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赋能在役桥梁安全与高效运维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萍 王广 +2 位作者 王力 陈云峰 李子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了保证运维阶段桥梁结构安全,提升桥梁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展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应用研究。在对公路桥梁现行编码体系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1种参数化快速建模方法,以快速完... 为了保证运维阶段桥梁结构安全,提升桥梁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展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应用研究。在对公路桥梁现行编码体系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1种参数化快速建模方法,以快速完成桥梁构件族的创建与整体模型的集成。借助Autodesk Revit软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采用C#语言,开发公路混凝土梁式桥智慧运维状态评估系统,以实际工程应用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统一的桥梁信息编码体系,能够提高桥梁信息统计与检索效率;提出的快速建模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建模工作量,建模时间较传统建模方法可减少60%,并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运维状态评估系统能够实现养护数据的充分利用与桥梁评定工作的自动化,通过对桥梁运维信息的有效组织,实现服役性能的长期追踪,从而确保运营期桥梁结构状态安全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桥梁运维的数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运维状态评估系统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公路混凝土梁式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边扬 赵雪娜 +2 位作者 赵晓华 张钰 刘卓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7,共12页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成对比。其次,基于寻路理论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仿真技术,实现人与枢纽的信息交互,提取新旧导向标识方案作用下乘客寻路过程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对寻路实验中主客观指标分析可知,被试在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中寻路时间、犯错误点数及迷茫点数显著降低,且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满意度均优于旧版。结果表明:研究搭建BIM+VR的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综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为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设计及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动态导向标识 综合评估 优化设计 KANO需求模型 寻路理论 BIM+V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固定站雷达预制式钢结构基座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杭燚 徐俊东 吕龙泉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两种基座形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制造的预制钢结构基座以代替传统的框架剪力墙建筑的设计思路,对该基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力学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雷达基座的位移、应力及固有频率等各项结果均满足设计指标,基座的结构形式满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刚强度要求。该钢结构基座的设计与使用,为大型固定站雷达在偏远地区的架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了重大战略装备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站雷达 雷达基座 建筑信息模型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坐标匹配方法
4
作者 刘冰 康霖帅 +2 位作者 刘如飞 李言虎 陆邹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8-3443,共6页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精度匹配方法。针对道路带状分布特征及道路养护需求,首先对模型进行分段处理;然后根据道路路面及资产设施模型的特征点分布设计构建一种空间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坐标匹配参数拟合方法,重点解决各分段路面的精准接边难题。选取真实道路数据展开实验,验证该坐标匹配方法,通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道路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匹配产生偏差的问题,匹配后二者之间的精度达到毫米级,满足道路交通设施数字化管养和动态更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模型坐标匹配 加权最小二乘 CESIUM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墓葬遗址虚拟建构实验教学探索
5
作者 张婷 翟龙宇 +3 位作者 刘育铭 李静坤 杨春雨 刘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1,268,共6页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以北魏宣武帝景陵遗址为对象进行虚拟建构实验教学。针对外业信息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建筑内部病害标记与汇总、BIM模型建构与虚拟修缮4个模块开展对学生仪器使用、数据处理...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以北魏宣武帝景陵遗址为对象进行虚拟建构实验教学。针对外业信息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建筑内部病害标记与汇总、BIM模型建构与虚拟修缮4个模块开展对学生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建筑病害整理和BIM建模方法等方面的对应训练。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建筑遗产实际项目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理解与掌握,锻炼设备操作与课题研究能力,锤炼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遗产保护意识、开拓遗产保护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景陵墓葬遗址 虚拟建构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与应用
6
作者 杨剑 吴佳明 +4 位作者 戴林发宝 田力 刘修国 孙杰 孙文昊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2-1755,共14页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决策显著受制于地理与地质条件,且当前高度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整体框架,建立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系统分析隧道洞身...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决策显著受制于地理与地质条件,且当前高度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整体框架,建立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系统分析隧道洞身衬砌设计影响因素,收集248座隧道共4 100个洞身衬砌节段的设计资料,搭建隧道洞身勘察设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别搭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树3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贝叶斯与交叉验证的手段优化机器学习模型超参数,提出基于CNN、CNN+LSTM、CNN+EPSAnet的3种深度神经网络衬砌类型预测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CNN+EPSAnet的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模型预测效果整体最优,预测准确率为86.8%,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隧道洞身勘察设计数据特征,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取多尺度空间信息;2)研发出隧道洞身智能决策系统,可实现隧道洞身衬砌类型智能决策模型的参数实时调整与可视化训练;3)通过BIM技术将智能决策得到的衬砌类型设计参数进行三维展示,实现隧道衬砌类型的智能化设计和数字化呈现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矿山法隧道 衬砌类型 深度学习 智能设计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的大模型自适应方法
7
作者 余岸竹 陈俊铭 +2 位作者 刘冰 曹雪峰 郭文月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针对SAM对于遥感影像上颜色纹理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分割精度低且SAM需要点、框、掩膜、文本等提示对影像进行分割等问题,提出BE-SAM,剔除了SAM的提示编码器,并添加了可以自动从遥感影像中学习高频信息并生成提示的自适应层;通过结合自适... 针对SAM对于遥感影像上颜色纹理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分割精度低且SAM需要点、框、掩膜、文本等提示对影像进行分割等问题,提出BE-SAM,剔除了SAM的提示编码器,并添加了可以自动从遥感影像中学习高频信息并生成提示的自适应层;通过结合自适应层学习到的高频信息与SAM学习到的一般知识以获取丰富的纹理和空间细节信息。进一步提出一种模型融合策略,提高了建筑物提取的精度。在WHU航空和航天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建筑物提取实验。实验表明,与最先进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对于纹理复杂的大型建筑物和特征不明显的小型建筑物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此外,该方法在少样本场景下的建筑物提取任务中实现了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提取 深度学习 SAM 自适应层 高频信息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炜 颜雅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针对绿地特征,提出城市绿地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用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评估实践。【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从模型组成部分、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3个方面,探讨适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结果】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几何模型和属性关联模型,模型各部分需要基于不同绿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数据结构化表达。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数据逻辑包含细节层级划分、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过程模拟3个部分。在评估分析方面,城市绿地信息模型可以满足三维绿量指标计算、三维景观格局分析和三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实践需求。【结论】基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构建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包括建模标准构建、共享平台开发和生成算法研究3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建筑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植物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9
作者 沈慧 邹禧乾 +3 位作者 卢伟 张艳霞 赵桂花 陈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0,共8页
为了探究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基于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调查我国各级医院 216例医生人际和媒体渠道的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其医患冲突感知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恐惧情绪以... 为了探究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基于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调查我国各级医院 216例医生人际和媒体渠道的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其医患冲突感知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恐惧情绪以及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使用 SmartPLS 4.1,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人际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感知易感性正相关,与感知自我效能负相关.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分别与感知严重性和易感性正相关,与感知自我效能负相关.感知严重性和易感性分别对恐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感知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分别与恐惧负相关,且恐惧能够正向预测防御性医疗行为.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分别与恐惧在人际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和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序列中介作用.感知严重性、易感性以及自我效能分别与恐惧在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和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序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和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医生群体防御性医疗行为背后心理转化的差异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冲突信息接触 防御性医疗行为 恐惧诉求 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文多义词义项融合技术研究
10
作者 尹宝生 宗辰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3-59,共7页
针对中文的一词多义特点,基于现有各类汉语词典资源构建一个义项全面、描述规范的中文多义词知识库,对于汉语语义分析、智能问答、机器翻译以及大语言模型消歧能力调优和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 针对中文的一词多义特点,基于现有各类汉语词典资源构建一个义项全面、描述规范的中文多义词知识库,对于汉语语义分析、智能问答、机器翻译以及大语言模型消歧能力调优和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资源整合过程中“词条义项含义相同但描述不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和提示学习的多义词义项融合技术,即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对常识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辅助决策能力,通过有效的问题分解策略和提示模版设计,以及义项关系交叉验证等手段完成了多义词义项的自动化融合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在通过正态分布抽取50个多义词共754个义项对的评测数据上,基于上述算法的义项融合的正确率达96.26%,Dice系数为0.973 3。该项研究验证了利用大语言模型开展中文知识资源自动化加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依赖语言专家加工模式相比,在保证较高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知识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义项融合 大语言模型 提示学习 中文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中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多尺度智能融合与动态验证
11
作者 袁三一 许言午 +2 位作者 谢仁军 陈帅 袁俊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频率的地震资料、已钻井和随钻井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渐进式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实现了简单高效的随钻信息更新。实例应用表明,随着多元信息的逐步加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显著提升,薄层弱反射得以更清晰显示。随钻更新的地震信息在钻头前方地质体预测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测井、录井和钻井工程的多种数据验证,确保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结果的保真性,为钻井工程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地层信息,从而提升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 随钻更新 随钻测井 多元信息融合 薄层弱反射 人工智能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工程人员区域入侵行为预警数字孪生系统
12
作者 宫培松 沈欣云 +3 位作者 韩博雯 郭聖煜 彭冠卿 钟骏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9,共7页
为解决当前深基坑工程危险区域动态风险高、人员入侵行为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开发集成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超宽带(UWB)的数字孪生系统。首先,通过OurBIM三维图形引擎构建深基坑工程虚拟场景;其次,提出危险区域标定方法,利用UWB实时定位施... 为解决当前深基坑工程危险区域动态风险高、人员入侵行为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开发集成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超宽带(UWB)的数字孪生系统。首先,通过OurBIM三维图形引擎构建深基坑工程虚拟场景;其次,提出危险区域标定方法,利用UWB实时定位施工人员与危险源;然后,建立人员入侵行为实时预警机制,设计深基坑工程人员区域入侵行为预警数字孪生系统,包括场景可视化、危险区域设置、预警数据记录等功能;最后,将系统应用于武汉市某深基坑工程项目。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监控深基坑工程2类危险区域的人员入侵行为,综合预警成功率达97.4%。该系统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施工安全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入侵行为 数字孪生 危险区域 建筑信息模型(BIM) 超宽带(UW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分析数据转换和软件开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诗华 刘栋 +1 位作者 余香林 石永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发了钢结构BIM模型数据转换算法,运用C#语言和Xbim工具包,实现了结构构件信息提取、构件空间位置调整和分析数据自动添加,并形成了相应的转换软件;通过钢框架结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安阳市游客集散中心的BIM模型转换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算法和软件解决了生成的结构分析模型节点不连接和人工添加分析数据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BIM中的钢结构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向ABAQUS结构分析模型数据的准确转换。与传统的在ABAQUS中直接建立结构分析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大大提高复杂钢结构的结构分析建模速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BIM) IFC标准 模型转换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调节能力对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菲 陈天真 +3 位作者 游旭 薛保双 杨云斌 杜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3-891,共9页
目的·探究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患者在不同情绪背景下的抑制控制表现及心理机制,了解情绪调节困难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28名男性AUD住院患者(AUD组)和28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健... 目的·探究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患者在不同情绪背景下的抑制控制表现及心理机制,了解情绪调节困难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28名男性AUD住院患者(AUD组)和28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情绪Go/Nogo任务(愤怒/中性表情面孔)评估被试行为抑制功能,结合层级贝叶斯漂移扩散模型(hierarchical drift-diffusion model,HDDM)量化他们的认知参数(漂移率、决策阈值、非决策时间)。通过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和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进行临床评估,并运用bootstrap法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AUD组在DERS总分及所有子维度(目标导向行为、冲动控制、策略获取、情绪清晰性)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为层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UD组误按率[F_((1,54))=8.62,P=0.005]与遗漏率[F_((1,54))=4.28,P=0.043]更高,且愤怒面孔刺激反应时普遍延长[F_((1,54))=12.26,P=0.001]。认知建模显示AUD组漂移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F_((1,54))=15.56,P<0.001],提示信息加工效率受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显示,在愤怒面孔刺激条件下,漂移率部分中介组别对误按率的影响,总间接效应值为9.564(95%CI 3.874~16.387);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水平情绪调节困难(比平均值高1个标准差)条件下间接效应增强至10.133(95%CI 3.963~17.927),而低水平(比平均值低1个标准差)时效应为9.011(95%CI 3.778~14.921)。结论·AUD患者信息加工效率的降低部分解释了患者的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且该影响与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存在关联。提示社会威胁信息加工异常可能是AUD患者,特别是在情绪调节能力较弱的个体抑制控制功能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抑制控制 情绪调节 认知建模 信息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气缸盖装配车间数字孪生监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炳玉 张春燕 +1 位作者 张胜文 白正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针对装配车间数据源分散、装配信息不能及时感知、数据采集不精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车间数字孪生监控方法。首先,组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选取关键监控项目,并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搭建了信息传递网络;其次,提出一种粒子群PSO-SG(p... 针对装配车间数据源分散、装配信息不能及时感知、数据采集不精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车间数字孪生监控方法。首先,组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选取关键监控项目,并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搭建了信息传递网络;其次,提出一种粒子群PSO-SG(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vitzky-Golay)滤波数据处理方法,即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SG滤波算法的参数,提高数据处理效果;然后,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构建了数字孪生监控平台,采用二维的数据可视化看板与三维虚拟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装配车间的监控体系;最后,以某船用柴油机关键件自动化装配产线中的一个站位为例,验证了本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信息采集模型 PSO-SG滤波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章琼 赵歧林 +2 位作者 徐晓雅 周意 蔡永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598-6607,共10页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须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耐久。人工智能可代替结构设计师进行大量训练及重复操作,从而找到最优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结构设计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热点,从整个结构设...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须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经济耐久。人工智能可代替结构设计师进行大量训练及重复操作,从而找到最优设计结果、提高设计效率。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结构设计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热点,从整个结构设计流程的角度总结当前人工智能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专家系统、决策树、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线性回归等人工智能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目前,人工智能方法在地上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但在地下结构(基础、地下室等)中应用较少,需加强其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此外,定量的规范条文转译技术较为成熟,但定性的规范条文转译技术还有待突破,有必要加强基于规则或基于机器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设计 优化算法 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官式木构建筑遗产多元语义模型生成方法
17
作者 张承文 淳庆 +2 位作者 李盼 花全均 林怡婕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40,共13页
为提高明清官式木构建筑遗产建模分析效率,通过多元语义模型参数化生成方法研究,实现同时生成建筑与结构模型.首先,对明清官式木构建筑遗产的基本构件进行分类,并梳理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的信息流,采用Grasshopper进行二次开发,完成... 为提高明清官式木构建筑遗产建模分析效率,通过多元语义模型参数化生成方法研究,实现同时生成建筑与结构模型.首先,对明清官式木构建筑遗产的基本构件进行分类,并梳理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的信息流,采用Grasshopper进行二次开发,完成建筑基本构件库.然后,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德胜门箭楼进行技术实践,通过建筑基本构件库自动生成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安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同时生成用于细节展示的建筑模型,以及可直接用于计算分析的结构模型.研究成果为实现建筑遗产数字化预防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建筑 参数化 有限元 建筑信息模型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一格 王波 +3 位作者 李广 赖华辉 钟宇祺 黄鸿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与场景应用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制定BIM建模交付技术指引,并开发BIM构件标准库,以规范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创建。然后,结合现场数据采集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创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当图纸齐全时,以图纸为基准进行建模;当图纸缺失时,研究以现场图片、点云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构件特征识别和匹配BIM构件标准库的构件单元,辅助BIM模型创建。最后,为保障BIM模型质量,研发合标性检查工具,通过内嵌BIM标准规范自动检查BIM模型,并开展现场检查复核各专业BIM模型。目前已在深圳地铁既有运营线路项目开展BIM数据化应用,积累了BIM数字资产,可为其他城市既有运营线路BIM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轨道交通 运营运维 建筑信息模型 模型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基坑工程标准化建模与运维系统研究
19
作者 孙志杰 路超 +3 位作者 刘佳航 李国栋 肖成志 丁鲁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施工及风险管控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现有基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基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施工要求。基于此,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基坑工程分类构件及个体的编...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施工及风险管控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现有基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基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施工要求。基于此,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坑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基坑工程分类构件及个体的编码方法,提出基坑工程信息化建模方法,由此构建基于BIM的基坑工程标准化建模与运维系统。进而,通过动态融合无线采集仪器与模型中虚拟传感器,实时感知并可视化直观呈现基坑工程各分类构件工作状态,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显著提高了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建筑信息模型 构件 建模与运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20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