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Personal"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Research on People's Problem of Marx and Lenin
1
作者 Li T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0-314,共5页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practice,Marx scientifically illustrated the three phases of human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at"individual character"is the highest stage of development.He correctly revealed t...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practice,Marx scientifically illustrated the three phases of human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at"individual character"is the highest stage of development.He correctly revealed th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As a theoretical source and logical starting point,Lenin combined it with real life.On the one hand,Lenin developed Marx's people theory into a more specific"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generally,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l level;on the other hand,he self-consciously implemented the thought in practice so that Marxist theory was pushed to a higher new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 个性 科学实践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与树人:高校思政课认同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英丽 舒丹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同面临从理解到认同的理论认同障碍、从投入到认同的情感认同困境、从价值观教育到价值认同的挑战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行为认同难题。这源于学习获得感不强、学生主体性不足、信仰缺乏坚定性和实践体验不丰富。破解高校思政课认同困境,需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强化理论认同,感受尊重以强化情感认同,体悟信仰以强化价值认同,体验实践以强化行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认同 立德树人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德性:内涵、现状与重建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益凤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大学德性是大学教育实践和文化理想的伦理基础,是大学力持续增长的伦理根基,更是大学追求文化理想与道德使命过程中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德性具有典型的渗透性、弥散性和实践性,是大学作为德性组织的核心象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 大学德性是大学教育实践和文化理想的伦理基础,是大学力持续增长的伦理根基,更是大学追求文化理想与道德使命过程中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德性具有典型的渗透性、弥散性和实践性,是大学作为德性组织的核心象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重建德性大学至关重要,这要求大学重视德性的培养,构建完善的道德生态系统和教育体系,以彰显其卓越的道德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德性 组织伦理 高质量发展 组织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难点及完善对策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文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武装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基础在于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支撑、丰富课程内容;主线在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从建设难点而言,课程教材体系与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协调适应,教师数量与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联动调整,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大中小思政建设需要一体推进,思政内部力量与各类外部力量需要融通贯通。从建设发展路径来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思政课理论研究,也要加强理论武装,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既要聚焦教师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也要贯通课堂体系,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何以化民易俗?——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又使昆明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作为战时高等教育的引领者,西南联大的创办不仅完成了保存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初目的,解决了国人对于战时教育如何办、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如何实现等诸种教育困惑;而且成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面引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进行文化抗战的旗帜,担负起了战时赋予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教育文脉的绍续者,西南联大师生将自我的学术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基于自身优秀教育遗产来诠释高等教育的新范式,构建了属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和概念系统。这正是西南联大在战时独特的社会地位所在。以西南联大为典范,高等教育要发挥化民易俗的教育作用,就应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化民易俗 建设者 引领者 绍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重构:应然取向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邓宏宝 周淑敏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6-13,共8页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认识和根本把握,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范式转型与实践路向。我国既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呈现功利主义、结果中心及普遍性目标取向等特征,虽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是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认识和根本把握,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范式转型与实践路向。我国既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呈现功利主义、结果中心及普遍性目标取向等特征,虽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教育强国建设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指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实践维度、以终身学习理念拓展时空边界、以“类型教育”属性明晰核心内涵。基于此,需倡导功能上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辩证统一、目标上共性底线与多元发展动态平衡、内容上专业智能与核心素养协同培育、评价上过程性与发展性有机融合的应然取向,并通过革新教学质量观念、推动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重构路径,推动新的教学质量观落地生根,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观 全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科学内涵、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豪 龙燕妮 毛中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2,共16页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既是经济发展动力的重塑方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建设、国家工作重心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供给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升级和消费动力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发展。当前中国式消费现代化仍面临居民消费率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文化消费供需错配、绿色消费水平较低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现实挑战。推进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应从建设全国统一消费大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推动绿色消费全面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消费基础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教育家精神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适应与超越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4,共8页
指向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种内隐于教师自身的自我认同的文化属性象征。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视角来看,指向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具有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指向智慧型、反思型、实践型、学习... 指向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种内隐于教师自身的自我认同的文化属性象征。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视角来看,指向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具有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指向智慧型、反思型、实践型、学习型教师。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需关注个体人的内在价值,注重个体生命意识体验,重返人文精神世界的观念转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超越路径是博学谦逊、审问自洽、慎思明辩、笃行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 专业自主发展 个体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狄恩蚜小蜂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形态差异
9
作者 吴胜勇 宁晓雪 +2 位作者 满孝明 刘万学 杨念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2,共9页
为深入了解露狄恩蚜小蜂Encarsia lutea Masi雌雄后代的个体生长发育状况,丰富恩蚜小蜂属基础生物学知识,采用跟踪记录法,连续观察雌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该蜂的胚胎发育过程不区分雌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经历卵核... 为深入了解露狄恩蚜小蜂Encarsia lutea Masi雌雄后代的个体生长发育状况,丰富恩蚜小蜂属基础生物学知识,采用跟踪记录法,连续观察雌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该蜂的胚胎发育过程不区分雌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经历卵核分裂(1~8 h),胚盘(9~12 h),胚层(13~23 h),器官和系统(24~94 h)逐渐形成;胚外膜出现(69~84 h);胚胎内部发育完全(85~96 h)。该蜂的雌、雄蜂幼期均营内寄生,且形态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预蛹前的形态描述以雌性为例,雌性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和预蛹发育的平均持续时长分别为4 d、1 d、1 d、2 d和1 d;雌、雄蛹期持续时间5~8 d。雌、雄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测量结果显示,雌性蛹和成虫的各指标(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均大于雄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露狄恩蚜小蜂雌、雄蜂的胚胎发育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异,胚后发育在预蛹前期形态差异不明显,而蛹期和成虫期的雌蜂个体大于雄蜂,可以通过形态差异对二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狄恩蚜小蜂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抵制量表开发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
10
作者 王侨 吴周玥 +2 位作者 刘晶晶 周小虎 刘良灿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变革抵制对组织变革的成败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多数研究将变革抵制视为消极的变革反应行为,但近期有学者指出变革抵制也有积极的一面。然而,现有测量工具并未表征变革抵制的全部内涵,不利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变革抵制的全面理解。本研... 变革抵制对组织变革的成败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多数研究将变革抵制视为消极的变革反应行为,但近期有学者指出变革抵制也有积极的一面。然而,现有测量工具并未表征变革抵制的全部内涵,不利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变革抵制的全面理解。本研究遵循扎根理论方法,梳理变革抵制文献以及实施开放式访谈等,深入探讨变革抵制的内涵和结构,开发变革抵制量表。并通过对变革抵制量表题项进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计量分析,对变革抵制测量量表修订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革抵制包含个体导向和组织导向两个维度,共七个题项。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检验个体导向变革抵制和组织导向变革抵制对离职倾向的差异化影响,再次检验了变革抵制效度。本研究明晰变革抵制的内涵和结构,开发了变革抵制的测量量表,为拓展组织变革理论、凝练变革反应行为规律提供了参考和测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抵制 量表开发 个体导向 组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科评估价值取向的偏离及其矫正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水梅 陈秋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学科评估是保障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工具。学科评估的应然价值在于彰显教育正义、笃行以评促建、助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但在实践中,学科评估价值导向出现偏离并引起一些负面影响... 学科评估是保障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工具。学科评估的应然价值在于彰显教育正义、笃行以评促建、助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但在实践中,学科评估价值导向出现偏离并引起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为了遴选优秀而评估,导致高校学科发展生态失衡;为了重点扶持而评估,导致高校学科建设窄化为“以资促建”;为了制度规训而评估,阻碍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为了教育优绩而评估,学科评估中的人才培养存在功利化倾向;等等。鉴于此,未来学科评估要彰显教育正义,构建和谐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突破工具理性逻辑,坚守以评促建初衷;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学科评估治理机制,助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学科育人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评估 学科建设 价值取向 立德树人 教育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的“发生空间”分析与建造
12
作者 高兴启 满其峰 +1 位作者 张义兵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6,43,共8页
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结合结果空间给出了理论依据及评价工具,但结果空间思想仍有明显的局限性。为建造能够合理表征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过程的空间结构,文章从“胡塞尔—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出发,基于学习者... 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结合结果空间给出了理论依据及评价工具,但结果空间思想仍有明显的局限性。为建造能够合理表征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过程的空间结构,文章从“胡塞尔—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出发,基于学习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对学习者的学习发生过程进行“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所在何处”的发生学追问,分析认识发生或学习发生的实质,明确发生的结构性,最终得到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评价的“发生空间”。同时结合时间性,从当下发生与历史发生的角度给出更加详细的发生空间形象;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真实发生空间的内容获得与建造指导;结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讨论了发生空间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评价 结果空间 个性化发展 发生认识论 发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运动能否提升个体创造力?——基于调查实验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贺凤凯 胡庆山 克启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4,共9页
基于无意识思维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等,采用调查统计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析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711份调查实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户外运动能显著提升参与者的自我发展水平与个体创造力... 基于无意识思维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等,采用调查统计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析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711份调查实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户外运动能显著提升参与者的自我发展水平与个体创造力,其中高频户外运动的作用更加明显;第二,参与者的自我发展部分中介户外运动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即户外运动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创造力,而且通过自我发展的中间机制对个体创造力产生作用;第三,参与者的目标定向对户外运动的后效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对于学习目标定向的参与者,高频户外运动能更好促进其自我发展与个体创造力;而对于绩效目标定向的参与者,不同频率户外运动对其自我发展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基于上述发现,建议从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认知深化、教育体系优化、企业实践创新等维度制定行动方案,通过强化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机制,提升全民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建成世界创新强国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运动 个体创造力 自我发展 目标定向 调查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模式
14
作者 黄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的意义是什么?——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15
作者 刘鑫鑫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童年作为人生旅程的重要阶段,其意义远不止是个体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更是构建个体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以阶段论为代表的传统实证主义方法论虽为理解儿童成长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框架,但其过于强调普遍规律和标准化发展模式,忽... 童年作为人生旅程的重要阶段,其意义远不止是个体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更是构建个体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以阶段论为代表的传统实证主义方法论虽为理解儿童成长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框架,但其过于强调普遍规律和标准化发展模式,忽视了儿童生活世界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现象学方法论强调关注个体主观体验和内在感受的特点,主张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深入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这对理解童年在个体认知建构、社会适应和自我认同构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现象学 个体发展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基本经验、关键问题与推进路径
16
作者 薛二勇 张俊姣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立德树人是党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立德树人体系建设,在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找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着力点、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推进国家通用... 立德树人是党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立德树人体系建设,在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找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着力点、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及统编教材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育强国建设新形势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要素特点及其组合的变化,立德树人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高质量开展、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如何协同推进、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如何融合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教材体系建设如何协力开展的挑战与问题。要一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统筹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构建学生成长支持体系;深化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融合,拓展育人内容与载体;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的协同发展,以此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育强国 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高质量发展筑基教育强国建设:逻辑理路、时代要求与推进路径
17
作者 杨正宇 刘世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跃迁、整体性变革、全方位提升的重大工程。教学作为教育系统良性运作的基础性、本体性生态单元,其发展效果与实践成效筑基教育强国建设。从历史逻辑来看,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奋发图强的重要举措...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跃迁、整体性变革、全方位提升的重大工程。教学作为教育系统良性运作的基础性、本体性生态单元,其发展效果与实践成效筑基教育强国建设。从历史逻辑来看,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奋发图强的重要举措,充当着世界教育中心变迁的核心动力;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强国的本质属性是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从实践逻辑来看,教学高质量发展内嵌于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并与之形成螺旋上升、互推互促的复合发展结构。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任务给教学带来新挑战、新要求,要求教学理念从大规模的标准化培养转向高度精细的个性化创生;教学目标从以智为主的知能并重转向立德为先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从机械被动的讲授主导转向灵动自主的启发探究;教学生态从单一主体控制转向多元智能民主。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坚持个性化理念,尊重多元差异,推动教学创新性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回归育人传统,促进教学纵深化发展;注重启发诱导,创设和谐情境,支持教学可持续发展;构建智能共同体,坚持民主多元,实现教学协同性发展,主动为教育强国建设筑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学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个性化教学 智能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标准化助力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燕 周莉 +2 位作者 江洲 王伟 潘婷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3,共8页
个体经济是民营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畅通经济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个体经济也面临着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困境。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信用体系和标准化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监... 个体经济是民营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畅通经济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个体经济也面临着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困境。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信用体系和标准化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的重要制度和关键手段,应利用标准化方式助推个体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质效兼具的制度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需要政策的支撑和实践的检验,个体经济信用标准体系的构建应立足政策和实践的双重辅助,举要治繁,逐步建立,在应用推广中逐步完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经济 标准化 信用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历程、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舒宗礼 王健 夏贵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奋力推进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诉求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采用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历程、特征和逻辑进行梳理... 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奋力推进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诉求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采用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历程、特征和逻辑进行梳理与透析,提出现实路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大纲)及其政策实践为线索,发现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经历了体育教育与卫生教育结合、体育教育与卫生保健教育结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内部融合、体育教育与公共健康全面融合四个阶段,且表现出不尽相同的阶段性特征。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当前,我国体育健康教育正处于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全面融合发展阶段,需构建并实施以儿童青少年和公共健康为导向,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中国体育健康教育体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体育健康教育;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政策的精准性,提高政策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 体育健康教育 融合发展 健康第一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参与、社会资本与个体福利提升——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和CFPS调查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谦 王启隆 +1 位作者 冯舒楠 王鹤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研究目标:基于福利经济学和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个体福利指标体系,来检验体育参与对个体福利提升的作用和效应以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的微观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KH... 研究目标:基于福利经济学和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个体福利指标体系,来检验体育参与对个体福利提升的作用和效应以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的微观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KHB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可视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体育参与不仅可以提升个体总福利水平,还可以提升分维度福利水平;社会资本在体育参与影响个体福利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个体社会资本对健康和幸福感维度的福利提升作用较大,集体社会资本对教育和收入维度的福利提升作用较大。研究创新:揭示了体育参与通过社会资本对个体福利提升的影响机理。研究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发展 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 体育参与 个体福利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