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源区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山 许继军 洪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月径流序列)及4个流量时期法(洪水期、高脉冲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计算生态流量,并结合变异范围法(RVA)评估水文变异对生态流量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年均径流量增加27%,基于生态适宜性理论的生态流量满足率平均提升33.5%(汛期提高23%,非汛期提高41%),而4个流量时期法因维持自然流量过程,其保证率在水文变异前后仅变化0.07%;生态流量总体改变度(0.30)显著高于径流量(0.16),MA1F、MA3F等极值指标改变度更高。4个流量时期法因考虑不同流量时期的生态功能,理论上优于其他方法,且生态流量扰动程度更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需加强变异条件下生态流量的动态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变异 变异范围法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一江三河”平原河网IHA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可怡 张翔 +2 位作者 李芊芊 闫少锋 李天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5,共9页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造成的河流水文情势改变会带来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不同区域的河流水文情势改变各不相同,在区域生态流量的管理中需考虑不同区域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评估水文情势改变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影...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造成的河流水文情势改变会带来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不同区域的河流水文情势改变各不相同,在区域生态流量的管理中需考虑不同区域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评估水文情势改变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实施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生态流量管理措施。以汉江下游干流-汉北河-天门河-府澴河区域(“一江三河”地区)为研究区,选取汉江下游干流皇庄、沙洋、仙桃站,“三河”地区隔蒲潭、天门、应城站共6个水文站的长序列日平均流量,分别分析径流突变情况,采用水文变化指标变动范围法(IHA-RVA)比较区域内不同站点在径流突变前后的水文情势变化特征,并结合指标的生态学意义对研究区的生态流量调控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汉江下游干流于1990年发生径流突变,三河地区于2010年发生径流突变,突变后流量减小,枯水期延长;②研究区6个站点均存在径流变异前后的汛期水文指标变化过大的问题,可能对水生生物,尤其是产漂浮性卵的鱼类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水产资源减少;③汉江下游干流的水文指标正向变化远多于三河地区,中高度变化远少于三河地区,三河地区更多指标偏离适宜范围。研究成果对认识生态流量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具有科学意义,可为生态流量的区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径流突变 空间特征 生态流量 水文变化指标 变动范围法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洞庭湖流量演变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4 位作者 黎小东 卢留虎 韩帅 张汉奇 刘康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1,199,共8页
为科学定量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洞庭湖径流及生态特征的影响,收集城陵矶、石龟山、南咀、小河咀4个水文站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应用IHA-RVA法和Shannon指数法对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2003—2008年)和三峡试运行后阶段(2009—2020... 为科学定量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洞庭湖径流及生态特征的影响,收集城陵矶、石龟山、南咀、小河咀4个水文站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应用IHA-RVA法和Shannon指数法对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2003—2008年)和三峡试运行后阶段(2009—2020年)流量演变和生态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汇入洞庭湖流量占比方面,湘、资、沅、澧四水占比持续提高,荆江三口占比持续下降;②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阶段洞庭湖区水文站整体流量改变度和IHA高度改变指标个数高于三峡水库试运行后阶段,且城陵矶和石龟山整体改变度分别达到67.27%和69.55%,形成高度改变;③三峡水库试运行阶段,三峡水库蓄水下游流量上涨次数及上涨幅度减少,连续日流量正差异值R rate减少,洞庭湖Shannon指数均有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试运行后阶段按“枝城调度”规则运行保证三峡次数下游有中小洪水过程并增加下游枯水补给,R rate增加、Shannon指数有所回升。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Shann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3 位作者 黎小东 裴烜铭 杨怡 冯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1,共9页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异度D 0,以此评价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和水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后,荆江三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松滋口占比持续提升,藕池口、太平口占比持续下降;全年和汛期流量藕池口和太平口下降趋势显著;枯水期,松滋口流量增至三峡水库运行前的2.5倍。②康家岗站平均断流天数比三峡水库运行前增加30.88 d,呈增加趋势,弥陀寺减少21.62 d,呈减少趋势。③三峡水库运行后FDC曲线整体下降,尤其上部下降明显,高流量量级和次数大幅度降低;除松滋口的新江口站FDC低流量区域超过三峡水库运行前,其他站高流量和低流量无法完全覆盖三峡水库运行前高、低流量出现区域。④由于藕池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康家岗占比持续减少,管家铺占比持续增长,2003-2020年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持续发生生态赤字和生态剩余。⑤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2003-2008年)和三峡水库试运行后(2009-2020年)松滋口的新江口站改变度分别达到66.68%和72.46%,为高度改变,其余控制站为中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导致荆江三口部分地区长期出现生态赤字或生态剩余,不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建议流域管理者加强对同一口不同分支分流比的监控,并开展相应生态影响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剩余 生态赤字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三峡水库运行 荆江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A的水库工程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洪波 王义民 +1 位作者 黄强 雷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水库出库站水文序列进行水文改变指标(IHA)评价,量化河流流量受影响的程度,进而分析水库建坝前后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情况,说明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的水文影响。以龙羊峡水...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水库出库站水文序列进行水文改变指标(IHA)评价,量化河流流量受影响的程度,进而分析水库建坝前后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情况,说明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的水文影响。以龙羊峡水库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调节后,其出库站-贵德站的水文年极值出现时间变化不大,而对月流量、年极值、频率、延时和变化率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改变了黄河干流贵德站原来的水文条件,加剧了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水文条件 变化范围法 水文改变指标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运用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涛 严浩 +2 位作者 郭家力 王高旭 李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6,47,共6页
为了分析丹江口水库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黄家港站、襄阳站和皇庄站1961~2000年日平均流量资料,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丹江口水库运用前后汉江中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变化及... 为了分析丹江口水库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黄家港站、襄阳站和皇庄站1961~2000年日平均流量资料,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丹江口水库运用前后汉江中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变化及改变程度。结果表明,在5组IHA水文指标中,除年极端流量发生时间变化不大以外,其他各组水文指标值均发生了较显著变化;黄家港站、襄阳站和皇庄站的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中度、低度和中度改变,这对汉江中下游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研究成果为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和汉江中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文变化指标法 水文变化范围法 水文改变度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生态水文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3
7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姜加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2,共9页
回顾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水文改变指标、变化范围法和环境流量成分3部分内容,总结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水文情势改变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环境流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水文改变... 回顾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水文改变指标、变化范围法和环境流量成分3部分内容,总结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水文情势改变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环境流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工具,在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和水资源管理实践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也存在参数冗余问题,未来发展可以耦合生态水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水文改变指标 变化范围法 环境流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生态需水的RVA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启慧 夏自强 +1 位作者 郝振纯 李琼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11,共3页
RVA法以水体天然状况为恢复目标,使用历史流量资料,从水文值大小、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变化率5个方面刻化人类活动干扰前后水体的水文特征值,据此建立河流流量管理模式,并可根据最新生态监测和研究结果对该模式进行适时调整。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水文学方法 水文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朱记伟 解建仓 +2 位作者 杨柳 黄银兵 张晓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将39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2种条件,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VA)评价水文改变指标(IHA),即月平均流量、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高低流量频率及历时、流量变化率及频率等指标特征,量化河流受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结果】由于西安城市向东部扩展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灞河下游水文条件受到人工干扰。在IHA的5类指标中,除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变化不大外,另外4类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河流水文情势整体改变度为63.98%。【结论】灞河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中度改变,其有利影响占主导地位,但今后应结合下游水文变化及生态影响进行河流规划和治理开发,同时调整已建、新建工程运行方式,合理调度水资源,维护河流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灞河 水文情势 生态影响 IHA 变异性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郭文献 夏自强 王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7,共5页
以汉江中游的襄阳水文站1946—1995年日均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动范围分析(RVA)法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特征变化,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改变程度为39... 以汉江中游的襄阳水文站1946—1995年日均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动范围分析(RVA)法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特征变化,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改变程度为39%,属于中度改变.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水库下游重要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条件,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建议尽快改变现有水库调度模式,开展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范围法 水文情势 生态调度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水沙时空变化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36
11
作者 班璇 姜刘志 +3 位作者 曾小辉 杜耘 肖飞 凌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定量评价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流域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为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化范围法分析了长江干流5个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日均数据,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游水沙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 定量评价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流域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为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化范围法分析了长江干流5个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日均数据,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游水沙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指标类别,及其对应的生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下游河道含沙量的变化度远大于流量,除城陵矶站外,含沙量较蓄水前有了大幅度下降,宜昌站的含沙量下降幅度达到了一个数量级,洞庭湖对长江干流含沙量有明显的调蓄作用。流量的变化度随着与大坝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7~11月流量下降幅度明显。这些水文节律的变化将影响下游鱼类产卵栖息地以及滞洪区水生生物与周边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范围法 三峡蓄水 水沙时空变化 水文特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A/RVA法的修水流域上游大型水库影响下的枯水变异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昌春 王腊春 +2 位作者 张余庆 李艳萍 姚鑫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2,26,共6页
根据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对江西修水流域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启用日期差异进行组合,定量计算、分析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修水流域上游枯水流量的时序变异特征,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导致的水文变异程度,揭示了对河流生态... 根据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对江西修水流域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启用日期差异进行组合,定量计算、分析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修水流域上游枯水流量的时序变异特征,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导致的水文变异程度,揭示了对河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低流量范围内多个枯水情势高改变度的存在,为水库生态调度与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 IHA/RVA 水文变异 修水流域 大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清盛站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婷 于福亮 +1 位作者 李传哲 柴增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209,共5页
以湄公河清盛水文站为例,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03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基于水文变化指标,采用变动范围法定量评价了清盛站水文情势的变化程度。结果表明,清盛站年均流量总体呈下降趋... 以湄公河清盛水文站为例,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03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基于水文变化指标,采用变动范围法定量评价了清盛站水文情势的变化程度。结果表明,清盛站年均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枯季平均流量呈上升趋势,汛期平均流量呈下降趋势;径流系列基本未发生突变;1992年前后出现显著变化的水文指标有河流枯季月均水量、年均最小流量与出现时间、低流量谷底数与平均持续时间及流量平均变化率与逆转次数;河流水文情势整体属中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Mann-Kendall统计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水文变化指标 变动范围法 清盛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蔡文君 殷峻暹 王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在不同的丰枯水期,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分布沿河流流向逐渐减弱。总体来说,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径流影响属于中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法 水文改变指标 水文情势 影响程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动范围法(RVA)的信江水文改变及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贵花 朱婧瑄 +2 位作者 熊梦雅 王点 齐述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选择信江下游梅港站1950~2010年日径流量,根据流域大型水库界牌枢纽运行时间将梅港站径流序列分为建库前(1953~2001)和建库后(2002~2010)两个时段。采用变动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简称:RVA)分析水库运行对下游... 选择信江下游梅港站1950~2010年日径流量,根据流域大型水库界牌枢纽运行时间将梅港站径流序列分为建库前(1953~2001)和建库后(2002~2010)两个时段。采用变动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简称:RVA)分析水库运行对下游梅港站流域生态水文指标改变度,并分析了信江下游生态流量。研究表明:33个水文指标有22个发生中高度改变,11个指标发生低度改变,其水文综合改变度为0.51,属于中度改变;梅港站生态流量值均在RVA阈值内,基本能够保持河流稳定流量,但2月、7~9月及12月河道生态流量大于RVA下限。可适量增大水库下泄水量,降低对下游河段生态系统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改变指标 变动范围法 水文情势 信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清清 覃晖 +1 位作者 陈广才 王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89,共4页
为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河道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其对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采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动范围法,对宜昌站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变化程度较为剧烈的水文参数。通过对照典型鱼类的历史产卵量与历史流量过程... 为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河道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其对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采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动范围法,对宜昌站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变化程度较为剧烈的水文参数。通过对照典型鱼类的历史产卵量与历史流量过程,归纳了典型鱼类四大家鱼的生态水文需求,得出了影响鱼类产卵繁殖的主要水文参数。提出了水文情势变化影响鱼类产卵繁殖过程的概念性模型。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对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化指标 变动范围法 四大家鱼 生态水文需求 三峡水库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A法评估枫树坝水库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兴拼 黄国如 江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共4页
针对河道径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水资源紧张,以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枫树坝水库建成后对东江上游河川径流特性的影响。利用龙川站1952~2005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通过分析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水库建设后径流年... 针对河道径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水资源紧张,以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枫树坝水库建成后对东江上游河川径流特性的影响。利用龙川站1952~2005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通过分析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水库建设后径流年内分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根据Richter建议的分类法评估得知枫树坝水库的建设对径流的影响属于中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范围法 水文改变指标 径流 水文综合改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筑坝导致的水文变异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涛 陈永勤 +3 位作者 陈喜 杨红卫 陈晓宏 江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1952-2002间由筑坝导致的最显著的东江中上游流域水文变异是最小3d流量,低流量持续时间、1月平均流量和7月平均流量等3个IHA因子;(2)在河源和岭下两站水文变异9个IHA因子相关图中,1月和2月平均流量,1月平均流量和最小90d流量相关图中各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线性回归趋势,表明上述因子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3)东江中上游综合水文变异强度南大至小分别为:河源、龙川和岭下.运用高维水文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结合RVA方法可有效用于天然河流水文变异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对于东江河流生态环境管理、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流域水文变异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异评价 RVA IHA 复杂环境 筑坝影响 气候变化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库运行模式对黄河兰州站生态水文特征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茜 黄强 张洪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755,共9页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对黄河上游兰州站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人类活动影响前和刘家峡单库运行、龙刘两库联合运行的RVA评价结果,深入剖析了兰州断面生态水文特征的改变情况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得知人类活动影响后较...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对黄河上游兰州站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人类活动影响前和刘家峡单库运行、龙刘两库联合运行的RVA评价结果,深入剖析了兰州断面生态水文特征的改变情况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得知人类活动影响后较影响前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强烈,单库运行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72.64%,联合调度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78.90%,均属于高度改变。不同水库组成运行模式对黄河兰州断面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差异较大,龙刘两库联合运行后汛期流量的急减和高低流量逆转次数的剧增,将对黄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极大地危害水生物种的繁殖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法 IHA指标 生态水文特征 整体改变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性范围法(RVA)的河流生态流量估算 被引量:51
20
作者 舒畅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郑超磊 张守红 邱建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155,共5页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简便、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均值与RVA阈值差计算了生态流量值,为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泥曲河的生态流量估算,得到引水坝址仁达处年可调径流量为6.44亿m3,与其他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另提出了可支配系数反映河流流量可调用状况。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计划从泥曲调水8亿m3·a-1,从RVA法的理念来看,该方案对仁达至朱巴河段的生态系统将构成威胁,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变异性范围法(RVA) 生态流量 南水北调 泥曲 可支配系数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