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四链融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华 李沫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构,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测算及“四链融合”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数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51.85上升至2021年的95.58;创新链与产业链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融合进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和人才要素种类逐渐齐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链人才链结构支撑能力大幅增强,但产出绩效并未实现相应增加,要素匹配水平亟待提高。未来应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四链融合”,尽快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程度,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撑力度,健全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资源库,破除人才流动限制,以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四链融合 整体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凡 李明阳 王泽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核心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数字经济成为充分发挥“四链”融合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分维度检验发现,四个维度均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链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在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融合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园区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5
作者 罗仁泽 田长远 +2 位作者 李福映 杨高 胡恩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1,共9页
在剖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结合光明科学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规划实践,探讨创新园区“四链”融合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基于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创新空间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植入创... 在剖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结合光明科学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规划实践,探讨创新园区“四链”融合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基于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创新空间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植入创新辅助平台,推动创新链的完善与发展;加强“创新—产业”协同功能网络建设,通过空间功能协作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建立服务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资金链对接公共平台,精准满足创新链、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资金需求;加强“研—学—产”融合与高品质人本配套环境建设,形成与创新链、产业链高适配的人才链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创新园区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泽 杨一 +3 位作者 李元鑫 刘铮 李佳 陈农芳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沈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沈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强调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沈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沈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强调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稳收增收;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坚持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改革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充分挖掘县域消费潜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等加速沈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沈阳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沈阳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农业全产业链 创新驱动 数字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长制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机理与成效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例
7
作者 李红锦 戎芳毅 李胜会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3,共11页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领域合作渠道较为畅通,但相较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还未形成创新主体集聚、技术集中涌现的态势。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层以及基础层–技术层关联环节,且高密度合作或将引致冲击产生蝴蝶效应。链长制的实施不仅是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应急机制更是长效机制,且该作用存在马太效应。本研究对提升政府治理产业链韧性的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韧性水平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长制 人工智能产业链 合作创新网络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基于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视角
8
作者 肖仁桥 马博涵 钱丽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4,共11页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样本中显著为正,而对东部制造业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且对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较高地区和绿色创新效率较低地区制造业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于增强技术供给和诱发产业需求,且形成链式中介效应;数字人力资本、传统金融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技术供给 产业需求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数实融合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9
作者 许军 李晓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释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关系的基础上,选取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释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关系的基础上,选取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数实融合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高市场化地区及高科技水平地区,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实融合可正向调节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数实融合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
10
作者 习明明 郑对 李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93,共17页
作为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创新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驱动。基于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作为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创新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驱动。基于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协同创新、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和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三个途径强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对高创新投入水平、低供应链效率以及弱融资约束的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力有更明显的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环境以及行业均有一定的溢出效应,能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福利水平。研究结论不仅为政府如何通过搭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提供理论启示,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协同产业链分工提供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专业化分工 协同创新 产业链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模式差异对贸易竞争强度的影响
11
作者 李宏 田明羽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仅是提升国际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与世界银行WDI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在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指标...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仅是提升国际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与世界银行WDI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在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指标体系基础上,深入考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链融合模式差异对贸易竞争强度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强度但对发达国家没有明显效应;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能够通过出口结构效应与出口价格效应提升贸易竞争强度,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发达国家出口结构效应的拉动作用与发展中国家方向一致但影响效应更低,而发达国家出口价格效应对贸易竞争强度的拉动方向则与发展中国家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贸易竞争强度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12
作者 戴西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颠覆式技术创新在两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加快颠覆式技术创新进程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科技金融政策在高等级城市和高资本配置水平城市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颠覆式技术创新 科技金融政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BMA方法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程敏 易小凤 王方亮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3,共8页
为了解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对2016-2020年我国48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为了解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对2016-2020年我国48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年48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介于0.50~0.54之间,技术创新效率有待提升;(2)根据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将样本企业分为四类,8家企业属于高效集约型、12家企业属于低研发高转化型、9家企业为高研发低转化型、19家企业为粗放低效型;(3)成立年限、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对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研发财力资源投入强度、政府扶持以及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效率改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技术创新效率 建筑业 超效率网络SBM模型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15
作者 徐维祥 牟雅倩 +1 位作者 周建平 刘程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4,共11页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举措。利用200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现...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举措。利用200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赋能效应在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地区、高对外贸易水平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更强。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推动人力资本高级化和提升固定资产回报率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阶段性差异,从长远分析,其正向作用远远大于创新初期的负面影响。以上结论对中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头雁”效应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产业链现代化 人力资本高级化 固定资产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企业创新的双重中介机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16
作者 乔彬 刘振涛 许悦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80,共19页
数字赋能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但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影响。这一因素引发我们思考:数字赋能能否突破传统创新瓶颈重塑企业创新路径?本文扩展了Bustos(2011)的技术选择模型,基于2012—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 数字赋能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但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影响。这一因素引发我们思考:数字赋能能否突破传统创新瓶颈重塑企业创新路径?本文扩展了Bustos(2011)的技术选择模型,基于2012—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赋能一方面促进产业链整合,通过专业化分工深化纵向整合与增强市场势力强化横向整合的战略组合,引导企业增加长期创新投入;另一方面有效抑制研发操纵行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产出。从创新产出看,数字赋能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显示,考虑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和行业性质,非国有企业、企业所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低技术行业数字赋能企业提高创新产出水平的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为企业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产业链整合和规范研发操纵行为以及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产业链整合 研发操纵 专业化分工 市场势力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生态闭环机制研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驱动路径与政策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壹帆 陆岷峰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158,共12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关键措施在于实现金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并建立生态闭环机制。在这一机制中,金融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与风险分散,为创新链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支持;创新链通过技术研发...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关键措施在于实现金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并建立生态闭环机制。在这一机制中,金融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与风险分散,为创新链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支持;创新链通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在结构优化与价值升级方面实现突破;而产业链的需求导向反作用于金融链和创新链,促进其功能的优化与强化,三者之间形成互动共生、协同赋能的闭环。在三链协同创新驱动模型理论框架下,应以金融链作为突破口,聚焦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探索三链协同创新机制的路径设计与实施策略。金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生态闭环机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具有明显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融链 创新链 产业链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健 王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8,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核心动力。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的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升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核心动力。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的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升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和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之间发挥重要的传导作用。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结构升级 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雪英 程广斌 李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通过推动数字技... 文章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新颖度提升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合作文化强化了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技术禀赋存在差异的企业和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度地区企业而言,数据要素对其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果是一致的;而在不同环境敏感型企业中,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助力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新颖度 产业链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是否提升了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健 孟纹羽 公雪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 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国制造2025》会通过创新效应、竞争效应以及资源效应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制造2025》对资本技术型、国外供给依赖度较高和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链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产业链 创新效应 竞争效应 资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