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rect shear tes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lus deposits based on self-adaptive PCN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盛年 徐卫亚 +1 位作者 石崇 张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904-2914,共11页
The macro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al composition can be analyzed through its reconstructed meso-structures.In this work,the meso-structures of tal... The macro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al composition can be analyzed through its reconstructed meso-structures.In this work,the meso-structures of talus deposits that widely exist in the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were first reconstructed by small p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 in-situ photographs based on the self-adaptive PCN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and then numerical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lus deposit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constructed meso-structures of talus deposits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because the self-adaptive PCN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has a high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details of soil-rock segmentation.The existence and random distribution of rock blocks make the initial shear stiffness,the peak strength and the residual strengt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ure soil"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1.25 cm apparently,but reduce the displacements required for the talus deposits reaching its peak shear strength.The increase of rock proportion caus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alus deposit,which to a certain degree lead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stress-displacement curves having a changing trend from the plastic strain softening deformation to the nonlinear strain hardening deformation,while an unconspicuous increase in cohesion.The uncertainty and heterogeneity of rock distributions cause the differences of rock proportion within shear zone,leading to a relatively strong fluctuation in peak strengths during the shear process,while movement features of rock blocks,such as translation,rotation and crossing,expand the scope of shear zone,increase the required shear force,and also directly lead to the misjudgment that the lower shear strength is obtained from the samples with high rock proportion.That,however,just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the shear strength gained from a small amount of indoor test data is not consistent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us deposit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PCNN) direct shear test mechanical property granula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内螺纹螺距快速测量方法
2
作者 牛虎利 李泉金 +1 位作者 杨佳俊 张嘉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6-131,共6页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内螺纹螺距测量时存在的效率低和易损坏工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IFT算法的内螺纹螺距图像测量方法。利用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内螺纹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以提升图像细节。通过...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核电高强钢筋连接套筒内螺纹螺距测量时存在的效率低和易损坏工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IFT算法的内螺纹螺距图像测量方法。利用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内螺纹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以提升图像细节。通过形态学处理提取齿顶和齿根骨架中心线,并采用改进的SIFT算法进行两幅骨架中心线纵坐标匹配。最后,测量这两幅骨架中心线在纵坐标上的距离得到螺距。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测量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的测量方法测得的螺距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测量精度满足核电建设检测要求,为提高核电建设中钢筋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内螺纹螺距 快速测量方法 SIF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图像盲复原
3
作者 赵小强 王涛 宋昭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成分和抑制噪声的特点,使其对暗通道先验进行改进;然后通过改进的暗通道先验构造出点扩散函数估算模型并采用半二次方分裂方法解决其非凸问题;在对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时,采用由粗到细的多尺度交替迭代优化框架,使得迭代出的最大尺度点扩散函数更加精确;最后建立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之下可以收敛到最优解、复原出更多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伪影和振铃现象,使得复原出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多的图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 暗通道先验 点扩散函数 多尺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Approach to SAR Image Despeckling
4
作者 Zheng Zonggui & Mao Shiy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P.R.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Speckle filtering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while preserving the spatial signal variability (texture and fine structure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SAR imager... Speckle filtering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while preserving the spatial signal variability (texture and fine structure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SAR imagery despeckling. However, simulated annealing (SA) methods is one of excellent choices currently. A critical problem in the study on SA i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cooling schedules that ensure fast convergence to near-optimal solutions. This paper gives a new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cooling schedule so that the algorithm state converges in all probability to the set of global minimum cost states. Moreover, it constructs an appropriat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SAR image despeckling. An experimental result of the actual SAR image processing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rgence of numerical methods COOLING image processing SCHEDULING Simulated annea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的降落伞充气过程参数辨识
5
作者 卢册 吴壮志 +2 位作者 薛晓鹏 刘康 荣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在降落伞的研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视频图像资料,通过对视频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大量有用的降落伞参数,丰富降落伞性能的评估手段,因此对于降落伞视频图像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降落伞研制工作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在降落伞视频图像的参... 在降落伞的研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视频图像资料,通过对视频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大量有用的降落伞参数,丰富降落伞性能的评估手段,因此对于降落伞视频图像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降落伞研制工作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在降落伞视频图像的参数辨识中,对于伞衣区域分割主要是基于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该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降落伞图像,需要频繁调整算法参数以实现精确的伞衣区域分割,不仅导致其分割效率较低,也使其普适性不足。为此,文章引入YOLOv8进行降落伞图像的分割,利用YOLOv8自动且高效的分割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普适性和降落伞参数辨识的效率,通过与基于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辨识得到的伞衣偏角、伞衣投影周长与伞衣投影面积三种降落伞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有效提升降落伞参数辨识效率的同时,保持了降落伞参数的辨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参数辨识 YOLOv8 图像处理方法 伞衣投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瘀质“舌紫暗、络脉曲张”舌象特征新认识
6
作者 周婉宁 杨珺涵 +7 位作者 张世祺 王基实 齐雪杉 王涵 李晓静 张严允 李相泽 张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8-1765,共8页
目的在普遍认为血瘀质舌象特征为“舌紫暗,络脉曲张”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专家评定法系统总结血瘀质舌象特征。方法对1275例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调查,随机抽取血瘀质组、平和质组各100例。采集其舌图像后,应用Unet、Ope... 目的在普遍认为血瘀质舌象特征为“舌紫暗,络脉曲张”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专家评定法系统总结血瘀质舌象特征。方法对1275例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调查,随机抽取血瘀质组、平和质组各100例。采集其舌图像后,应用Unet、OpenCV、YOLOv5及YOLOv8算法结合专家评定法提取分析两组舌象特征;通过对比血瘀质组与平和质组舌象特征差异,系统总结血瘀质舌象特征。结果与平和质组比较,血瘀质组淡暗舌、淡紫舌所占比例显著偏高(P<0.05),血瘀质组舌质1区I值、L值和a值显著偏大(P<0.01,P<0.05),2区、3区S值和a值显著偏大(P<0.05),5区I值、L值、a值和b值显著偏小(P<0.01,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血瘀质组齿痕舌所占比例显著偏高(P<0.01),血瘀质组裂纹舌所占比例显著偏大(P<0.05),血瘀质组齿痕数量、裂纹面积、裂纹相对高度及裂纹相对宽度显著偏大(P<0.01,P<0.05);苔色特征:与平和质组比较,血瘀质组舌苔1区I值、L值、a值和b值显著偏大(P<0.01,P<0.05),2区I值、L值、S值、a值和b值显著偏大(P<0.01,P<0.05),3区I值、S值、a值和b值显著偏大(P<0.01,P<0.05),4区b值显著偏大(P<0.05),5区S值、a值和b值显著偏大(P<0.01,P<0.05)。血瘀质组厚苔、腻苔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平和质组(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血瘀质组舌下络脉迂曲、增粗、有结节者所占比例显著偏大(P<0.01,P<0.05),血瘀质组舌下络脉a值、I值、S值、b值及舌下络脉相对宽度显著偏大(P<0.01,P<0.05)。结论在普遍认为血瘀质舌象特征为舌紫暗、舌下络脉紫暗/曲张/增粗等基础上,血瘀体质人群还具有舌尖、舌边部颜色易红,舌形易生齿痕、裂纹、舌苔易厚腻、苔色易黄等新舌象特征,以期为“观舌辨体防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质 舌诊 图像数字处理技术 专家评定法 中医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平面透明元件测量方法研究
7
作者 姜丽萍 朱哲琳 丁飞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针对平面透明元件特征不明显、大视场下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平面透明元件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平面透明元件二维信息测量及高度信息测量两部分。添加特征背景增加平面透明元件的纹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基于S... 针对平面透明元件特征不明显、大视场下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平面透明元件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平面透明元件二维信息测量及高度信息测量两部分。添加特征背景增加平面透明元件的纹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基于SURF角点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实现大视场环境下图像高精度拼接,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值化方法剔除特征背景还原图像信息,结合轮廓检测及矩形轮廓识别技术获得平面透明元件二维信息。同时引入一种激光投影装置,通过灰度重心法及改进的双边滤波方法,实现对平面透明元件上下表面的激光异位成像高精度检测,并基于折射原理获得平面透明元件高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二维检测的准确度为5μm,相对误差保持在0.02%以下,高度检测的准确度为50μm,相对精度保持在0.78%以下,实现平面透明元件在大视场下的高精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透明元件 图像处理 灰度重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暗恢复形状算法改进的高精度快速水下图像三维重建方法
8
作者 管凤旭 吴卓锋 +3 位作者 张雨竹 唐世文 姚佳豪 杜雪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0-678,共9页
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算法是三维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该方法通过单幅图像中物体的灰度的亮度信息,求出每个点的相对高度和表面法向量,现有的SFS线性化算法利用泰勒级数进行展开忽略了高阶部分的影响,导致三维重... 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算法是三维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该方法通过单幅图像中物体的灰度的亮度信息,求出每个点的相对高度和表面法向量,现有的SFS线性化算法利用泰勒级数进行展开忽略了高阶部分的影响,导致三维重建的图像不够精确等问题。为解决三维重建精度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FS算法改进的高精度快速水下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在提高三维重建精度的前提下,解决了对本轮数据利用率不够、迭代速度慢等问题。将其应用在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上进行实验评估以及三维重建的量化分析,验证了相比于经典SFS线性化算法和SFS最小化算法,本文提出的SFS算法改进的高精度快速水下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信噪比和图像信息熵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图像 明暗恢复形状 三维重建 线性化法 海底检测 高精度成像 水下图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9
作者 王灵月 李颖 +1 位作者 郭磊 杨新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4-158,共5页
为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并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提出一种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利用自商图像法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处理,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多姿态... 为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并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提出一种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利用自商图像法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处理,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多姿态人脸正面化模型,对光照处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再处理,得到标准正面姿态的人脸图像,为表情识别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利用局部二值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标准正面姿态的人脸图像,完成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对人脸图像进行光照与人脸正面化处理,不同姿态情况下,该方法均可完成人脸表情的精准识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人脸表情识别的精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 光照处理 多姿态人脸识别 人脸正面化 自商图像法 局部二值卷积神经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沥青路面均匀性评价综述
10
作者 秦旻 窦丽红 +1 位作者 许滌平 伍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5,共15页
沥青路面均匀性是影响其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快速、准确和高效地评价沥青路面的均匀性,阐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图像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国内外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路面均匀性评价方法;展望了... 沥青路面均匀性是影响其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快速、准确和高效地评价沥青路面的均匀性,阐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图像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国内外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路面均匀性评价方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图像处理算法优化、数据处理效率提升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更广泛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过程重点在于图像增强和图像分割,其精确性和适用范围需进一步提高;数字图像的采集受采集高度、光照强度、拍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已有的路面均匀性评价指标主要从集料分布状态和路面纹理构造2个角度建立对应的评价方法,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为沥青路面均匀性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为道路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控与施工指导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数字图像处理 沥青路面均匀性 评价方法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图像角度传感器补偿技术
11
作者 杨德升 万璞 +3 位作者 张靖 李鑫 刘音序 王凤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1,66,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光电编码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光斑中心点的角度传感器。随着旋转轴转动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光斑,利用摄像头采集这个光斑的图像,通过高斯拟合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坐标,... 为了解决现有光电编码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光斑中心点的角度传感器。随着旋转轴转动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光斑,利用摄像头采集这个光斑的图像,通过高斯拟合法计算出光斑的中心点坐标,进而转换成对应的旋转角度。利用多项式拟合算法对采集到的角度—像素坐标之和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对传感器存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斯过程回归算法进行补偿后,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从7.745降低至2.840,测量精度达到了0.79°,其迟滞性、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为±2.71%,2.502像素/(°)和2735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角度传感器 高斯拟合法 多项式拟合 高斯过程回归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模拟振动对颗粒堆积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刘占斌 高翠芝 +2 位作者 张东升 裴农 张瑞凤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2,共9页
目的颗粒的堆积高度反映了包装袋的填充密度,堆积高度越大,则填充密度越小;反之,填充密度越大。探究不同振动参数(振动时间、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动方向)对颗粒堆积高度的影响规律,以提高包装袋的填充密度。方法基于DEM(Discrete Ele... 目的颗粒的堆积高度反映了包装袋的填充密度,堆积高度越大,则填充密度越小;反之,填充密度越大。探究不同振动参数(振动时间、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动方向)对颗粒堆积高度的影响规律,以提高包装袋的填充密度。方法基于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利用EDE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PET颗粒堆积模型,并通过Matlab图像处理技术与实验相结合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基础上,仿真模拟颗粒在静止和振动状态下的堆积行为。结论竖直方向的振动更能降低颗粒的堆积高度,增大填充密度;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颗粒的堆积高度逐渐降低,随后趋于平稳,最大可降低约17.70%;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颗粒的堆积高度显著降低,最大可降低约16.67%;随着振动幅度的减小,颗粒的堆积高度逐渐降低,最大可降低约18.59%。结果通过改变振动皮带机的振动参数,可以有效提升包装袋的颗粒填充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堆积 离散元方法 包装效果 振动参数 图像处理 振动皮带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多层多道焊工艺预测及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天琪 孟锴权 王传睿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针对目前多层多道焊工艺参数的选择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进行优化,提出多层多道焊成形预测及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旨在为工艺参数选取提供有效指导,提高焊接... 针对目前多层多道焊工艺参数的选择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进行优化,提出多层多道焊成形预测及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旨在为工艺参数选取提供有效指导,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及焊接质量.首先通过分析多层多道焊图像,提出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与自适应分段法进行特征点识别,然后根据焊接顺序、焊道工艺建立焊接过程各焊道横截面积形状预测模型,运用解析法进行焊接工艺参数预测,进一步结合不同焊道工艺参数优选原则,采用改进神经网络进行焊接工艺参数优化,从而建立具有实时性的焊接工艺参数与焊缝轮廓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层多道焊中各焊道焊接工艺参数提供有效预测,试验结果满足实际需求,对提高焊接产品质量、简化焊接工艺参数选取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优化 图像处理 解析法预测 神经网络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水果识别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梅 曾欣 +2 位作者 张立国 冯景瑞 吴文哲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23,共8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水果识别系统实时性差和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水果识别系统。整体硬件设计包含图像采集、检测识别和显示模块。软件部分通过图像采集平台将水果图像存储至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 针对目前大多数水果识别系统实时性差和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水果识别系统。整体硬件设计包含图像采集、检测识别和显示模块。软件部分通过图像采集平台将水果图像存储至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3)控制模块,进行图像灰度化处理,并创造性地提出背景帧差法对水果图像进行分割。通过融合水果颜色和几何特征,实现对水果数量、颜色和种类的识别。整个水果识别系统在不同光照下对常见水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水果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3.25%,识别速度约为16.67 ms,FPGA硬件资源消耗率仅占28.02%,可以满足实时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识别 背景帧差法 图像处理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迭代新技术在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中的进展和前景
15
作者 李贤军 董素贞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动伪影消除、图像畸变校正、儿科适宜的脑形态与功能量化分析等在内的MRI新技术与图像处理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新技术在揭示脑发育规律与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了部分新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本文能够为进一步拓展儿科适宜脑MRI技术的应用启发新角度,为儿童脑病早期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希望更多的研究推动儿科适宜MRI新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升儿童脑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成像技术 后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融合图像去雾方法
16
作者 邱云明 章生冬 +1 位作者 范恩 侯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4-601,共8页
图像去雾能够使视觉系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为克服传统暗通道先验方法会在物体边界区域形成光晕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估计有雾图像透射率的多尺度融合算法.应用不同大小的最小值半径得到多尺度的透射率估计值,再根据局部区域像素具... 图像去雾能够使视觉系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为克服传统暗通道先验方法会在物体边界区域形成光晕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估计有雾图像透射率的多尺度融合算法.应用不同大小的最小值半径得到多尺度的透射率估计值,再根据局部区域像素具有类似的透射率值这一现象,对透射率图进行多尺度融合,选择小透射图区域中最亮的像素来计算大气光值,最后使用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清晰图像.分别从视觉效果和量化指标两个方面,对比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先验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雾方法在进行图像去雾后的效果.结果发现,针对4种典型场景,采用本研究算法去雾后的重构图像能够保留更多的结构、细节和颜色信息,避免了过分增强和边缘部分的雾残留问题,视觉效果均优于对比方法;量化指标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均高于对比方法,分别为15.65和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去雾 暗通道 多尺度 融合方法 透视率图 图像增强 图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的图像预处理方法
17
作者 卓桂荣 卢守义 熊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5-1964,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SLAM)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现有视觉SLAM系统中,使其在高动态环境下能够稳定、准确和连续的工作。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使用语义分割网络和光流估计网络的动态物... 提出了一种用于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SLAM)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现有视觉SLAM系统中,使其在高动态环境下能够稳定、准确和连续的工作。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使用语义分割网络和光流估计网络的动态物体识别算法,鲁棒、准确地识别图像中潜在的动态物体。然后,为了检测与动态物体关联的阴影,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阴影识别算法。最后,使用图像补全技术对剔除动态物体后的图像进行补全。将该图像预处理方法与双目ORB-SLAM2结合,并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图像预处理方法显著地提升了视觉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并且图像预处理方法中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预处理方法 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 动态环境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深度先验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
18
作者 马飞 王芳 霍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498,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的高光谱超分辨率方法依赖于手工先验和数据驱动先验会导致参数选择困难或可解释性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深度先验正则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首先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阶段特征提... 为了解决现有的高光谱超分辨率方法依赖于手工先验和数据驱动先验会导致参数选择困难或可解释性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深度先验正则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首先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阶段特征提取网络,提取退化图像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其次将提取到的空-谱先验输入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特征融合模块;然后自适应交互空域和谱域的互补信息,以捕获图像的全局先验特征;最后在退化模型中插入深度先验正则项,将超分辨率问题表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其解可以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获得并降低求解复杂度。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在信噪比均为35 dB时,重建信噪比分别达到了34.16 dB和29.35 dB,比次优算法高出2.78 dB和2.17 dB,重建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与其固有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研究为综合利用手工先验和数据驱动先验增强高光谱图像空间分辨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超分辨率重建 深度先验正则 高光谱图像 多光谱图像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focus technique for ISAR imaging of uniformly rotat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ExCoV method 被引量:1
19
作者 Chengguang Wu Hongqiang Wang +2 位作者 Bin Deng Yuliang Qin Wuge S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67-275,共9页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unknown rotation rate of a moving target, thus the rotation rate and the sparse signal should be jointly estimated. Especially due to the imperfect coarse motion compensation, we consider the phase error correction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sparse signal reconstruc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propose an iterative reweighted method, which jointly estimates the rotation rate, corrects the phase error and reconstructs a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The proposed method gives a gradual and interweaved iterative process to refine the unknown parameters to achieve the best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ISAR signals. Particularly, in ISAR image reconstruction,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user parameters. Setting these user parameters are not trivial and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ir choices. Then, we consider an expansion-compression variance-component (ExCoV) based method, which is automatic and demands no prior knowledge about signal-sparsity or measurement-noise levels. Both numer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data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rotation rate and correct the phase errors simultaneously, and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s proved in terms of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 2017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 compensation Error correction Errors image process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Inverse problems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terative methods Motion compensation Numerical methods Rotati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光条法智能矫直系统板形检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南无疆 朱晓宇 +2 位作者 王效岗 吴英鑫 武浩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7-244,共8页
针对多样化板材零件矫直,采用投影光条法对板形平直度检测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单件板材零件在矫直前、后的板形识别问题。通过研究光条图像的滤波去噪、边缘检测算法和中心线提取方法,并对条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对... 针对多样化板材零件矫直,采用投影光条法对板形平直度检测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单件板材零件在矫直前、后的板形识别问题。通过研究光条图像的滤波去噪、边缘检测算法和中心线提取方法,并对条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对比,选取了适合本系统的光条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对板材零件的平直度计算和板形重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误差小于±0.5 mm,对于规则形状板材零件的板形识别,系统响应时间为1.5 s;对于有孔的不规则形状板材零件的板形识别,其系统响应时间为1.8 s。该方法可有效用于矫直系统中各类金属板材零件的平直度检测,并能显著提高矫直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一种非接触式全局测量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测量方式对板材表面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检测 平直度 投影光条法 图像处理 智能矫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