凝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倍连续变焦面阵扫描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学专 黄姜卿 +2 位作者 李争 于洋 李范鸣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三次成像红外连续变焦面阵扫描光学系统,在传统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连续变焦的望远系统。通过正组元变焦,负组元补偿的方式,可实现连续变焦。在中间平行光路中,引入扫描振镜,可补偿由于扫描平台转动带来的曝光时... 提出了一种三次成像红外连续变焦面阵扫描光学系统,在传统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连续变焦的望远系统。通过正组元变焦,负组元补偿的方式,可实现连续变焦。在中间平行光路中,引入扫描振镜,可补偿由于扫描平台转动带来的曝光时间内的物面的移动,保持系统在旋转扫描时成像清晰与稳定,没有拖影。设计了60~360mm连续变焦面阵扫描中波光学系统,变焦全过程畸变小于0.5%,通过测试,光学系统各焦距的性能良好,可实用于连续变焦搜索与跟踪一体的红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搜索跟踪 面阵扫描 三次成像 连续变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档变焦面阵扫描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学专 周潘伟 +2 位作者 王世勇 于洋 李范鸣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20,共8页
提出了一种三次成像红外两档变焦面阵扫描光学系统,在传统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档变焦的前置望远系统,通过变焦组单一组元沿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两档焦距切换。变焦组沿光轴方向的微调,可实现不同工作温度的补偿与不同物... 提出了一种三次成像红外两档变焦面阵扫描光学系统,在传统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档变焦的前置望远系统,通过变焦组单一组元沿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两档焦距切换。变焦组沿光轴方向的微调,可实现不同工作温度的补偿与不同物距的清晰成像。在中间平行光路中,引入振镜,通过振镜以特定频率进行相应角度范围的往返扫描,来补偿由于扫描平台转动带来的曝光时间内的物面的移动,保持系统在旋转扫描时成像清晰与稳定,没有拖影。系统结构紧凑,可实用于两档变焦搜索与跟踪一体的红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搜索跟踪 面阵扫描 三次成像 红外变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二维扫描红外成像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淦泉 陈桂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3,共5页
相对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基于自旋稳定卫星平台的二维成像技术,基于三轴稳定平台成像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幅度提高成像效率、缩短成像周期和多载荷并举。我国基于三轴稳定平台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采用... 相对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基于自旋稳定卫星平台的二维成像技术,基于三轴稳定平台成像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幅度提高成像效率、缩短成像周期和多载荷并举。我国基于三轴稳定平台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采用双扫描镜结合三反射光学系统、辐射制冷器及线列阵探测器,实现了从可见光至甚长波红外波段的成像。面对扫描成像辐射计的恶劣温度环境、极端指向精度、超长运动手寿命等任务要求组合,研制过程中采用了空间光学、精密机械、长寿命运动、电机控制、空间热控、信息处理等综合技术,使仪器实现了恶劣温度环境下的高精度成像。卫星计划于2016年发射,届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报短时天气及突发性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二维扫描红外成像 风云二号 风云四号 FY-2 FY-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预警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一芒 何昕 魏仲慧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Xilinx公司的Virtex 5系列FPGA与TI公司TMS320C6455型高速DSP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多核架构的应用于周扫式红外预警系统的实时图像处理平台。设计过程中,在FPGA内部引入多路扫描机制取代传统周扫式红外预警实时图像处理系统所采用的等待... 以Xilinx公司的Virtex 5系列FPGA与TI公司TMS320C6455型高速DSP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多核架构的应用于周扫式红外预警系统的实时图像处理平台。设计过程中,在FPGA内部引入多路扫描机制取代传统周扫式红外预警实时图像处理系统所采用的等待机制以改善系统的实时性;处理器间按SRIO协议实现高速通信,最终处理结果通过PCI-e传输模式发送至主控计算机。实验表明,所设计平台能够满足周扫式红外预警系统实时性要求且在反应时间、虚警率和漏警率方面优于传统实时图像处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扫描 红外预警 实时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扫描亚成像系统中非均匀采样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茜蒨 刘敬海 林幼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5,共4页
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 ,图像的分辨率和系统的计算量之间总存在矛盾。高分辨率意味着大数据量和较大的计算量 ,但较低的分辨率又会影响图像处理的质量。为了解决图像数据量和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根据玫瑰扫描视场中心区域扫描频率高 ,扫... 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 ,图像的分辨率和系统的计算量之间总存在矛盾。高分辨率意味着大数据量和较大的计算量 ,但较低的分辨率又会影响图像处理的质量。为了解决图像数据量和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根据玫瑰扫描视场中心区域扫描频率高 ,扫描迹线密 ;边缘区域扫描频率低 ,扫描迹线疏的特点 ,提出了在玫瑰扫描红外亚成像系统中应用高斯型非均匀采样函数进行非均匀采样的新方法。讨论了图像数据量和分辨率与非均匀采样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确定非均匀采样参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亚成像 分辨率 数据量 图像处理 玫瑰扫描 非均匀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敏弹稳态扫描段红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俊 刘荣忠 +4 位作者 郭锐 马晓冬 赵博博 邦志辉 张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76-2881,共6页
以考核红外预警系统对末敏弹的探测识别效能为应用背景,通过在高空热气球上投放末敏弹,同时利用地面热像仪实时跟踪捕获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复杂云层背景下,末敏弹稳态下落过程中的红外图像序列。针对图像模糊、信噪比低等特点,提出一种... 以考核红外预警系统对末敏弹的探测识别效能为应用背景,通过在高空热气球上投放末敏弹,同时利用地面热像仪实时跟踪捕获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复杂云层背景下,末敏弹稳态下落过程中的红外图像序列。针对图像模糊、信噪比低等特点,提出一种组合空域滤波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阈值和中值滤波去噪,Top-Hat变换抑制背景,最后通过形态学滤波提取目标并增强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对比度。多帧检测结果显示:该组合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实验图像序列中的末敏弹,为进一步的目标跟踪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敏弹 稳态扫描 红外图像 弱小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杂波背景下高空红外运动点目标检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鸣 裴云天 吴贵臣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6期757-760,766,共5页
对强杂波背景下高空红外遥感图像序列的背景和目标特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新型的形态滤波方法实现了背景抑制 ,提出了一种子窗口检测门限算法 ,并进行了仿真试验 ,有效地提取了强背景低信噪比下的目标。对比分析说明子窗口检测门限算法具... 对强杂波背景下高空红外遥感图像序列的背景和目标特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新型的形态滤波方法实现了背景抑制 ,提出了一种子窗口检测门限算法 ,并进行了仿真试验 ,有效地提取了强背景低信噪比下的目标。对比分析说明子窗口检测门限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并且可以提高并行计算能力 ,适合应用于强杂波背景下大面积扫描或凝视红外图像序列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处理 红外目标检测 背景抑制 形态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方摆扫的空间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刚 樊学武 +1 位作者 邹刚毅 王红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1-866,共6页
红外探测器的尺寸是制约光学系统大幅宽成像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光学系统结构和成像方式,则可以规避探测器的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像方摆扫成像模式,基于成熟的常规尺寸红外面阵探测器,采用多帧图像拼接的方式,满足了光学系统的大幅... 红外探测器的尺寸是制约光学系统大幅宽成像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光学系统结构和成像方式,则可以规避探测器的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像方摆扫成像模式,基于成熟的常规尺寸红外面阵探测器,采用多帧图像拼接的方式,满足了光学系统的大幅宽成像要求。鉴于像方摆扫需要在平行光路中进行,在两反无焦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三反无焦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初始结构的计算公式。光学系统总体上分为前置的无焦压缩系统、扫描摆镜、成像组。其中,扫描摆镜位于平行光路中的出瞳位置,采用视场分光的方式分别实现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成像,通过仿真分析,光学系统的冷反射得到有效抑制,MTF接近衍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双波段 三反无焦系统 像方摆扫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大视场红外图像获取的改进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博 肖功海 +3 位作者 王义坤 王雨曦 王亚南 曾攀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提出了一种获取高分辨率大视场红外目标图像的改进优化方法.相比较于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整机摆扫及同步像移补偿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精确的速度控制和像移补偿对于整个系统成功实现所起的决定作用,并... 提出了一种获取高分辨率大视场红外目标图像的改进优化方法.相比较于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整机摆扫及同步像移补偿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精确的速度控制和像移补偿对于整个系统成功实现所起的决定作用,并对这两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和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该设计方法在工程上的可实现性.实验结果显示,扫描控制的速度误差为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整机摆扫 同步像移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视轴跟踪的像移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义坤 韩贵丞 +5 位作者 亓洪兴 马彦鹏 姜博 刘敏 姚波 舒嵘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2,共6页
为解决画幅式扫描红外成像技术中翼展摆扫引起的严重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视轴跟踪的像移补偿技术,对于瞬时视场为100μrad的成像系统,像移补偿精度可达±0.005°(±87.3μrad),补偿效果优于1个像元。该技术能够实... 为解决画幅式扫描红外成像技术中翼展摆扫引起的严重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视轴跟踪的像移补偿技术,对于瞬时视场为100μrad的成像系统,像移补偿精度可达±0.005°(±87.3μrad),补偿效果优于1个像元。该技术能够实现翼展摆扫像移的高频补偿,研究成果对推动机载红外成像技术向宽视场、高空间分辨率方向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幅式扫描红外成像 翼展摆扫像移补偿 实时视轴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方扫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键 李锐钢 郑昌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基于显微摄影的成像原理,研究了像方扫描以扩大视场的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二次成像的设计模型,包括一个大视场的固定前置物镜组和一个运动轨迹为球面的中继透镜组。物镜组所成的一次像面优化了场曲,中继透镜组则根据该场曲进行运动,对一... 基于显微摄影的成像原理,研究了像方扫描以扩大视场的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二次成像的设计模型,包括一个大视场的固定前置物镜组和一个运动轨迹为球面的中继透镜组。物镜组所成的一次像面优化了场曲,中继透镜组则根据该场曲进行运动,对一次像面不同区域成像,并采用光学被动消热差以保证不同温度的像质。该模型的相对孔径1∶3,波长3.7μm~4.8μm,焦距90mm,瞬时凝视视场为±4°,扫描视场达±24°,采用7片透镜3个非球面,在全视场范围内具有接近衍射限的像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像方扫描 二次成像 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