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气隙侧调制的永磁电机绕组因数提升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晨 吉敬华 +3 位作者 凌志健 赵文祥 曾煜 罗泽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0-1270,I0004,共12页
磁场调制电机因具有高转矩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以12槽19对极传统磁场调制电机为研究对象,讨论定子开空气槽对绕组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空气槽开在绕线齿处可以使绕组原始磁动势变化,进而导致绕组因数变化。通过推导模块化张角... 磁场调制电机因具有高转矩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以12槽19对极传统磁场调制电机为研究对象,讨论定子开空气槽对绕组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空气槽开在绕线齿处可以使绕组原始磁动势变化,进而导致绕组因数变化。通过推导模块化张角变化对工作谐波绕组因数的影响,演化出一种绕组因数提升型磁场调制电机。其次,基于能量法分析对比绕组因数提升型结构和传统结构的谐波对转矩的贡献,并利用有限元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绕组因数提升型结构可进一步提升工作谐波的绕组因数,进而实现转矩的提升。最后,制造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隙侧磁场调制 绕组因数提升 磁场调制电机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的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可靠性评估方法
2
作者 白雪岩 樊艳芳 +3 位作者 卢俊龙 侯俊杰 王一波 刘君怡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28-2937,I0076-I0078,共13页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可有效克服传统交流风电系统谐波谐振、无功传输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DC/DC变换器作为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及其关键设备;其次...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可有效克服传统交流风电系统谐波谐振、无功传输等问题,发展前景广阔。DC/DC变换器作为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及其关键设备;其次在分析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及运行工况的基础上,构建其功率开关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以分析其功率损耗和结温变化情况;最后结合关键模块的寿命预测模型和疲劳损伤累积模型计算其故障率,利用改进可靠性框图法评估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该方法有助于减少设备可靠性的评估误差,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全直流发电系统 Boost全桥升压隔离变换器组合型DC/DC变换器 电热耦合模型 改进可靠性框图法 功率开关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PWM-DITC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
3
作者 黄朝志 代礼祥 +1 位作者 孙燕文 吴玉良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9-1168,共10页
开关磁阻电机PWM控制策略中发波信号在励磁相有延时,导致交换相合成转矩脉动过大。对该问题做出了分析,结合脉宽调制技术和改进发波原理,提出一种改进型PWM-DITC(Pulse width modulation technology-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 开关磁阻电机PWM控制策略中发波信号在励磁相有延时,导致交换相合成转矩脉动过大。对该问题做出了分析,结合脉宽调制技术和改进发波原理,提出一种改进型PWM-DITC(Pulse width modulation technology-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控制策略。通过改变励磁时刻与退磁时刻发波信号的衔接,励磁相和退磁相采用不同类型的发波信号,解决信号延时问题,减小转矩脉动。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述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证明改进型PWM-DITC控制策略能够克服绕组励磁延时的问题,抑制转矩脉动,论证了观点的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实际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直接瞬时转矩 脉宽调制技术 改进发波法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超轻量级双注意力模块的ShuffleNetV2面部表情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恩惠 王凡 谭晓玲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4,共7页
针对面部表情识别领域中难以同时实现低参数量与高准确率的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ShuffleNetV2网络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ShuffleNetV2架构,通过微调模型将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PRelu激活函数,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特征... 针对面部表情识别领域中难以同时实现低参数量与高准确率的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ShuffleNetV2网络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ShuffleNetV2架构,通过微调模型将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PRelu激活函数,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特征捕获与分类能力。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种超轻量级双注意力模块LDAM,该模块结合了DCAM注意力机制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并通过捷径连接技术集成到优化后的ShuffleNetV2模型中,以增强模型对细节特征的识别能力及分类效果。在FER2013和CK+两大公认的面部表情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分别达到了69.12%和94.77%的识别准确率,同时保持了低至1.25的模型参数量。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在保持模型轻量化的同时提升识别性能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方法的改进 激活函数 空间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模型 超轻量级双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扰动下PWM边带谐波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少博 徐永海 +3 位作者 陶顺 周胜军 周文 苏灿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81,共10页
配电网背景谐波以及系统中并联运行的电力电子设备开关次谐波等宽频带谐波分量,可经电压、电流采样后进入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系统,并传递至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环节。在边带效应作用下,PWM输出量中将产生一系列与... 配电网背景谐波以及系统中并联运行的电力电子设备开关次谐波等宽频带谐波分量,可经电压、电流采样后进入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系统,并传递至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环节。在边带效应作用下,PWM输出量中将产生一系列与扰动谐波频率相关的次生边带谐波,加剧电力电子变换器输出波形的谐波畸变,已成为电力电子化配电网谐波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此,针对五种典型PWM调制方式,分别建立了考虑谐波扰动影响的PWM边带谐波分析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谐波扰动影响下PWM谐波性能分析的改进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数学模型与所提ITHD指标,分析了采样方式、载波形式以及扰动谐波幅值等因素对谐波扰动下PWM输出波形中边带谐波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宽度调制 谐波扰动 采样方式 载波形式 边带谐波特性 改进总谐波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基频调制电流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成勇 冯定腾 +2 位作者 熊小玲 李晓博 姚辰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726-7738,I0020,共14页
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是一种新型的电流源换流器,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控制灵活,且无换相失败风险等优点,在直流输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CSC存在直流电压波动大,开关损耗高等问题... 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是一种新型的电流源换流器,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控制灵活,且无换相失败风险等优点,在直流输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CSC存在直流电压波动大,开关损耗高等问题,不适用于直流输电场景。基频调制的CSC虽然缓解了直流电压波动,但是其仅有一个控制自由度,无法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针对上述问题,在基频调制CS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改进型基频调制电流源换流器。首先分析改进基频调制原理和换流器交直流侧谐波特性,并设计直流滤波器;然后,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系统功率控制策略;同时考虑到系统需要向无源网络供电的情况,提出一种无源网络供电控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调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电流源换流器 改进基频调制方法 功率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小波脊线法算法分析和仿真 被引量:32
7
作者 郁春来 万建伟 +1 位作者 徐如海 韩彦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48,共3页
在电子情报侦察和对抗领域,对复杂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进行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小波变换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尺度从粗到细的不断变化,可以逐步聚焦到分析对象的任何细节,把对象中存在的任何变化充分的展示出来。文中研究了基于算法提取雷... 在电子情报侦察和对抗领域,对复杂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进行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小波变换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尺度从粗到细的不断变化,可以逐步聚焦到分析对象的任何细节,把对象中存在的任何变化充分的展示出来。文中研究了基于算法提取雷达信号的瞬时频率来获得信号的脉内细微特征,并针对小波脊线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算法,仿真了某电子对抗专用设备接收到的一批具有大时宽、带宽积的线性调频信号中频数据,仿真结果证实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内调制 LFM信号 改进小波脊线法 瞬时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参数拟合及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韩伟 王宏华 +1 位作者 陈凌 吴福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7,共8页
为了能够对任意光照强度和温度下的光伏组件进行准确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五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曲线,借助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对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光... 为了能够对任意光照强度和温度下的光伏组件进行准确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五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曲线,借助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对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光伏组件各参数进行公式拟合修正,获取任意工况下对应的模型参数值。与传统参数转换公式相比,基于所提方法对光伏组件建模精确度更高,模型能够表征对应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改进人工鱼群算法 参数辨识 最小二乘拟合法 仿真模型 光伏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定向耦合调制器的循环干涉型光学陀螺改进方案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勇刚 孙娜 +1 位作者 李宁 梁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7-1642,共6页
循环干涉型光学陀螺的损耗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耦合器对于光强的分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向耦合调制器代替普通耦合器的改进方案,利用定向耦合器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电压获得交叉态与直通态的特性,改变光脉... 循环干涉型光学陀螺的损耗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耦合器对于光强的分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定向耦合调制器代替普通耦合器的改进方案,利用定向耦合器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电压获得交叉态与直通态的特性,改变光脉冲信号进入光路时及光循环经过耦合器时的耦合态,以此来增大信号光耦合进光路的光强,并减少因循环所导致的额外损耗。仿真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明显增大检测到的光强,提高光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干涉型 光学陀螺 改进方案 定向耦合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发电的改进型Z源逆变器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琳钰 姚晓东 杨洋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4,共5页
随着Z源拓扑结构的不断改进,出现了阻抗网络中带有有源开关器件的结构,但其输出电压增益较低且调制范围有限。提出了具有高升压能力的耦合型开关准Z源逆变器,并加入耦合电感来消除输入电流纹波。针对有源开关器件的控制,提出改进型空间... 随着Z源拓扑结构的不断改进,出现了阻抗网络中带有有源开关器件的结构,但其输出电压增益较低且调制范围有限。提出了具有高升压能力的耦合型开关准Z源逆变器,并加入耦合电感来消除输入电流纹波。针对有源开关器件的控制,提出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直通调制法,通过调节开关调制数i可以以较小的直通占空比获得更高的输出电压增益。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拓扑结构和改进型调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电流纹波消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型开关准Z源逆变器 升压能力 有源开关器件 改进型SVPWM直通调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调频性能的风-水-火-储多源调频博弈优化
11
作者 唐震 白雪婷 +2 位作者 宋述停 董立志 陈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4-282,共9页
为有效提高系统调频利润和调频性能,提出一种考虑调频性能指标的多源调频博弈优化运行模型。建立多源联合调频系统框架,基于各调频源运行经济性,构建四方合作联盟;考虑各机组历史调频里程调用系数,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源调频优化模型;... 为有效提高系统调频利润和调频性能,提出一种考虑调频性能指标的多源调频博弈优化运行模型。建立多源联合调频系统框架,基于各调频源运行经济性,构建四方合作联盟;考虑各机组历史调频里程调用系数,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源调频优化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收益分配系数的改进Shapley值利润分配策略,分配系数综合考虑调频性能与调频容量,在传统Shapley值后增加了由收益分配系数确定的收益分配调整项,使合作博弈模式更具实践意义。仿真结果显示:在电网给定调频需求下,合作博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及各调频机组的运营收入,使综合调频性能显著提高,为多源调频系统优化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多源调频 改进Shapley值 熵值法 收益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