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样态、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2014—2024年度高校专业调整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邬正阳 郭卉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整背后的实践逻辑彰显了政策靶向、知识生产和生源与就业市场等多方压力情景的交织影响,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分别表现出学术逻辑主导的新专业开设“渐进式”探索和市场逻辑主导的专业备案和撤销“急进式”推进。未来的专业结构调整要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学术逻辑为根本遵循,探索面向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大专业”,同时应坚守“传统”和“冷门”专业底色,切忌盲目跟随政策和市场导向开展不切实际的“追新”和“裁旧”,专业建设重点应在课程体系等内涵建设,而非一味探索新名称和新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专业 结构调整 三角协调模型 国家战略 产业转型 学科前沿 内涵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月莉 王亚红 蔡亚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2-2640,共9页
为深入探究土地资源错配的碳排放效应及区域差异,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土地资源错配... 为深入探究土地资源错配的碳排放效应及区域差异,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土地资源错配显著促进碳排放量,土地资源错配程度每提高1%,碳排放量将显著增加0.462%,且影响具有长期性,滞后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影响效应分别通过了5%、1%和5%水平检验。②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在土地资源错配影响碳排放中起中介作用。③与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土地资源错配对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④市场分割在土地资源错配与碳排放量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呈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克服“以地谋发展”的短视行为,减少过度或错误干预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碳排放量 产业结构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腕部关节系统接触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赵宝旭 姚廷强 +1 位作者 钱建伟 赵德春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77,共8页
在机器人实际工况中,针对含有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对腕部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和仿真研究。在考虑薄壁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动态接触作用耦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模型... 在机器人实际工况中,针对含有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对腕部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和仿真研究。在考虑薄壁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动态接触作用耦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受载工况和正反转驱动下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性。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和Hertz接触理论,设计了包含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和中空轴及基座的腕部关节系统刚柔耦合接触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考虑薄壁中空轴、基座、轴承套圈和保持架的结构弹性变形、钢球和套圈滚道、保持架的动态接触作用,研究了机器人腕部关节系统两种实际工况对保持架和钢球角速度、保持架和薄壁基座振动位移、钢球与套圈的动态接触力的影响;最后,计算分析了两种工况下腕部关节系统的动态载荷规律和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较大的径向载荷作用下,保持架和钢球会出现打滑现象,速度呈现周期波动,保持架和基座具有更好的运动稳定性,其薄壁轴承内部载荷降低,主副接触对均承担联合载荷,轴承内部载荷稳定性也更好。该仿真模型及结果可以为薄壁腕部关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工业机器人 腕部关节系统模型 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 结构弹性变形 振动特性 动态接触 薄壁中空轴-球轴承-基座的刚柔耦合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李廉水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4,共9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技术进步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技术效率改善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科技进步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很弱。同时,这些雾霾减排效应还受到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从技术效率改善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而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和后期阶段城市可以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雾霾减排 动态空间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 被引量:48
5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邹建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3,共11页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无论采用合理化还是高度化指标,结构调整效应的产出弹性均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呈现"倒U型"动态演进过程。当前,中国整体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面临从"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变的困境。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13—2017年进入"7时代",在2018—2022年进入"5时代"甚至"4"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非参数面板估计 结构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调整的C^4ISR系统结构灵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萌萌 陈洪辉 +1 位作者 罗爱民 刘俊先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3-568,共6页
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C4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C4ISR)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灵活性存在于C4ISR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中结构灵活性是系统灵活性的支撑。首... 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C4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C4ISR)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灵活性存在于C4ISR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中结构灵活性是系统灵活性的支撑。首先明确了系统结构灵活性的基本内涵,然后采用OPDAR(observer,processor,decision,actor,relationship)模型构建系统结构,改进并应用了制造业中车间-产品模型的灵活性分析思想,提出基于动态调整的C4ISR系统结构灵活性分析方法。最后对两种联合防空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灵活性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ISR系统 结构灵活性 OPDAR模型 动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及水质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琼 秦华鹏 赵智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7-772,共6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水质(WQ)模型建立了描述深圳河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系统的耦合模型(SD-WQM).定量分析了三产比例调整、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及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和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产比例调整对...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水质(WQ)模型建立了描述深圳河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系统的耦合模型(SD-WQM).定量分析了三产比例调整、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及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和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产比例调整对流域水资源平衡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流域水质变化不敏感;工业调整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减少或技术提升、第三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和水质改善作用明显.根据各措施的敏感性,设计了可以满足流域供需水平衡与水质要求的综合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系统动力学模型 供需水平衡 水质改善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产业融合动态分析——以四川省第一、三产业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荣光 高宇星 杨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产业融合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笔者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产业融合动态均衡模型,采用2000年~2015年四川省相关数据运用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了第一、三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影响产业融合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第一... 产业融合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笔者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产业融合动态均衡模型,采用2000年~2015年四川省相关数据运用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了第一、三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影响产业融合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第一、第三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关系,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发展,但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正向冲击作用更为显著,加快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是推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动态均衡模型 动态关系 经济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动力机制与传导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杜永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存在着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其向产业工人转化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以建筑业发展水平、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存在着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其向产业工人转化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以建筑业发展水平、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职业化水平与其市民化水平为外因潜变量,以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程度为内因潜变量的假设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实证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与职业化水平是其产业工人化程度的直接前因变量;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建筑企业用工管理,而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共同直接影响着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作用于其职业化水平和市民化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环境也会作用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最后,文章从政府、行业、企业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推动建筑农民工的产业工人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农民工 产业工人 动力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邓光亚 唐天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笔者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对1978年-2008年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未实现互动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应加快金融改... 笔者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对1978年-2008年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未实现互动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应加快金融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部崛起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污染物治理视角下的系统GMM估计 被引量:47
11
作者 徐开军 原毅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109,共9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动态面板模型,从单位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两个方面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它们对产...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动态面板模型,从单位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两个方面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它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环境规制越严厉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还发现单位废气治理费用的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边际效应要远大于单位废水治理费用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与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双重压力下,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尤其是加大废气治理力度对于当下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调整 动态面板 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傅丽芳 葛家麒 孟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以体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为主体,多个辅助模块相辅相成的结构优化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借鉴了灰色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将约束值和系数作为灰数,可随时间在相应的灰区间...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以体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为主体,多个辅助模块相辅相成的结构优化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借鉴了灰色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将约束值和系数作为灰数,可随时间在相应的灰区间中变化,增强了优化模型的稳健性和对发展变化的应变能力。求解出的优化方案将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年龄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43
13
作者 任栋 李新运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3,共9页
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资源的支撑,文章以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OLS估计法考察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青年人口比重较高时,产业结构升级将更为迅速,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受劳动力年龄结构... 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资源的支撑,文章以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OLS估计法考察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青年人口比重较高时,产业结构升级将更为迅速,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受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应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区域间转移、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四个方面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年龄结构 青年劳动力比重 产业结构调整 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 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能够节约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能源消耗较少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能够减少能源消费。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脱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消费 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及产业结构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喜仓 邹威华 曹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60,共6页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式,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不仅衡量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清晰展示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行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状况。最后按照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产业分成3类,对不同类别产业未来发展分别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一偏离份额空间模型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数学模型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党耀国 刘思峰 +1 位作者 王英 陈可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4,248,共5页
采用定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 ,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制定了江苏省“十五”期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分析了江苏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及调整对策。表 1,参... 采用定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 ,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制定了江苏省“十五”期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分析了江苏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及调整对策。表 1,参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产业 结构调整 数学模型 江苏 线性规划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产业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郁钟铭 刘俊 况礼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从大系统的角度出发,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矿区煤炭产业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进行了实例的模拟研究工作.研究表明,按此方法对矿区煤炭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是可行的,应用... 从大系统的角度出发,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矿区煤炭产业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进行了实例的模拟研究工作.研究表明,按此方法对矿区煤炭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是可行的,应用本模型可得到矿区优化的煤炭产业结构(各产业优化的各年的投资比重、矿区煤炭产业的协调度即各产业的产值比重、矿区煤炭产业结构方案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煤炭 产业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约束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志清 董增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分析产业分类、产业结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合理性判断准则,建立了基于水资源约束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给出了目标函数和经济、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表达形式,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原则、调整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产业结构 调整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外商投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葛翔宇 周智敏 周艳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4-1385,共12页
基于扩展的STIRPAT理论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化、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长期与短期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每提高10%,短期会降低当地CO2排放水平的0.02%、降低邻近地区CO... 基于扩展的STIRPAT理论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化、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长期与短期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每提高10%,短期会降低当地CO2排放水平的0.02%、降低邻近地区CO2排放水平的0.04%;而从长期看会降低本地CO2排放水平的0.08%、降低临近地区CO2排放水平的0.2%.在2006年以前,一个地区的能源强度每降低1%,会在短期降低本地CO2排放水平的0.31%、降低邻近地区CO2排放水平的0.09%;从长期看则会降低本地CO2排放水平的1.3%、降低邻近地区CO2排放水平的0.55%.在2006年后,这种能源强度的变化会使碳排放短期内总共降低0.45%,长期看总共降低2.06%.城市化率每提高10%短期内会减少本地0.05%的SO2排放、减少邻近地区0.1%的SO2排放.第二产业比重每降低10%,会分别降低本地和临近区域SO2排放水平的0.03%和0.09%.人口规模每扩大1%,会提升邻近区域SO2排放水平的0.55%.能源强度每降低1%,会降低本地SO2排放水平的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环境污染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测算"——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胜兵 谭倩 周华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3,共9页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污染减排倒逼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以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测算了2008-2012年污染减排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表明,虽然污染减排给传统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污染减排倒逼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以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测算了2008-2012年污染减排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表明,虽然污染减排给传统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重污染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样本区间内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污系数趋于下降,污染减排促使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当前,中国环保倒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仍然存在障碍,应进一步强化环境问责、企业减排、环保执法及公众参与的倒逼机制,协同推进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减排 倒逼机制 产业结构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