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年间伊犁户屯问题再探
1
作者 衡宗亮 张艾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户屯是清代伊犁农业开发中的特殊类型,根据满文档案可知,其创办时间更可能始于乾隆二十五年。户屯构造,主要包括了商民、客民、为民遣犯和绿营眷兵分户子弟四类。户屯最早依附于兵屯,其管理实现了从理事同知向抚民同知的转变。
关键词 乾隆年间 伊犁 户屯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道时期的诗学思潮转向
2
作者 钱佳楠 郭院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回归正统。在继续强调诗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前提下,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得到体认,个人化与纪实性成为该阶段的诗歌特征。诗学思潮则趋向敛华就实,情志并重。诗论家集中总结了清中叶以后的诗学经验,丰富了“学人之诗”的理论内涵。“以人论诗”将诗人的品行节操作为评判标准,崇“真”尚“志”,强调诗与人一。这些诗学观念既是嘉道诗坛对清前中叶诗歌的继承与反思,也是晚清志士之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诗学思潮 学人之诗 志士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额伦特兵败看雍正朝中央政府对昆仑山南路管控策略的调整
3
作者 彭蔹淇 马天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进程中,康熙五十七年(1718)额伦特兵败事件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该事件并未改变康熙朝大兵进剿的既定策略,但在事实上已经为雍正朝对昆仑山南路地区及时调整管控策略埋下伏笔,进而逐步实现了从大军进剿到重点驻防的... 在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进程中,康熙五十七年(1718)额伦特兵败事件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该事件并未改变康熙朝大兵进剿的既定策略,但在事实上已经为雍正朝对昆仑山南路地区及时调整管控策略埋下伏笔,进而逐步实现了从大军进剿到重点驻防的根本转变,从而为中央政府的全面布控直至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伦特兵败 雍正朝 中央政府 昆仑山南路 管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嘉庆两朝对白山派和卓后裔招抚政策得失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8,共13页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 白山派大、小和卓败亡之后,清朝对其后裔采取了严密的清查措施,确定了"罪不及妻孥"的处理原则,实行积极招抚并安置京师的政策,以消除潜在的危险,实现天山以南的长治久安。乾隆朝实行的清查措施与招抚安置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嘉庆初年继续对外逃的大和卓后裔萨木萨克实行积极招抚政策,但在萨木萨克接受招抚携妻、子来投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未能妥善处理,措施失当,致使其畏惧逸去。嘉庆十九年玉努斯案定案之原因十分复杂。以玉努斯案为转折点,清朝中止了自乾隆二十六年以来对白山派和卓后裔长期持续实行的正确的招抚政策。政策的转变,造成了严重的后患,是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新疆持续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嘉庆朝 白山派和卓后裔 招抚安置 玉努斯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的移用与致用:从道光六年彗星见事件看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态度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志辉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7,共10页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 清道光六年(1826)春有彗星出现,两广总督阮元幕僚李明彻据此认为将出现旱灾,改变了阮元先前认为将会有战争的判断,并影响其决策。阮元原来的判断基于中国传统星占理论,李明彻的判断则是对西方自然哲学中四行说理论的实际运用。李明彻关于彗星的西学知识源于清初游艺的《天经或问前集》,又把相关内容辑录到其《圆天图说续编》之中,但在一些注解中加入了"五行"字样,是对四行说的移用,并淡化了原著带有的基督神学色彩。把整个事件与其他文献相互印证,显示出乾嘉学者对四行说的普遍态度:总体上排斥耶稣会士输入的、基督神学化的四行说,但接受四行说揭示事物关系的"实理"及其具体的操作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彗星见 四行说 阮元 李明彻 乾嘉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妥与开皇乐议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四海 葛恩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隋初开皇乐议历时十三载,最终被何妥"黄钟一宫"调结束。何妥不仅因为懂音乐才得到隋文帝的信任,更因为他懂政治,他用"黄钟一宫"调将政治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乐与政通;他利用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维护隋朝... 隋初开皇乐议历时十三载,最终被何妥"黄钟一宫"调结束。何妥不仅因为懂音乐才得到隋文帝的信任,更因为他懂政治,他用"黄钟一宫"调将政治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乐与政通;他利用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维护隋朝的政治统治。"黄钟一宫"调在隋开皇期间的运用,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因此,何妥并非不懂音乐,他是一位深谙音乐与政治之关系的音乐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开皇乐议 何妥 黄钟一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策略与效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方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5,共7页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朝施政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雍正朝 改土归流 原因、策略与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嘉庆年间小说的新变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嘉庆年间,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些新变,预兆了后来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选择。个性张扬和妇女解放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对传统典雅价值的颠覆在小说中出现,也出现了按照传统价值改造小说的趋向。对于这些代表了新变趋向的小说,还是需要作... 在嘉庆年间,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些新变,预兆了后来小说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选择。个性张扬和妇女解放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对传统典雅价值的颠覆在小说中出现,也出现了按照传统价值改造小说的趋向。对于这些代表了新变趋向的小说,还是需要作进一步发掘,对于嘉庆年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也需要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年间 小说史 古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顺治帝亲政后之“御制”书考释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春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清顺治十二年到十三年这两年的时间内,顺治帝"御制"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字数少,资料范围限定于经史,且多有大臣写后序,并有内府刻本,但实录对这些书籍的记载并不规范。考各种官修书籍对顺治帝"御制"书的记载,发现... 清顺治十二年到十三年这两年的时间内,顺治帝"御制"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字数少,资料范围限定于经史,且多有大臣写后序,并有内府刻本,但实录对这些书籍的记载并不规范。考各种官修书籍对顺治帝"御制"书的记载,发现各书的记载相当混乱,甚至否定这些书籍为顺治帝"御制"。从"御制"书的性质来看,有十分明显的教化性,应该与顺治帝效法明太祖有关,并借此争取人心、鼓励言官进谏。顺治十三年以后,顺治帝的兴趣转向佛教,加之不善创作,不再重视相关书籍的纂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顺治帝 亲政 御制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学术视野下的以诗论骈文——陈文述《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诗考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金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陈文述的《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一首以诗论骈体文的长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首诗不但对中国古代骈文史进行了独特的思考,而且从辨体、炼格、选材、措辞、师古与知识储备等多个维度讨论了骈文创作的诸多重要问... 陈文述的《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一首以诗论骈体文的长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首诗不但对中国古代骈文史进行了独特的思考,而且从辨体、炼格、选材、措辞、师古与知识储备等多个维度讨论了骈文创作的诸多重要问题,倡导骈文作家学者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骈文的理论资源,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陈文述对古代骈文史与骈文创作诸多问题的深入讨论,不仅体现了乾嘉考据学极盛时期对骈文史与骈文创作的理论思考,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古代骈文的别样的历史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述 骈文创作 骈文史 乾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忠孝观”诗学思想探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1,共5页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 翁方纲能在乾嘉诗坛成为继沈德潜之后的诗坛盟主,除他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乾隆帝暗中扶持密切相关。其中一主要原因在于他有意识地极力宣扬、发挥乾隆帝"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成为传播"忠孝论"的马前卒。是以关于翁方纲诗学思想,如果说"肌理说"是明面上的重要诗说,"忠孝观"则是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诗学思想 忠孝观 乾隆帝 乾嘉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奏与京控:嘉庆帝的“言路”及其疏通努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23,共12页
由于将乾隆末年以来政治衰退的关键原因归结为和珅擅权导致的上下"壅弊",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将"去壅弊"树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帝王"治道",认为只有实现"下情无不上达",方能顺利施行"新政"... 由于将乾隆末年以来政治衰退的关键原因归结为和珅擅权导致的上下"壅弊",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将"去壅弊"树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帝王"治道",认为只有实现"下情无不上达",方能顺利施行"新政"中的各项"治术"。为此,嘉庆帝倡导"广开言路",先是鼓励官员积极上奏言事并扩大奏事官员的范围,继而下令受理所有士民的京控呈词,从而形成两条分别以官、民为载体的"言路",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采取多种举措以维护两条"言路"传递"下情"的能力。嘉庆帝对官员密奏的鼓励和彻底放开京控不仅一度改变了官场气象,而且士民因遭受冤屈而产生的压抑和愤怒亦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嘉庆帝的"去壅弊"努力使他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到了吏治民情的真实信息,并为其展开相应的整顿奠定了基础。虽然最终无力挽回颓势,嘉庆帝的积极行动却多少延缓了"国家的崩溃",从而对清帝国的历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帝 “广开言路” 密奏 京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公羊学的奠基人——刘逢禄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立了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公羊学 乾嘉 晚清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中的田制等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晋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94,共23页
根据律令分析和文献记载,并参证《算数书》的成书年代,《二年律令》的颁行应始于汉王二年。汉初继承秦代,推行240平方步的大亩,目的是鼓励垦荒,扩大耕地,保证有足够的土地休耕。秦汉亩制有粗略计算的亩制和实际核算亩制,前者主要计算“... 根据律令分析和文献记载,并参证《算数书》的成书年代,《二年律令》的颁行应始于汉王二年。汉初继承秦代,推行240平方步的大亩,目的是鼓励垦荒,扩大耕地,保证有足够的土地休耕。秦汉亩制有粗略计算的亩制和实际核算亩制,前者主要计算“不可垦田”和“可垦不垦田”的面积,后者主要计算耕地和“垦田”的面积。名田宅的爵位降等继承不等于田宅降等继承,名田宅的面积也不等于耕地和实有房屋的面积。汉初的土地制度实际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土地制度。它把赐田和授田合为一体,在整合原有耕地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垦荒,制定了从彻侯到平民阶层所占有国家土地资源的配额,并承认和保护其开垦草田所得耕地的所有权,允许继承、转让、买卖和赠送。汉初的土地制度应是土地私有,而不是土地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汉二年 亩制 名田宅 土地私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绪年间黄河三角洲的河患与移民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靖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4,89,共4页
光绪年间 ,黄河三角洲河患次数多 ,规模大 ,持续时间长 ,造成的灾祸重。河患下的灾民迁移贯穿光绪年间的始终 ;移民安置区域集中于沿河两岸地势高处及利津东部、广饶东北部黄河新淤滩地 ;移民形式为政府安置与自发迁徙间杂 ;
关键词 光绪年间 黄河三角洲 黄河决口 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之际诗人的诗心与诗歌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靖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乾嘉之际是清代历史的 转折期,时世的盛与衰在悄然消长,专制统治的松与紧在 微妙张弛。生活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诗人们感受着、承担着时代、社会沧桑暗换所带给他 们的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同时以中国士人经千年积淀而成的执... 乾嘉之际是清代历史的 转折期,时世的盛与衰在悄然消长,专制统治的松与紧在 微妙张弛。生活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诗人们感受着、承担着时代、社会沧桑暗换所带给他 们的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同时以中国士人经千年积淀而成的执著寻找、确立着自己的 人生位置与价值,在不得不平凡的生活中对抗为外力所强加的平庸,并以此塑造了乾嘉之 际的诗歌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心 诗歌 诗人 清代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文学研究 生活现实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御选文章看康、乾官方文章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德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2,共9页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等集,集中体现了清廷"清真雅正"的文章思想,与《古文渊鉴》相比,在规范性的要求上大大加强,体现了清代文化统治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康、乾时期 御选文章 清真雅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真宗朝“五鬼”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智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被称为“五鬼”的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皀,是宋真宗朝政治 舞台上极为活跃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对 历史产生的巨大的负面作用,使人们忽略了对“五鬼”作更深入、全面甚至是... 被称为“五鬼”的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皀,是宋真宗朝政治 舞台上极为活跃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对 历史产生的巨大的负面作用,使人们忽略了对“五鬼”作更深入、全面甚至是较为客观的研 究。本文从宋代文官政治体制的角度,探讨了“五鬼”在真宗朝得势的原因;并从科举制度 、宋代经济和财政管理以及对宋代文化基础性的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五鬼”对宋代文官 体制的建立和宋代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而阐述了真宗朝在有宋一代历史发展进程 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真宗朝 五鬼 文官体制 科举制度 宋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乾嘉考据学——以钱大昕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6,共5页
西学对于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发展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引人思索的历史问题,争议颇多。钱大昕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个案进行细致分析,是推动研究深入的重要一步。在西学的刺激下,钱大昕刻苦钻研中西天文学、数学... 西学对于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发展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引人思索的历史问题,争议颇多。钱大昕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个案进行细致分析,是推动研究深入的重要一步。在西学的刺激下,钱大昕刻苦钻研中西天文学、数学,认识到西学有超过中学的地方,主张"能用西学",反对"为西人所用",号召士人研究自然科学;他致力于发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遗产,希望人们能继绝学而奋起,以与西学抗衡;他还以天文历算学知识订经考史,解决了很多经史之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此可以看到,西学对乾嘉考据学的影响主要在如何看待西学、在西学刺激下发掘中学以及用自然科学知识考史等层面,至于以钱大昕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者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品格和治学格调,并未受到西学影响,他们研究学问的价值体系依然是"中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乾嘉考据学 钱大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嘉道时期的人才危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清代嘉庆、道光时期,官场人才总的情况是真才失意,庸才、奴才得志,出现人才危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酷压迫和为专制主义服务的传统道德、纲常名教的严重桎梏,即专制的外压和道德的内伤,是两个导致人才危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嘉庆道光时期 人才危机 专制压迫 道德桎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