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DA的格构式拱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庆华 芦燕 +1 位作者 徐颖 翟传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自定义钢材本构模型,考虑压杆失稳后的力学性能,对格构式拱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得到格构式拱结构的薄弱位置以及倒塌破坏极限位移。不同跨度的格构式拱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 采用自定义钢材本构模型,考虑压杆失稳后的力学性能,对格构式拱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得到格构式拱结构的薄弱位置以及倒塌破坏极限位移。不同跨度的格构式拱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对应的结构倒塌极限竖向位移为结构跨度的1/154~1/104。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对应的结构倒塌极限水平位移为结构柱高的1/40~1/28。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位置主要位于跨中;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位置主要位于桁架柱身;考虑压杆失稳时,1/4跨度处的斜腹杆由于长细比较大将会发生失稳破坏。在双向地震作用下,主桁架失效位置主要集中于桁架柱腹杆和1/4跨度处。IDA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可为格构式拱结构的抗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式拱 压杆失稳 ida分析 振动台试验 薄弱位置 倒塌极限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IDA法的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正方 刘淦之 +1 位作者 曾繁凯 康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6-115,166,共11页
为了研究隧道的抗震能力,通过修正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将工程需求参数限值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合得到各个地震动强度下的结构失效概率,获得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来评价隧道的抗震性能。以典型地下管廊和盾构隧道为例,... 为了研究隧道的抗震能力,通过修正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将工程需求参数限值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合得到各个地震动强度下的结构失效概率,获得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来评价隧道的抗震性能。以典型地下管廊和盾构隧道为例,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立12种工况探讨了不同场地类别、埋深、截面尺寸对不同结构型式隧道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地类别对隧道结构损伤程度的影响最大,其中Ⅳ类场地中的结构危险程度最大;隧道结构在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埋深大的隧道结构比埋深小的更为危险;大横截面的隧道结构相比小截面的更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下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ida)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网壳结构动力失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成清 赵世春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7,83,共4页
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倒塌本质上属于动力失稳问题,如何确定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是网壳结构倒塌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动力参数分析方法,即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作为分析... 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倒塌本质上属于动力失稳问题,如何确定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是网壳结构倒塌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动力参数分析方法,即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作为分析结构整体倒塌能力的新方法,为网壳结构的动力失稳分析和倒塌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途径,并据此可以找到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最后,指出该方法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ida 网壳 倒塌 动力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自锚式悬索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闫磊 曹磊 杨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45,共5页
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的柔性结构体系,现行规范仅给出抗展设计原则且相关易损性研究较少。以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了10条地震动记录,采用增呈动力分析(IDA)方法建立了... 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的柔性结构体系,现行规范仅给出抗展设计原则且相关易损性研究较少。以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了10条地震动记录,采用增呈动力分析(IDA)方法建立了桥墩、支座、桥塔及吊索构件的顺桥向地震易损性曲线,运用一阶可靠度理论建立桥梁系统的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桥墩、支座发生损伤的概率较高,构件损伤概率从易到难依次为支座、P1、P5桥墩、吊索、边塔、中塔;在不同损伤指标下结构整体损伤概率明显高于构件损伤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法 自锚式悬索桥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典型框架结构群体震害矩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葱葱 马东辉 王志涛 《山西建筑》 2013年第16期42-44,共3页
通过研究典型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了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然后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础上对各个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各个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并且... 通过研究典型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了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然后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础上对各个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各个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并且分析了抗震设防烈度和层数对结构震害矩阵的影响,计算结果可满足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增量时程分析 震害矩阵 典型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交河故城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桐林 石玉成 +3 位作者 刘琨 卢育霞 唐洪敏 魏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IDA)作为动力形式的静力推覆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和性能评估中,但其在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甚少。基于IDA方法尝试对交河故城塔林区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震... 增量动力分析(IDA)作为动力形式的静力推覆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和性能评估中,但其在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甚少。基于IDA方法尝试对交河故城塔林区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震能力分析,以谱加速度Sa(T1,5%)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θmax作为结构损伤指标进行IDA分析,得到土建筑遗址在一系列调幅地震动作用下的IDA曲线、地震需求概率模型和易损性曲线,计算出模型的倒塌率和CMR值。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金刚宝座式塔的易损性和抗震能力,为今后土建筑遗址抗震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筑遗址 增量动力分析 层间位移角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龙骨房屋抗震性能研究(Ⅱ)——IDA分析
7
作者 周伟 董军 +1 位作者 韩晓健 马庆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9-212,共4页
基于数值拟合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模型,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国内外20条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分析,研究了轻钢龙骨房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轻钢龙骨房屋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适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能够作为普通... 基于数值拟合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模型,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国内外20条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分析,研究了轻钢龙骨房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轻钢龙骨房屋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适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能够作为普通住宅结构运用于我国广大的抗震设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 抗震性能 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RC框架延性分析
8
作者 邱永存 周建中 杨贵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定量评定结构延性的方法,通过6层3跨钢筋混凝土(RC)框架算例表明:采用四次多项式函数拟合IDA各时程分析点的最大基底剪力-最大变形系列点,并以IDA倒塌点近似作为延性极限点,能够较好地获取结构动力...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定量评定结构延性的方法,通过6层3跨钢筋混凝土(RC)框架算例表明:采用四次多项式函数拟合IDA各时程分析点的最大基底剪力-最大变形系列点,并以IDA倒塌点近似作为延性极限点,能够较好地获取结构动力延性;动力延性同时取决于结构自身特性与荷载过程;结构在20条波下的平均动力延性系数小于静力延性系数。该方法对评定结构的地震延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系数 动力延性 增量动力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层间隔震结构失效模式研究
9
作者 李天明 刘德稳 +3 位作者 罗晓轩 霍一然 杨忠楠 雷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层间隔震结构是由基础隔震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为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倒塌,需先研究不同层间隔震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文章建立了3个不同结构参数的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20条与抗震规范反应谱吻合的地震动... 层间隔震结构是由基础隔震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为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倒塌,需先研究不同层间隔震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文章建立了3个不同结构参数的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20条与抗震规范反应谱吻合的地震动,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分别对其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结构参数,层间隔震的基本失效模式有三种,即隔震层水平位移超限导致结构失效、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拉压应力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下部结构和隔震层最外边缘支座为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引起更多关注。此方法不仅可以研究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还可以确定失效位置,可为下一步层间隔震结构的抗倒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 失效模式 失效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渡槽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颖 刘中山 张天宇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渡槽结构是由槽身、槽墩和支座等相互关联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强震作用下,仅用单一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来评价渡槽结构系统的地震易损性,往往会高估渡槽的抗震能力。为研究渡槽结构系统的地震易损性,以一座三跨等距简支梁式渡槽为研究对... 渡槽结构是由槽身、槽墩和支座等相互关联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强震作用下,仅用单一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来评价渡槽结构系统的地震易损性,往往会高估渡槽的抗震能力。为研究渡槽结构系统的地震易损性,以一座三跨等距简支梁式渡槽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 SEES平台建立了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计算了槽墩、盖梁处板式橡胶支座以及槽台处聚四氟滑板支座三种构件的横槽向地震易损性;然后,分别通过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建立了渡槽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渡槽结构的板式橡胶支座与聚四氟滑板支座相比槽墩更容易发生损伤;渡槽结构的系统易损性大于单一构件的易损性;二阶界限法所得结构失效概率区间均位于一阶界限法上下界之间,相比一阶界限法,采用二阶界限法建立的系统易损性曲线来评估渡槽结构的抗震性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地震易损性 构件 界限估计法 增量动力分析法(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耗能角钢的摇摆-自复位桥梁双柱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孙治国 王严信 +2 位作者 董召先 李宏男 王东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6-1903,共8页
为评估设置耗能角钢的摇摆-自复位桥梁双柱墩的抗震能力,本文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定义和量化双柱墩不同损伤状态和损伤指标。本文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选取16条近断层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得到该结构的地震响应。... 为评估设置耗能角钢的摇摆-自复位桥梁双柱墩的抗震能力,本文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定义和量化双柱墩不同损伤状态和损伤指标。本文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选取16条近断层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得到该结构的地震响应。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得到的增量动力分析曲线进行对数回归分析,计算结构不同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及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当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1 g时,外置耗能角钢与耗能钢筋屈服的超越概率分别为34%和22%;当峰值加速度为0.4 g时,外置耗能角钢与耗能钢筋失效的超越概率分别为6%和11%,而预应力筋未屈服;当峰值加速度为1.0 g时,外置耗能角钢和耗能钢筋失效的概率分别达到85%和91%,桥墩发生倒塌的概率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 双柱墩 增量动力分析 对数回归分析 超越概率 易损性曲线 角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
12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1 位作者 王璐 续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构性能水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不同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SRC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明确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分布,通过统计多条地震波下结构不同极限状态的构件破坏比例,建立用于体型规则SRC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构件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地震易损性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 框架结构 基于构件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ida)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少锋 邓宗才 李永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0,共9页
为了研究高强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选取了8条地震动分别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Frame-C)和高强钢筋UHPC框架结构(模型Frame-UHPC)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以最大层间... 为了研究高强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选取了8条地震动分别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Frame-C)和高强钢筋UHPC框架结构(模型Frame-UHPC)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以最大层间位移角和谱加速度为结构需求参数和地震动强度参数,拟合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进而计算出2个模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得到了结构的风险预测和损伤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性态点下,相较于模型Frame-C,模型Frame-UHPC达到最大中等破坏或严重破坏状态概率时所对应的地震动强度更大,表明模型Frame-UHPC在强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小震作用下,模型Frame-UHPC的易损性指数明显小于模型Frame-C,体现了高强钢筋UHPC结构的高强优势。当使用规范性态点时,2个模型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指数相差较小,模型Frame-UHPC不能充分发挥UHPC和高强钢筋的材料优势。通过对文献中配筋UHPC柱数据整理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模型Frame-UHPC的建议性态点。与规范性态点相比,建议性态点下模型Frame-UHPC达到极限状态的概率更低,易损性指数也明显减小,小震和中震所应对的易损性指数分别减小了19.5%和42.3%,模型Frame-UHPC在建议性态点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材料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钢筋 易损性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能力 破坏状态 易损性指数 性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琦 郑史雄 +3 位作者 丁自豪 陈志强 邹作家 贾宏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后,考虑桥梁模型的不确定性,借助OpenSEES建立一座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的有限元模型样本库,并分别使用ETM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对其中的桥梁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并得到典型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ETM的适用性。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方法分析该桥各构件纵向地震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ETM与IDA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5%以内,说明基于耐震时程的易损性方法可有效兼顾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在纵向地震作用下,上承式钢桁拱桥的引桥墩和交界墩在50%中等损伤概率下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仅为0.597g和0.972g,远小于其他构件,说明混凝土桥墩为最易损构件;拱肋和立柱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概率较小,但拱顶和拱脚相对薄弱;设置固定支座的短立柱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损伤,可通过改变拱上立柱的支座布置形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地震易损性 耐震时程法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不确定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方法的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15
作者 王俊伟 白羽 +1 位作者 刘铖聪 马明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2期40-46,共7页
为分析隔震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提高计算效率,本文选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和隔震层最大位移为结构性能指标,基于Push-over方法分别建立上部结构和隔震层在均匀加载、倒三角... 为分析隔震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提高计算效率,本文选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和隔震层最大位移为结构性能指标,基于Push-over方法分别建立上部结构和隔震层在均匀加载、倒三角加载和抛物线加载3种侧向力模式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作为对比,验证Push-over方法结果的可靠度,同时给出结构的震害概率矩阵以及损伤指数期望值,用于评估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当PGA≤0.7 g时可以给出与IDA分析相吻合的结果,相对比值介于0.85~1.10,而在PGA较大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所建立的易损性概率最大偏差处于工程容许范围内。在结构的损伤判定方面,该隔震结构符合三水准的抗震性能要求,2种分析方法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PUSH-OVER方法 增量动力分析法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RC框架减震结构抗震分析
16
作者 吕允辉 刘文锋 郑雄辉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68-72,共5页
耐震时程法(ETM)是一种对增动量分析法(IDA)进行简化的新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为验证此方法在RC框架减震结构中抗震分析的可靠性,文中对RC框架减震结构分别进行ETM分析以及IDA分析,将两种方法得到结构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 耐震时程法(ETM)是一种对增动量分析法(IDA)进行简化的新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为验证此方法在RC框架减震结构中抗震分析的可靠性,文中对RC框架减震结构分别进行ETM分析以及IDA分析,将两种方法得到结构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结果总体吻合情况较好,此方法能很好地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响应,也说明了耐震时程法应用于RC框架减震结构中的可靠性,且是一种计算效率高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法 增量动力分析 RC框架减震结构 结构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法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地震倒塌破坏分析
17
作者 吴文青 朱南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入最大响应参数(应力、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等)杆件作为初始破坏杆件,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AP法)分析剩余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作用中产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单层网壳结构地震薄弱区处于底部区域,且受地震影响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处于薄弱区域的杆件初始失效会使结构节点最大竖向位移、塑性杆件比例、总应变能等结构响应参数急剧增大,并且加速了结构的凹陷。由于杆件的初始失效,其两端节点发生较大塑性,周围杆件塑性发展明显,应重点关注处于地震薄弱区的杆件,该区域杆件若发生初始失效将对结构产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备用荷载路径法 初始失效 连续性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振型对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识别 被引量:31
18
作者 卢皓 管仲国 李建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1-85,98,共6页
针对高60 m、90 m的典型高墩桥梁,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和基于基阶振型的非线性静力推导方法(MPA)计算高墩屈服位移、极限位移、位移延性以及临界状态的墩身曲率分布,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地震波激励下,高阶振... 针对高60 m、90 m的典型高墩桥梁,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和基于基阶振型的非线性静力推导方法(MPA)计算高墩屈服位移、极限位移、位移延性以及临界状态的墩身曲率分布,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地震波激励下,高阶振型对桥墩延性能力的影响。描述不同地震作用下曲率沿墩高的分布,指出高墩桥梁在强震作用下,除墩底塑性铰外,还会在墩身中上部形成第二个塑性铰区域,并绘制能力谱和需求谱识别高墩在不同临界状态下各高阶振型进入塑性的程度,证实墩身出现塑性铰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振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位移延性能力 高阶振型 ida PUSHOVER方法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模式的识别和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山锁 孙龙飞 +2 位作者 司楠 杨威 秦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模拟软件OpenSEES平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得到计算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提出了结构最弱失效模式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最佳的优化方案,对相关工程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 失效模式 识别 优化设计 i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轴压比钢筋混凝土圆柱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建锋 孙伟帅 李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7,共7页
以墩顶漂移率为指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进行精细网格划分,运用循环往复Pushover方法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界限值,以此界限值为标准对轴压比为0.20、0.22、0.24、0.26和0.3... 以墩顶漂移率为指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进行精细网格划分,运用循环往复Pushover方法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界限值,以此界限值为标准对轴压比为0.20、0.22、0.24、0.26和0.30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破坏超越概率,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考虑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抗震性能,设计轴压比不宜超过0.30;轴压比为0.24~0.26时,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概率增加不大,宜为合理的轴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往复Pushover 增量动力分析(ida) 地震易损性 轴压比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