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4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_(2.5) probabilistic forecasting system based on graph generative network with graph U-nets architecture
1
作者 LI Yan-fei YANG Rui +1 位作者 DUAN Zhu LIU 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304-318,共15页
Urban air pollution has brought great troubles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other aspects.Predicting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air pollution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 Urban air pollution has brought great troubles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other aspects.Predicting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air pollution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ance and prevention effort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interval prediction method that consider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of PM_(2.5)signals from multiple stations.K-nearest neighbor(KNN)algorithm interpolates the lost signal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on,transmission,and storage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data.Graph generative network(GGN)is used to process time-series meteorological data with complex structures.The graph U-Nets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GN model to enhance its controllability to the graph generation process,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model.In addition,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is incorporated to improve the dimensional disaster defect of traditional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interval prediction.With the support of sparse strategy,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SBR-KDE)is very efficient in processing high-dimensional large-scale data.The PM_(2.5)data of spring,summer,autumn,and winter from 34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in Beijing verified the accuracy,generalization,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interva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interval forecasting graph generative network graph u-nets 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uator fault diagnosis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based on improved Elman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玉山 李岳明 +2 位作者 张国成 张英浩 吴海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08-816,共9页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 work in a complex marine environment. Its system reliability and autonomous fault diagnosi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to take cor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 work in a complex marine environment. Its system reliability and autonomous fault diagnosi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to tak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policy in a failure.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water vehicle which has uncertain system and modeling difficulty, an improved Elman neural network is introduced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underwater vehicle motion modeling. Through designing self-feedback connection with fixed gain in the unit connection 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feedback of the output layer node, improved Elman network has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This method for high-order nonlinear system has stronger identification ability. Firstly, the residual is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output of the underwater vehicle model(estimation in the motion state) with the actual measured values. Second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al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fault judging criteria. Finally, actuator fault diagnosis of th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fault diagnosis THRUSTER improved Elman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f-potential inversion based on Attention U-Net deep learning network
3
作者 GUO You-jun CUI Yi-an +3 位作者 CHEN Hang XIE Jing ZHANG Chi LIU Jian-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56-3167,共12页
Landfill leak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environmental health,risking the contamination of both groundwater and soil resources.Accurate investigation of these sites is essential for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 Landfill leak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environmental health,risking the contamination of both groundwater and soil resources.Accurate investigation of these sites is essential for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The self-potential(SP)stands out for its sensitivity to contamination plumes,offering a solution for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the movement and seepage of subsurface pollutants.However,traditional SP inversion techniques heavily rely on precise subsurface resistivity information.In this study,we propose the Attention U-Net deep learning network for rapid SP inversion.By incorporating an attention mechanism,this algorithm effectively lea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ray-style SP data and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subsurface contaminated sources.We designed a synthetic landfill model with a heterogeneous resistivity structure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Attention U-Net deep learning network.Additionally,we conducted further validation using a laboratory model to assess its practical applicability.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gorithm is not solely dependent on resistivity information,enabling effective locating of the source distribution,even in models with intricate subsurface structures.Our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tool for SP data processing,enhanc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in the field of near-subsurfa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OTENTIAL attention mechanism u-net deep learning network INVERSION landfi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microwave drying of selenium-rich slag using incremental improv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英伟 彭金辉 +2 位作者 梁贵安 李玮 张世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41-1447,共7页
In the non-linear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the incremental improved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ere used to build a predictive model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nd... In the non-linear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the incremental improved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ere used to build a predictive model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microwave power, the acting time and the rotational frequency) for microwave drying of selenium-rich slag. The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obtained from the quadratic form of the RSM are: the microwave power of 14.97 kW, the acting time of 89.58 min, the rotational frequency of 10.94 Hz, and the temperature of 136.407 ℃. The relative dehydration rate of 97.1895% is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incremental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can predict the drying process results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sult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network, and the mean squared error is 0.16. The optimiz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RSM can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much more broad range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s and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can predict the results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follow-up produ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dry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ptimization incremental improv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er R-CNN与U-Net算法的桥梁病害识别与量化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乔朋 梁志强 +3 位作者 段长江 马晨 王思龙 狄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638,共12页
为实现桥梁病害检测的自动化,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桥梁表观病害的智能识别和尺寸确定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病害识别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和遗传算法对区域候选网络锚框进行优化设计;以裂缝预测区域为基础,... 为实现桥梁病害检测的自动化,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桥梁表观病害的智能识别和尺寸确定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病害识别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和遗传算法对区域候选网络锚框进行优化设计;以裂缝预测区域为基础,提出ResNet34结合U-Net的裂缝形态提取方法,并结合裂缝形态学研究了裂缝像素宽度和长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锚框优化设计可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表观病害识别效果,5类常见病害的预测准确率、召回率、平均精确率分别由68.40%、69.87%、74.64%提升到85.40%、83.59%、83.72%;利用病害预测框,结合改进U-Net算法的裂缝像素尺寸计算,可实现裂缝病害尺寸的自动测量;基于改进Faster R-CNN和改进U-Net的方法可实现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的智能识别和尺寸量化,从而提高桥梁病害检测效率并促进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表观病害识别 裂缝尺寸确定 改进Faster R-CNN 改进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修剪枝条分割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振帅 宋龙 +4 位作者 周艳 何磊 朱贺 王治民 韩大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94-200,206,共8页
针对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果园修剪中人工修剪及半自动化修剪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U-Net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VGG16与U-Net结合构建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采用VGG16作为上采样特征提取网络,运用注意力机制SEnet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提升... 针对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果园修剪中人工修剪及半自动化修剪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U-Net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VGG16与U-Net结合构建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采用VGG16作为上采样特征提取网络,运用注意力机制SEnet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提升分割精度,进而与下采样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实现端到端图像分割效果。结果表明,测试集上SE2网络模型(改进U-Net网络模型)的MIo U、MPA均大于原始U-Net网络模型;在SE2网络模型中,当r=8时测试集的MIo U、测试集的MPA、训练集的F_(score)、测试集的F_(score)均最大,分别为89.59%、94.17%、0.942806、0.944506;在试验台上对SE2网络模型(r=8)进行性能验证,表明SE2网络模型(r=8)分割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net 网络模型 冬季休眠期 矮化苹果树 修剪枝条 分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地质雷达图谱隧道衬砌厚度量化识别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奉建军 林元铖 +3 位作者 周斌 王新宇 董嘉 李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传统地质雷达图谱隧道衬砌厚度识别采用射线追踪法与人工判识,自动化程度不高。本文分析了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谱特征,制作地质雷达图谱衬砌厚度数据集,利用数据增强技术实现样本扩容,基于改进的U-Net语义分割目标识别网络对模型进行训... 传统地质雷达图谱隧道衬砌厚度识别采用射线追踪法与人工判识,自动化程度不高。本文分析了隧道衬砌地质雷达图谱特征,制作地质雷达图谱衬砌厚度数据集,利用数据增强技术实现样本扩容,基于改进的U-Net语义分割目标识别网络对模型进行训练与评估。改进的U-Net网络对衬砌厚度自动识别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PA)分别为94.2%与96.7%,且检测效率为原始U-Net网络的3.75倍。提出了一种模板匹配算法,对自动识别的衬砌厚度雷达图谱实际坐标系进行重建,建立像素坐标与实际坐标间的映射关系,完成隧道地质雷达图谱衬砌实际里程与厚度的量化识别,并实现了衬砌欠厚信息的快速统计与输出,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地质雷达 图像识别 厚度检测 改进的u-net网络 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U-Net到Transformer:深度模型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玮智 于谦 +2 位作者 苏金善 乎西旦·居马洪 林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4-222,共19页
精准分割医学图像中的病灶对医生探寻病因和制定诊疗方案起关键作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促使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衍生出多种模型架构。U-Net架构以其巧妙的跳跃连接、易于优化的模块设计成为这一领域的基准模型。然而,U-Net以... 精准分割医学图像中的病灶对医生探寻病因和制定诊疗方案起关键作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促使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衍生出多种模型架构。U-Net架构以其巧妙的跳跃连接、易于优化的模块设计成为这一领域的基准模型。然而,U-Net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主干,在长期建模依赖关系方面只擅长获取局部特征,基于CNN的各项方法在执行分割任务中缺乏对图像长期相关性的解释,无法提取全局特征。为帮助本领域学者了解U-Net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对2016-2023年U-Net改进工作进行综述。首先,从改进结构位置的角度对U-Net及其各项改进模型进行叙述,探讨各工作的研究目的和创新设计及不足之处;其次,对Transformer与U-Net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改进工作的研究动向;最后,在Synapse和ACDC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和可视化结果表明,Transformer方法在分割精度方面有显著优势,特别是混合网络子块的结合方式,在确保模型性能的同时兼顾效率,证明了该类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割 u-net 结构改进 TRANSFORMER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遥感影像农村道路矢量中心线提取及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怡君 李旺平 +2 位作者 柴成富 尉文博 邓灵芝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遥感影像中农村道路矢量中心线的准确提取对乡村规划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且在下采样过程中易造成图像分辨率下降和局部特征丢失的问题,该文改进U-Net网络模型以提高提取结... 遥感影像中农村道路矢量中心线的准确提取对乡村规划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且在下采样过程中易造成图像分辨率下降和局部特征丢失的问题,该文改进U-Net网络模型以提高提取结果的准确性。首先,网络结构设计两次下采样处理,并将上下文两处特征信息用跳跃层连接,使输出的道路细节清晰;其次,为避免样本不均衡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与广义骰子损失函数叠加的方式提升训练效果;最后,采用邻域质心投票算法和融合算法对提取的道路进行矢量化和中心线优化,得到高精度的农村道路矢量中心线。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在复杂场景的农村道路矢量中心线提取中准确率达95.03%,较4种对比算法(U-Net、DC-Net、PA-Net、SM-Net)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net网络 遥感影像 网络分割 农村道路提取 矢量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LSTM算法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旭红 章立栋 +2 位作者 杨帆 李青 郁董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119,共9页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 为准确识别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制作了桥梁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加载试验.收集了损伤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AE)信号,通过AE信号参数分析,将梁的损伤破坏过程划分为4个典型阶段.构建了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根据经验设置LSTM模型的超参数容易导致网络陷入局部最优而影响了分类结果,提出采用Sine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权重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对LSTM进行超参数寻优.设计了IWOA-LSTM算法模型,训练识别试验梁各损伤阶段的AE信号特征参数.定型网络结构,并识别同种工况下其他梁的AE信号.结果表明:IWOA-LSTM算法模型识别准确率均超过或接近92%,相较于普通LSTM模型,IWOA-LSTM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了约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声发射 损伤识别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和机理模型的机械钻速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双进 江厚顺 +4 位作者 熊梦园 孟胡 詹炜 程荣升 王立辉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为准确预测复杂工况下的机械钻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和机理模型的机械钻速预测方法。首先对收集的8000余条钻井数据进行斯皮尔曼和曼特尔特性分析,筛选出有效施工参数,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VMD)进行数据降噪,然后构建时序卷积网... 为准确预测复杂工况下的机械钻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和机理模型的机械钻速预测方法。首先对收集的8000余条钻井数据进行斯皮尔曼和曼特尔特性分析,筛选出有效施工参数,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VMD)进行数据降噪,然后构建时序卷积网络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TCN-LSTM)作为数据驱动模型,并融合多元钻速预测机理模型,通过物理约束增强数据驱动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实验表明融合模型比单一数据驱动模型或机理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随后,为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采用了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IDBO)对TCN-LSTM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改进种群初始化和更新策略,实现了参数的高效搜索。消融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对比BP、RF、LSTM、TCN模型,TCN-LSTM-IDBO模型可以实现机械钻速的精确预测,并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为钻井施工人员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预测 时序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变分模态分解 蜣螂优化算法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F-DCGAN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2
作者 杨敏 孙文磊 +4 位作者 刘志远 钟荟玄 辜英政 王云浩 张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24,共8页
为解决齿轮箱故障诊断过程中因样本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模型泛化性能不足和识别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MTF-DCGAN和改进EfficientNet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根据马尔可夫转移场(MTF)图像编码原理将收集的一维振动信号转换成二维可视化图像... 为解决齿轮箱故障诊断过程中因样本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模型泛化性能不足和识别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MTF-DCGAN和改进EfficientNet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根据马尔可夫转移场(MTF)图像编码原理将收集的一维振动信号转换成二维可视化图像,按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数据与随机向量输入至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模型中,交替训练生成器和判别器直至实现纳什均衡,生成与原始样本特征相似的新增样本,以此扩充故障数据集;最后,对EfficientNet的MBConv模块数量和激活函数进行改进,并将原始样本及增广后的样本集导入改进后的EfficientNet中进行特征提取,实现齿轮箱故障的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提高了样本不均衡情况下齿轮箱故障的诊断准确率,具有维度变换简单和模型参数量小的优势,加快了收敛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马尔可夫转移场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改进EfficientNet 齿轮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计算的可重构电池网络能效提升与热安全管控
13
作者 党建 罗永春 +2 位作者 张旭 肖逗 贾嵘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可重构电池系统凭借其能量信息耦合优势成为解决电化学储能“木桶效应”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其可用路径规划量会随着电池数目的增多而成倍增长,使得在路径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拓扑结构和负载需求约束,从而使重构策略难以快速制定和应用。... 可重构电池系统凭借其能量信息耦合优势成为解决电化学储能“木桶效应”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其可用路径规划量会随着电池数目的增多而成倍增长,使得在路径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拓扑结构和负载需求约束,从而使重构策略难以快速制定和应用。该文利用可重构电池网络与图的一致性,将电池网络动态控制问题转化为图的遍历寻优问题,提出了基于记忆化搜索的图深度优先遍历的重构电池网络能效提升及热安全管控策略,从而获取了满足拓扑约束条件的最优开关配置,并可排除温度异常的故障电池模组。最后,通过搭建可重构电池网络实验平台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电池网络系统能效及安全性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电池网络 路径规划 图模型 能效提升 热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D-ISSA-CA-CNN模型的电厂碳排放预测
14
作者 池小波 续泽晋 +1 位作者 贾新春 张伟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7-1394,共8页
碳排放的准确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碳减排策略。目前,针对电厂碳排放的研究较少,且传统预测模型训练时间过长。基于此,提出一种分量增广输入的WPD-ISSA-CA-CNN碳排放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地构建“分解-增广融合预测”策略。首先,利... 碳排放的准确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碳减排策略。目前,针对电厂碳排放的研究较少,且传统预测模型训练时间过长。基于此,提出一种分量增广输入的WPD-ISSA-CA-CNN碳排放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地构建“分解-增广融合预测”策略。首先,利用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算法将信号按频率特性分解为子序列,再将全部分量增广(component augmentation,CA)作为模型输入,以减少模型的训练时间。其次,考虑到该模型超参数选择困难,利用多策略融合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ISSA)对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的超参数进行寻优。以山西某发电厂2×25 MW锅炉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利用5种评价指标将所提模型与BP、LSTM、CNN及其混合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混合模型在预测火力发电碳排放中各指标均有最佳的准确度且模型训练速度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预测 小波包分解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起重机桁架臂最大静力响应预测
15
作者 李金平 张宇 +4 位作者 田一 顾海荣 叶敏 张大庆 徐信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1-2740,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预测不同工况下履带起重机桁架臂结构最大静力响应,提出了一种将BP神经网络和改进的COOT算法(ICOOT)相结合的ICOOT-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创建桁架臂在不同工况、杆件尺寸参数和载荷作用下最... 为了快速、准确预测不同工况下履带起重机桁架臂结构最大静力响应,提出了一种将BP神经网络和改进的COOT算法(ICOOT)相结合的ICOOT-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创建桁架臂在不同工况、杆件尺寸参数和载荷作用下最大静力响应的参数化模型,获取静力响应训练样本;其次,使用Tent混沌映射和自适应变异方法改进原始COOT算法,提高其优化能力,得到了改进的COOT算法(ICOOT);最后,确定了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利用ICOOT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建立桁架臂静力分析时输入参数与输出响应之间的代理模型ICOOT-BP。研究结果表明:某型履带起重机桁架臂在多种工况下,ICOOT-BP模型能够快速预测桁架臂的最大静力响应,预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位移和应力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4%,且在预测精度与训练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所对比的其他预测模型。所提ICOOT-BP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履带起重机桁架臂的最大静力响应分析效率,可为桁架臂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准确的结构分析代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起重机 桁架臂 静力响应预测 BP神经网络 改进的COO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n改进的水稻病害轻量化检测
16
作者 郭丽峰 黄俊杰 +5 位作者 吴禹竺 王思吉 王轶哲 包羽健 苏中滨 刘宏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4,共9页
为解决水稻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小目标特征提取困难、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在边缘化设备上实现高效实时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YOLOv8-DiDL。该方法通过引入倒残差移动模块(inverted residual mobile blo... 为解决水稻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小目标特征提取困难、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在边缘化设备上实现高效实时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YOLOv8-DiDL。该方法通过引入倒残差移动模块(inverted residual mobile block,iRMB)增强小目标特征捕捉能力,采用变形卷积模块DCNv2(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优化目标几何变化适应性,结合采样算子DySample(dynamic sample)算法提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并改进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spatial pyramid pooling fast,SPPF)为大核分离卷积注意力模块(large separable kernel attention,LSKA)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8-DiDL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1.4%、83.5%、90.8%;与原始基础网络YOLOv8n相比分别提升7.0、0.5、2.5个百分点,模型权重降低9.7%,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提升7.4%。该研究通过改进模型显著提高了水稻病害检测的精度和部署效率,为智能化农业的实时病害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目标检测 YOLOv8n改进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领域自适应改进胶囊网络的跨工况同步电机故障诊断
17
作者 李俊卿 刘若尧 +2 位作者 韩小平 黄涛 何玉灵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38,共10页
为提高风力发电中同步电机绕组短路故障特征提取能力,解决同步电机运行工况变化引起监测数据分布差异和待诊断样本标签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域自适应改进胶囊网络(DA-ICN)的同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后的胶囊网络提取源... 为提高风力发电中同步电机绕组短路故障特征提取能力,解决同步电机运行工况变化引起监测数据分布差异和待诊断样本标签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域自适应改进胶囊网络(DA-ICN)的同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后的胶囊网络提取源域和目标域中同步电机数据的带有空间信息的故障特征,其次结合领域自适应方法将不同工况中的特征映射到公共特征空间,随后通过改进局部最大均值距离(ILMMD)方法消除不同工况同类故障特征间的分布差异,最终得到跨工况下的同步电机故障诊断模型。经实验室数据验证,DA-ICN模型在各类跨工况实验中的平均诊断精度达到98.44%,特征提取能力、诊断精度和迁移性均优于其他方法,并且能在工况差异较大时有效实现同步电机的跨工况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故障诊断 匝间短路 领域自适应 改进胶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研究
18
作者 徐伟 冷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8-102,共5页
针对网络规模较大导致的检测过程性能波动大、潜在攻击行为识别精度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方法。构建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框架,采集并预处理大规模网络数据,基于关联的特征选择方法提取大规... 针对网络规模较大导致的检测过程性能波动大、潜在攻击行为识别精度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方法。构建大规模网络入侵攻击检测框架,采集并预处理大规模网络数据,基于关联的特征选择方法提取大规模网络流量特征,输送至入侵攻击检测模块。入侵攻击检测模块采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通过隔离树遍历网络流量特征数据计算特征数据异常得分,准确隔离异常数据点,实现攻击检测。一旦检测出异常点,日志告警模块发送警报,并在规则库中记录相应的规则。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异常分值计算结果均在0.79~0.99,能够准确识别入侵攻击流量,并且检测准确率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孤立森林 大规模网络 入侵攻击 分割点 流量特征 异常得分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OA-MS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
19
作者 杨焕峥 崔业梅 +1 位作者 薛洪惠 徐玲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63,共6页
刀具状态监测直接影响产品加工质量,为了提高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的准确性,构建了IPOA-MSCNN-BiLSTM-Attention模型。首先,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来学习数据的时空特征;其次,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刀具状态监测直接影响产品加工质量,为了提高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的准确性,构建了IPOA-MSCNN-BiLSTM-Attention模型。首先,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来学习数据的时空特征;其次,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以增强对关键信息的关注度;再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鹈鹕优化算法(IPOA),用于优化模型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该算法结合自适应惯性权重因子、柯西变异和麻雀警戒机制策略,在CEC2005至CEC2022的众多函数性能测试中综合表现优于传统POA等5种算法;最后,在工业控制计算机(IPC)上运行了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识别精度,可提高加工安全与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状态监测 改进的鹈鹕优化算法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雷暴天气场景的航路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以京津冀地区航班运行为例
20
作者 傅宁 宋子豪 徐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95-9603,共9页
航路网络作为民航运输网络的运行载体,承担着保障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当重要航路点因雷暴扰动失效时,易连锁反应至相邻节点最终导致网络性能的显著下降。针对现有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未有效考虑雷暴扰动的问题,面向... 航路网络作为民航运输网络的运行载体,承担着保障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当重要航路点因雷暴扰动失效时,易连锁反应至相邻节点最终导致网络性能的显著下降。针对现有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未有效考虑雷暴扰动的问题,面向雷暴天气场景,将雷暴扰动特性纳入航路点重要度评估体系,利用博弈论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基于引力模型理论改进了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基于博弈论-改进TOPSIS法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进而采用K中心点算法实现航路点聚类分级。以京津冀地区航班运行为例,对雷暴天气场景下的航路网络节点重要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京津冀航路网络内,南部地区的航路点更易受雷暴天气影响且分布较为密集,该航路网络包含9个重要航路点,当航路网络中的重要航路点因雷暴影响而失效时,会对航路网络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提出的基于博弈论-改进TOPSIS法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出雷雨季节或雷暴高发地区航路网络中的重要航路点,从而为雷暴场景下航路网络结构优化与资源配置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航路网络 节点重要度 博弈论-改进TOPSIS法 K-medoid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