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肥增密和肥料类型对早熟油菜生长和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吴俊杰 廖莉 +9 位作者 吴雪朋 陈虎 常涛 洪波 赵东方 周冰倩 毛佳俊 姚茗尧 官春云 官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89,共13页
为助力早熟油菜生产降本增效,探索适宜三熟制地区的早熟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2022-2023生长季对早熟油菜阳光131进行了减肥增密试验。试验设置了两个肥料类型(A1:常规肥;A2:缓释肥)、三个肥料用量(B1:氮磷钾有效含量300.00 kg/hm2;B2... 为助力早熟油菜生产降本增效,探索适宜三熟制地区的早熟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2022-2023生长季对早熟油菜阳光131进行了减肥增密试验。试验设置了两个肥料类型(A1:常规肥;A2:缓释肥)、三个肥料用量(B1:氮磷钾有效含量300.00 kg/hm2;B2:基于B1减量15%;B3:基于B1减量30%)和三个种植密度(C1:3.75×105/hm^(2);C2:基于C1增密15%;C3:基于C1增密30%),共计18个处理。试验分别在长沙和昆明两地进行,以系统评价不同肥料类型、肥料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早熟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缓释肥(A2)相比常规肥(A1)显著提高了阳光131的多个生长指标:株高增加2.81%~9.09%、SPAD值增加4.85%~9.26%、单株干物质量增加4.82%~19.02%、单株产量增加8.28%~9.21%、单产增加8.32%~9.19%。此外,氮积累量增加33.84%~46.09%、磷积累量增加14.71%~16.30%、钾积累量增加9.09%~14.01%、氮农学利用率增加11.87%~16.64%、氮偏生产力增加8.25%~9.30%、氮回收效率增加16.05~17.01个百分点。减少肥料用量显著提升了氮农学利用率(增加9.81%~30.83%)和氮偏生产力(增加12.94%~34.27%),但对其它指标均有不利影响。增加种植密度虽然限制了单株发育,但显著提升了群体产量(增加5.25%~10.68%)、氮积累量(增加2.72%~15.59%)、磷积累量(增加16.00%~39.30%)、钾积累量(增加7.04%~21.87%)、氮农学利用率(增加5.56%~11.75%)、氮偏生产力(增加5.41%~10.73%)、氮回收效率(增加0.72~4.85个百分点)及经济效益(增加4.88%~10.02%)。在长沙和昆明两地,均在处理A2B1C3下获得最大单产,分别为2685.00 kg/hm^(2)和2306.40 kg/hm^(2)。此外,在长沙和昆明地区分别在处理A2B2C3和A2B3C3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分别为6882.75 CNY/hm^(2)和3404.55 CNY/hm^(2)。综上所述,施用缓释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并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将对植株个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显著提升早熟油菜的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减肥增密 早熟油菜 产量 肥料积累及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减氮增钾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段显朝 周艳宾 +10 位作者 马建彬 彭胜强 宋文峰 朱宏强 王腾龙 王戈 王娜 白羽祥 杜宇 周鹏 代惠娟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2-31,共10页
【目的】探明基肥减氮增钾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氮钾肥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K)、钾肥增施20%(T_(1))、减氮10%+增钾20%(T_(2))、减氮20%+增钾20%(T_(3))、减氮30%+增钾20%... 【目的】探明基肥减氮增钾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氮钾肥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K)、钾肥增施20%(T_(1))、减氮10%+增钾20%(T_(2))、减氮20%+增钾20%(T_(3))、减氮30%+增钾20%(T_(4))5个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基肥施氮量减少,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pH、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T_(4)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为36.63 g/kg,较CK增加29.4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效磷含量较高,为35.00mg/kg,与CK差异不显著;pH、碱解氮含量最低,分别为5.34、115.47mg/kg,且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T_(2)~T_(4)处理生育期随基肥施氮量减少均有不同程度延长。烤烟生长后期T_(3)、T_(4)处理株高、茎围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现较佳;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均以T_(3)处理最大,且均显著高于CK、T_(1)、T_(2)处理,与T_(4)处理差异不显著。T_(2)~T_(4)处理普通花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CK和T_(1)处理,且随基肥施氮量减少先降低后增加;气候性斑点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随基肥施氮量减少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T_(2)~T_(4)处理各化学成分指标基本在云南省优质烟叶标准范围内,随基肥施氮量减少,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均呈升高趋势,T_(4)处理最高;烟碱、总氮、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糖碱比与钾氯比升高。T_(4)处理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最高,分别为2378.50 kg/hm^(2)、85555.39元/hm^(2)、84.73%,分别较CK增加16.63%、29.79%、18.67%;均价较CK增加11.36%。T_(4)处理烟叶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其烟草香韵、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改善明显,劲头适中,除杂效果、干净度、湿润感及回味较好。【结论】基肥减氮30%+增钾20%条件下,植烟土壤养分较均衡,且能有效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性,提升烤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肥 减氮增钾 烤烟 产量品质 感官评价 植烟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施N量对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进成 胡新州 +11 位作者 陶春红 李艳兰 普加富 安建南 柏跃才 毛冬梅 刘坚坚 杨红运 李祥 郭世明 安正云 史兰芬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菜苔油菜播期的延后,株高、单株鲜饲草重、单株鲜苔重、实收鲜苔重4个性状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延长生育期、增加单株鲜生物量和单株鲜苔产量有利于菜苔产量提高;不同年度9个组合处理之间可用作鲜饲草的生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组合处理山地油菜菜苔产量与主要农艺因子的关联度差异较大;不同年度9个处理组合之间的菜苔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播期和密度3个水平之间菜苔产量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而施N量3个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地菜苔油菜产值效益因不同处理组合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播期的后移产值效益呈现出锐减的趋势。研究发现,高海拔山区山地菜苔油菜最优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组合是播期10月20日+栽培密度7.5×10^(4)~10.5×10^(4)株/hm^(2)+5叶期施N量172.5~207.0 kg/hm^(2),这种栽培技术可以在高海拔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菜苔油菜 播期 密度 施N量 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产量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雪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4 位作者 章余 车春华 胡伋 黄郑宸 郑振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分量,下同)。结果显示,当地主推的配方施肥模式(基肥20-15-10配方肥、尿素提苗、春发肥21-6-13配方肥)较CK化肥减量37.7%,雪菜显著增产12.0%,每公顷增加效益10465.5元;缓控释肥模式(24-12-12缓释肥作基肥、高氮低磷配方肥作春发肥,不施提苗肥)较CK化肥减量33.8%,雪菜增产2.7%,每公顷增加效益4947元;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7500 kg,与当地主推配方肥配合施用)较CK化肥减量36.1%,雪菜显著增产11.0%,每公顷增加效益5290.5元。综上所述,配方施肥模式减肥节本增收效果佳,推广应用价值最大;缓控释肥模式有助于实现轻简化施肥,但新肥料大面积应用需经过田间试验验证;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增产显著,需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有机肥用量以及化肥减量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化肥减量增效 配方施肥 缓控释肥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田润189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卢亚妮 侯青光 +3 位作者 李宏滇 黄柄壬 韦贵剑 丘立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 以自主选育玉米新品种田润18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处理(A1处理42000株/hm^(2);A2处理48000株/hm^(2);A3处理54000株/hm^(2)),副区为施肥量,设4个施肥水平处理(B1处理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7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B2、B3和B4处理分别施用缓释肥600、750和900 kg/hm^(2)),探究田润189在3个密度4个施肥量水平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表现。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量及肥密互作对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A3处理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1处理,但与A2处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田润189的产量以B4处理最高,且极显著高于B2处理,但与B3和B1处理差异不显著;在肥密互作中,春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494.50 kg/hm^(2)且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4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秋播以A3B4处理的产量最高(8276.50 kg/hm^(2)),显著高于A3B2处理,但与A3B1和A3B3处理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上看,施用缓释肥处理(B2、B3和B4处理)的收益均比常规施肥处理(B1处理)高,尤其B3处理的收益最高,达12353.59元/hm^(2),比B1处理平均增收10.77%。综上所述,田润189玉米的较佳种植密度为48000~54000株/hm^(2),在此密度下施用750~900 kg/hm^(2)缓释型复合肥(N-P 2O 5-K 2O=24-6-10)可获得较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润189 施肥量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锌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建强 费冰雁 赵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以浙禾香2号为材料开展试验,探究不同锌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抗倒伏性、稻米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W2处理(农户常规施肥基础上,基施锌动力2 kg/667 m^(2),并于分蘖期与抽穗期分别喷施戴乐锌400 mL/667 m^(2))效果最佳,稻谷籽... 以浙禾香2号为材料开展试验,探究不同锌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抗倒伏性、稻米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W2处理(农户常规施肥基础上,基施锌动力2 kg/667 m^(2),并于分蘖期与抽穗期分别喷施戴乐锌400 mL/667 m^(2))效果最佳,稻谷籽粒产量达652.3 kg/667 m^(2),相比CF处理增产8.7%,植株的抗倒伏性、稻米品质和养分含量明显提升;喷施锌肥可显著提高籽粒的全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锌肥 化肥减量增效 产量 品质 植物营养 富锌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黑农87、黑农88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的种植模式探索
7
作者 孙振兴 孙建强 +5 位作者 薛永国 唐晓飞 曹旦 鲁永明 栾晓燕 刘鑫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了促进高油品种黑农87、高蛋白品种黑农88的推广应用,利用黑农87、黑农88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黑农87、黑农88在青冈县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根瘤菌接种技术能够提高黑农87和黑农88产量和品质,但... 为了促进高油品种黑农87、高蛋白品种黑农88的推广应用,利用黑农87、黑农88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黑农87、黑农88在青冈县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根瘤菌接种技术能够提高黑农87和黑农88产量和品质,但效果不显著;黑农87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4438.50 kg·hm^(-2),显著高于施肥量225 kg·hm^(-2)时的产量(4306.50 kg·hm^(-2)),与施肥量375 kg·hm^(-2)时的产量(5052.30 kg·hm^(-2))差异不显著;黑农88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的产量为4793.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施肥量水平的产量。26万株·hm^(-2)密度条件下黑农87、黑农88产量最高,分别为3778.00和4197.00 kg·hm^(-2),黑农87在28万株·hm^(-2)产量位于第二位,黑农88在24万株·hm^(-2)产量排在第二位。因此,在青冈县黑农87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6万~28万株·hm^(-2),黑农88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4万~26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施肥量 种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继玥 宋海星 +5 位作者 官春云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6个种植密度和5种施肥水平的不完全方案下,研究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的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越冬期和盛花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6个种植密度和5种施肥水平的不完全方案下,研究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的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越冬期和盛花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量下,只有越冬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此规律。叶片叶绿素与籽粒产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勇 刘强 +3 位作者 宋海星 官春云 荣湘民 彭建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91,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低施肥而种植密度大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所设的2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为2 696.15 kg/hm2(施N肥180 kg/hm2、施P肥90 kg/hm2、施K肥158 kg/hm2、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肥量高的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其变化趋势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盛花期和收获期氮素和磷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差异不明显,但远大于越冬期,而钾素含量的变化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优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福林 董志贵 +1 位作者 吴志辉 方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9,共8页
为解决利用回归模型进行作物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优化时存在的拟合精度差和准确性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以玉米作物为研究对象,选取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试验因素,玉米产量为影响指标,设计4因素5... 为解决利用回归模型进行作物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优化时存在的拟合精度差和准确性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以玉米作物为研究对象,选取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试验因素,玉米产量为影响指标,设计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试验,获取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函数拟合,拟合后运用该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获得试验条件下红星农场德美亚1号玉米最佳种植密度9.32×10~4株/hm^2、施N量139.5 kg/hm^2、施P_2O_5量85.4 kg/hm^2、施K_2O量70.8 kg/hm^2,该参数组合下玉米的最优产量为16 308.53 kg/hm^2,高于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得到的最高产量16 009.00 kg/hm^2。以BP神经网络优化结果在试验区进行验证试验,获得试验方案下玉米产量为15 948.3 kg/hm^2,试验与优化结果相对误差仅为-2.21%,表明该优化方法拟合函数精度高,优化结果准确,为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类似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回归分析 优化 玉米 产量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与叶面积指数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石楠 高志强 +4 位作者 陈崇怡 文双雅 舒畅 汤洪 严玲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研究“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增长特性,以晶两优华占为材料,在3种大田种植密度(常规密度D0:16万穴·hm;、中密度D1:19万穴·hm^(-2)、高密度D2:24万穴·hm^(-2))和2种施肥(常规... 为研究“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增长特性,以晶两优华占为材料,在3种大田种植密度(常规密度D0:16万穴·hm;、中密度D1:19万穴·hm^(-2)、高密度D2:24万穴·hm^(-2))和2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N0、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4.19%)下比较其产量形成差异,运用Logistic方程对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增长动态及其特征参数进行模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施肥量可增加产量。结果表明,D2N1处理产量较D0N0处理高2.53%,其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产量。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参数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群体叶面积指数拐点集中于38.63~43.79 d,R;值为0.909~0.998;地上部干物质量拐点集中于63.80~82.14 d,R2值为0.960~0.996,通过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比较发现,群体叶面积指数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决定系数大于0.90,地上部干物质量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决定系数大于0.95,均较好模拟群体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增长特性。采用“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肥料24.19%,增加33.30%移栽密度,可增产2.53%;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长特性符合Logistic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水稻群体生长发育,为建立水稻高产群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密减肥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产量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旱地减氮增施叶肥对棉花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平文超 石学萍 +8 位作者 蒋建勋 赵光辉 刘贞贞 曹平平 薛文 张永江 王长安 王安录 张忠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1-1978,共8页
【目的】滨海盐碱旱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增施叶面肥对棉花氮肥减施的补偿效应,研究棉花稳产前提下的氮肥减施补偿策略,为滨海盐碱旱地棉花减肥增效规模化种植提供数据支... 【目的】滨海盐碱旱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光合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增施叶面肥对棉花氮肥减施的补偿效应,研究棉花稳产前提下的氮肥减施补偿策略,为滨海盐碱旱地棉花减肥增效规模化种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225(N6)kg/hm^27个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处理植株农艺性状、主茎叶SPAD值、光合特征指标、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花铃期处理棉花主茎叶SPAD值随氮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增施叶面肥后各减氮处理主茎叶SPAD值差异不显著;主茎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施氮量225~60 kg/hm^2时,籽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随氮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其中施氮量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与180 kg/hm^2处理间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纤维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随氮肥用量的减少先升高再降低,马克隆值逐渐升高,对纤维长度和伸长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盐碱旱地减施氮肥配合增施叶面肥,对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减缓作用,“减氮肥+增叶肥”施肥模式有助于产量稳定,减少氮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碱旱地 减施氮量 增施叶面肥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追施和增密对全膜覆盖垄上微沟马铃薯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于显枫 张绪成 +5 位作者 方彦杰 陈光荣 王红丽 侯慧芝 马一凡 赵记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4-776,共13页
优化垄沟配置方式、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西北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设置49,500株hm–2(低密度)和64,500株hm–2(高密度) 2个播种密度,传统施肥(PM)、减量追施(PMN)、... 优化垄沟配置方式、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西北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设置49,500株hm–2(低密度)和64,500株hm–2(高密度) 2个播种密度,传统施肥(PM)、减量追施(PMN)、有机肥替代(PMO) 3个施肥模式,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和密度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土壤温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对土壤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和花后耗水量。在块茎膨大期,高密度处理的LAI较低密度增加了3.64%~15.01%;花后耗水量在2015—2016年较低密度增加了6.50%~48.52%。与PM处理相比, PMN和PMO均能提高花前土壤温度、现蕾期-块茎膨大期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LAI,其中LAI在花期增加了10.42%~44.26%。PMN和PMO降低了花前耗水量,增加花后耗水量和地上生物量,在块茎膨大期地上生物量较PM增加了6.95%~49.85%。PMN能提高低密度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2015—2017年产量较PM和PMO分别提高了9.96%~20.87%和13.64%~17.6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46%~20.81%和13.25%~45.24%。因此,增加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化肥减量追施或有机肥替代均可显著促进马铃薯花后耗水和提高LAI,使马铃薯块茎产量和WUE显著增加,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增产增效的养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追施 增密 全膜覆盖垄上微沟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美微 刘京宝 +5 位作者 乔江方 李川 黄璐 张盼盼 赵霞 李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2,共8页
为探讨氮肥减施下夏玉米的合理群体构建,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在漯河市临颍县和驻马店市遂平县2个地点进行了不同密植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以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和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夏玉... 为探讨氮肥减施下夏玉米的合理群体构建,以黄淮海区域主栽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在漯河市临颍县和驻马店市遂平县2个地点进行了不同密植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以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和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转运和吸收均受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密植有利于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植株氮素积累,提高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但对于氮素转运效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利;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密植在增产(5.18%~14.15%)的同时使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5%~17.33%;较高的施氮量获得高产,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遂平和临颍试验点夏玉米在67500株/hm2密植条件下,氮肥减施20%即施氮18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兼具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而在高密植75000株/hm2条件下,根据地力水平适宜采取的施氮量为180~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谭芳 王伦旺 +5 位作者 经艳 黄海荣 吴凯朝 李廷化 余凤良 谭宏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_2O_5472.5 kg/ha、K_2O 300.0 kg/ha)、中肥A2(N 241.5 kg/ha、P_2O_5270.0 kg...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_2O_5472.5 kg/ha、K_2O 300.0 kg/ha)、中肥A2(N 241.5 kg/ha、P_2O_5270.0 kg/ha、K_2O 135.0 kg/ha)和低肥A3(N 103.5 kg/ha、P_2O_5135.0 kg/ha、K_2O 90.0 kg/ha)3个水平;副处理(B)为种植密度,设低密度B1(7.5万芽/ha)、中低密度B2(9.0万芽/ha)、中密度B3(10.5万芽/ha)、中高密度B4(12.0万芽/ha)和高密度B5(13.5万芽/ha)5个不同密度。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肥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肥水平在中肥A2即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以中高密度B4的效果最佳;施肥和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肥A1和中高密度B4的栽培模式下桂糖31号最高产。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均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桂糖31号最适宜的施肥量为N 241.5 kg/ha、P_2O_5270.0 kg/ha、K_2O 135.0 kg/ha,适宜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31号 施肥 种植密度 二因素裂区设计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7 位作者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陈琳 张容 熊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9-1691,共13页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 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施氮量为180 kg∙hm^(−2),LDNck)、低密减氮15%(LDN_(−15%))、低密减氮30%(LDN_(−30%))、增密减氮15%(增密27%,HDN_(−15%))、增密减氮30%(HDN_(−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_(−15%)和LDN_(−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_(−15%)和HDN_(−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因而HDN_(−15%)和HDN_(−30%)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HDN_(−15%)和HDN_(−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增密减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继玥 宋海星 +4 位作者 官春云 刘强 荣湘民 张振华 谭太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0,共3页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研究了施肥水平(以N、P2O5、K2O、B计,处理A分别为240、120、210、1.2kg/hm2;处理B分别为180、90、157.5、0.9kg/hm2;处理C分别为120、60、105、0.6kg/hm2;处理D分别为60、30、52.5、0.3kg/hm2;处理E为不施肥)和种植...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研究了施肥水平(以N、P2O5、K2O、B计,处理A分别为240、120、210、1.2kg/hm2;处理B分别为180、90、157.5、0.9kg/hm2;处理C分别为120、60、105、0.6kg/hm2;处理D分别为60、30、52.5、0.3kg/hm2;处理E为不施肥)和种植密度(7.5×104、1.5×105、2.25×105、3.0×105、3.75×105、4.5×105株/hm2)对油菜籽粒油分、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受施肥量的影响较大,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油分含量以处理C和处理D的较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对油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远大于种植密度,所有处理中以种植密度为2.25×105株/hm2、施肥量为A处理的最高;硫苷含量和芥酸含量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变化未显示出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杂油763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华 沈明星 +2 位作者 蒋鹤云 许才康 张建栋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7 500株/667 m2、施纯氮22 kg/667 m2和基、腊、苔花肥配比4∶2∶4是苏油4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达到207.33 kg/667 m2。(2)影响... 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7 500株/667 m2、施纯氮22 kg/667 m2和基、腊、苔花肥配比4∶2∶4是苏油4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达到207.33 kg/667 m2。(2)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施肥水平,其次是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增多趋势,但在低密度条件下,受肥料运筹影响;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肥料运筹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水平对每角粒数起正向作用。(4)苏油4号高产栽培的主攻重点是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含油率、蛋白质含量降低;就肥料运筹而言,随着基、腊肥的增加,苔花肥的减少,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苏油4号 栽培措施 种植密度 氮肥用量 肥料运筹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核杂7号”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秀华 蒋其根 +7 位作者 钱非凡 马青 苏瑞芳 李秀玲 项妹 方群英 俞梅芳 吴培清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对双低油菜品种"核杂7号"进行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核杂7号"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25~315 kg/hm^2;当氮肥施用量225 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40%;种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 对双低油菜品种"核杂7号"进行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核杂7号"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25~315 kg/hm^2;当氮肥施用量225 kg/hm^2时,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25%~40%;种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核杂7号” 肥料用量 施肥方法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增雨雪对矮嵩草草甸4种典型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晴 周华坤 +4 位作者 姚步青 刘泽华 田林卫 王文颖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5-880,共6页
设9个试验处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施N肥、施N肥与夏季增雨交互作用、施N肥与冬季增雪交互作用、施P肥、施P肥与夏季增雨交互作用、施P肥与冬季增雪交互作用和对照)研究增施氮磷肥及水分对海北站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中垂穗... 设9个试验处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施N肥、施N肥与夏季增雨交互作用、施N肥与冬季增雪交互作用、施P肥、施P肥与夏季增雨交互作用、施P肥与冬季增雪交互作用和对照)研究增施氮磷肥及水分对海北站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中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与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4种典型植物地上部分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为甘肃棘豆>麻花艽>矮嵩草>垂穗披碱草,甘肃棘豆地上部分分解最快,垂穗披碱草的分解最慢,不同植物功能类群间差异显著。4种植物地上部分分解最快的时间都在降水充足的夏季。分解第185 d和262 d时,垂穗披碱草的质量残留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P<0.01),麻花艽质量残留率极显著低于矮嵩草(P<0.01);分解362 d时,甘肃棘豆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垂穗披碱草和矮嵩草,但棘豆与麻花艽间差异并不显著,这与不同牧草的适口性、氮磷含量等属性有关。在N处理下,棘豆地上部分分解最快,分解其质量的95%所需时间为649.5 d,比对照缩短286.7 d。在没有增雨雪的基础上增施氮磷肥则对矮嵩草地上部分的分解起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水肥效应加以耦合会加速凋落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植物 增雨 增雪 施肥 凋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