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te electron effects and π-π interactions of α-diimine nickel complexes
1
作者 Yizhan Wang Hailong He Dan Pe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68,共7页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el-based catalyst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olefin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In this work,various N-aryl substituent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ic effects were synthesized and introduced intoα-diimine ligands.The asprepared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s showed high polymerization activity(0.9×10^(7)–3.0×10^(7)g·mol^(−1)·h^(−1))i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genera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with adjustable molecular weights(Mn values:7.4×10^(4)–146.9×10^(4)g·mol^(−1))and branching densities(31/1000 C–68/1000 C).The resul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show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high tensile strength(up to 25.0 MPa)and high strain at break values(up to 3890%).The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polar monomers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these nicekel complexes,ultimately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π-πinteraction effect electronic effect polar mono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韦寿莲 郭小君 +2 位作者 严子军 刘永 汪洪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为虚拟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 DPHP)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用紫外...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为虚拟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 DPHP)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索了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与功能单体丙烯酸( AA)相比,MAA 与DOP的结合能力更强,其最佳结合的物质的量比为6:1。考察 MIP 对 DOP、DPH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的选择吸附性能,发现该聚合物对 DPHP具有更高的选择吸附性。以制备的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 HPLC分析,考察了淋洗剂与洗脱剂的种类和用量对 DPHP 回收率的影响。将 DPHP 甲醇溶液加载至萃取柱后用1 mL甲醇-水(1:9,v/v)淋洗,5 mL甲醇-乙酸(9:1,v/v)洗脱,DPHP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MI-SPE)柱上的回收率达到96.8%,而在非印迹固相萃取( NISPE)柱上的回收率仅为52.9%。将建立的 MISPE-HPLC方法应用于测定兔口服 DPHP后不同时间点兔血清中 DPHP的浓度,发现其血药浓度的最大值为5.88μg/mL,达峰值时间为4 h,DPHP加标回收率为90.0%~9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模板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 兔血清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IP )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di(2-propylheptyl)phthalate(DP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途的改性剂——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3
作者 孙载坚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改性剂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杜邦Packaging公司 INDUSTRIAL polymer公司 加工稳定性 熔体强度 工程塑料 韧性 抗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斌 黄河 +1 位作者 刘少琼 余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且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复合材料的结...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且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乙烯醇 导电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反应条件 结构 光电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斌 黄河 +1 位作者 刘少琼 余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3-836,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苯胺 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和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获得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 ,并且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热重曲线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
关键词 聚苯胺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法 电导率 光电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纳米氧化锡锑/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芦小松 项尚林 赵石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6-19,22,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1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将纳米ATO水浆与WPU复合,合成了纳米ATO/WPU复合乳液。研究了不同ATO含量对复合乳液光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1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将纳米ATO水浆与WPU复合,合成了纳米ATO/WPU复合乳液。研究了不同ATO含量对复合乳液光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分析仪等对乳液的热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ATO/WPU复合乳液中ATO质量含量为6%时,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1.5%,红外光平均屏蔽率高达73.7%。乳液的热性能优异,且纳米ATO粒子在乳液中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水性聚氨酯 红外屏蔽 纳米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 被引量:18
7
作者 佘泽昇 雷冬 +2 位作者 何锦涛 朱飞鹏 白鹏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8-2436,共9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混凝土技术在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中有大量应用,而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加固维修的关键因素是其界面粘结性能,因此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对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以一种基于专...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混凝土技术在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中有大量应用,而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加固维修的关键因素是其界面粘结性能,因此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对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以一种基于专门设计的试验装置进行弯曲剪切试验来研究CFRP-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法得到的应变场确定碳纤维布的脱粘长度,同时对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试验中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弯剪破坏的原因是弯矩的增大导致界面粘结强度和极限荷载的降低。通过对比弯剪试验和理论应变分布曲线,证明试验的有效性。粘结区在弯曲作用下产生的正应力有一个固定的有效区域,在该区域以外不会产生正应力。因此,在工程应用中,确定碳纤维布板的剥离长度可以减少维护工作,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在受弯曲和拉伸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加载端有效应力区域内进行再加固,增加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混凝土 弯剪试验 界面粘结应力 弯剪破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长纤增强热塑性BMC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亚华 袁象恺 余木火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9,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长纤维增强ABS树脂BMC,并模压成ABS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玻纤质量分数、长度,填料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橡胶种类以及质量分数对长纤增强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制备的长纤增强ABS复合材料... 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长纤维增强ABS树脂BMC,并模压成ABS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玻纤质量分数、长度,填料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橡胶种类以及质量分数对长纤增强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制备的长纤增强AB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及优良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热塑性BIVIC 长纤增强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