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房援《易》立律学说探微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81,共7页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与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房 周易 卦气说 像数模式 六十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的自动对焦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伟琼 游林儒 刘少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08-3009,3014,共3页
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针对影像测量快速精确的要求,对灰度对比度函数进行改进。利用正焦图像比离焦图像灰度变化过渡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计算灰度平均变化值,结合灰度变化次数进行对焦。实验对比表明,这种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 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针对影像测量快速精确的要求,对灰度对比度函数进行改进。利用正焦图像比离焦图像灰度变化过渡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计算灰度平均变化值,结合灰度变化次数进行对焦。实验对比表明,这种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计算时间复杂度较简单,对焦灵敏度高。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快的对焦速度和更高的对焦准确度,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测量 自动对焦 灰度对比度函数 灰度平均变化值 灰度变化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活物象入巫书——《易经》摄像明理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吕书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巫书的《周易》 ,在其本经中摄取了大量的物象来说明巫理。这说明 ,在原始巫术中直觉和想像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童年思维中最高智慧的原始巫术思维与原朴艺术思维是相通的。通过对《周易》本经中动物、植物、日用器物形象的分析 ... 作为巫书的《周易》 ,在其本经中摄取了大量的物象来说明巫理。这说明 ,在原始巫术中直觉和想像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童年思维中最高智慧的原始巫术思维与原朴艺术思维是相通的。通过对《周易》本经中动物、植物、日用器物形象的分析 ,可以揭示古代巫师“立象明卦”的心理机制 ,进而探明原始巫术“取象”与后代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的异质同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物象 巫理 形象塑造 异质同构 植物形象 《易经》 动物形象 日用器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环境下变速器壳体号码图象自动识别预处理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乐宁 翁世修 陆经纬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1,共3页
论述了汽车变速器壳体号码识别中的预处理过程。提出了适应生产现场的预处理流程及其衡量各环节中各算法好坏的评判依据。
关键词 灰度图象 预处理算法 变速器壳体号码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祥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95,共16页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论的问题上,比如"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太极与两仪的关系"、"诚与太极的关系"、"中与太极和诚的关系",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在这新的理解方式中,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不止是程朱陆王的一个含糊的先导,而是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精华,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原发力与中和的精微境界的划时代的哲理学说,其蕴义(比如超出理气二分的原本发生论)并未被后来的理学家们穷尽。本文最后将周敦颐的思想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及莱布尼兹的学说进行对比,一方面揭示"象数"在伟大的哲理传统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又表明中西两大传统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在结构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 《易》象数 二对生 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虞翻易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卦变说 象数易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符号准则匹配方法研究
7
作者 丁明跃 张建英 彭嘉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74-79,共6页
本文对变符号准则匹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在不考虑遮挡和几何失真的条件下,匹配点处的符号变化次数为最大,并且对于该算法的抗遮挡性能进行了讨论.在DPS-8/52计算机系统上用图象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变符... 本文对变符号准则匹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在不考虑遮挡和几何失真的条件下,匹配点处的符号变化次数为最大,并且对于该算法的抗遮挡性能进行了讨论.在DPS-8/52计算机系统上用图象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变符号准则匹配方法不仅在信噪比小于1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匹配,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抗遮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变化次数 图象 芬配 抗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卦伦理思想的虞氏易表达方法
8
作者 文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和现实境遇,使象数符号在本体和现象关系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易学 象数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意象思维论析——兼谈今文经学的解经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铁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7,共8页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的方式,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与其对孔子这种思维特征的体认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意象思维 《诗》学 《易》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象与《诗》象:论《周易》的类艺术表现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通过《诗》《易》比较,论述了《周易》的类艺术特征。在构成符号的综合性上,在篇章的结构、句式词语的使用上,在物象选择与深层意蕴上,《易》和《诗》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其原型可溯到...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通过《诗》《易》比较,论述了《周易》的类艺术特征。在构成符号的综合性上,在篇章的结构、句式词语的使用上,在物象选择与深层意蕴上,《易》和《诗》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其原型可溯到《诗》,更可求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诗经》 类艺术 表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YOLOv3⁃Tiny深度网络在架图书错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红芳 刘泽远 +1 位作者 李英健 张凯兵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2期164-170,共7页
基于索书号识别的在架图书错序检测方法对构建智能化图书馆非常重要。为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在架图书错序检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3-Tiny深度网络,实现图书索书号区域定位。该方法在原深度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52×52的... 基于索书号识别的在架图书错序检测方法对构建智能化图书馆非常重要。为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在架图书错序检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3-Tiny深度网络,实现图书索书号区域定位。该方法在原深度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52×52的尺度输出和两个跳跃连接块,以增强网络对微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并抑制由于网络深度的增加带来的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从而实现对图书索书号区域的准确定位。然后将索书号区域从原图像上分割,经预处理后使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完成索书号的识别。最后,根据识别出的索书号的排序关系判别书架上是否存在错序的图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其他深度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对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的图书管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错序检测 深度网络 YOLOv3-Tiny 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光学字符识别 OPENCV 索书号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周成王的形象变迁及其解读
12
作者 李纪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5-220,共6页
先秦两汉时期,周成王的形象变迁较为复杂。其具体表现是,周成王的不同形象渐次生成于西周至西汉初期,并在两汉时期的政局变动和学术交锋中,往往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呈现为“襁褓”亦或“贤主”等不同形象。这启示我们,在古史研究中不... 先秦两汉时期,周成王的形象变迁较为复杂。其具体表现是,周成王的不同形象渐次生成于西周至西汉初期,并在两汉时期的政局变动和学术交锋中,往往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呈现为“襁褓”亦或“贤主”等不同形象。这启示我们,在古史研究中不仅不能忽视不同叙事背后的主观因素,而且应该通过不断揭示史料的复杂性来重新认识古史的复杂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成王 形象变迁 君臣关系 古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