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压型ICPT系统功率传输特性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跃 夏晨阳 +2 位作者 赵志斌 翟渊 杨芳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2,25,共5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功率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对电压型ICPT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通常认为提高系统的谐振频率能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但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采用SS拓扑的ICPT系统,谐振频率的选取存在一个优...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功率传输能力和效率优化问题,对电压型ICPT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通常认为提高系统的谐振频率能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但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采用SS拓扑的ICPT系统,谐振频率的选取存在一个优化的取值,而对于采用SP拓扑结构的ICPT系统,在一定的频率带上,谐振频率的增加对系统的传输特性基本没有影响。另外,对电压型ICPT系统副边线圈匝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电压输入型 传输功率 效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方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夏晨阳 李玉华 +2 位作者 雷轲 柳玉玲 陈国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7-1866,共10页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并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系统在副边增加信号调制电容,检测负载大小以确定具体的信号调制方案,通过切入与切出该调制电容以改变原边电流波形包络,进而将数字信号调制到系统中,这样原边在发射电能的同时接收来自副边的状态信息,最后通过设计信号解调机构,复原信号。首先介绍了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然后,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负载变化情况下不同的信号调制策略,并对系统变负载情况下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针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实验实现了ICPT系统在电能正向传输情况下的信号的反向低误码率传输。该研究结果可以为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变负载 信号 反向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圈ICPT系统中继线圈的位置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跃 李云涛 +1 位作者 叶兆虹 戴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4-171,共8页
三线圈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给定工作频率下,中继线圈与原级线圈、负载线圈间的互感及负载大小是影响系统电能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线圈间互感与线圈位置的相互约束关系,提出一种在任意给定原级线圈和负载线圈条件下的中继... 三线圈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给定工作频率下,中继线圈与原级线圈、负载线圈间的互感及负载大小是影响系统电能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线圈间互感与线圈位置的相互约束关系,提出一种在任意给定原级线圈和负载线圈条件下的中继线圈位置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电能传输效率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三个线圈相互间的互感和负载等参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了寻找中继线圈最优位置的问题,理论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展示出中继线圈的最优位置与负载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圈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中继 传输效率 最优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LCL拓扑ICPT系统恒频恒流稳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晨阳 邵祥 +4 位作者 李玉华 林克章 谷志鹏 赖娜 周诗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3,共8页
针对负载动态变化及切换易造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频率失谐和负载输出电压变化的问题,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一种实现原边线圈中电流幅值恒定、负载端稳压输出并保证工作频率稳定性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拾取侧LCL拓扑电路的恒... 针对负载动态变化及切换易造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频率失谐和负载输出电压变化的问题,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一种实现原边线圈中电流幅值恒定、负载端稳压输出并保证工作频率稳定性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拾取侧LCL拓扑电路的恒压特性,结合ICPT系统拾取端反射阻抗呈阻容性且容性部分与负载变化无关这一特点,提出两种原边补偿电路设计思路,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边LCL拓扑实现原边线圈恒流工作的特性条件。然后给出了双LCL拓扑ICPT系统同时实现原边线圈电流恒定、负载端电压稳定、工作频率稳定的总体条件,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LCL拓扑 恒频 恒流 稳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T系统原边恒压控制及参数遗传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志斌 孙跃 +1 位作者 苏玉刚 王智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0-176,180,共7页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拓扑结构,发现利用传统原边电流恒定的控制方式在负载变化时不易实现输出稳压,因此提出一种简单的基于原边电压恒定来实现输出稳压的方法,研究了其适用的约束条件。针对ICPT系统多参数多约束...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拓扑结构,发现利用传统原边电流恒定的控制方式在负载变化时不易实现输出稳压,因此提出一种简单的基于原边电压恒定来实现输出稳压的方法,研究了其适用的约束条件。针对ICPT系统多参数多约束的特点,引入遗传算法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动态函数改进适应度函数定标及变异算子提高算法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输出电压在大范围负载切换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原边电流能够根据负载需求自适应变化;系统实现了低成本、低开关损耗设计,且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证明了原边恒压控制及参数遗传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输入恒压 输出稳压 参数优化 遗传算法 惩罚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效导轨式ICPT系统分布式磁路机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晨阳 李建功 +2 位作者 左兰 伍小杰 孙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160,206,共7页
针对传统导轨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通过提高输入电压,增大磁芯容量来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型导轨式ICPT系统分布式磁路机构:通过采用原边磁能发射机构分布式并联、副边磁能拾取机构分布式串联模... 针对传统导轨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通过提高输入电压,增大磁芯容量来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型导轨式ICPT系统分布式磁路机构:通过采用原边磁能发射机构分布式并联、副边磁能拾取机构分布式串联模式,实现了系统能效特性的总体提升。建立新型拓扑结构等效电路模型,给出了系统能效特性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型磁路结构下,系统最大功率传输能力为传统磁路机构的3倍,总体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磁路结构的有效性以及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导轨式 分布式 磁路 功率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夏晨阳 路强 +3 位作者 贾仁海 张杨 张望 伍小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92-98,共7页
为实现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负载及气隙变化时的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恒定,提出了一种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变压器漏感模型建立系统等效电路,得到了输出电压增益与输入阻抗的表达式;... 为实现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负载及气隙变化时的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恒定,提出了一种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变压器漏感模型建立系统等效电路,得到了输出电压增益与输入阻抗的表达式;然后,通过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推导出了动态负载下系统恒压供电和谐振工作频率稳定的条件。另外,当气隙变化时,利用动态调谐技术重新补偿耦合电感,可使得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在气隙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系统特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电流型ICPT系统,在负载和气隙变化时可以保证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稳定。最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复合谐振网络 CCL/LCC 恒压稳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开关技术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邵英 杨深钦 +2 位作者 孙军 蔡进 蒋超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研究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该结构下逆变器开关管关断电流的完整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软开关实现方法,该方... 为研究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该结构下逆变器开关管关断电流的完整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软开关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初级侧补偿电容的取值进行优化,可分别实现零电流关断(ZCS)或零电压开通(ZVS)两种类型的软开关;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从功率因数、开关管通态损耗、元件应力和输出电流稳定性的角度对比了两种软开关参数下系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双边LCCL谐振 零电压开通 零电流关断 系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LCCL结构的ICPT系统水下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英 杨深钦 何笠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海水环境对双边LCCL结构的感应式无线供电(ICPT)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从海水压力、线圈位置变化以及涡流损耗三个方面研究了海洋环境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线圈错位状态下... 为了研究海水环境对双边LCCL结构的感应式无线供电(ICPT)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从海水压力、线圈位置变化以及涡流损耗三个方面研究了海洋环境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线圈错位状态下线圈互感的计算方法,并引入修正系数对现有涡流损耗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使之更符合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分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双边LCCL谐振 涡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欣 李若琼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可以非接触供电方式为列车提供实时牵引电能,是轨道交通领域未来新型牵引供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轨道交通实时受流非接触式牵引供... 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可以非接触供电方式为列车提供实时牵引电能,是轨道交通领域未来新型牵引供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轨道交通实时受流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回顾了ICPT技术和轨道交通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基于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主要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轨道交通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 非接触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S型ICPT系统的恒流输出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国玉刚 李超群 崔纳新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兼顾调控效果与传输效率的恒流控制方法。针对LCL-S型的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工作特性分析,进而根据副边电流输出特性及传输效率特性曲线确定了系统高效运行的频率区间,...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兼顾调控效果与传输效率的恒流控制方法。针对LCL-S型的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工作特性分析,进而根据副边电流输出特性及传输效率特性曲线确定了系统高效运行的频率区间,将此区间作为系统恒流工作的调频区。并对比各种功率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变频控制与移相调压相结合的恒流控制策略。实验设计了PI闭环控制程序,验证了负载变化时的恒流控制效果。实验表明该控制策略基本实现了无静差、无超调的快速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icpt系统 LCL补偿 恒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抗变换器的ICPT恒流源补偿网络设计
12
作者 朱旺 周知 +2 位作者 王明锦 王龙 于东升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负载切换时输出电流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恒压输入、恒流输出的二次侧补偿网络。该补偿网络将松耦合变压器及补偿元件等效为导抗变换器,不仅可以实现输出电流与负载无关,而且可以保证系统处于完全谐振状态...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负载切换时输出电流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恒压输入、恒流输出的二次侧补偿网络。该补偿网络将松耦合变压器及补偿元件等效为导抗变换器,不仅可以实现输出电流与负载无关,而且可以保证系统处于完全谐振状态。依据互感模型,利用二端口理论建立了系统的阻抗模型,推导了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关系,给出了整个系统实现输出恒流以及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的参数配置方法,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另外,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便减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导抗变换器 恒流 补偿网络 参数配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逆变ICPT系统两种补偿网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震 王春芳 +2 位作者 魏芝浩 孙华海 李聃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针对无尾果蔬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机负载不断剧烈变化容易造成单管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系统中开关管和副边整流管损坏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单管逆变ICPT系统拓扑及其并联-并联PP(parallel-parallel)和并... 针对无尾果蔬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机负载不断剧烈变化容易造成单管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系统中开关管和副边整流管损坏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单管逆变ICPT系统拓扑及其并联-并联PP(parallel-parallel)和并联-串联PS(parallel-series)补偿网络电路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分析了PP和PS补偿网络各个参数间的关系,给出了其对应的电压增益和输出电压特性曲线;并用电路仿真软件分别对PP、PS系统在负载动态切换时的开关管耐压与输出电压波形进行了仿真。分别搭建了PP和PS补偿下额定输出功率为1 kW的单管逆变ICPT系统样机,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单管逆变 补偿网络 软开关 动态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耦合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38
14
作者 孙跃 夏晨阳 +1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44-50,共7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用条件给出了限制;此外,针对原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结构的ICPT系统在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下,系统效率偏低的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在满足系统输出功率的基础上,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系统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其他因素。通过在该指标下对系统的互感耦合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功率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ICPT系统的全局最优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传输功率 效率 互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15
作者 杨庆新 陈海燕 +2 位作者 徐桂芝 孙民贵 傅为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3,共8页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的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有远场辐射、电磁共振和电磁感应直接耦合三种。远场辐射采取微波或激光来传递能量,频率最高,传输距离最远,效率也较低。电磁共振采用频率为MHz范围的谐振频率实现...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的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有远场辐射、电磁共振和电磁感应直接耦合三种。远场辐射采取微波或激光来传递能量,频率最高,传输距离最远,效率也较低。电磁共振采用频率为MHz范围的谐振频率实现电能在波长范围内的中等距离高效率传输。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能传输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频率较低,传输距离相对很小,传输效率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三种电能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也展示了一些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 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 磁共振耦合 辐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补偿的多负载移动式感应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50
16
作者 邹爱龙 王慧贞 华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00-4006,共7页
针对多负载移动式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进行研究,分析LCL电路的输出特性和阻抗特性,当其电感之比等于1时,其谐振频率与负载无关,满足多负载ICPT的要求;介绍多负载移动式ICPT... 针对多负载移动式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进行研究,分析LCL电路的输出特性和阻抗特性,当其电感之比等于1时,其谐振频率与负载无关,满足多负载ICPT的要求;介绍多负载移动式ICPT系统的结构,并建立其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等效模型的分析,提出原副边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和补偿电路设计原则,补偿电路要能够实现谐振频率与负载无关,以实现负载可变;分析LCL补偿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副边LCL补偿和串联补偿的区别,当副边品质因数小于1时,LCL补偿输出功率更大;建立多负载移动式ICPT系统的仿真和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 多负载 移动式 LCL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并补偿结构大功率感应充电系统谐振变换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程志远 朱春波 +3 位作者 魏国 宋凯 逯仁贵 田理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8,共5页
通过互感模型建立了一、二次侧分别采用串联与并联补偿结构的一次端口等效电路[9,10],依据谐振特性表达式提出了一次侧品质因数的设计准则。控制策略上采用变频控制方式,应用状态机结构控制一次侧谐振电流极值,确保谐振变换器工作在谐... 通过互感模型建立了一、二次侧分别采用串联与并联补偿结构的一次端口等效电路[9,10],依据谐振特性表达式提出了一次侧品质因数的设计准则。控制策略上采用变频控制方式,应用状态机结构控制一次侧谐振电流极值,确保谐振变换器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从而使得在无需获得二次侧信息的情况下即可保证系统最大功率传输。最后,设计了一台功率25kW、气隙12mm的感应充电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充电 补偿 谐振 频率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线圈设计与切换控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苏玉刚 张帅 +1 位作者 徐勇 唐春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6,共9页
针对采用级联式发射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中线圈切换时存在的互感急剧下降及汽车位置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嵌式电能发射线圈,并根据互感稳恒原则及其计算方法,给出了对嵌式电能发射线圈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双线... 针对采用级联式发射线圈的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中线圈切换时存在的互感急剧下降及汽车位置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嵌式电能发射线圈,并根据互感稳恒原则及其计算方法,给出了对嵌式电能发射线圈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双线圈式车体位置检测传感器,给出了传感器的尺寸参数设计方法及电能传输系统对传感器的干扰抑制方法,阐述了级联式发射线圈的切换控制策略.基于Ansoft Maxwell平台、Matlab/Simulink平台和电动汽车ICPT无线供电系统实验平台分别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实测互感值波动率约为±8%,车载拾取电压波动率约为±10%,对嵌式能量发射线圈能够有效地缓解ICPT无线供电电动车在切换过程中的互感下降问题;双线圈式车体位置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在40 k Hz能量通道电磁场的干扰中拾取位置信号,表明该位置检测方案及切换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电能发射线圈 位置检测 切换控制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17
19
作者 夏晨阳 庄裕海 +3 位作者 邵祥 刘志远 童为为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3-960,共8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负载的数量,自动改变逆变器工作结构,只让需要供电的负载所对应的原边线圈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基于"点对点"模式实现负载高效无线供电。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可行性,对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领域的设计与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多负载 变拓扑高频逆变器 控制策略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波电流补偿高次谐波电流的LCCL谐振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键鑫 吴旭升 +1 位作者 高嵬 汪小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1-207,共7页
针对现有对称型LCL谐振结构引起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CPT)系统逆变器功率管非零电流关断问题,提出了一种LCCL谐振结构基波电流补偿高次谐波电流的方法。摒弃了传统对称型LCL谐振结构保持输入、输出阻抗呈现纯电阻特性的思路,通过采... 针对现有对称型LCL谐振结构引起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CPT)系统逆变器功率管非零电流关断问题,提出了一种LCCL谐振结构基波电流补偿高次谐波电流的方法。摒弃了传统对称型LCL谐振结构保持输入、输出阻抗呈现纯电阻特性的思路,通过采用基波无功电流的超前输入电压相位来补偿高次谐波电流落后输入电压相位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四阶LCCL谐振结构参数设计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ICPT系统逆变环节的零电流关断。针对所提出的LCCL谐振结构参数设计约束条件较多、设计过程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规划求解LCCL谐振结构参数方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与实验分析。仿真和实验表明,采用所提LCCL谐振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在ICPT系统逆变器关断瞬间,功率管进入反并联二极管续流状态,通过功率管的电流瞬时值为0,实现了ICPT系统逆变模块的零电流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 LCCL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