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的居民垃圾分类激励行为模型
1
作者 詹秀秀 陈蔚 +4 位作者 毛江群 陈骧 沈淑英 刘闯 张子柯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激励机制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驱动作用,基于多个小区垃圾分类实证数据分析,通过RFM模型量化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做用户价值分类。在此基础上,围绕主观规范、分类知识和分类态度,建立用户价值转变的多主体仿真模型... 为探究激励机制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驱动作用,基于多个小区垃圾分类实证数据分析,通过RFM模型量化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做用户价值分类。在此基础上,围绕主观规范、分类知识和分类态度,建立用户价值转变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垃圾投递积极性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分类知识和分类态度与居民垃圾投递积极性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M模型 垃圾分类 个体行为 多主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 邹继华 +5 位作者 黎晓艳 郑晶琎 陈飞燕 刘翀 高井全 陶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和提示3个关键要素进行健康干预6个月并随访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后对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60人、干预组57人完成干预及随访。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用药依从性,降低院前延迟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高危人群 福格行为模型 健康干预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院前延迟 就医行为意向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的行为意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建亮 王凤玺 郭雨晨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5,共14页
明晰影响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行为意向的因素,对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至关重要。以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西安市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角度探讨影响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行为意向的因素发现,行为... 明晰影响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行为意向的因素,对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至关重要。以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西安市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角度探讨影响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行为意向的因素发现,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的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对个人养老金持有的态度越积极,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的行为意向越高;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的行为意向越高。其中,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大,并通过对行为态度的影响对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主观规范对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却可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基于此,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分阶段和分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动员,提高民众的金融素养水平,提供风险教育和管理帮助,以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养老金 行为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 被引量:44
4
作者 崔喜红 李强 +1 位作者 陈晋 陈春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引入元胞自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疏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从众行为对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众行为与疏散场所中的... 在引入元胞自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疏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从众行为对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众行为与疏散场所中的人员密度、视野范围大小等都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从众行为将延缓人员疏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模型 元胞自动机 个体特性 从众行为 公共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行为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方曙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9-832,共14页
本文从科研合作个体实施知识传播扩散的微观行为的角度,在传统单向知识扩散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科研合作双向知识扩散模式(知识富化模式、知识强化模式),制定了科研合作实体个体行为下的知识扩散规则,选取知识平均水平、知识扩散速... 本文从科研合作个体实施知识传播扩散的微观行为的角度,在传统单向知识扩散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科研合作双向知识扩散模式(知识富化模式、知识强化模式),制定了科研合作实体个体行为下的知识扩散规则,选取知识平均水平、知识扩散速率以及知识差异作为知识扩散效果评价指标,利用Matlab对科研合作知识扩散过程进行仿真实验,构建并验证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个体行为模型,以探索科研合作过程中个体知识扩散行为的本质规律。研究表明:从微观个体行为角度上来看,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知识扩散是科研合作双方根据各自知识位势的高低,发生不同程度(伴随着知识的转移与损耗)的知识相互渗透的结果;该过程不仅与科研合作双方的知识水平有关,还受到合作频次等因素的影响;科研合作知识扩散率的变化对知识扩散演化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知识强化作用相对于知识富化作用来说在科研合作知识扩散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行为 科研合作网络 知识扩散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仔幼鱼游泳行为对输运和补充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曰嵩 潘灵芝 +1 位作者 陈新军 费岳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8-325,共8页
采用物理环境因子,确定鲐鱼仔幼鱼运动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起了基于个体具有游泳行为的鲐鱼早期生长史模型。结果表明,具有游泳行为仔幼鱼前期对输运分布的影响不大,后期随着游泳能力的增强,逐渐在温盐梯度较大锋面,靠近暖水... 采用物理环境因子,确定鲐鱼仔幼鱼运动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起了基于个体具有游泳行为的鲐鱼早期生长史模型。结果表明,具有游泳行为仔幼鱼前期对输运分布的影响不大,后期随着游泳能力的增强,逐渐在温盐梯度较大锋面,靠近暖水的一侧进行集群和滞留,并使向东北输运速度降低,输运到太平洋和日本海的幼鱼数量下降,所处水深降低,适应生长发育,死亡率降低。产卵场位置的变动使偏西产卵的集群受台湾暖流影响较大,导致集群偏西,主要聚集在偏北的台湾暖流水和长江冲淡水交汇区高温、高盐一侧。偏东产卵受黑潮影响较大,集群偏东,不形成大量聚集和滞留;在生存率方面正常产卵位置是最佳产卵位置。研究认为,物理环境和生物因素同样会对具有游泳行为仔幼鱼的输运和补充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模型 鲐鱼 游泳行为 输运和补充量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特征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SEM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梁振东 刘海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收集7个煤矿的735名一线作业人员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构建有关个体特征因素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及其行为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自... 为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收集7个煤矿的735名一线作业人员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构建有关个体特征因素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及其行为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事故体验、工作满意度、安全知识、家庭安全劝导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自我效能、外控人格倾向、工作满意度、安全知识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事故体验、家庭安全劝导与不安全行为关系不显著;外控人格倾向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行为意向 个体特征 自我效能 结构方程模型(SEM)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Agent技术的作战个体行为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振东 王青 +1 位作者 杨飞 董朝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67-169,共3页
针对虚拟作战个体行为具有智能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从行为功能考虑,将影响人员外在行为的内部因素分解为元Agent,提出一种基于元Agent聚集的作战人员行为模型。依据各个主体特点采用智能模型实现其结构,描述感知因素的量化值和可信度,引... 针对虚拟作战个体行为具有智能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从行为功能考虑,将影响人员外在行为的内部因素分解为元Agent,提出一种基于元Agent聚集的作战人员行为模型。依据各个主体特点采用智能模型实现其结构,描述感知因素的量化值和可信度,引入收益指标评估意图的远景规划,通过动作执行概率的赋值达到重复作战行为的优先选择。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模型充分考虑到个体行为内在因素间的交互耦合和复杂反馈,提高了作战个体战场行为的智能性、自主性和差异性,为作战人员行为建模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Agent 体系结构 行为建模 作战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1
9
作者 贾衍菊 林德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169,共9页
作为旅游地环境保护主体的旅游者,其所表现的环境责任行为是促进旅游地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重要推手。揭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是引导旅游者选择绿色旅游,进而实现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地理学研究... 作为旅游地环境保护主体的旅游者,其所表现的环境责任行为是促进旅游地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重要推手。揭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是引导旅游者选择绿色旅游,进而实现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本文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地方理论,从人(旅游者)—地(目的地)互动角度,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和地方特征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构建目的地地方特征、旅游者个体特征、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概念模型。通过对47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情感是环境责任行为形成的重要驱动要素。目的地地方特征通过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目的地的氛围、公共服务、旅游服务和目的地环境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从旅游者的个体特征来看,相比于男性,女性游客的地方依恋水平较高;受教育水平越高,地方依恋水平越低;而到访次数越多,地方依恋越高;相较于组团游客,自由行游客的地方依恋水平较高;另外,旅游者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与其环境责任行为表现呈现正向的直接影响关系。据此,目的地管理者应发挥旅游者在绿色旅游中的主动作用,在引导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过程中,实施旅游者情感管理;通过营造目的地氛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等举措来培育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情感;注重塑造目的地的地方特征,充分考虑目的地地方的独特元素对旅游者的情感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群体制定差异化的策略来引导其环境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地方特征 个体特征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偏好差异的后疫情时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亚璪 唐浩冬 彭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问卷调查获得选择行为数据,构建出行方式选择的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采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得到后疫情时代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问卷调查获得选择行为数据,构建出行方式选择的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采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得到后疫情时代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体现了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异质性,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与混合Logit模型相比拟合优度提高了13%,预测精度提高了3.03%,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分析出行行为的个体异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根据居民所处低、中风险区两种情景,分别将居民划分为4类、5类人群。从出行方式属性上看,等待时间和在途时间成为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上看,在后疫情时代收入更高的女性更倾向选择私家车出行,年龄越大对行程费用越敏感,男性更愿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行为 混合Logit模型 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 个体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决策与学习行为:有限理性建模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章平 戴燕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梳理近二十年来文献中所显现出的在非主流传统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点上的新分析路径,沿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传统,首先对当前经济学于这一传统的复归进行考察,进而在梳理了相关学科尤其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个体学习行为和... 梳理近二十年来文献中所显现出的在非主流传统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点上的新分析路径,沿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传统,首先对当前经济学于这一传统的复归进行考察,进而在梳理了相关学科尤其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个体学习行为和决策模型的发展脉络作了必要的归纳。并重点介绍了主要的学习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信念学习模型及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经历-加权吸引模型。最后对此研究方向作了评述,作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行为 有限理性 强化模型 信念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满意度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家坤 王新华 王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研究矿工工作满意度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首先,分析并提炼测度工作满意度及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变量,并从理论层面提出基本假设;然后,针对上述变量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 为研究矿工工作满意度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首先,分析并提炼测度工作满意度及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变量,并从理论层面提出基本假设;然后,针对上述变量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矿工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选择;从福利待遇、组织安全管理、绩效考核3个维度衡量的工作满意度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从绩效考核与员工的需求层次出发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不安全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个体特征 工作满意度 需求层次理论 煤矿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值性与适应性维度的个体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东 朱占峰 朱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个体行为是现代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介绍了个体行为的研究模型,并对个体行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评述。鉴于目前个体行为研究存在的缺陷,作者从价值性与适应性两个维度对个体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行为是现代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介绍了个体行为的研究模型,并对个体行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评述。鉴于目前个体行为研究存在的缺陷,作者从价值性与适应性两个维度对个体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体行为分析与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行为 行为分析 研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事故预防个人行为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公建祥 殷文韬 傅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防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事故预防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即"知识控制",确定了以事故案例学习为载体的"知识控制"手段...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防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事故预防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即"知识控制",确定了以事故案例学习为载体的"知识控制"手段,研究得到其涵盖内容包括了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等8项具体分解出的事故案例知识,同时为方便方法的应用实施,建立了煤矿事故预防不安全行为"知识控制"的概念模型,形成一个不断重复循环前进的戴明环,推动该方法实施及内容更新,并通过对协庄煤矿的"知识控制"系统的构建,验证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预防 个人行为 “2-4”模型 知识控制 不安全动作 不安全物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经验和行为的IEBTrust信任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少杰 郑雪峰 +1 位作者 初俐君 于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99-1802,共4页
在分布式网络中,由于节点主观特性和客观特性的非对称性,使得同一节点在不同场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交互经验和行为,节点的信任评价值应该因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现有信任模型不能客观的反应这个问题.为此,考虑了节点个体行为的差异,通... 在分布式网络中,由于节点主观特性和客观特性的非对称性,使得同一节点在不同场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交互经验和行为,节点的信任评价值应该因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现有信任模型不能客观的反应这个问题.为此,考虑了节点个体行为的差异,通过引入经验因子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个体经验和个体行为的信任模型.算法分析表明,新模型在反馈可信度的算法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模型 个体经验 个体行为 反馈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行为选择概念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小阁 栾胜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4-559,共6页
参与和不参与是公众个体在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契机下的两种行为选择,作者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环境偏好、责任意识、制度供给与政府行为规范、舆论情景等构成了理性公众个体行为选择模型变量的主因子,它们决定着参与或不参与成本,... 参与和不参与是公众个体在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契机下的两种行为选择,作者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环境偏好、责任意识、制度供给与政府行为规范、舆论情景等构成了理性公众个体行为选择模型变量的主因子,它们决定着参与或不参与成本,并影响着公众个体对参与效力的预期。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公众行为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公众行为选择倾向,潜在的积极参与个体,以及改变其选择倾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 行为选择 公众个体 概念模型 理性经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个体异质性的汽车分时租赁选择行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飞 侯宗廷 +1 位作者 王亮 吴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5-752,共8页
传统交通行为模型缺乏对个体异质性的考虑,导致其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可能存在差距.为了研究个体异质性对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首先,分别构建了基于混合logit的选择模型以及基于潜在类别条件logit的选择模型;其次,使用正交设计法生成意... 传统交通行为模型缺乏对个体异质性的考虑,导致其对真实选择行为的解释可能存在差距.为了研究个体异质性对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首先,分别构建了基于混合logit的选择模型以及基于潜在类别条件logit的选择模型;其次,使用正交设计法生成意愿调查问卷,在成都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出行选择实证调查;最后,利用极大似然模拟,采用Halton序列抽样对混合logit模型进行标定;采用回归分析对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步行时间、候车时间、车内时间以及出行费用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两种模型均反映出个体异质性对出行者选择行为有着显著影响;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143,优于混合logit模型的0.139,前者命中率为77.85%,也高于后者的61.28%;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将出行者划分为3个类别,区分度为0.9084;类别1群体对出行费用最为敏感,对候车时间不敏感;类别2群体对步行时间和候车时间更加敏感,对费用敏感程度较低;类别3群体对时间和费用的敏感程度介于类别1和类别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行为分析 个体异质性 混合logit模型 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心智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齐义山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心智模式是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其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的态度与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目前,知识型员工普遍存在的刚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行为的持续、有效性。因此,企业应... 心智模式是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其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的态度与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目前,知识型员工普遍存在的刚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行为的持续、有效性。因此,企业应通过创建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创新导向型组织文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能力等途径,引导知识型员工培养成柔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以达成理想的创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创新行为 心智模式 柔性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老”是否会阻碍“变富”——基于OLG模型的理论与经验实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蒯鹏州 张丽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困扰,但传统老龄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呈明显的"老而未衰"特征。文献综述的结果表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背离的事实需要在个体行为调整的视角下予以解释。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人口老龄化内生...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困扰,但传统老龄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呈明显的"老而未衰"特征。文献综述的结果表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背离的事实需要在个体行为调整的视角下予以解释。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人口老龄化内生的OLG模型,讨论老龄化进程中个体行为的调整方向,并利用法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展开经验实证。理论和经验实证结果均表明,预期寿命的变化将引起储蓄率、劳动时间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生育率的先降后升。这说明老龄化会对平均产出水平有持续的正向影响,并将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个体行为调整 平均产出水平 OLG模型 广义脉冲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个体行为的改进CA模型人员疏散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伟 张鑫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75-282,共8页
为更好模拟行人疏散过程中微观个体行为,考虑行人身材半径及在疏散过程中行人步行速度随运动状态变化,将社会力模型运行规则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一种社会力模型计算步行速度、空间离散化程度和步行速度较高的疏散模型,用于模拟紧... 为更好模拟行人疏散过程中微观个体行为,考虑行人身材半径及在疏散过程中行人步行速度随运动状态变化,将社会力模型运行规则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一种社会力模型计算步行速度、空间离散化程度和步行速度较高的疏散模型,用于模拟紧急情况下的行人疏散过程。在该模型中空间划分为更小网格,每个行人占用一到多个单元格,行人的身材半径不再不变,每个行人移动的距离由其速度决定,根据基于速度的出口选择方法和行人运动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疏散过程中的动态性。研究表明基于速度的网格移动数量、行人数量、期望速度、行人身材半径、松弛时间等参数影响疏散效率,结合连续模型的优点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刻画疏散过程,有助于离散模型描述行人疏散微观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行人疏散 社会力模型 个体微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