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the design of λ-ray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s 被引量:1
1
作者 Ri-Feng Zhou Xiao-Jian Zhou +1 位作者 Xiao-Bin Li Ping L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74-180,共7页
The recent increasing use of γ-rays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γ-rays ICT) in various fields has induced greater attention to its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o considerations of radiation safety. It is understood th... The recent increasing use of γ-rays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γ-rays ICT) in various fields has induced greater attention to its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o considerations of radiation safety. It is understood that radiation protection planning cannot be sacrificed for the sake of CT image quality during the design, manufacture,and layout of γ-rays ICT system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describe a typical γ-rays ICT system in brief, and,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pertinent examples, we propos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ensuring the radiation safety of the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 source container, and workspace. The design examples and dose rate measure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standards are reasonable,feasible, and safe, and are therefore meaningful for th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layout of γ-rays ICT system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dominant meas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γ-rays ICT syste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Chinese standards. In addition,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pertinent exampl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ensuring the radiation safety of a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 source container, and workspace were defined in detail. The design examples and dose rate measurements conduc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γ-rays ICT system and workspace employing the proposed design standards have illustrated that the proposal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are reasonable, feasible, and safe, and are therefore meaningful for th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layout of γ-rays IC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系统 设计实例 辐射防护 密封放射源 评估 测定 设计标准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X和RDX晶体微细结构μCT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宗和厚 张伟斌 戴斌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质较差的单晶体的表面不光滑,棱角不明显,内部孔隙数量多,有较大体积的孔洞,而且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局部密度较高的区域。松装大量炸药晶体平均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分布统计表明,经过特定工艺处理过的高品质与其原料相比在各个缺陷大小范围内数量减少,孔隙率减小;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越小的孔洞数量越多,但对整个晶体的孔隙率影响越来越小,说明晶体内部微米级以上孔隙是影响晶体密度及其它性能的很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炸药晶体 缺陷 表征 微焦点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μ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无损检测手段──工业CT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先武 李时光 王珏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1-58,共8页
介绍了工业CT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国外ICT的发展情况,及我国ICT研制现状。还重点介绍了XN-1300型我国首台γ射线工业CT机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关于开发我国ICT产业的对策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计算机层析 X射线照相术 工业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工业CT测量精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思 陈浩 +3 位作者 李敬 李寿涛 张小丽 雷德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96-2100,共5页
为了验证工业CT系统对检测件的测量精度,设计了一套评估方法,针对由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自主研发的9 MeV高能工业CT系统和450 kV工业CT系统,设计制作了标准测量试块,以三坐标测量机为辅助测量手段,对CT图像的线性尺寸、球面尺... 为了验证工业CT系统对检测件的测量精度,设计了一套评估方法,针对由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自主研发的9 MeV高能工业CT系统和450 kV工业CT系统,设计制作了标准测量试块,以三坐标测量机为辅助测量手段,对CT图像的线性尺寸、球面尺寸、角度尺寸、孔径尺寸和定位尺寸等进行对比测量,得到不同尺寸类型的测量误差。在不考虑尺寸类型的影响下,分别对铝、不锈钢和尼龙三种材料做了CT测量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对于这三种材料来说,材料密度越大测量精度越高。实验结果表明,可验证工业CT系统对不同类型尺寸测量的精度,工业CT系统可完成精度较高的尺寸测量工作,特别对复杂结构的内部尺寸测量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尺寸测量 精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层析成像中典型构件数字投影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民 路宏年 张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对于板壳状构件的层析检测 ,采用射线沿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的扫描方式 ,以在厚度方向上获取的数字投影重建扫描区域的不同断层。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 ,由于投影数据受一些干扰因素 (噪声、运动误差等 )的影响 ,并将综合地反映到重建结... 对于板壳状构件的层析检测 ,采用射线沿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的扫描方式 ,以在厚度方向上获取的数字投影重建扫描区域的不同断层。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 ,由于投影数据受一些干扰因素 (噪声、运动误差等 )的影响 ,并将综合地反映到重建结果中 ,因此很难对重建算法进行定性分析。为此本文给出了典型模型在该种扫描方式下数字投影数据的计算机仿真算法以及仿真结果 ,从而为研究在该扫描方式下的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I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层析成像 数字投影 计算机仿真 工程检测 板壳结构 扫描方式 工业计算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工业CT技术在高能炸药密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文海 何得昌 +1 位作者 徐军培 徐更光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34,72,共3页
用特定的标定技术 ,得到了材料的密度与 CT值之间的关系式。对 Hexal和改 B等高能炸药进行了测试 ,得到的结果完全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关键词 工业CT 高能炸药 密度 无损检测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图像轮廓提取与优化系统设计 被引量:8
7
作者 方黎勇 白金平 +1 位作者 李辉 李柏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07-2211,共5页
为了有效地提高面向逆向工程的工业CT图像轮廓处理的精准性和计算效率,开发了工业CT图像轮廓提取与优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块、轮廓识别与提取模块、轮廓拟合与优化模块、图像处理经典算法库和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从... 为了有效地提高面向逆向工程的工业CT图像轮廓处理的精准性和计算效率,开发了工业CT图像轮廓提取与优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块、轮廓识别与提取模块、轮廓拟合与优化模块、图像处理经典算法库和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从工业CT图像到轮廓数据的三维点云与轮廓线的标准格式输出,并与逆向工程软件对接。同时,在轮廓拟合与优化模块中,提出了基于全局约束模型的轮廓拟合策略,并采用有向图分解和数值代数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轮廓拟合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图像 轮廓拟合 约束模型 轮廓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X射线工业CT图像杯状伪影校正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岭 高富强 +2 位作者 周钦 严强 蔡玉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5-301,共7页
为了去除X射线工业CT图像中的杯状伪影,提高CT图像的识别能力和量化分析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分度投影和权函数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首先分析得出杯状伪影主要是由X射线连续谱穿过被测物体过程中出现的射束硬化所导致。然后扫描阶梯模型,... 为了去除X射线工业CT图像中的杯状伪影,提高CT图像的识别能力和量化分析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分度投影和权函数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首先分析得出杯状伪影主要是由X射线连续谱穿过被测物体过程中出现的射束硬化所导致。然后扫描阶梯模型,采集不同厚度下的投影数据并求出线衰减系数,通过拟合曲线,得到硬化模型函数和权函数校正模型函数,并确定权函数。接着,扫描被测圆柱形工件,采集不同分度下的投影数据。最后,针对每一个分度投影数据,采用权函数与当前分度投影数据乘积的方法进行硬化校正。对含有杯状伪影的实际CT图像进行了校正实验,结果表明,与多项式拟合法相比,该方法校正后的灰度图像没有放大噪声,且信噪比提高3.29%,有效地消除了杯状伪影,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图像边界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硬化校正 杯状伪影 分度投影 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技术特点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39
9
作者 孙灵霞 叶云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88,453,共4页
概述了工业CT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工业CT在缺陷检测、焊缝质量诊断、密度分布表征、结构分析及装配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工业CT 射线检测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CT图像的一种自动分割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敏 卢洪义 +1 位作者 肖志斌 张斌兴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4,共4页
在分析固体发动机CT图像结构特征和灰度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集边缘检测、数学形态学、多阈值分割于一体的自动分割方法。用此方法对含有缺陷的固体发动机CT图像实施分割,并利用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三维重构,经过与原发... 在分析固体发动机CT图像结构特征和灰度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集边缘检测、数学形态学、多阈值分割于一体的自动分割方法。用此方法对含有缺陷的固体发动机CT图像实施分割,并利用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三维重构,经过与原发动机对照,重构结果精确地显示出缺陷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证明了所设计的分割方法达到了无损检测的工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工业CT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体散斑法煤样内部三维应变场的测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毛灵涛 连秀云 +2 位作者 郝耐 魏峰 安里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2,共8页
煤岩内部三维应力应变场的测量对冲击地压、气体吸附及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验室中很少有方法能够直接测量煤岩内部三维应力应变场。采用新近发展的数字体散斑法与微焦点工业CT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量了单轴压缩和CO... 煤岩内部三维应力应变场的测量对冲击地压、气体吸附及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验室中很少有方法能够直接测量煤岩内部三维应力应变场。采用新近发展的数字体散斑法与微焦点工业CT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量了单轴压缩和CO2气体吸附过程中煤样内部的变形,由变形获得煤样内部的三维应变场。研究表明,煤样内部天然结构可以作为携带变形信息的散斑结构,用于变形测量。通过单轴压缩煤样内部等效应变及体积应变的可视化,直观地显示出试件内部应变局部化区域孕育发展的过程,煤样的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应变局部化区域与煤样最终破坏断裂区域位置一致。利用DVSP法测得了煤样吸附CO2过程中的三维应变场,并与应变片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体积应变的分布图直观揭示出煤样在吸附气体过程中存在膨胀区与压缩区,由于非均质性造成内部变形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散斑法 煤样 三维应变场 工业CT 单轴压缩 气体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编程实现连续断层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爱东 李炬 孙灵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1,共3页
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是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MATLAB编程,对连续多层工业CT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获得了具有较好立体感显示的三维图像,通过对三维图像的剖切、透明等显示,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内部结构,得到了更直观和丰富的物... 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是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MATLAB编程,对连续多层工业CT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获得了具有较好立体感显示的三维图像,通过对三维图像的剖切、透明等显示,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内部结构,得到了更直观和丰富的物体检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MATLAB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半扫描成像技术 被引量:14
13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6-969,共4页
工业CT即ICT(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采用三代扫描方式对构件进行快速检测.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三代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的尺寸受到限制.为解决较大尺寸构件ICT快速检测问题,讨论了一种工业CT半扫描成像技术,推导了其滤波... 工业CT即ICT(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采用三代扫描方式对构件进行快速检测.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三代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的尺寸受到限制.为解决较大尺寸构件ICT快速检测问题,讨论了一种工业CT半扫描成像技术,推导了其滤波反投影FBP(Filter Back-Projection)重构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扇束三代CT重排原理,将半扫描形成的扇束投影数据修正为360°内不完备的平行束数据;然后利用平行束对称性,生成180°内完备的平行束数据;最后利用平行束重建算法实施重建.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其有效扫描视野比三代提高0.8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 扫描 工业CT 滤波反投影算法 半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图像边缘伪影校正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玉芳 李丹 王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5-761,共7页
为了去除工业CT图像中的边缘伪影,提高CT图像的识别能力和尺寸测量精度,提出一种降低串扰的系数修正法。首先分析得出边缘伪影主要是由散射射线在相邻探测通道之间的串扰所导致,并给出了探测通道串扰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实... 为了去除工业CT图像中的边缘伪影,提高CT图像的识别能力和尺寸测量精度,提出一种降低串扰的系数修正法。首先分析得出边缘伪影主要是由散射射线在相邻探测通道之间的串扰所导致,并给出了探测通道串扰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影响串扰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得到串扰率随入射X射线能量和被测物体厚度变化关系,再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出投影数据关于串扰率的函数;最后利用此函数对投影数据进行校正,降低了串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间一级串扰率约为9.0%,二级串扰率约为1.2%,其中一级串扰是造成边缘伪影的主要因素,采用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边缘伪影,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图像细节和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边缘伪影 康普顿散射 串扰 串扰率 探测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工艺参数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江 孙灵霞 叶云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3-1188,共6页
工业CT断层扫描图像质量与CT系统自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受检测工艺参数和图像处理方式的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图像处理方式不仅能改善图像整体质量,还可以提高细节特征的分辨能力。实验对准直器选择、滤波方式、伪彩色应用等检测工... 工业CT断层扫描图像质量与CT系统自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受检测工艺参数和图像处理方式的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图像处理方式不仅能改善图像整体质量,还可以提高细节特征的分辨能力。实验对准直器选择、滤波方式、伪彩色应用等检测工艺参数和图像处理方式作了一定的研究,结合实例给出了工艺参数选择和图像处理应用的方法,为提高工业CT检测人员图像分析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准直器 滤波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用X光高分辨探测器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彪 周密 +3 位作者 米德伶 潘英俊 陈伟民 于渝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7,共4页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 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可以实际应用于工业X-CT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测器 计算机层析成像 面阵CCD 工业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散射校正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少华 高文焕 +1 位作者 张丽 陈志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6-428,434,共4页
在工业 CT的扫描重建过程中 ,散射效应使得重建图像出现模糊 ,各点灰度值同实际物体的吸收系数之间出现偏差 ,需要进行校正。如果采用一般的卷积方法 ,则需要迭代多次才能收敛 ,所以在校正时间上不能达到要求。采用一种结合散射模型的 O... 在工业 CT的扫描重建过程中 ,散射效应使得重建图像出现模糊 ,各点灰度值同实际物体的吸收系数之间出现偏差 ,需要进行校正。如果采用一般的卷积方法 ,则需要迭代多次才能收敛 ,所以在校正时间上不能达到要求。采用一种结合散射模型的 Ordered Subsets Convex方法对散射效果进行校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散射校正 图像重建 CONVEX ORDERED SUBSETS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图像的二维几何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永宁 陈旭峰 王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为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尺寸的无损测量,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化边缘提取的工业CT图像几何尺寸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CT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最佳阈值分割方法进行边缘提取,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工件的CT图像的几何尺寸的自动测量。实验结... 为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尺寸的无损测量,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化边缘提取的工业CT图像几何尺寸的自动测量方法。首先对CT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最佳阈值分割方法进行边缘提取,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工件的CT图像的几何尺寸的自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对图像的几何测量达到了一定的精度,基本上满足了可重复性和精确度的要求。同时这种方法对于有伪影的图像,可以有效地减少伪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几何测量 阈值化 边缘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线源焦点距离误差对CT重建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宏年 杨民 张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本文分析了焦点距离 (射线源到转轴的距离 )D的误差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 ,该种误差引起重建图像降质不甚明显。尤其当D远大于被重建物体的尺寸时 ,其影响可以忽略。
关键词 CT 图像重建 射线源 焦点距离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加速器工业CT数据采集与运动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发 叶云长 杨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2-1204,共3页
介绍了在研制二代高能工业CT过程中,射线脉冲、数据采集、平台运动的匹配与耦合,提出了实现它们精确配合的实用方法并编制了运动控制专用软件,讨论了平台空间位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微小差异对CT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关键词 工业CT 脉冲射线 数据采集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