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任务的多源异构医养数据融合框架设计--基于数据可供性视角
1
作者 左美云 姚金玉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101,共15页
[目的/意义]推动医养结合对于发展银发经济和提升老年人满意度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医养数据融合仍面临着参与主体数据共享意愿低、数据融合方案探索不够等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Aff... [目的/意义]推动医养结合对于发展银发经济和提升老年人满意度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医养数据融合仍面临着参与主体数据共享意愿低、数据融合方案探索不够等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Affordance-Actualization Theory),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多源异构医养数据融合框架,并通过现实世界数据集验证了该框架的可行性。[结论/发现]该框架明晰了医养数据资源的类型以及采集方法,设计了包含基本信息、疾病症状、健康状态和生活照护的老年人医养档案分层体系,并给出六类典型下游任务的数据供给方案。[创新/价值]所提出的医养数据融合框架实现了医疗、养老机构之间的数据采集、融合到服务下游任务的全链路流程,为医养数据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数据共享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可供性-实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与渐进式融合的多模态实体对齐
2
作者 冯广 郑润庭 +6 位作者 刘天翔 杨燕茹 林健忠 钟婷 黄荣灿 项峰 李伟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2-1640,共9页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图谱融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知识图谱融合的一个核心技术,实体对齐的目标是从多个知识图谱中识别等价的实体对。目前实体对齐方法大部分建立在假设源实体在目标知识图谱中有对应实体的基础上,当使用跨语言与跨图谱...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图谱融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知识图谱融合的一个核心技术,实体对齐的目标是从多个知识图谱中识别等价的实体对。目前实体对齐方法大部分建立在假设源实体在目标知识图谱中有对应实体的基础上,当使用跨语言与跨图谱实体集时就会产生悬挂实体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双生成器参数共享对抗网络实体对齐模型DGSAN-EA。该模型采用参数部分共享和择优策略训练双生成器,选择最优生成器用于条件生成跨知识图谱的新实体,达到增强数据集的目的,以解决悬挂实体问题。接下来,采取渐进式融合策略和引入分布一致性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多模态实体对齐中融合特征信息失真及模态间不对齐的问题。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表明,与现有的多模态实体对齐模型相比,DGSANEA在hit@k和MMR得分整体都有提高,证明了其在实体对齐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实体对齐 对抗网络 双生成器 参数共享 渐进式融合 分布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实时轻量化嵌入式缺陷检测网络的构建
3
作者 许志杰 吴黎明 +1 位作者 张巧芬 王桂棠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针对工业嵌入式场景中缺陷检测模型存在参数量大、计算复杂度高与实时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提出由跨阶段部分卷积(CSPPC)模块、卷积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CFM)及SA_Detect融合模块构建CCS-YOLO轻量化缺陷检测网络,通过设计消融实验和对比实... 针对工业嵌入式场景中缺陷检测模型存在参数量大、计算复杂度高与实时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提出由跨阶段部分卷积(CSPPC)模块、卷积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CFM)及SA_Detect融合模块构建CCS-YOLO轻量化缺陷检测网络,通过设计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验证其轻量化性能。为增强在处理复杂视觉任务时的特征提取与表达能力并结合部分卷积操作优化模型的性能与效率采用CSPPC模块,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提升模型对尺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对小尺度对象的检测能力采用CCFM模块,进一步减少模型参数量实现模型轻量化采用融合共享卷积的SA_Detect模块,有效提升特征表达、目标定位和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CS-YOLO模型与YOLOv8n相比,模型大小、计算量和权重参数分别减少了56.7%、51.9%和54.0%,轻量化效果显著,并在RK3568嵌入式平台上部署检测速度维持在37 fps以上,实时性能得到验证,实用高效。可见系统的应用性价比得到提高,有效克服精度稍微下降带来的不足,而所构建的缺陷检测网络CCS-YOLO能够解决工业嵌入式场景中的资源受限问题,实现低算力设备达到高性能实时轻量化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缺陷检测 部分卷积 特征融合 共享卷积 YOLOv8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干信息共享与多感受野特征自适应融合的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方法
4
作者 罗洋 何自芬 +1 位作者 张印辉 陈光晨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7-387,共11页
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对开发农业智能设备以促进农产品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准确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主干信息共享与多感受野特征自适应融合的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算法(Crop leaf gra... 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对开发农业智能设备以促进农产品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准确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主干信息共享与多感受野特征自适应融合的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算法(Crop leaf grade and disease recognition network,CLGDRNet)。首先,CLGDRNet采用CSPNet、GhostNet、ShuffleNet构建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同时将CSPNet、GhostNet、ShuffleNet所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共享以达到信息互补的目的;其次,设计多感受野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Multi-receptive field feature adaptive fusion module,MRFA),将不同感受野特征图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在增强模型局部感受野的同时突出有效通道信息;最后,提出一种深层梯度跨空间学习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模块(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 mechanism with deep gradient cross-space learning,EMAD),将EMAD嵌入模型的颈部以获取深层梯度信息和目标坐标信息并跨空间融合不同尺度的上下文信息,使模型能够对深层特征图产生更精确的像素级关注。实验结果表明,CLGDRNet在初烤烟叶分级数据集(Tobacco leaf grading dataset,TLGD)上识别精度mAP@0.5和mAP@0.5:0.95分别达到85.0%、76.1%,在苹果叶病害数据集(Apple leaf disease dataset,ALDD)上识别精度mAP@0.5和mAP@0.5:0.95分别达到97.6%、74.2%。相较于多种先进目标检测算法,CLGDRNet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可为高精度作物叶片等级和病害识别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叶片等级 作物叶片病害 目标检测 信息共享 多感受野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增强多头注意力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5
作者 张换香 刘璐瑶 +1 位作者 张景 惠丽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164,共9页
针对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存在平等对待不同模态特征、各模态信息未能被充分挖掘和融合、情感分类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增强多头注意力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多任务学习,挖掘其他两种非文本特征(语音特征和视... 针对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存在平等对待不同模态特征、各模态信息未能被充分挖掘和融合、情感分类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增强多头注意力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多任务学习,挖掘其他两种非文本特征(语音特征和视觉特征)相对于文本特征的共享语义,进而增强文本情感特征表示。另外,基于任意两种模态间的交互信息对最终情感预测所做贡献不同,设计多头注意力融合网络,通过合理分配语音-文本、视觉-文本和语音-视觉特征,融合不同模态携带的有效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模态情感分类任务上的表现优于现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多任务学习 共享语义 多模态融合 多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10n的输电线路部件缺陷检测算法
6
作者 王海群 王文科 于海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2-72,共11页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图像中部件缺陷检测时易受背景环境干扰、缺陷目标尺度差异大,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10n的输电线路部件缺陷检测算法。首先,利用RepViTBlock和ELA注意力机制对C2f重新设计,构建ERC2f模块,抑制背景...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图像中部件缺陷检测时易受背景环境干扰、缺陷目标尺度差异大,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10n的输电线路部件缺陷检测算法。首先,利用RepViTBlock和ELA注意力机制对C2f重新设计,构建ERC2f模块,抑制背景环境干扰,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并减少参数冗余;其次,结合动态上采样器DySample和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模块ASF设计DASF颈部结构,提升模型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再次,基于多样化分支块DBB提出重参化共享卷积检测头RSCD,通过共享参数减少头部参数冗余,加强特征信息的交互能力;最后,借鉴Inner-IoU和WIoUv3的思想优化MPDIoU损失函数为Inner-Wise-MPDIoU,加速模型收敛过程,提高对缺陷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输电线路部件缺陷的检测精度mAP50达到了92.1%,较原算法提升了3.4%,参数量和GFLOPs分别减少了19.4%和0.4,证明了该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10n 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尺度序列融合 重参化共享卷积检测头 损失函数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流特征提取的车路协同感知方法
7
作者 牛国臣 孙翔宇 苑峥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6-1834,共9页
针对自动驾驶在遮挡、超视距场景下感知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流特征提取网络的特征级车路协同感知方法,以增强交通参与者的3D目标检测能力.根据路端与车端场景特点分别设计对应的特征提取网络:路端具有丰富且充足的感知数据和计... 针对自动驾驶在遮挡、超视距场景下感知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流特征提取网络的特征级车路协同感知方法,以增强交通参与者的3D目标检测能力.根据路端与车端场景特点分别设计对应的特征提取网络:路端具有丰富且充足的感知数据和计算资源,采用Transformer结构提取更丰富、高级的特征表示;车端计算能力有限、实时性需求高,利用部分卷积(PConv)提高计算效率,引入Mamba-VSS模块实现对复杂环境的高效感知.通过置信度图指导关键感知信息共享与融合,有效实现了车路双端的协同感知.在DAIR-V2X数据集训练与测试,得到车端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大小为8.1 MB,IoU阈值为0.5、0.7时对应平均精度指标为67.67%、53.74%.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检测精度、模型规模方面具备的优势,为车路协同提供了一种较低配置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协同感知 特征提取 3D目标检测 信息共享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和多模态融合的假新闻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昊玮 刘勇 玄萍 《计算机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9-295,共7页
现有的多模态检测模型通常对每个模态的特征进行简单拼接,不能对模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建模,而且很难迁移到标签稀少的领域。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和多模态融合的假新闻检测模型PMFD。提取新闻附带图像不同区域的特征作为图像原始向量... 现有的多模态检测模型通常对每个模态的特征进行简单拼接,不能对模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建模,而且很难迁移到标签稀少的领域。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和多模态融合的假新闻检测模型PMFD。提取新闻附带图像不同区域的特征作为图像原始向量,合并图像原始向量作为图像引导向量,设计早期融合、中期融合、后期融合3种不同的多模态融合方式。在早期融合阶段,通过图像引导向量初始化文本特征提取器,获取文本原始向量,合并文本原始向量作为文本引导向量。在中期融合阶段,使用模态的原始向量集合与其他模态的引导向量构造模态的特征表示。在后期融合阶段,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表示,构造新闻的特征表示。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标签丰富的数据上对PMFD进行预训练,然后再在标签稀少的数据上对PMFD进行微调。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PMFD能有效检测假新闻结果,相对传统模型CNN、LSTM、BERT等有10%以上的提升,相对EANN、M_model多模态假新闻检测模型有2%~3%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新闻检测 预训练 多模态融合 引导向量 跨模态共享特征 阶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茶旅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机制——以浙江苍南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小川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茶旅融合发展是茶文化旅游的升级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融合依赖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市场活跃的区位环境、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影响力等有利条件。茶旅融合发展要突出生态、创新、共享的特点,在融... 茶旅融合发展是茶文化旅游的升级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融合依赖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市场活跃的区位环境、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影响力等有利条件。茶旅融合发展要突出生态、创新、共享的特点,在融合中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多位一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茶产业+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机制、茶旅融合发展的共富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茶旅融合 生态 共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模型的煤矿数据采集融合共享系统 被引量:5
10
作者 尚伟栋 王海力 +2 位作者 张晓霞 王浩 徐华龙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34,共9页
针对目前煤矿数据采集、融合与共享存在的设备属性缺乏标准化且语义不统一、数据采集规约无法跨操作系统、数据访问实时性差、数据共享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对象模型的煤矿数据采集融合共享系统。在基于位号的煤矿数据编码标准... 针对目前煤矿数据采集、融合与共享存在的设备属性缺乏标准化且语义不统一、数据采集规约无法跨操作系统、数据访问实时性差、数据共享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对象模型的煤矿数据采集融合共享系统。在基于位号的煤矿数据编码标准的基础上设计设备对象模型,克服了设备属性缺少标准化和设备属性语义不统一的问题;采用工业规约采集、Restful API问答式采集和文件数据采集等数据接入方式,可支持国产化操作系统,提供了方便的报文监视工具,能够准确判断通信异常原因;通过设备对象模型映射实现数据融合,引入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对象模型的形式存储数据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存储效率;将所有设备对象数据存储到一张表中,对象化的数据共享接口可简化成实时数据共享接口和历史数据共享接口,减少了冗余接口,从而降低了数据访问次数。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对设备数据标准化后降低了数据使用过程中语义解析的难度,同时提高了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访问性能,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数据融合 数据共享 对象模型 数据编码 数据治理 数据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流域三维数据底板建设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毅 华陆韬 +2 位作者 王文杰 舒全英 胡军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0,共7页
三维数据底板是流域数字化映射的成果,更是数字化场景构建、智慧化模拟迭代的基础。为厘清三维数据底板建设的技术逻辑,系统性地阐述了三维数据底板的定位、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图,重点对建设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融合、数据轻量处理、场景... 三维数据底板是流域数字化映射的成果,更是数字化场景构建、智慧化模拟迭代的基础。为厘清三维数据底板建设的技术逻辑,系统性地阐述了三维数据底板的定位、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图,重点对建设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融合、数据轻量处理、场景渲染发布、数据可视可算、数据共享共建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全面的论述,分析技术难点、解决路径和具体方法。基于以上研究,以浙江省曹娥江数字孪生流域为例,运用BIM+GIS等技术构建L2、L3三维数据底板,以三维数字化场景支撑流域“四预”可视化模型应用。相关成果对类似数据底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三维数据底板 海量数据融合 场景渲染发布 共享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1,共6页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煤矿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数据治理已成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瓶颈。针对智能化矿山数据治理的实际需求,深入讨论了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理...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煤矿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数据治理已成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瓶颈。针对智能化矿山数据治理的实际需求,深入讨论了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数据治理的实际内涵,阐述了数据治理的目的及其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建设需求提出了“质量、安全、复用、分类分级、共享和协同”的治理原则和理念,设计了智能化矿井数据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最后对数据治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表明,研究成果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建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数据治理 数据挖掘 数据融合共享规范 数据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数字空间底座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聪旭 李平 +3 位作者 李樊 崔梦真 王雪影 李宗洋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5-206,共12页
随着铁路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型测绘和工程设计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海量新型多维多模态铁路时空信息数据,而在智能高铁2.0中的模数一体化平台也提出基于统一的表征模型库,实现对铁路设计、施... 随着铁路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型测绘和工程设计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海量新型多维多模态铁路时空信息数据,而在智能高铁2.0中的模数一体化平台也提出基于统一的表征模型库,实现对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时空信息模型的统一管理和发布。为此,以智能铁路对时空信息数据深入需求为导向,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既有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设计提出新一代高精度铁路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及技术组成,构建形成铁路数字空间底座,攻克全空间数据融合、轻量化处理、服务共享发布等关键技术,赋能铁路时空信息智能化应用,也可为智能高铁2.0模数一体化平台中表征模型库搭建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空间底座 表征模型库 高精度时空数据 数据融合处理 服务共享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研究: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14
作者 张振阳 谢金城 +3 位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CE_T1WI)4种常规轴位MRI图像上勾画目标感兴趣区域(ROI),并使用开源影像组学工具Pyradiomics从4个MRI序列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4个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并得到分类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特异性(SPE)、灵敏度(SEN)、准确率(AC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分类模型的鉴别性能。将本研究所提模型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于HGG与SBM的鉴别能力进行定量比较,同时对本研究提出特征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特征进行样本散点可视化实验,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SPE、SEN、ACC、AUC分别为:0.871、0.817、0.843、0.930,且特征融合方法在可视化实验中具有优秀的表现。结论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应用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分类模型在HGG与SBM的鉴别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共享表征学习 判别分析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智能供电数据应用规范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培强 胡而已 +5 位作者 王陈书略 冯智愚 董振军 庞现泽 李仁飞 徐永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传统的电力监控系统,存在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系统分散建设、设备厂商接口与协议不开放、兼容性差等问题,导致系统集成和融合难度大,在矿山企业信息管理数据中形成了信息孤岛。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 传统的电力监控系统,存在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系统分散建设、设备厂商接口与协议不开放、兼容性差等问题,导致系统集成和融合难度大,在矿山企业信息管理数据中形成了信息孤岛。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打破了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在规范体系下智能供电数据应用规范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结合多年来在智能矿山供电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总结了目前我国矿山智能供电数据应用建设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在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下智能供电数据应用规范建设的原则和框架,阐述了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下智能供电数据应用规范建设的关键点,包括智能供电管控平台、智能变电所、智能配电装置、智能防越级跳闸系统、智能精准选漏保护系统五大专题为核心的供电数据应用规范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下智能供电数据应用建设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数据融合共享规范 煤矿智能供电 数据标准 数据规范 电力物模型 矿山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出版助力智慧农业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晶 乔春英 周洁晨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依托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在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推进。但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融合集成度低、人才短缺、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依托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在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推进。但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融合集成度低、人才短缺、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数字出版以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手机期刊、短视频、数字出版平台和“三农”出版物等多种形式更加贴近农业从业人员的生活,能够广泛科普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突破智慧农业发展核心技术及促进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智慧农业 信息技术 数据共享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性导引孪生网络的红外船目标跟踪
17
作者 李想 张婷 +2 位作者 刘兆英 刘波 李玉鑑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1437,共10页
由于红外图像特征判别力低,现有方法很难从背景中分割目标。而受到红外成像机制的影响,红外目标通常具有较高的局部显著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导引孪生网络的跟踪方法,以目标的显著性信息为先验知识,引导跟踪模型准确地定位目... 由于红外图像特征判别力低,现有方法很难从背景中分割目标。而受到红外成像机制的影响,红外目标通常具有较高的局部显著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导引孪生网络的跟踪方法,以目标的显著性信息为先验知识,引导跟踪模型准确地定位目标。本文提出显著性预测网络和显著性增强网络。显著性预测网络用于获得搜索区域的全局显著性图,并将其输入到显著性增强网络以增强目标,提高模型的判别能力;设计了一个共享互相关结构来计算模板图像特征与显著性增强后的搜索区域特征之间的相似度,通过分类和回归两个任务共享互相关特征图,同时提升模型的效率和性能;由于目前缺少公开的红外船跟踪数据集,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红外船目标跟踪数据集(infrared ship dataset,ISD),共包括16种不同类型的船,7800幅带有标签的视频帧。在ISD上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18个常用跟踪模型相比,本模型达到了最高的准确率和最高的期望平均交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船跟踪 孪生网络 显著性目标检测 特征融合 共享互相关 多任务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同空战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林森 于海勋 +2 位作者 韩志刚 佟明安 孙隆和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4,共6页
协同空战是随着现代战斗机、机载武器和航空C^3I系统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交震惊各作战的基本样式。本文从战场实践和学术争鸣两个角度总结了协同空战的发展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协同空战的几项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在协同空战方... 协同空战是随着现代战斗机、机载武器和航空C^3I系统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交震惊各作战的基本样式。本文从战场实践和学术争鸣两个角度总结了协同空战的发展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协同空战的几项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在协同空战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空战 数据融合 信息共享 作战效能 机群作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应急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仁才 刘明 +2 位作者 徐卫华 王学志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795-5800,共6页
在实施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应急评估工作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紧、范围大的现实情况,对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成功地采用多源数据集成与融合技术,将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不同格式的数... 在实施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应急评估工作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紧、范围大的现实情况,对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成功地采用多源数据集成与融合技术,将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了集成与融合,大大提高了遥感影像的有效覆盖范围和灾害信息判读精度,快速、全面地实现了地震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估,探索出应对巨灾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最后,建议我国要加强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建设,完善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多源数据集成与融合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更好应对未来的生态灾难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遥感监测 数据集成 数据共享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体系结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松 王田苗 +2 位作者 朱广超 丑武胜 张启先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75,共5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Internet的遥操作空间机器人共享控制体系模型,阐述了基于远端监控遥操作和近端智能自主控制相融合的遥操作控制结构,完成了在时延情况下从Internet上操作拥有15个自由度的智能机器人臂手集成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国际互... 提出了一种面向Internet的遥操作空间机器人共享控制体系模型,阐述了基于远端监控遥操作和近端智能自主控制相融合的遥操作控制结构,完成了在时延情况下从Internet上操作拥有15个自由度的智能机器人臂手集成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国际互连网的主从控制结构,在多媒体交互和预测显示仿真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了用户在广域网上控制实验室的机器人完成抓杯倒水等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空间机器人 遥操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