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述评
1
作者 宋菲菲 吕万刚 +1 位作者 万晓红 李爱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旨在推进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理论阐释迈向实践探索,助力中国特色体育学真正屹立于世界体育学术之林。研究认为,构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知识创新,构建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凝练具有原创性的本土概念、厚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底蕴;立足理论创新,提高体育学的理论自觉、推进原创理论与范式的创新突破、突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立足方法创新,以学科融合革新体育科学研究范式、以问题牵引多元研究方法耦合运用、以科技赋能体育科学研究应用转向;立足路径创新,坚持人民本位的知识生产理念、促进自主理论的实践检验与创新运用、助推实践经验到理论成果的融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体系建构 中国特色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秉德对我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探索与贡献
2
作者 刘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4,共9页
李秉德是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主编的《教学论》教材,标志着我国学者系统探索教学论知识体系的开端。他建构的“教学七要素说”成为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标识性概念,他提出的“教学过程论”“教学系统论”和“教学理论发... 李秉德是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主编的《教学论》教材,标志着我国学者系统探索教学论知识体系的开端。他建构的“教学七要素说”成为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标识性概念,他提出的“教学过程论”“教学系统论”和“教学理论发展论”成为教学论知识体系建构的原创性理论。李秉德所阐述的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方法论以及教学论的知识体系,开创了我国学者自主建构教学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先河,为新时代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教学论从“跟着跑”转变为“自己跑”,并为“领着跑”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秉德 教学七要素说 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3
作者 王牧华 罗丽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共8页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择与路径探索”的基本理路。首先,明确课程问题与现象作为构建起点;其次,提出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概念以实践问题为根本面向、以社会变革与政策引领为基本导向,课程论学术体系的概念创生注重独立性、前瞻性、规范性,课程论话语体系的概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化西方文化概念,据此勾勒基本范畴;最后,从变革知识生产模式、倡导学术对话互鉴和促进文化自觉自信三个层面探索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课程论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演进及建构
4
作者 李敏 殷世东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自20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引介与初探、沉寂与蛰伏、重建与独立以及深化与创新四个阶段。其建构遵循“三维六化”逻辑,通过政治驱动、实践转化和自主创生,推进政策引导与课程研究相协调、国际借鉴与本土创造相融合... 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自20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引介与初探、沉寂与蛰伏、重建与独立以及深化与创新四个阶段。其建构遵循“三维六化”逻辑,通过政治驱动、实践转化和自主创生,推进政策引导与课程研究相协调、国际借鉴与本土创造相融合、文化传承与变革创生相统一。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坚持中国立场,回归课程育人原点,促进中国课程元理论兴发;立足中国实践,依托优秀文化赋能,滋养中国课程论学术创新;凝练中国表达,创生课程共同体意识,形成课程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课程论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传承 本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大学教学的问题与归真
5
作者 李芒 付苏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然而,受制于对大学教学实质性的忽视与对先进教学理念的误解,教与学失衡的极端思维、影响有效教学的形式主义、无效教学泛滥的增负减质与个性消失的人本沦陷等四类现代大学教学问题,严重阻碍实现现代教...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然而,受制于对大学教学实质性的忽视与对先进教学理念的误解,教与学失衡的极端思维、影响有效教学的形式主义、无效教学泛滥的增负减质与个性消失的人本沦陷等四类现代大学教学问题,严重阻碍实现现代教学的逻辑建构与发展。“伪教学现代化”致使教学歪曲、“学习无用论”致使教学轻忽、“重研轻教”致使教学放逐、“教师失范”致使教学失效、“技术至上”致使教学迷失,使得大学教学产生无力感,最终落得教学迷惘而步入歧途。该文提出批判新的“知识无用论”、建强大学教学发展评价体系、重塑共生对话的教学、以中和观审视工具应用等四条归真思路,以期解决大学教学问题,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教学问题 伪教学现代化 新知识无用论 辩证中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中国特色的教学论教材建设
6
作者 郝媛媛 张增田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建设中国特色教学论教材既是学科发展之需,也是时代发展之要。我国教学论教材建设历程可分为模仿期、初步探索期、系统构建期三个阶段,这一历程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巩固,教材愈发注重本土内容以及中国本土学术自信逐... 建设中国特色教学论教材既是学科发展之需,也是时代发展之要。我国教学论教材建设历程可分为模仿期、初步探索期、系统构建期三个阶段,这一历程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巩固,教材愈发注重本土内容以及中国本土学术自信逐渐彰显的特点。但是现有教材仍存在中国元素书写不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对教材建设的指导地位仍要加强,教材场域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没有得到恰当处理,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尚未成为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教材结构的中国特色彰显不够。展望未来,应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学论教材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恰当处理我国教学论教材建设场域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为我国教学论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托,并持续探索具有中国风格的教学论教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教材 教材建设 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学论标识性概念构建的逻辑框架与实践构想
7
作者 张姝 朱艳 李森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国特色教学论标识性概念是对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现象、规律及其内在关系的深刻概括与抽象提炼,具有根基性、统摄性、自主性、原创性等特征。中国教学论概念构建过程中凸显概念依附、概念悬浮、概念交织等问题,因此,构建中国特色教学论... 中国特色教学论标识性概念是对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现象、规律及其内在关系的深刻概括与抽象提炼,具有根基性、统摄性、自主性、原创性等特征。中国教学论概念构建过程中凸显概念依附、概念悬浮、概念交织等问题,因此,构建中国特色教学论标识性概念应以“本土为基”为逻辑起点、“实践为本”为逻辑遵循、“体系为方”为逻辑指向,通过不断深化研究主体意识,明确概念提炼与发明的两大路径,以树形结构、阶梯状结构、网状结构构建标识性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标识性概念 自主知识体系 以中国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知识原创;(2)保持主体性,实现“第二个结合”;(3)创造新的知识,打造标识性知识;(4)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刑法学自主性的基本面向与发展前景
9
作者 周光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7,238,239,共1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刑法学的知识自主性呈现通过体系性思考确立刑法基本立场,对司法实践予以持续关注,保持理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三个面向,在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建构合理的犯罪论体系,以及深化过失论、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刑法学的知识自主性呈现通过体系性思考确立刑法基本立场,对司法实践予以持续关注,保持理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三个面向,在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建构合理的犯罪论体系,以及深化过失论、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具体犯罪认定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理论研究空前深入,为满足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提供了理论资源。是否使用国外刑法学的某一术语,不是判断我国知识是否自主的唯一尺度,对司法难题的妥当解决才是关键;层出不穷的疑难案件决定了我国刑法理论的底色只能是实践性、功能性的,而不是纯规范论的自洽体系建构。我国刑法研究已经能够在活生生的司法实践中发现法律人的本土智慧,寻找理论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刑法学的未来发展应当继续坚持其教义学方向,既不需要纯理的推演型思考,也不宜提倡表格化的刑法“学派之争”。刑法学知识体系必须顾及实务的思维逻辑,继续推动刑法的功能主义转向,在过失犯、共犯论和量刑论等领域持续发力,立足于裁判展开深入研究,同时保持理论的反思能力,以建构更加富有解释穿透力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实践导向 刑法谦抑性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10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学自主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刍议
11
作者 陈拯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2,166,167,共23页
建设国家安全学自主基础理论体系要基于中国问题和需要,彰显自身理念与思维特性,聚焦关键领域,逐步推出成体系的创新成果。后发现代化国家如何在崛起过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兼具实践与学术价值的集成性问题可以作为问题抓手。总体国... 建设国家安全学自主基础理论体系要基于中国问题和需要,彰显自身理念与思维特性,聚焦关键领域,逐步推出成体系的创新成果。后发现代化国家如何在崛起过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兼具实践与学术价值的集成性问题可以作为问题抓手。总体国家安全观奠定了重视全局整体与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风格。学界应统合规范性与实证性研究,在比较视野下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在安全主体、问题、行动及目标四个维度聚焦若干命题寻求重点突破:在安全主体维度,辨析国家安全、国民安全、政权安全三者的关系,把握相关影响要素及机制;在安全问题维度,系统探究安全问题演化及相互联动的规律;在安全行动维度,深入分析内外安全联动的机制,探究时间性因素对行动策略及效果的影响;在安全目标维度,论证追求相对安全与共同安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其实现条件。总之,学界应发挥主体意识,将自身特色转化为创新优势,构建既自成一家又具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与当代反思
12
作者 肖菊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2-50,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开放繁荣阶段、变革创新阶段与自主构建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教学论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教学论学科体系... 20世纪以来,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开放繁荣阶段、变革创新阶段与自主构建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教学论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教学论学科体系逐渐完善且教学论教材体系逐步完整。新时代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其与“三大体系”、国外教学论和传统教学文化的关系:一是坚持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坚持以“三大知识体系”建设助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二是处理好引进模仿和自主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以解决中国教学问题为导向;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教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增强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自主性地位,强化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自信,形成体现传统教学文化和中国特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学论 自主知识体系 教学论学科体系 教学论教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守英 黄彪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提炼总结与升华。本文在总结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学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提炼总结与升华。本文在总结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学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为了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工业革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范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顺庆 刘诗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206,共17页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文论体系、史学体系、艺术体系、教育体系、医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然而,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文明观是基础,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近现代以来支撑各学科知识生产的标准、内涵、体系都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底座上。文明底座是西方的,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就必然唯西是从,直接导致了对中国文明的贬低,对中国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性的垮塌,走上了自毁长城之歧途。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重塑文明观”,重塑文明观则必须“重写文明史”,再从文明底座上建构哲学、史学、医学、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重获各学科知识体系本来的“话语权”,向世界呈现“理论中的中国”“创新中的中国”“文明中的中国”,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明史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文明观 变异学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学论教材中“中国经验”的迷失与回归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增田 郝媛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0,共8页
我国教学论教材中的“中国经验”,是指立足中国本土教学实际,以中国文化孕育的思维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来思考和理解中国本土教学,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典范性的、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成功实践、理论成果和教学论话语。“中国... 我国教学论教材中的“中国经验”,是指立足中国本土教学实际,以中国文化孕育的思维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来思考和理解中国本土教学,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典范性的、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成功实践、理论成果和教学论话语。“中国经验”数量颇丰且在世界教学领域中享有盛誉,理应是我国教学论教材的核心内容。然而,受多元哲学主义引介的冲击、自我矮化的学术情结、外求的思维习惯以及“中国经验”供给力式微的影响,“中国经验”在教材中处于迷失状态,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的自觉度与成熟度下滑、西学“尊”而中学“卑”、厚域外而轻本土。为促进“中国经验”在我国教学论教材中的回归,应乐用并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巩固其指导教学论教材建设的主导地位;强化教学论学术自信,增强对中国本土教学论的认同与信赖;以“中国经验”为主导,形成注重内求的教学论教材建设思维;聚焦中国问题、中国实践、中国传统,促进“中国经验”自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教材 中国经验 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乃庆 王丽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整体水平良好,但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能力两项指标水平较低,教龄、任教学段和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显著影响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水平需要从强化教师的跨学科意识和内生动力,增加跨学科综合规训,构建多样化教师跨学科共同体等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能力 扎根理论 新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178,179,共18页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法学的新背景,要求从系统主义维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学理论;另一方面,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在方法论、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三个维度的递进式创新,有助于促进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而言,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发展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应融入系统论方法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以中国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新综合研究,指导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促进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发展权利、义务与责任,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型制度体系;在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方面进一步创新,在发展研究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世界法学理论之进步与世界共同发展之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法学学科 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集合与模式:西方传播理论的引介与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翼青 文湘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90,共10页
西方传播学理论进入中国已经有46年,从威尔伯·施拉姆访华开始,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中国传播学中偕行的两大元素集合。21世纪以来,大量不同范式的西方传播理论元素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科的繁荣。文章基于元素、集... 西方传播学理论进入中国已经有46年,从威尔伯·施拉姆访华开始,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中国传播学中偕行的两大元素集合。21世纪以来,大量不同范式的西方传播理论元素涌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科的繁荣。文章基于元素、集合和模式的分析框架,认为决定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知识模式而非知识元素。建设中国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即是用本国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外传播元素。而用西方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国元素,则会强化西方的理论体系,容易踏上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南辕北辙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播理论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元素 知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志远 王怡涵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基于我国教育学理论的“舶来品”属性与学科特色,克服对外来理论的依赖、回归教育传统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分析对象,得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随历史发... 基于我国教育学理论的“舶来品”属性与学科特色,克服对外来理论的依赖、回归教育传统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分析对象,得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随历史发展呈现“脉络梳理式—知识内嵌式—栏目拓展式”变化的结论。针对传承范式的转变历程,文章从教材编写者的思维观念、指导思想、编写理念、价值旨归出发进行成因分析,强调“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应把握时代机遇、迎接现实挑战。“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要在协调好中外教育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从目标指向、内容结构、研究方法三要素入手推动“系统建构式”传承范式转向,形成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体系,积极回应传统教育的历史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统自主知识 课程与教学论 教材知识 传承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知识体系下的司法学建构及其基本理论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永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自主知识体系是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它以自主标志性概念为基础,形成一套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并由此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将我们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司法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血脉,凝聚着中国古老的司... 自主知识体系是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它以自主标志性概念为基础,形成一套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体系,并由此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将我们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司法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血脉,凝聚着中国古老的司法智慧,以自主性的概念体系打造具有“中国风”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引领、学术支撑和制度优化。它以儒家传统的“仁道”“中道”和“公信”等为核心概念,并形成了以“仁道司法论”“中道司法论”“司法公信论”等为核心理论,以民间司法论、民本司法论、伦理司法论、协和司法论、司法改革论等为基本理论的理论体系,从而初步形成了司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司法学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