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
1
作者 杜婷婷 肖静 +5 位作者 朱静妍 陈小凤 胡玲娟 蔡林儿 姚美玲 唐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28-253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264例。分为观... 目的回顾性评价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治疗措施共134例;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措施共130例。疗程3个月,分别随访3、6个月,探讨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随访对照组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HR-HPV转阴率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为61.9%和6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HPV的阳性转化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报告。结论针刺会阴穴联合清毒洗液可以提高HR-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感染 会阴穴 清毒洗液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姚军 李曼 +2 位作者 钟萍 朱春江 曾思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5-707,715,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74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774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37.77%,其中以二重感染常见(85/139,61.15%),偶有六重感染(2/139,1.44%),最常见类型为HPV 16、58及HPV 16、18二重感染。HPV多重感染检出率在宫颈鳞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炎症组和正常组分别为40.00%、61.11%、50.71%、39.32%、30.56%和12.28%。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高危型HPV检测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萌辉 李世霞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高危型HPV检测方法在健康体检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选择更适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检测方法,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HC2-HPV—DNA两种方法检测健康体检妇女中13种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情况,并... 目的:比较两种高危型HPV检测方法在健康体检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选择更适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检测方法,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HC2-HPV—DNA两种方法检测健康体检妇女中13种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情况,并按照年龄分为23~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8岁4个年龄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79例健康体检妇女中,荧光定量PCR和HC2-HPV—DNA两种方法检出13种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15.93%(140/879)和11.83%(104/879),两种方法同时检出阳性率为9.56%(84/879),两种方法同时检出阴性率为81.80%(719/879)。两种方法结果均示在40~49岁和50~58岁两个年龄组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升高。统计学分析显示荧光定量PCR和HC2-HPV—DNA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2-HPV—DNA在13种高危型HPV检测中优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更适合大规模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可用于大规模人群宫颈癌早期筛查,尤其对于40岁以上妇女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 PCR HC2-HPV—DNA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在国人宫颈病变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96
4
作者 张东红 林美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的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1999年1月—2008年9月在国内发表的有关HPV在宫颈组织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的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1999年1月—2008年9月在国内发表的有关HPV在宫颈组织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平均感染率为46.51%(5632/12110),其中北方地区HPV平均感染率高于南方(55.67%和42.06%,P<0.01)。全国范围内前5位常见高危型HPV分布依次为: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3;南、北方除HPV-16型外其他主要型别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在确诊的宫颈病变组织中,HPV的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15,P<0.01),HPV-16在宫颈的各级病变中最为常见,其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23,P<0.01)。结论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病变的宫颈组织中均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以高危型HPV-16、HPV-58和HPV-18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及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妹 何雯 +1 位作者 蔡丽娟 黄永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探讨江西省萍乡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宫颈癌的预防和诊治及HPV疫苗的研发、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 797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15种分型检测。结果:①3 797例受检标... 目的:探讨江西省萍乡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宫颈癌的预防和诊治及HPV疫苗的研发、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 797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15种分型检测。结果:①3 797例受检标本中,HPV总阳性率为20.7%,其中单一感染占比79.90%,多重感染占比20.10%;②15种高危型HPV亚型均被检出,按感染率排名前五名依次为HPV52型(6.82%)、HPV58(3.95%)、HPV16(3.79%)、HPV39(8.47%)、HPV18和HPV51(6.75%);③各年龄段中HPV感染情况为:<30岁(21.58%)、30~39岁(18.86%)、40~49岁(18.54%)、50~59岁(26.98%)、≥60岁(24.70%),各年龄组间HPV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占比以30~39岁年龄段最高,而多重感染占比在<30岁年龄段最高;④不同就诊途径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门诊(20.77%)、住院(19.36%)和体检(25.5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区域性HPV分型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地区性HPV亚型分布特点,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防治措施,有利于推进适用HPV疫苗的设计和应用,对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分布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二黄散治疗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又先 袁林 +1 位作者 陈静 覃莹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26-182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二黄散对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CINⅠ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二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50例)。观察不同时间宫颈病变及HPV转归情况,并结... 目的:研究中药二黄散对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CINⅠ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二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50例)。观察不同时间宫颈病变及HPV转归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INⅠ治疗结束后3、6、9个月不同时间转归率分别为75.0%、81.3%、85.4%,HPV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转归率分别为47.9%、52.0%、60.4%,治疗组CINⅠ及HPV不同时间转归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二黄散对伴有HPV感染的CINⅠ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二黄散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其感染相关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贾英 周敏 +1 位作者 吴瑾 唐良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生殖道湿疣、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共353例患者的HPV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353例妇女中HPV阳性176例,阳性率为49.86%。浸润癌中HPV的检出率为100%,且均为高危性HPV感染;HPV感染率在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逐渐增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共检测出15种HPV亚型,依次为16、58、52、33、53、11、31、6、18型等,前4种亚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最常见,16、58型等高危型HPV感染在HPV感染相关的良性疾病中仍然最常见,低危型HPV在生殖道湿疣、亚临床感染中却相对少见。结论HPV检测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HPV感染的型别具有地域差异性;HPV16型的感染仍是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胁;应重视生殖道湿疣和SPI等良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宫颈肿瘤 湿疣 亚临床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细胞因子在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女性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洪祖蓓 季雯婷 +2 位作者 邱丽华 狄文 楼微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CIN以上病变;选择同时期妇科门诊HPV阴性、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阴性者2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微珠悬浮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IL-4表达量较HPV阴性者明显升高;HPV16/18型感染者阴道局部IL-4、IL-10的表达量较HPV非16/18型感染者明显降低;HPV持续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的表达量,与HPV非持续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HPV阴性者显著升高。结论·HPV感染早期即可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引起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Th17相关免疫因子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可为指导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 持续感染 辅助性T细胞17 局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1-637/LMP7-145基因多态性与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佳玉 张清伟 +4 位作者 孙明振 于江华 刘金宝 王慧芬 付秀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99-2903,共5页
目的:探讨TAP1-637和LMP7-145基因多态性与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58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组)及22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人群中TAP1-637和LMP7-145基因多态性并评估... 目的:探讨TAP1-637和LMP7-145基因多态性与漯河市农村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58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组)及22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人群中TAP1-637和LMP7-145基因多态性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TAP1-637AA、AG、GG基因型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65.5%、33.3%、1.2%和65.8%、32.9%、1.3%;LMP7-145GG、GT、TT基因型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68.2%、29.5%、2.3%和67.5%、30.3%、2.2%。TAP1-637、LMP7-14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1-637、LMP7-145多态性可能和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基因多态型 农村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茉 庄薇 +2 位作者 步仰高 俞敏 张丽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病例148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病例148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17种高危型HPV分型。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及各分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282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268例患者有完整准确的病理检查报告;1480例患者中,282例检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9.06%,其中多重感染40例(14.18%),单一感染242例(85.82%),构成比前三位的亚型分别为HPV 52、HPV 16、HPV 58;268例确诊为宫颈疾病的患者中,HPV 16型38例(14.18%),HPV 52型68例(25.37%),HPV 58型62例(23.13%),3种亚型的病变程度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282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多重感染40例(100.00%)发病,单一感染228例(94.21%)发病,宫颈病变较严重(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患者多重感染比例高于轻微宫颈病变(CINⅠ和慢性宫颈炎)患者(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分型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其中HPV 16、HPV 52、HPV 58检出率最高,宫颈病变以单一感染为主,宫颈病变较严重的患者多重感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分型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宫颈病变组织和配偶尿道分泌物HPV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京培 王明丽 +5 位作者 史百芬 乔慕华 范晓芳 胡勇 黄升海 陈禹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其配偶泌尿生殖道的受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43例女性宫颈病变组织和配偶尿道分泌物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和配偶尿道分泌物H...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其配偶泌尿生殖道的受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43例女性宫颈病变组织和配偶尿道分泌物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和配偶尿道分泌物HPV611型检出率分别为2791%和1163%;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5116%和3721%。配偶尿道分泌物与宫颈病变组织HPV611同型检出率为4167%,HPV1618型同型检出率7273%。结论女性感染HPV的同时,其配偶也有潜伏感染,表明HPV可通过尿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病变 分泌物 HP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CA-IX的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英俏 何鑫 +4 位作者 刘军 王淑珍 胥莎莎 王跃 刁小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IX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C-Ⅱ测定HR-HPV DNA,定期随访,比较CA-IX表达与HR-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CA-IX的表达与HPV的感染存在相关性(χ2=81.8,P=0.000)。低级别〔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和高级别(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宫颈病变,CA-I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2)。不同HPV感染状态下(持续性感染、一过性感染、无HPV感染),CA-I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8.4%、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P=0.001)。结论 CA-IX的表达与HPV感染相关,在持续性HPV感染中,CA-IX的表达阳性率较一过性HPV感染、无HPV感染明显升高,提示CA-IX有可能是参与持续HPV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子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碳酸酐酶IX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HPV持续感染时间和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严严 刘媛 陈易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持续感染时间﹑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病变的相关性,拟为宫颈癌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9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BS诊断系统为临床诊断标准,分析不同程度宫颈...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持续感染时间﹑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病变的相关性,拟为宫颈癌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9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BS诊断系统为临床诊断标准,分析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感染HPV类型、持续感染时间、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 1在1096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率约为83.49%(915/1096),其中宫颈上皮病变所占比例较大,为80.47%(882/1096);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上皮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123,P=0.00),与病毒感染类型呈正相关(r=0.129,P=0.00);宫颈腺体病变与HPV感染无关,但感染后病变程度与HPV类型相关(r=0.167,P=0.023)。2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HPV病毒载量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与低危型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88,P=0.00);在不同程度宫颈腺体病变患者中,未发现差异。3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HPV持续感染时间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与HPV感染时间呈正相关,且与低危型HPV病毒载量相关性较高,但在宫颈腺体病变中未发现差异。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感染类型、感染时间以及病毒载量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在感染低危型HPV的宫颈上皮病变患者中,病毒高载量与上皮病变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预防性诊疗中,除对HPV进行定期筛查外,更应加强对HPV感染病史的详细分析以及病毒载量的调查,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持续感染时间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残端癌3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菲菲 张家文 +2 位作者 郑莹 王平 潘小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31例患者平均47.77±7.64...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31例患者平均47.77±7.64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共16例(51.61%);子宫次全切除原因以子宫肌瘤为主,共21例(67.74%)。入院后检测HPV阳性率83.87%(26/31),高危型HPV阳性率77.42%(24/31),且其中6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前与宫颈残端癌术前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一致。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补充放化疗20例。术后病理检查示原位癌累腺2例,浸润性鳞癌22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31例患者随访时间6-96个月,5年生存率78.20%。结论: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宫颈癌相似,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高危型HPV的检测、慎重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及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严密随访对预防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残端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子宫次全切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精液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采霞 邓云 +2 位作者 杜娟 张艳茹 高文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17-2921,2931,共6页
背景 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是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可能与男性不明原因不育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HPV感染对男性精子质量的部分影响,但缺乏统一认知。目的 分析精液HPV感染对精液质量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背景 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是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可能与男性不明原因不育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HPV感染对男性精子质量的部分影响,但缺乏统一认知。目的 分析精液HPV感染对精液质量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HPV感染和精子质量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0月。由研究人员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 236例研究对象,其中331例HPV DNA阳性者和1 905例HPV DNA阴性者。纳入的文献均为观察性研究,存在中至重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HPV DNA阳性者和HPV DNA阴性者精液浓度、精液体积、精液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4.08,95%CI(-10.29,2.13),P=0.20;MD=-0.13,95%CI(-0.25,0),P=0.05;MD=-12.44,95%CI(-37.30,12.43),P=0.33〕;HPV DNA阳性者精液活力、精子形态率低于HPV DNA阴性者〔MD=-8.29,95%CI(-10.03,-6.55),P<0.000 01;MD=-3.75,95%CI(-5.58,-1.92),P<0.000 1〕。结论 HPV感染精液后降低了精子的运动能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人乳头状瘤病毒 精液分析 HPV精液感染 不育 男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燕 王小云 丁志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治糜灵栓与干扰素α-2a治疗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对比。方法共收集临床186例HPVDNA检测阳性,宫颈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94例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糜灵栓自... 目的研究中药治糜灵栓与干扰素α-2a治疗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对比。方法共收集临床186例HPVDNA检测阳性,宫颈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94例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糜灵栓自行放置于阴道后穹隆,隔晚1次,每次1枚,每月10次为一疗程,B组92例采用干扰素阴道栓剂淑润栓同法治疗对照以观疗效。结果资料显示两组患者HPVDNA转阴率相似,分别为93.6%和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糜灵栓价格明显低于淑润栓,更宜推广应用于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治糜灵栓 生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变化和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苏有博 魏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变化和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HPV和石蜡病理检查并进行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宫颈癌治疗前后HPV感染的变化、患者年龄、FIG...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变化和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HPV和石蜡病理检查并进行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宫颈癌治疗前后HPV感染的变化、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4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8.1±9.6)岁。宫颈癌治疗前HPV感染情况、患者年龄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8.246,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宫颈癌治疗后HPV感染情况、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与宫颈癌复发密切相关。结论高度重视宫颈癌治疗后HPV的检测和预防,治疗时注意宫颈癌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尽早治疗和预防宫颈癌复发,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FIGO分期 淋巴结转移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菌群改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毕庆庆 朱婕 +1 位作者 张磊 牟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背景在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早期区分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是重要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宫颈癌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殖道菌群改变可诱发炎性微环境和持续的慢性炎症,或与HPV持续感染相关。目的... 背景在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早期区分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是重要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宫颈癌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殖道菌群改变可诱发炎性微环境和持续的慢性炎症,或与HPV持续感染相关。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菌群改变与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妇科体检或诊治的女性15例,根据HPV感染情况共分为HPV持续感染组6例、HPV一过性感染组4例、HPV阴性组5例。收集其生殖道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后,基于有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物种丰度、Alpha多样性计算分析,探究不同样本或组别间菌群结构差异;随后采用t检验、LEfSe对不同分组样本的菌种组成和菌群结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HPV阴性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相对单一,厚壁菌门占据主要地位;而HPV持续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呈现复杂化趋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较高。HPV持续感染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结论HPV持续感染患者生殖道菌群结构复杂,且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与HPV持续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菌群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感染 差异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