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of the EDACS-ADP incorporating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assay:Do components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tter?
1
作者 Yedalm Yoo Shin Ahn +1 位作者 Bora Chae Won Young Kim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BACKGROUND:The accelerated diagnostic protocol(ADP)using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ssessment of Chest pain Score(EDACS-ADP),a tool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a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among patients ... BACKGROUND:The accelerated diagnostic protocol(ADP)using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ssessment of Chest pain Score(EDACS-ADP),a tool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a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among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est pain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was developed using a contemporary troponin assay.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validate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DACS-ADP incorporating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 between patients who had a 30-day MACE with and without unstable angina(MACE I and II,respectively).METHODS:A 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dult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est pain suggestiv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as performed.The performance of EDACS-ADP in predicting MACE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the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RESULTS:Of the 1,304 patients prospectively enrolled,399(30.6%;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27.7%–33.8%)were considered low-risk using the EDACS-ADP.Among them,the rates of MACE I and II were 1.3%(5/399)and 1.0%(4/399),respectively.The EDACS-ADP showed sensitivities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98.8%(95%CI:97.2%–99.6%)and 98.7%(95%CI:97.0%–99.5%)for MACE I and 98.7%(95%CI:96.8%–99.7%)and 99.0%(95%CI:97.4%–99.6%)for MACE II,respectively.CONCLUSION:EDACS-ADP could help identify patients as safe for early discharge.However,when unstable angina was added to the outcome,the 30-day MACE rate among the designated lowrisk patients remained above the level acceptable for early discharge without further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pain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mergency depar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t atrial area index predicts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被引量:6
2
作者 Yi-Fan LI Wei-Hong LI +4 位作者 Zhao-Ping LI Xin-Heng FENG Wei-Xian XU Shao-Min CHEN Wei GA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52-657,共6页
Background The left atrial siz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useful marker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However, it is not well known whether left atrial area index (LAAI) has predictive value for prognosis in pa... Background The left atrial siz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useful marker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However, it is not well known whether left atrial area index (LAAI) has predictive value f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AAI and outcomes in UAP patients. Methods We enrolled a total of 391 in-hospital patients diag- nosed as UAP.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data at baseline were col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 verse cardiovascular (CV) events, including hospital readmission for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strok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Results During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26.3±8.6 months, 98 adverse CV events occurred (84 hospital readmission for angina pectoris, four AMI, four CHF, one stroke and five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multivariate Cox model, LAAI [OR: 1.140, 95% CI: 1.01±1.279, P = 0.026],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R: 0.976, 95% CI: 0.956-0.996, P = 0.020) and pulse pressure (OR 1.020, 95% CI: 1.007-1.034, P = 0.004)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adverse CV events in UAP patients. Conclusions LAAI is a predictor of adverse CV events independent of clinical and other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in UAP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Left atrial area index Prognostic fact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C-reactive protein in prognostication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the elderly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作者 Olabode Oladeinde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tissue injury, regardless of cau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cytokine-mediated alteration in the hepatic synthesis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plasma proteins,known collectively as 'acute pha...   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tissue injury, regardless of cau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cytokine-mediated alteration in the hepatic synthesis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plasma proteins,known collectively as 'acute phase reactants'. These proteins include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alphal glycoprotein, ceruloplasmin, alpha macroglobulins, complement components (C1-C4, factor B, C9, C11), alpha1antitrypsin, alpha1 antichymotrypsin, fibrinogen, prothrombin,factor Ⅷ, plasminogen, haptoglobin, ferritin, immunoglobulins and lipoproteins. The initiation of the acute phase response is linked to the production of hormone-like polypeptide mediators now called cytokines, namedly, interleukin 1(IL-1),tumor necrosis factor, interferon gamma, interleukin 6 (IL-6),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ciliary neurotropic factor, oncostatin M, and interleukin 11 (IL-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C-reactive protein in prognostication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the elderly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多黏菌素B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菁 张金红 冯鑫 《天津药学》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并研究多黏菌素B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下载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筛选出多黏菌素B的ADE报告,采用报...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并研究多黏菌素B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下载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筛选出多黏菌素B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多黏菌素B的ADE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FAERS数据库中共收录294份多黏菌素B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经过筛选,共挖掘出有效信号21个,ADE报告128份,共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报告数量前三位分别为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和中毒及操作并发症,信号强度最强的ADE是皮肤色素沉着过度,同时还挖掘出说明书未说明的ADE,如:皮肤色素沉着过度、医院内感染、横纹肌溶解、低钾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结论在应用多黏菌素B时,要重点关注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和中毒及操作并发症、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ADE,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FAERS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首要怀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式列线图早期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事件风险研究
5
作者 刘胜凤 薄祥敏 +1 位作者 陈飞佳 张旋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事件(MAE)的危险因素并开发基于交互式列线图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PD治疗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既往史和辅助检查...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事件(MAE)的危险因素并开发基于交互式列线图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PD治疗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既往史和辅助检查结果。随访1年内发生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或转为血液透析任一事件,即判定为MAE。根据首次入院时间将总样本分为训练集(n=180)和验证集(n=88),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筛选MAE的最佳预测特征,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性。结果随访1年内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有32例(17.8%)和14例(15.9%)患者发生MAE。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钠为PD患者MAE的最优预测因子。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2和0.88,并且均通过了校准度检验(P>0.05)。DCA显示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最后基于Shiny程序开发预测模型的网页交互式列线图。结论该预测模型可有效识别PD患者1年内MAE发生风险,交互式列线图可作为临床评估工具提供辅助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主要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交互式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潜类别分析及与居家照护安全的关系
6
作者 曹松梅 肖峰 +3 位作者 梁怡青 黄欢欢 柏素萍 赵庆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分析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居家照护安全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镇江市436对社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Katz指数量表、简明精神认知状态问卷、照护者负担简明问... 目的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分析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居家照护安全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镇江市436对社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Katz指数量表、简明精神认知状态问卷、照护者负担简明问卷、中文版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量表和居家照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社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家庭照护类型进行潜类别分析,并通过稳健三步法探讨亚群划分的影响因素,采用Lanza方法探讨不同亚群的居家照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识别出4种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轻失能良认知-强照护型(15.1%)、重失能-中照护型(32.8%)、重失能-弱照护型(15.1%)、重失能良认知-中照护型(36.9%)。老人年龄、慢性病种类、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及照护者性别、照护者文化程度、照护负担是亚群分类的影响因素(均P<0.05);重失能-弱照护型发生居家照护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P<0.05)。结论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类型存在异质性,其影响了居家照护安全结局。根据家庭照护类型采取针对性策略是提升居家照护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家庭照护者 居家照护 安全 照护能力 照护负担 不良事件 潜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桂元 蒋毅 +3 位作者 詹继东 黄沁 张祎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调查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 目的调查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346例确诊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2例和验证组104例,建模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85例)和未发生组(157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CHD患者发生MACE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图形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支架数量≥2个的占比明显升高[(522.19±55.37)ng/L比(449.06±50.24)ng/L、(85.47±9.68)ms比(72.51±8.23)ms、33.82%比19.75%、30.59%比14.01%,均P<0.05)],白蛋白(AL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水平明显降低[(32.54±4.49)g/L比(41.59±5.61)g/L、(33.08±4.65)%比(40.25±5.18)%、(42.18±5.24)mm比(49.37±5.36)mm,均P<0.05];BNP(OR=1.023)、ALB(OR=0.708)、QTd(OR=1.290)、LVEF(OR=0.773)、LAD(OR=0.739)、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OR=19.708)均为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发生MACE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33~0.977),说明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实际值与预测值一致性良好;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MACE发生风险的AUC为0.901(95%CI 0.846~0.957)。结论BNP、ALB、QTd、LVEF、LAD、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经过验证分析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激励-协调-监督机制应用于医护人员培训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正军 黄智勇 +3 位作者 张文怡 张洁 王永霞 樊霞云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激励-协调-监督机制应用于医护人员培训管理中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医院工作的84例医护人员开展研究。将其按照时间点分作参考组(n=42,2022年2月—2023年2月)及研究组(n=42,2023... 目的研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激励-协调-监督机制应用于医护人员培训管理中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医院工作的84例医护人员开展研究。将其按照时间点分作参考组(n=42,2022年2月—2023年2月)及研究组(n=42,2023年3月—2024年2月)。参考组开展常规管理,研究组则开展基于激励-协调-监督机制的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理满意度,核心能力。结果研究组文化建设、奖惩机制、上报制度及沟通协调机制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考组(7.14%vs 23.81%)(P<0.05)。研究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形式及沟通技巧满意度分别为95.24%、92.86%、97.62%、95.24%,均高于参考组的78.57%、73.81%、76.19%、73.81%(均P<0.05)。研究组各项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均P<0.05)。结论激励-协调-监督机制应用于医护人员培训管理中的效果较佳,可提高管理质量、管理满意度及核心能力,且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 激励-协调-监督机制 不良事件 管理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血清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曹利波 韩利平 +1 位作者 杨昊煜 贾东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93)、小剂量组(n...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93)、小剂量组(n=93),常规剂量组予以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替格瑞洛治疗(45 mg/次)。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冠状动脉血流相关指标[舒张期血流峰值(DPV)、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CTVI)、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收缩期血流峰值(SPV)]、血小板功能[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MA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MAR)]、病情相关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脂蛋白a[L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钙卫蛋白A4(S100A4)}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LVEF明显高于小剂量组[(57.32±1.24)%,比(54.79±1.09)%,P<0.05],LVESD、LVEDD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2.29±1.39)mm比(36.83±1.58)mm、(50.13±2.35)mm比(54.36±2.54)mm,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DPV、CTVI、CFVR、SPV明显高于小剂量组[(34.18±2.16)cm/s比(30.56±1.82)cm/s、(23.05±1.45)比(19.74±1.39)、(3.49±0.32)比(3.02±0.30)、(16.81±1.06)cm/s比(14.76±1.00)cm/s,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AA-MAR、MPAR、ADP-MAR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血清sICAM-1、Lp(a)、sVCAM-1、S100A4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87.25±16.58)μg/L比(425.63±21.36)μg/L、(196.25±14.94)mg/L比(224.76±17.66)mg/L、(247.07±10.15)μg/L比(258.64±12.32)μg/L、(38.98±5.25)ρg/ml比(47.42±6.72)ρg/ml,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13.48%比4.49%,P<0.05)。结论心肌梗死PCI术后予以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病情进展,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小剂量替格瑞洛也可达到与常规剂量相近的作用效果,并未明显增加MACE发生率,且出血风险较低,临床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心功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预后价值
10
作者 马维冬 周甜 +5 位作者 韩拓 周静 张能涵 惠静 张岩 张春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9...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施行PCI治疗的非糖尿病ACS患者共529例,并根据TyG指数中位数(8.98)将患者分为低TyG指数组(TyG<8.98)和高TyG指数组(TyG≥8.98),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24个月的随访中,共有55例(10.4%)患者发生MACE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TyG组患者的MACE累积发生率与低TyG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TyG指数升高与远期MACE发生独立相关(HR=3.50,95%CI:1.44~8.53,P<0.01),与低TyG组相比,高TyG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增加1.12倍(95%CI:1.19~3.79,P=0.011)。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TyG指数是非糖尿病ACS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非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机器学习预测研究
11
作者 王政 张婷 +3 位作者 杨林飞 许明生 张建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可解释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4例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可解释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4例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STEMI患者院内MACE预测模型,并通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比较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ALEX算法可视化最佳模型中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23.15%的STEMI患者发生MACE。LR预测模型AUC为83.9%,效能最佳。DALEX显示,Killip分级、同型半胱氨酸、尿素、肌酐和入院收缩压是STEMI患者发生MACE前五的危险因素。结论LR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MACE方面具有良好的效能,Killip分级、同型半胱氨酸、尿素、肌酐和入院收缩压为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精准化干预在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高永 赵绪青 +2 位作者 郭亚茹 李海云 赵文利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5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精准化干预在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接受精准化干预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同期于医院介入导管室接受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 目的 探讨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精准化干预在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接受精准化干预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同期于医院介入导管室接受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精准化干预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患者病历资料、治疗资料、干预资料等均保存完整。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为止。记录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好(P<0.05)。结论 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精准化干预应用于介入导管室患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室 质量控制理论 精准化干预 负性情绪 治疗依从性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旋转式面罩雾化吸入器的研发与应用
13
作者 张有文 张玲 吴雪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可旋转式面罩雾化吸入器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4月到2024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使用可旋转式雾化吸入器,对照组36例使... 目的 探讨可旋转式面罩雾化吸入器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4月到2024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需要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使用可旋转式雾化吸入器,对照组36例使用普通雾化吸入器。每位患者均限定雾化吸入治疗5次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完全利用率及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满意度。结果 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5%)(P<0.05),实验组药物完全利用率及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旋转式面罩雾化吸入器能够降低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雾化药物完全利用率及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旋转式面罩雾化吸入器 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分析
14
作者 刘楠楠 席雅琳 陈喆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内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卡度尼利单抗致3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后出现的乏力、... 目的分析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内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卡度尼利单抗致3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后出现的乏力、恶心、低血钠等症状很可能为免疫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停用卡度尼利单抗,并加用口服激素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且依从性良好。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现乏力、恶心、低钠血症等情况,应警惕药物相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度尼利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垂体炎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15
作者 郭志霞 信满坤 +1 位作者 段雯雯 贺晓楠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的460例老年ACS患者的...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的460例老年ACS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院内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老年ACS患者TyG指数与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TyG指数及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对老年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59例老年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发生率为12.83%。两组糖尿病、脑血管病、心率(H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TyG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升高增加院内MACE的发生风险(OR=2.87,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仍有意义。调整协变量后,TyG指数升高与院内MACE结局呈线性相关(P_(非线性)=0.176)。脑血管病(OR=3.18)、HR(OR=1.04)、LDL-C(OR=1.81)、TyG指数(OR=3.29)是老年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t(P)=0.323×脑血管病+0.017×HR+0.48×LDL-C+1.15×TyG指数-15.09。TyG指数和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老年ACS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855。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TyG指数是院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呈线性相关,TyG指数及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对老年ACS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相关指标在冠心病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16
作者 黄雅倩 向祖金 李颖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CAD)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CAD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后是否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观察组(n=28)和未发... 目的:探究冠心病(CAD)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CAD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后是否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观察组(n=28)和未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对照组(n=9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D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0.002 mm/s(OR=37.583,95%CI:11.801,119.696)、中叶素(IMD)升高(OR=1.396,95%CI:1.190,1.637)、心血管活性肽salusin-α降低(OR=2.952,95%CI:1.235,7.057)、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增大(OR=1.421,95%CI:1.225,1.648)是CAD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TFV1>0.002 mm/s、IMD升高、salusin-α降低、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增大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8、0.738、0.656、0.850。结论:PTFV1>0.002 mm/s、IMD升高、salusin-α降低及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增大是CAD患者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脑血管不良事件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模型对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对比
17
作者 李传波 李喜定 +1 位作者 吉苗苗 王玥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AC病变患者120例,均行PCI,术后随访1年统计MACE发生率,随访期间失访9例,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MACE组(28例),其余纳入无MACE组(8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XGBoost模型筛选老年CAC病变患者PCI后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年龄、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数量≥3支、重度钙化、联合旋磨术、置入支架数量比例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置入支架数量是CAC患者PCI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XGBoost模型显示,重要特征评分排前5位的为Gensini积分35分,置入支架数量25分,合并糖尿病22分,吸烟18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59~0.966),敏感性为82.14%,特异性为97.59%;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0.850~0.961),敏感性为89.29%,特异性为78.31%。2种模型预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8,P=0.8823)。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预测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效能相当,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ensini积分、置入支架数量是老年CAC患者PCI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王聪 陈红利 +1 位作者 张学平 孙利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依洛优单抗)5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肝肾功能[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药物不良反应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他汀组(94.4%vs 81.5%,P<0.05)。2组治疗前后肌酐、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明显低于他汀组,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 9.3%,P>0.05)。联合组治疗后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他汀组(3.7%vs 16.7%,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用于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调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脂代谢、心绞痛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结局,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SK9抑制剂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胆固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Gla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19
作者 李萌 闫小菊 +2 位作者 苏亚坤 张慧晶 曹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富含Gla蛋白(G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 目的探讨血清富含Gla蛋白(G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22例)和非MACE组(98例)。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RP水平,根据GRP水平分为低水平GRP组和高水平GRP组。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GRP诊断ACS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血清GRP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血清GRP水平显著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G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和GRACE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GRP诊断ACS的AUC为0.736(95%CI:0.668~0.804),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61.00%。GRP水平升高是AC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4,95%CI:0.184~0.606)。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血清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水平GRP组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高水平GRP组(P=0.022),且血清GRP水平升高是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47,95%CI:0.206~0.584)。血清GRP水平与ACS患者血清IL-1β(r=-0.271,P=0.003)、TNF-α(r=-0.481,P<0.001)、ICAM-1(r=-0.315,P=0.001)和VCAM-1(r=-0.279,P=0.002)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GRP在ACS患者血清中明显降低,可作为ACS诊断及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Gla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
作者 彭寅森 曾晗月 +4 位作者 黄小英 李韵 陈腾霞 彭淼 毛世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系统整合患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患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评价工具对... 目的系统整合患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制订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患者参与用药安全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重新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40个研究结果,形成6个新类别,汇总为2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患者参与用药安全态度和影响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障碍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速患者参与安全文化建设,重视建立有效医患互动模式,积极开展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健康教育,以推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策略的进一步实施,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用药 患者参与 用药安全 安全态度 障碍因素 不良事件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