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based on nonlinear random coefficient regression model with fusing failure time data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Fengfei TANG Shengjin +3 位作者 SUN Xiaoyan LI Liang YU Chuanqiang SI Xiao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247-258,共12页
Remaining useful life(RUL)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elements in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 Aiming at the imperfect prior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RUL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 n... Remaining useful life(RUL)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elements in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 Aiming at the imperfect prior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RUL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 nonlinear random coefficient regression(RCR) model with fusing failure time data.Firstly, some interesting natures of parameters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nonlinear RCR model are given. Based on these natures,the failure time data can be fused as the prior information reasonably. Specifically, the fixed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by the field degradation data of the evaluated equipment and the prior information of random coefficient is estimated with fusing the failure time data of congeneric equipment. Then, the prior information of the random coefficient is updated online under the Bayesian framework,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 of the RUL with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failure threshold is performed. Finally, two case studies are used fo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ayesian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imperfect prior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U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aining useful life(RUL)prediction imperfect prior information failure time data NONLINEAR random coefficient regression(RCR)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三峡库区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
2
作者 夏金梧 史超 李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4,共12页
三峡库区横跨多个地质单元,地质条件特殊、复杂,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长期面临着地质安全问题,开展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意义重大。以三峡库区巴东县为应用实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了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基于遥感解译成果选择... 三峡库区横跨多个地质单元,地质条件特殊、复杂,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长期面临着地质安全问题,开展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意义重大。以三峡库区巴东县为应用实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了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基于遥感解译成果选择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土地利用、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高程、距道路距离、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形曲率等11个评价因子,通过共线性诊断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独立性检验;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各评价因子的各分级信息量值,逻辑回归分析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分别构建信息量模型和信息量-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模型评估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式,并通过ROC曲线验证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结果显示:曲率为0、无植被生长、距河流200 m以内、坡度小于5°、坡向为平地、高程小于244 m、距道路400 m以上、土地利用为林地、坡向为东南方向、地层岩性为巴东组等因子对预测结果起主要作用。根据60%概率阈值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非滑坡和滑坡区域,按20%概率差值划分低、中低、中、中高、高易发5个等级,结果精度通过ROC曲线验证。信息量-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824,0.8641,均高于0.8;信息量-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结果精度更高,模型结果分区与滑坡范围分布更吻合,中高和高易发区面积之和占研究区面积的32.26%,其中90.29%的已有滑坡发生在中高和高易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识别 易发性评价 多源遥感数据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模型 巴东县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V、CF、LRIV和LRCF模型的海南昌江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信 薛桂澄 +5 位作者 柳长柱 马波 杨永鹏 杨峰 王晓林 李洁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0,341,共13页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该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昌江县为研究区,选取岩土体、高程变异系数、坡度、断裂、起伏度、河流、道路、降雨作为易发性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该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昌江县为研究区,选取岩土体、高程变异系数、坡度、断裂、起伏度、河流、道路、降雨作为易发性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IV)模型、确定性系数(CF)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LRIV)模型及确定性系数逻辑回归(LRCF)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昌江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公路和河流两侧沿线,而极低易发区基本位于西部平原地区;四种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55、0.749、0.766及0.764,表明预测精度满足易发性评价要求;LRIV模型与其他三种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系数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 易发性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对比的甘肃庆阳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4
作者 薛一凡 马鹏辉 +5 位作者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焦其宪 张永涛 王竟晔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7,共18页
甘肃庆阳地区董志塬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层状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庆阳地区滑坡的分布数据,构建滑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 甘肃庆阳地区董志塬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层状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庆阳地区滑坡的分布数据,构建滑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向、坡形、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雨量和地层岩性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对庆阳地区黄土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与区划,分析各影响因子与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滑坡集中分布于高程1200~1400 m区域(滑坡数占比为47.08%)及年均降雨量540~590 mm区域(39.71%),滑坡极高易发区集中于董志塬地区,受地形起伏度、道路工程与降雨侵蚀协同驱动;(2)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与随机森林(AUC值为0.864)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单一信息量模型(AUC值为0.843),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非线性校正量化因子权重差异,随机森林依托集成学习优势适应复杂非线性关系;(3)坡形、高程及距道路的距离是滑坡发育的核心驱动因子,凹形坡汇水侵蚀、道路工程扰动(距道路的距离近)与塬边高侵蚀带(高程1200~1400 m区域)交互作用加剧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模型对比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德昌县为例
5
作者 穆成林 周海鹏 +3 位作者 阳博 黄刚 黄雯 洪金鹏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5-1589,共15页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9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和遥感数据,分析指标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评价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及叠加降雨因子的综合易发性。结果表明:德昌县滑坡灾害综合易发性分级面积比分别为高易发区(13.61%)、中易发区(52.83%)、低易发区(32.61%)、极低易发区(0.95%)。该评价模型精度检验中ROC曲线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12,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较高,可作为德昌县区域滑坡灾害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 信息量 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的籽棉回潮率信息融合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钱一夫 黄杰 +2 位作者 方亮 段宏伟 张梦芸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6,共8页
针对棉花采收和收购环节中籽棉回潮率检测工序复杂、受人工影响因素较大、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技术的信息融合检测方法。分别采集了环境温湿度以及籽棉电阻、密度与回潮率,分析了籽棉回潮率随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讨论... 针对棉花采收和收购环节中籽棉回潮率检测工序复杂、受人工影响因素较大、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技术的信息融合检测方法。分别采集了环境温湿度以及籽棉电阻、密度与回潮率,分析了籽棉回潮率随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讨论了籽棉密度对籽棉电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籽棉电阻与回潮率的关系。为了提高籽棉回潮率检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融合环境温湿度及籽棉电阻和密度作为特征变量,将“环境参数-物理特性-电学特性”进行数据关联;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等5类回归模型,采用“模型竞争-集成优化”策略建立堆叠集成融合模型预测回潮率,实现了数据级和决策级的信息融合。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的堆叠集成模型为最优回潮率预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其决定系数R^(2)为0.99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04%,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1%,验证了信息融合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为棉花采收打包和收购环节的回潮率检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棉回潮率 信息融合 堆叠集成融合模型 电阻检测 回归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比研究
7
作者 杨永鹏 郭雅 +3 位作者 陈浩 程健宇 贺鑫 边宇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目前防治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前人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地区,模型结果受到人为干扰,难以获取真实客观的评价模型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人烟稀少,是进行模型对比的有利区域。同时,该地区道路交通网稀疏,道路的...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目前防治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前人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地区,模型结果受到人为干扰,难以获取真实客观的评价模型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人烟稀少,是进行模型对比的有利区域。同时,该地区道路交通网稀疏,道路的安全对于当地安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极其重要。本研究以栅格为评价单元,在结合前人研究及工作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7个因素作为易发性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层感知器作为评价模型,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并分别计算各等级滑坡占比,最后以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结果随着易发性等级的提升,滑坡占比呈增长趋势,且ROC值均大于85%。其中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87.3%。揭示出在高海拔地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可行的。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模型较机器学习模型更加准确,混合模型优于单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现滑坡集中于距离道路900~1800 m范围内,对于当地道路通行有着一定的威胁,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青藏高原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 多层感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纲统一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国营 刘平 +2 位作者 张凯 武倩倩 李玉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等12个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新因子参与易发性评价,并采用数据标准化、滑坡密度和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致灾因子的量纲,最后基于GIS平台绘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感知机模型中,经主成分分析处理的因子得到的模型评价结果精度更高,采用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因子的量纲能够进一步提升逻辑回归和感知机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同时,3种评价模型中感知机模型的结果精度最高(AUC=0.9367),优于信息量模型(AUC=0.9173)和逻辑回归模型(AUC=0.9272),是该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理想模型,应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致灾因子 主成分分析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感知机模型 量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R方法及GIS平台的麻城市地质灾害建模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浩 程超 +2 位作者 晏鄂川 李凌 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66-9778,共1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基于ArcGIS数字高程模型栅格数据,选取地形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11个因子,采用信息量、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对麻城市滑坡、崩塌灾害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最终通过栅格最大值提取合成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单一模型与耦合模型的结果进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检验和合理性验证,以期表明信息量-逻辑回归(I+LR)耦合模型较传统信息量(I)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耦合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模型的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识别与压力值预估
10
作者 马文蕙 何国强 +5 位作者 王亚军 王鹏飞 秦飞 张铎 朱韶华 党文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4,共9页
为了清楚客观地判断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将Ma=6,4,3.5工况下直连试验中实测得到的RBCC隔离段测压点压力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 为了清楚客观地判断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将Ma=6,4,3.5工况下直连试验中实测得到的RBCC隔离段测压点压力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并计算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完成了不同工况下激波串前缘位置的识别。研究表明:当隔离段测压点没有受到激波串影响时,实时压力值仅存在微弱波动,模型AIC值变化较为平稳;当激波串运动至测压点处时,该点压力升高,振荡幅度明显增加,AIC值随之瞬时增大。取同一时间段内发动机沿程测压点中首个AIC值增加500以上,并在不改变工况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较大值的测点位置为激波串前缘位置。与压比法相比,时间序列分析法能敏感监测到实时压力值的升高和振荡,激波串前缘位置识别更为准确。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还可以实现激波串内部压力值预估,记录连续160 ms内Ma=6,4,3.5工况下测压点压力数据,采样频率1 kHz,使用前80 ms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完成后80 ms压力值预估及准确性检验,得到三个工况下预估平均误差分别为3.21%,7.68%,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激波串 自回归模型 赤池信息准则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分布特征
11
作者 刘娜 张恒 +2 位作者 邓璨露 吴家龙 熊元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8,共14页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都超过95%,且其FScore为0.97。2)截至2022年,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侵蚀面积共有435.5 km^(2),各县(市、区)崩岗侵蚀面积差异明显,年变化趋势不一。其中,五华县崩岗侵蚀面积最多(199.2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16.29 km^(2)/a。梅江区崩岗侵蚀面积最少(1.6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0.18 km^(2)/a。3)韩江中上游地区崩岗发生概率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类型、人口密度、大气压、降雨量、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等10个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高程、坡度、地质类型、大气压、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对研究区崩岗发生为正向影响,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和降雨量对崩岗发生为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多源数据融合 土地覆盖类型监测 随机森林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 赤池信息量准则 韩江中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组合模型的区域滑坡易发性及精度评价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强 王高峰 +3 位作者 丁伟翠 李荣建 高幼龙 邓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51,共16页
以滑坡灾害高易发的陇南白龙江流域中游及其岷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内2093处滑坡灾害点样本数据,开展多种组合模型区域滑坡易发性区划及精度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坡度、坡高、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归一化指... 以滑坡灾害高易发的陇南白龙江流域中游及其岷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内2093处滑坡灾害点样本数据,开展多种组合模型区域滑坡易发性区划及精度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坡度、坡高、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归一化指数等6项影响滑坡发生的孕灾因子作为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各指标条件下的信息量值、确定性系数值和证据权重值曲线突变规律,并结合滑坡面积及分级面积频率比曲线作为等级划分的临界值来确定因子分级状态。其次,基于指标因子状态分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证据权法分别与逻辑回归组合的3种模型开展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并从模型结果、适用性和精度等方面采用多手段对3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面3组模型均表现较为理想,信息量和逻辑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4.6%,其预测精度和准确性优于其它两种组合模型;研究区滑坡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白龙江两岸,尤其分布在两河口至桔柑乡段白龙江左岸区域,易发性评价结果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用规划及用途管制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精度评价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 被引量:28
13
作者 徐晶 张国平 +1 位作者 张芳华 齐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共6页
应用Logistic回归拟合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实现了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动态预报。降雨观测和数值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利用信息量模型集成地学因子得到的总信息量作为模型的静态预报因... 应用Logistic回归拟合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实现了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动态预报。降雨观测和数值降雨预报作为模型的动态输入,利用信息量模型集成地学因子得到的总信息量作为模型的静态预报因子。预警模型在栅格点上预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并以等级形式发布预警。用2004年实际观测对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年80%的灾害都达到了预警发布的标准。2006年汛期的业务运行对台风碧利斯引发的地质灾害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预警。说明模型能满足预警业务的要求,是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地质灾害 降雨 空间分析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模型区域滑坡易发性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高峰 郭宁 +5 位作者 邓兵 田运涛 叶振南 陈宗良 吕凤兰 高幼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为探索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滑坡灾害高发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指数等6项影响滑坡发生的孕灾因子作为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以研究区2... 为探索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滑坡灾害高发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指数等6项影响滑坡发生的孕灾因子作为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以研究区2093处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依据各指标条件下的信息量值、确定性系数值和证据权重值曲线突变规律,并结合滑坡面积及分级面积频率比曲线作为等级划分的临界值来确定因子分级状态;其次,基于指标因子状态分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证据权法分别与逻辑回归组合的3种模型开展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并从模型结果、适用性和精度等方面采用多手段对3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面,3组模型均表现较为理想,信息量和逻辑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4.6%,其预测精度和准确性优于其他2种组合模型。笔者以白龙江流域中游及其岷江支流段为例,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适用性、评价结果分析以及预测精度评价对比和研究等,成果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精度分析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Logistic回归和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5
作者 杜谦 范文 +2 位作者 李凯 杨德宏 吕佼佼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近年来,山地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制约了山区的发展,更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划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取决于基础地质... 近年来,山地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制约了山区的发展,更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划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取决于基础地质资料的可靠性,还与数据分析处理模型息息相关。该文以任河小流域内滑坡为例,以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作为研究区数据来源,对不同易发性分区方法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分区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和信息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定量计算,最后按滑坡易发程度对研究区分为三个区,并通过对模型的ROC曲线验证,表明研究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分区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二元LOGISTIC回归 信息量模型 ROC检验 易发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危险性区划图 被引量:55
16
作者 王卫东 陈燕平 钟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7-1132,共6页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滑坡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其主要步骤为:应用历史滑坡灾点面积和滑坡致灾单因子子集面积计算CF,由此确定主要的滑坡致灾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滑坡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其主要步骤为:应用历史滑坡灾点面积和滑坡致灾单因子子集面积计算CF,由此确定主要的滑坡致灾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软件SPSS寻求最合适的模型描述灾害是否发生(因变量)与致灾因子(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研究区域内各单元的滑坡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绘制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最后,用历史灾害分布数据检验滑坡灾害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贵州省可分为4个区域,即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对贵州省的危险性分区合理,结合CF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的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区划 确定性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永嘉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桂荣 陈丽霞 殷坤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1,共5页
永嘉县是浙江省滑坡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县之一,其滑坡受地质、地形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永嘉县滑坡灾害分布情况,选择了影响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将各种因子归一化处理后转换成相同分辨率的定量数据,选择了逻辑回归分析模... 永嘉县是浙江省滑坡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县之一,其滑坡受地质、地形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永嘉县滑坡灾害分布情况,选择了影响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将各种因子归一化处理后转换成相同分辨率的定量数据,选择了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和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在逻辑回归模型中,利用SPSS软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滑坡的最直接的因子,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回归系数,得到逻辑回归方程,据此编制了危险性预测分区图。在信息量模型中,通过MAPGIS软件及其二次开发的信息量模型,对永嘉县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区划,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两种方法所编制的危险性分区图中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重合率达到了87%,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为滑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最后根据"云娜"台风期间永嘉县实际灾害发生情况的资料分析,新灾害点绝大部分落在危险性预测区中的高危险区,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区划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顺 郭小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11,共18页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人情资源 信息资源 分位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特征融合的抽油井动液面集成软测量建模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翔宇 高宪文 +1 位作者 李琨 侯延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69-2479,共11页
针对传统抽油井动液面(DLL)检测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回声仪测试,无法实时在线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信息特征融合的抽油井动液面集成软测量新方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抽油机悬点载荷及振动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采用核主元分析... 针对传统抽油井动液面(DLL)检测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回声仪测试,无法实时在线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信息特征融合的抽油井动液面集成软测量新方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抽油机悬点载荷及振动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采用核主元分析(KPCA)提取悬点载荷及振动频谱和电功率、井口油、套压时域信号非线性特征;利用改进的模糊交互式自组织数据分析聚类(ISODATA)和高斯过程回归(GPR)融合时频信息特征,建立多个动态子模型;利用权重优化证据理论(D-S)构造的概率分配函数作为权值因子,对子模型输出进行集成以得到最终的DLL预测值。油田现场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动液面 高斯过程回归 预测 石油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