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tensity of chemically induce dynamic electron polarization of radical-triplet pairs 被引量:4
1
作者 XUXin-sheng ZHANGXiao-yi +2 位作者 ZHANGWei-Jun CUIZhi-feng LUTong-xing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1-566,590,共7页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cited triplet molecule and doublet radical,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the motion equation of density matrix, the polarization intensity of RTPM were theore...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cited triplet molecule and doublet radical, based on the second-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the motion equation of density matrix, the polarization intensity of RTPM were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with the overpopulated doublet spin states and quartet spin states of radical-triplet pairs as initia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net emissive polarization and the net absorptive polarization on the radical result from the zero-field-splitting (zfs) and the multiplet A/E and E/A polarization result from hyperfine (hf) interactions of the triplet molecule. The hyperfine related A+A/E or E+E/A CIDEP on the radical were the overpopulation of the net absorptive or emissive polarization and multiplet A/E or E/A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力学电子极化 密度矩阵 RTPM 电子自旋 三重态分子 基本三重态对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探测系统宽谱段深截止滤光器件的研制
2
作者 张静 吴永焜 +6 位作者 付秀华 潘永刚 林兆文 杨飞 黄卓彬 吴桂青 王奔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8,共10页
为了提高紫外系统的探测精度,基于诱导透射膜系设计理论,研制了金属与介质组合的深截止滤光器件。选用Al和UV-SiO_(2)制备滤光膜,使用椭圆偏振法获得Al膜相位差和振幅比参数,利用通用振子模型叠加Tauc-Lorentz振子和Drude振子建立椭偏... 为了提高紫外系统的探测精度,基于诱导透射膜系设计理论,研制了金属与介质组合的深截止滤光器件。选用Al和UV-SiO_(2)制备滤光膜,使用椭圆偏振法获得Al膜相位差和振幅比参数,利用通用振子模型叠加Tauc-Lorentz振子和Drude振子建立椭偏分析模型,拟合得到Al膜的光学常数。针对膜厚误差引起的光谱差异,通过逆向反演拟合对膜厚误差进行分析;构建均匀等效吸收层模型,分析了薄膜表面粗糙度对光谱的影响。最终制备的滤光器件在280~1200 nm波段范围内,平均截止深度优于4 OD,峰值波长225 nm处透过率为31.55%,通带半波宽为28 nm,该器件通过恒温恒湿及附着力测试,满足紫外探测系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滤光器件 诱导透射 椭圆偏振法 等效吸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无关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超表面研究
3
作者 丁亚琼 刘喆超 +2 位作者 付新铭 许征 童元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根金属棒组成,呈四重旋转对称排列于介电基板上。金属三角环和金属棒2个亮共振的相消干涉引起了与极化无关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在10.55 GHz左右呈现一个类电磁感应透明窗口,慢波群延迟时间为0.46 ns。通过调节超表面的几何参数,可以灵活地调节类电磁感应透明频率和相应的慢波群延迟。该设计为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在多场景下的光学传感、慢光器件及光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可扩展至其他频段,具有极化无关滤波、传感及非线性效应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超表面 慢波 极化无关 可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综合动态测量系统
4
作者 柳建新 曾加佳 +3 位作者 谢静 陈儒军 郭荣文 陈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4-2768,共15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理论和双电层电化学原理,集成电法探测和水文化学测量功能,可测试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黏土砂样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流动电势差、复电导率和孔隙水压力,并收集孔隙液体进行化学分析.本文基于该系统开展了系列测量工作,包括自来水和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以及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不同黏质砂土样本的复电导率并计算砂样的地层因子.此外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值和流动电势差,计算砂样的水力及电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自来水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幅值测量结果与电导率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线性相关、饱和石英砂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估计的砂样地层因子在理论范围内、不同盐浓度溶液和不同黏土含量的土样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饱和情况下,不同盐浓度溶液测量的平均电势差和平均流量随平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由测量结果评估的土样饱和水力传导率及流动电位耦合系数在理论范围内.相关实验结论验证了该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明该流动系统测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水文化学特性与地球物理响应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富集机理探究其成矿化学特性和流动电位信号与激电响应之间的联系以及潜在勘探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频谱激电 流动电位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5
作者 雷东记 刘丽英 +1 位作者 贾子强 刘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 目的为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煤体复电性频散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实测水力压裂煤体的复电阻实部R和虚部X,分析其变化以判断煤体内部裂隙发育进程,并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其频散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过程中,每个压力点煤体实部频散曲线随频率变化均为“三段式”,虚部均为“U”形;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现“先上移,后下移,压裂时大幅度下移”的趋势。(2)虚部极值点可以敏感反映由于小范围的弹性变形和剪切破坏造成的阻值变化,极值点频率能识别较大范围的剪切破坏,可作为预测煤体破裂的有效指标。(3)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煤体固气固交界面发生激发极化,煤体实部和虚部随频率出现“三段式”和“U”型变化。(4)由于煤体压裂先出现弹性变形,随后出现剪切破坏,最终煤体含水导电通道完全贯通,实部频散曲线随水压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压裂时迅速下降”的趋势。结论采用复电阻率法监测煤体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复电参数,研究该参数随水压变化规律并判断煤体裂隙发育进程,运用激发极化理论分析复电参数随水压和随交流电频率的响应特征,为煤层频谱激电法评价煤层裂隙和压裂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法 水力压裂 响应特征 频散机理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adé逼近法的含激发极化效应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6
作者 杨威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刘礼煌 胡祥云 刘亚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4-805,共12页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现了含激发极化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传统Padé级数中心频率的选取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正演结果对频率相关系数的变化较为敏感,限制了其在频率相关系数变化较大区域的应用。文中定量计算了Padé级数逼近过程产生的误差,并基于误差信息提出了中心频率自适应选取算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多个模型数值实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计算精度及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极化介质模型与非极化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响应的特征差异,并对实例模型模拟了瞬变电磁场极化异常体的充放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效应 Padé 级数逼近 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 Cole-Cole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王海昆 姚萍 +1 位作者 杨涛 席利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剂量AdipoRon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 AdipoRon灌胃。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滴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肝内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RT-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脂质分解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的表达,以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1)、巨噬细胞选择性活化标志物(Y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AdipoRon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结构受损、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沉积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内脂滴沉积明显减少;Fasn、Scd1、Cd3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Cpt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D68+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rg1和Ym-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高剂量AdipoRon组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AdipoRon组(P<0.05)。结论AdipoRon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内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 肝脏功能 脂质代谢 巨噬细胞极化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的频率域激电响应特征
8
作者 胡雄武 胡原榕 +1 位作者 吴荣新 於浩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目的】频率域激电法因能观测地质体的频散率和复电阻率等关键电性参数,有效降低电性异常的多解性,已成为煤矿巷道掘进电法超前探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该方法主要沿巷道轴向观测数据,导致对巷道前方地电信息的捕捉能力不足... 【目的】频率域激电法因能观测地质体的频散率和复电阻率等关键电性参数,有效降低电性异常的多解性,已成为煤矿巷道掘进电法超前探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该方法主要沿巷道轴向观测数据,导致对巷道前方地电信息的捕捉能力不足,存在含水异常体方位判识不清等实际难题。因此,探究巷道频率域激电参数的超前响应特征及其各向异性,对于改进数据观测方式,进一步增强含水体判识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方法】首先,结合矿井巷道实际场景,提出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观测方式。其次,以全空间无限大板状导电体作为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模型,推导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响应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三方向激电视参数随模型方位角、倾角及其至场源距离等产状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巷道轴向视频散率和视复电阻率的曲线类型分别为K(低-高-低)型和H(高-低-高)型,基本不受模型参数变化的影响,电性异常始终表现为“低阻高频散”特征。(2)垂直巷道两帮方向的视频散率曲线类型在模型位于巷道正前方时呈现K型,其他为反比例函数型;视复电阻率曲线类型则在模型偏向巷道左、右两侧时分别呈现K型和H型。(3)垂直巷道顶底板方向的视频散率曲线类型在模型处于直立时呈现K型;其他表现为反比例函数型;视复电阻率曲线类型在模型倾向巷道前方和后方时分别呈现K型和H型。(4)三方向激电视参数的异常幅值及其探测极距显著受到模型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异常极值点或阶跃点对应的探测极距,随模型至场源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三方向激电视参数对板状含水体模型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其中巷道轴向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产状的敏感性差,是导致目前实际探测电性异常方位判识精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垂直巷道两帮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方位敏感;垂直巷道顶底板方向的激电视参数对模型倾向敏感。与现有观测方法相比,三方向观测方法能为探测巷道掘进前方含水体提供更为丰富的电性信息,有助于提升含水体的空间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频率域激电法 三方向观测 响应特征 含水异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偶极模型的多肽-水体系多体极化作用强度高效计算新方法
9
作者 祝佳怡 姜笑楠 +2 位作者 郑笑函 郝强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传统非极化力场无法准确描述三体及更高阶多体作用的问题,并精确模拟液态水环境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计算多肽-水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强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肽分子中的N—H和C=O极性化学键及水分子的O... 为解决传统非极化力场无法准确描述三体及更高阶多体作用的问题,并精确模拟液态水环境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计算多肽-水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强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肽分子中的N—H和C=O极性化学键及水分子的O—H键视为键偶极,周围环境对化学键的极化作用使得该化学键上产生了诱导键偶极,使用键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通过拟合模型体系中三体作用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确定所需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多肽-水体系中的三体作用强度计算,并与高精度的MP2方法和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6个多肽水团簇(共包含92290个三体作用)的总三体作用强度与MP2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极高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5,均方根误差为7.29 kJ/mol),准确度略优于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其与MP2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0,均方根误差为10.74 kJ/mol).此外,本文方法的计算效率与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相比也有显著提高,在涉及超过20000次三体相互作用的模拟中,计算时间缩短了约50%.本文提出的高效方法为大规模蛋白质-水体系的多体作用模拟提供了新思路,在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极化作用 化学键偶极 诱导键偶极 多肽-水体系 三体作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法研究虚拟岩心结构参数对低频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
10
作者 马铭 赵建国 +5 位作者 毛玉蓉 闫博鸿 叶麦克 肖增佳 李智 王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8-1162,共15页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压实系数变化对结构参数的影响;之后,提出将压实过程等效为颗粒体积膨胀过程,并引入等效粒径来表征压实系数;最后,将双电层贡献的表面复电导平均在颗粒体积上,进而在代表性体积单元中求解电场拉普拉斯方程获得多孔介质的等效复电导率.结果表明:压实系数在[0.14,0.22]之间变化时,结构参数将受到显著影响;电化学极化弛豫峰对应的相位值与单位孔隙表面积比体积正相关;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加,电化学极化和Maxwell-Wagner极化都将增强,且两种极化过程之间或出现第二个特征弛豫峰;此外,正交电导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是单调的.该研究将为从激发极化测量结果预测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法 压实系数 等效粒径 结构参数 复电导率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激电岩石物理建模及分析
11
作者 张克非 马妮 +1 位作者 严良俊 童小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复电阻率和极化率是电磁勘探用来描述地下储层岩石电性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复电阻率和极化率在致密砂岩储层含流体时的变化规律,基于西南某气田的露头及岩芯样品,开展了不同温度、压力的复电阻率实验,建立了研究区的致密砂岩激电岩石物... 复电阻率和极化率是电磁勘探用来描述地下储层岩石电性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复电阻率和极化率在致密砂岩储层含流体时的变化规律,基于西南某气田的露头及岩芯样品,开展了不同温度、压力的复电阻率实验,建立了研究区的致密砂岩激电岩石物理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孔隙度、不同含气饱和度下复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电阻率与极化率随储层含气饱和度增大,都有增大的趋势;②在同等物性条件下,随含气饱和度增大,电阻率与极化率相比,增大幅度可跨越数量级;③电阻率较极化率更易受储层物性参数变化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为储层含流体性质的电磁、地震联合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 极化率 激电岩石物理 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帮中锌铜矿地质特征及频谱激电法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俊 余舟 +3 位作者 谢伟 强羽 袁宵 陈宁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1,共9页
西藏林周县帮中锌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具有良好的锌铜多金属成矿背景。为实现帮中矿区深部隐伏矿产找矿突破,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了频谱激电工作。由于矿区地形陡峭、矿体产状近直立,基于... 西藏林周县帮中锌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具有良好的锌铜多金属成矿背景。为实现帮中矿区深部隐伏矿产找矿突破,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了频谱激电工作。由于矿区地形陡峭、矿体产状近直立,基于频谱激电的四参数对低阻高极化体难以精准定位,无法反映出地层及矿体真实的空间分布特征。故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已知矿体上开展频谱激电剖面测量,选取不同频段的频散率、视电阻率进行了反演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频谱激电的谱参数反演结果相比,频散率、视电阻率经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地层和矿体产状恢复效果更好;同时,矿体和碳质岩体虽然在反演剖面上均表现为高极化特征,但在电阻率最小二乘法反演结果上可由空间位置与异常产状区分;通过多组频率的频散率和视电阻率进行L1正则反演,最终确定1 Hz与0.125 Hz的异常响应与已知矿体对应最好,矿体在L1正则反演剖面上表现为陡立产状的高低阻接触带与“纺锤状”高极化异常。根据试验方案及处理参数,在工区北部发现了类似异常,经水平钻孔验证发现视厚度为25 m的锌铜矿体。所采用优选的双频频散率和视电阻率进行L1正则反演是一种新颖的找矿方法,对于复杂地区深部隐伏矿体寻找比较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激电 电磁效应 锌铜矿 陡立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
13
作者 杨双燕 齐彦福 +3 位作者 李梓源 舒臣臣 孙乃泉 李貅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6,共15页
当使用地空瞬变电磁法对诸如铜镍硫化物矿或石墨矿等含有激发极化效应的目标进行探测时,电磁感应信号和激发极化效应相互耦合,导致地空瞬变电磁晚期观测数据出现反号现象,使用传统的数据解释技术无法处理这种信号畸变.为此,本文针对含... 当使用地空瞬变电磁法对诸如铜镍硫化物矿或石墨矿等含有激发极化效应的目标进行探测时,电磁感应信号和激发极化效应相互耦合,导致地空瞬变电磁晚期观测数据出现反号现象,使用传统的数据解释技术无法处理这种信号畸变.为此,本文针对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算法开展研究.借助微分欧姆定律将Cole-Cole模型完整地引入到时间域控制方程中,对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分数阶导数,采用Caputo定义格式对其进行离散,从而建立含激发极化效应的时间域控制方程.然后,使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和后退欧拉离散格式,对时间域电场控制方程进行空间和时间离散,实现复杂介质模型含激发极化效应的地空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三维正演.通过将本文三维正演结果与极化均匀半空间模型一维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典型极化体模型和复杂矿体模型进行三维正演模拟,并分析极化参数对地空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源地空瞬变电磁法 激发极化效应 三维正演 有限元算法 CAPUTO分数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综合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14
作者 李效港 杨继峰 +3 位作者 杨言辰 宋朝阳 陈天文 刘宇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25,共21页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受NE向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细脉-网脉型和细脉浸染型,属于石英脉型-斑岩型钼矿床。该区的找矿前景较好,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的找矿潜力,同时避免单一勘查方法的局限性,本文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物化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存在高温至中低温的多阶段成矿作用,Mo、W、Cu、Bi变异系数较高,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磁、电测量结果显示,磁异常基本吻合研究区内岩体和地层的分布,断层发育地段表现出正负磁异常伴生的特征,中高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指示了矿体及矿化带的位置;综合激电测深和地质剖面显示,浅部已揭露矿体基本位于高极化体内,且在深部均有较好地延伸,认为研究区深部有寻找大规模斑岩型钼矿的潜力。综合地质、物化探的分析结果,圈定4处成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新安屯钼矿床 地球化学测量 高精度磁测 斑岩型钼矿床 激电测深 物化探特征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刘丽平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4-734,共11页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蜕膜和绒毛组织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和绒毛中DCN、HIF-1α的蛋白表达。分离获取原代滋养细胞(Trop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ELISA检测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DCN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HIF-1α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流产患者蜕膜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而M2型极化比例明显降低;且绒毛和蜕膜中DCN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在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的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DCN、HIF-1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10 mL/L O_(2)处理的细胞;与PBS组相比,在10 mL/L和210 mL/LO_(2)条件下DC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RIM-1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HIF-1α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与正常早期妊娠相比,MA患者的蜕膜和绒毛中高表达DCN,DCN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并与GRIM-19/STAT3/HIF-1α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核心蛋白聚糖(DCN) 稽留流产(MA) 滋养细胞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某金矿三维激电探测及找矿意义
16
作者 薛融晖 郭朋 +6 位作者 袁国华 龚臣 李九发 田同亮 吴千雨 曲彦丞 毕婧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4-236,共3页
为查明新疆克拉玛依西部某金矿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深部构造特征及与演化模式,从而推测深部矿体展布特征与空间形态,在核心矿化区域布置三维激电探测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反演,得到了地下深部区域的... 为查明新疆克拉玛依西部某金矿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深部构造特征及与演化模式,从而推测深部矿体展布特征与空间形态,在核心矿化区域布置三维激电探测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反演,得到了地下深部区域的三维电阻率和极化率结构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和钻探资料对深部目标靶区进行预测,为三维激电方法技术研究提供新的实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三维激电 矿产资源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电方法技术在覆盖区金矿勘探的应用
17
作者 王怀洪 朱裕振 +1 位作者 汝亮 孙超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1-233,共3页
三维激电探测方法可以探测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常被应用在矿产资源探测领域中。在本文中,为查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老爷庙金矿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推测深部矿体展布特征与空间形态,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数据支撑,在核心矿化区域... 三维激电探测方法可以探测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特征,常被应用在矿产资源探测领域中。在本文中,为查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老爷庙金矿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特征,推测深部矿体展布特征与空间形态,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数据支撑,在核心矿化区域布置三维激电探测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反演,得到了地下深部区域的三维电阻率和极化率结构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资料对深部目标靶区进行预测,为三维激电方法技术研究提供新的实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三维激电 金矿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高正 米健 +5 位作者 罗安华 李德春 李靖 朱加兵 王连培 胡涛涛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针对传统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在拉院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创新采用了“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勘察思路。采用激发极化法勘察库区左岸山脊的地下水分布状况:首先根据测区出露泉点的高程,标定供电极距与探测... 针对传统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在拉院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创新采用了“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勘察思路。采用激发极化法勘察库区左岸山脊的地下水分布状况:首先根据测区出露泉点的高程,标定供电极距与探测深度的关系为H=AB/5;随后依据视电阻率剖面图判定含水层岩体视电阻率总体小于500Ω·m;再通过半衰时数据曲线确定含水层岩体半衰时参数大于1100 ms;最后根据含水异常曲线特征确定地下水位深度。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勘察库区岩性分布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岩性地质体的视电阻率差异显著:砂泥岩及河床处含水率较高的岩体视电阻率总体小于200Ω·m,而灰岩和侵入岩的视电阻率总体大于200Ω·m;其中灰岩视电阻率呈团状不连续分布,侵入岩视电阻率则表现出深部宽、浅部尖的特征。在物探成果基础上针对性布设勘探钻孔,并利用钻探验证物探效果。通过对比钻孔揭示的地下水位及地层岩性分布,认为激发极化法对地下水位的识别能力较强,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层岩性勘察方面效果显著。该综合物探成果为精细化布孔提供了可靠依据,显著节约了钻探成本,缩短了勘察周期,表明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激发极化法 电阻率 半衰时 侵入岩 拉院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法勘探在辛家咀金矿含碳质岩系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贺景龙 寇少磊 +3 位作者 王占彬 刘基 杨伟 张翼翔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 秦岭地区辛家咀金矿位于陕西汉中“勉略宁金三角”地带西侧,区域金成矿潜力突出。但由于区内广泛分布含碳地层,对传统物化探手段均造成一定干扰。本次研究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及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的应用,查明了辛家咀金矿控矿断裂深部形态特征,探索含碳地层金矿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方法组合,探讨成矿机制并总结赋矿标志。综合电法勘探可获得研究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从而对含碳岩系干扰下金矿深部赋存位置进行定位预测并形成赋矿标志,经深部工程验证取得区域找矿新发现,也对研究区成矿机制提出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辛家咀金矿 含碳地层 激发极化法 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疗法介导Piezo1促骨质疏松大鼠H型血管生成
20
作者 廖家如 杨晓强 +9 位作者 侯文渊 田佳庆 林锟 张俊娇 韩龙飞 陆舜 杨帆 何敏聪 陈冠林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ro-CT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ezo1表达,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表达,成血管相关蛋白HIF-1α、VEGF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H型血管相关蛋白EMCN、CD3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激素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与激素组比,WBVT组与Yoda1组的骨密度上升,骨小梁间隔减小、较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上升;与WBVT组比,WBVT+GxMTs4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在调节骨骼代谢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具备抗骨质疏松潜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ezo1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激素性骨质疏松 Piezo1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