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蔚然 吕孟玲 +3 位作者 白红雨 孙悦 王慧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1-368,共8页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断增大;随着AA浓度、体系温度、体系pH增加,吸附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沙棘果渣DF添加量8 mg/mL、AA 4μg/mL、pH5、温度35℃、作用时间8 h时,吸附率最大,此时吸附量为44.8μg/g。且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在胃环境中,当pH1.5~2.5、消化时间1~2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比较稳定,AA释放率为0~12.28%;在肠环境中,胆盐浓度0.1%,消化时间3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稳定性最好,AA释放率为14.75%。另外,Langmuir(R^(2)=0.93)、Freundlich(R^(2)=0.90)2种等温吸附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4)均能够很好地拟合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表明该吸附过程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本研究可为沙棘DF在AA吸附脱毒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 丙烯酰胺 吸附 体外模拟消化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物基质对纳米塑料的胃肠道行为与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詹蕾卉 王星艳 +6 位作者 罗诗睫 罗丹 曾雅琪 李颖彬 易宇婷 郭智丹 陈澄宇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2-741,共10页
随着塑料产量的持续增加和回收率的低下,大量塑料进入环境,并通过机械磨损、光照和生物降解等途径分解为小于100 nm的纳米塑料(NPs).它们通过口服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生殖、神经和关节等多方面的毒性,严重威胁... 随着塑料产量的持续增加和回收率的低下,大量塑料进入环境,并通过机械磨损、光照和生物降解等途径分解为小于100 nm的纳米塑料(NPs).它们通过口服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生殖、神经和关节等多方面的毒性,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N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环境和胃液中的迁移转化,且大多数忽视了食物基质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NPs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安全风险,本研究拟建立人体胃肠道(GIT)体外消化模型,使用时间动态光散射法(DLS)探讨NPs在不同食物基质下的胃肠道行为和胶体稳定性.结果表明,食物基质会吸附在NPs表面,增大其初始粒径.在加入蛋白、淀粉、油类等食物基质后,NPs的水动力学直径(D_(h))从54.47 nm增加到405.17、89.03、618.22 nm.该变化受到消化过程中的pH、溶液电解质和消化酶的影响.在胃期阶段,zeta(ζ)电位接近0;而在肠期阶段,ζ电位表现为负电荷,范围从−21.29 mV到−28.02 mV.总体而言,NPs在胃期阶段表现为粒径增大和胶体不稳定,而在肠期阶段则表现为粒径减小和胶体稳定.食物基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蛋白质会被蛋白酶降解,在NPs表面形成蛋白冠,这使其在口腔阶段表现出独特的粒径增加,并在胃期呈现出更强的胶体不稳定性(ζ电位为−1.308 mV).淀粉作为中性分子,不影响体系中的静电相互作用,但能够通过增加粒径和降低ζ电位来更有效地降低胶体稳定性.从口腔到胃期,D_(h)由229.7 nm增加至30036.67 nm.油类物质在胰酶作用下被消化为脂肪酸,并吸附在NPs表面,与胆盐形成胶束,在肠期表现出更强的胶体稳定性,ζ电位为−28.017 mV,高于其它食物基质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NPs在食物基质与消化道作用下的胃肠道行为提供新思路,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 人体健康 食物基质 凝聚动力学 模拟体外消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消化模型中的消化与吸收 被引量:32
3
作者 闵芳芳 聂少平 +1 位作者 万宇俊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29,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青钱柳多糖并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同时,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的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体外消化后产物的分子质量、还原糖含量和游离单糖含量,研究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模拟胃和胃肠道中的消化与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青钱...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青钱柳多糖并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同时,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的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体外消化后产物的分子质量、还原糖含量和游离单糖含量,研究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模拟胃和胃肠道中的消化与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青钱柳多糖的中性糖含量为31.17%,糖醛酸含量为38.44%,是一种果胶类的多糖;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模拟胃中会产生絮凝沉淀,而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的肠道消化阶段絮凝沉淀消失;青钱柳多糖经模拟胃和胃肠道消化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与多糖水溶液相比,多糖胃电解质溶液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的保留时间提前,同时,消化产物的还原糖和游离单糖含量也没有改变。结论:青钱柳多糖在体外模拟胃和模拟胃肠道均未被消化;但体外模拟胃中酸性环境和胃电解质溶液体系分别对青钱柳多糖的稳定性和构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多糖 模拟胃肠道模型 体外消化 体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富含多糖面包的体外消化酵解特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柳芳伟 张珊珊 +3 位作者 陈苏明 聂少平 胡婕伦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49,共7页
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估计血糖负荷(estimate glycemic load,eGL)、淀粉水解率和淀粉组成,研究分别含有不同多糖面包的体外消化情况,并将它们与不含多糖面包和白面包进行... 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估计血糖负荷(estimate glycemic load,eGL)、淀粉水解率和淀粉组成,研究分别含有不同多糖面包的体外消化情况,并将它们与不含多糖面包和白面包进行比较。此外,对3种多糖面包的消化后产物分别用正常受试者和糖尿病患者粪便进行体外模拟大肠酵解,并以菊粉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其在酵解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糖消耗情况。结果表明,不含多糖面包、含魔芋面包、含瓜尔胶面包以及含燕麦β-葡聚糖面包的eGI分别为53.24、52.41、52.84、52.71,eGL分别为9.79、9.16、9.00、8.76,不含多糖面包的eGL显著高于3种多糖面包(P<0.05),并且相较于白面包,3种多糖面包均具有低淀粉水解率和高抗性淀粉相对含量;酵解过程中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pH值逐渐下降,消化产物中大量的不可消化糖类被微生物利用,糖消耗率均在72%以上,明显高于菊粉的糖消耗率。综上可以认为,3种多糖面包均属于低GI、低GL食物,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在一定食用量范围内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计血糖生成指数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 大肠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诺 张东杰 +1 位作者 张桂芳 鹿保鑫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依据体外消化状态和消化部位的不同对体外模拟消化进行了分类、简述,对不同种类的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列举了体外模拟消化在不同营养成分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体外模拟消化 口腔消化 胃消化 肠道消化 功能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脂肪在早产儿体外胃肠道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靖雯 陈嫣 +6 位作者 赵自宽 刘威 崔箫 翁加玉 徐亚华 韦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1,共6页
建立体外模拟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动态模型,研究母乳脂肪在婴儿胃部和小肠环境的脂解特性。结果表明:母乳脂肪在早产儿胃部消化速度缓慢,120 min时脂解程度为(7.03±0.15)%,在小肠环境中消化速度较快,120 min时脂解程度达到(37.22±... 建立体外模拟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动态模型,研究母乳脂肪在婴儿胃部和小肠环境的脂解特性。结果表明:母乳脂肪在早产儿胃部消化速度缓慢,120 min时脂解程度为(7.03±0.15)%,在小肠环境中消化速度较快,120 min时脂解程度达到(37.22±1.43)%。母乳脂肪消化全期脂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主要为C18∶1n-9、C18∶2n-6和C16∶0,在小肠阶段释放出的sn-2位甘油单酯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0、C14∶0、C18∶1n-9和C18∶2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脂肪 早产儿 体外模拟消化 胃消化 小肠消化 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消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责 贾慧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5期61-64,68,共5页
体外消化模型是用于研究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消化吸收率及成分释放的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研究中。其作为食品和药品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被用于分析食品及药品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利用度和消化率。相比于体内消... 体外消化模型是用于研究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消化吸收率及成分释放的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研究中。其作为食品和药品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被用于分析食品及药品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利用度和消化率。相比于体内消化试验,具有成本低、试验周期短、结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从模拟对象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已有的体外消化模型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分别介绍了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细胞培养模型3类常用模型。静态模型只能简单模拟消化过程,动态模型可以同时模拟胃肠道中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另外细胞培养模型通常被制药工业用于评价潜在药物吸收机制的手段。最后,结合微型化和程序自动化2个方面分析了体外消化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消化模型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细胞培养模型 胃肠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鱼水解肽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苏晓明 刘小红 +4 位作者 王亚雨 向沙沙 石丽华 朱炫 陈杰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9期202-213,共12页
本试验以甲鱼水解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肠道模拟系统、依托Caco-2细胞模型,利用16S rRNA(V3-V4)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HPLC检测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qPCR检测Caco-2细... 本试验以甲鱼水解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肠道模拟系统、依托Caco-2细胞模型,利用16S rRNA(V3-V4)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HPLC检测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qPCR检测Caco-2细胞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甲鱼水解肽的干预可显著降低(P<0.05)肠道中小杆菌属(Dialister)、活泼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 gnavus)、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等促炎菌的相对丰度,同时提升肠道微生物产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和异戊酸的含量,其中低浓度(5 mg/mL)甲鱼水解肽促进肠道微生物产短链脂肪酸的效果相较于中(25 mg/mL)、高浓度(50 mg/mL)甲鱼水解肽更加稳定。此外,短链脂肪酸对调节肠道免疫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Caco-2细胞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正常的Caco-2细胞,甲鱼水解肽能够调节免疫相关基因TLR4、NF-κB、MD2的表达,促进细胞促炎基因IL-6、IL-1β和TNF-α和抑炎基因IL-10的表达,进而激活细胞免疫;对于细胞炎症模型,甲鱼水解肽下调促炎基因IL-1β的表达,上调抑炎基因IL-10的表达,降低iNOS的相对表达量,进而缓解细胞的炎症反应。综上所述,甲鱼水解肽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维持肠道稳态、提高免疫能力来发挥益生作用,对探究动物源生物活性肽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和营养价值评价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水解肽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SCFAs) 免疫调节 体外肠道模拟消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