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被引量:2
1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8,共17页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来论陶,突破了仅以平淡论陶的传统阐释方式,黄庭坚也从自然与法度的辩证结合来认识陶诗的高度。苏黄的观点为南宋以后诸家广泛接受,开启了陶诗接受新的历史。黄庭坚对陶渊明独立的个性、忠义的行为有较强的呼应,其对陶渊明的阐释,往往与庄、禅结合。黄庭坚突破模拟式的学陶法,以一种学而不为、自成一家的再创造的学古方法来学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陶诗接受史 陶诗评论史 唐宋学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剑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6,共5页
对隋代初唐读者来说陶渊明已不陌生 ,但主要还是一位风雅高士 ,而非诗人。盛唐人虽有不满陶的一面 ,但总体上欣赏渊明风流 ,以群体的形式发现并开拓了田园诗。中唐人则将陶的平淡自然精神进一步凝定、普遍化。晚唐对陶的接受无多大进展 ... 对隋代初唐读者来说陶渊明已不陌生 ,但主要还是一位风雅高士 ,而非诗人。盛唐人虽有不满陶的一面 ,但总体上欣赏渊明风流 ,以群体的形式发现并开拓了田园诗。中唐人则将陶的平淡自然精神进一步凝定、普遍化。晚唐对陶的接受无多大进展 ,但也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陶渊明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人“和陶《辞》”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成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7,共9页
"陶《辞》"在北宋最先受到欧阳修、苏轼的推重,苏轼谪海南后作《归去来兮辞》追和陶作,并致函命苏辙和作,因苏辙时当谴谪而未果。苏轼去世后,苏辙为表达对苏轼的纪念,发起了约请"和陶《辞》"的活动,同时参与者有秦... "陶《辞》"在北宋最先受到欧阳修、苏轼的推重,苏轼谪海南后作《归去来兮辞》追和陶作,并致函命苏辙和作,因苏辙时当谴谪而未果。苏轼去世后,苏辙为表达对苏轼的纪念,发起了约请"和陶《辞》"的活动,同时参与者有秦观、张耒、晁补之等苏门士人。尽管和陶《辞》之举受到晁说之、王若虚等人的批评,这一行为仍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通过对宋人"和陶《辞》"的系统梳理,可以探究诸人和作的动因,分析和作对原作辞境的点染与开拓,亦可见部分和陶《辞》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苏轼 和作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诗话的文体观念 被引量:8
4
作者 党圣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9,共11页
明代诗话作为历代诗话及明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极为丰富的文体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文体观念包括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得体与失体、定体与大体、唐宋诗之争与唐宋体之辨、初盛中晚与四唐辨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一代有一代之... 明代诗话作为历代诗话及明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极为丰富的文体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文体观念包括本色与当行、拟体与效体、得体与失体、定体与大体、唐宋诗之争与唐宋体之辨、初盛中晚与四唐辨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一代有一代之文体、诗派与体派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文体学理论体系。这可以说是明代文体集大成之说的有力证明,在明代诗学史和明代文体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话 本色当行 拟体效体 得体失体 唐体宋体 一代有一代之文体 体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白族诗人师源的诗学实践与宗尚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多洛肯 张俊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清末民国白族诗人师源有《二余堂诗续稿》刻本存世。师源的诗歌流露出浓厚的家族情怀、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和时代气息。师源的诗学明显有对儒家诗学“诗言志”传统的持守和清代中原“诗以言性情”理念的接纳,有鲜明的复古倾向,表现在... 清末民国白族诗人师源有《二余堂诗续稿》刻本存世。师源的诗歌流露出浓厚的家族情怀、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和时代气息。师源的诗学明显有对儒家诗学“诗言志”传统的持守和清代中原“诗以言性情”理念的接纳,有鲜明的复古倾向,表现在对陶渊明诗的追寻、唐诗的推崇和对宋诗的模拟。师源的创作受清代性灵派的影响,在新体白话诗风涌潮起之际,为古体诗的复兴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源 《二余堂诗续稿》 宗尚取向 陶渊明诗 唐诗追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抗金领袖李纲的闲居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惠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不同的风格,且呈阶段性变化。他乐天知命,“任真”,词风冲淡平和,乃苏轼之后又一位成功的学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李纲 闲居词 任真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盛唐文人对清商曲题目的拟写
7
作者 王立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初盛唐时期,人们对清商曲题目的拟写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初唐太宗前后,清乐虽然仍在流传,但因用于朝廷的典礼仪式,一般人不可私拟,且当时人们普遍鄙视吴声西曲,反对齐梁文风,故无人拟写;到了盛唐,出生于江南及游历江南的一些诗人创... 初盛唐时期,人们对清商曲题目的拟写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初唐太宗前后,清乐虽然仍在流传,但因用于朝廷的典礼仪式,一般人不可私拟,且当时人们普遍鄙视吴声西曲,反对齐梁文风,故无人拟写;到了盛唐,出生于江南及游历江南的一些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拟辞,掀起了拟写清商曲题目的高潮。他们所拟作品,在题意语词、篇制结构、口吻声调等方面都有意袭用或模仿吴声西曲。这一创作行为在乐府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盛唐 清商曲 拟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古文体系中“文道观”的传承与转关
8
作者 杨再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2,共3页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古文理论 “文道观” 承传 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