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土壤呼吸对放牧强度及水热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阳 韩国栋 +2 位作者 李元恒 陈志芳 王成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土壤呼吸的测定对于预测不同生态系统碳收支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放牧强度(零放牧的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 土壤呼吸的测定对于预测不同生态系统碳收支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放牧强度(零放牧的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10cm处)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地类型、放牧强度及它们的交互作用都对土壤呼吸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对草甸草原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草地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方差结果显示,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10cm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01),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10cm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放牧强度 草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调查与监测分析——以2015年1月监测数据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钰 马金香 +2 位作者 冯露菲 李彬 王华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解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状况,选取天津博物馆展厅内的部分展柜微环境为监测分析对象,利用无线传感监测系统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日期为2015年1月份,监测参数包括展柜内的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和空气污染物。在数据分析... 为了解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状况,选取天津博物馆展厅内的部分展柜微环境为监测分析对象,利用无线传感监测系统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日期为2015年1月份,监测参数包括展柜内的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和空气污染物。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结合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展柜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独立加湿机控制的独立展柜相对湿度介于60.4%~63.3%,相对湿度偏高,建议展柜内配合一定量的调湿材料一起控制;光照度在闭馆时为1.84lx,开馆时介于43.96~52.22lx,开馆时紫外线强度介于0.02~0.06μW/cm2,基本能够满足《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展厅内二氧化碳浓度受观众人数的影响,在12∶00~14∶00浓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又不断降低,VOC浓度在展柜内存在累积增加现象。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环境 温湿度 光照度 紫外线强度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燕山北部山地林内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亚男 许雪飞 +1 位作者 许中旗 王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127,共7页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分小气候的影响,对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的间伐区和未间伐区的林下照度、林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伐区林分的林下照度明显大于未间伐区,前者为...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分小气候的影响,对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的间伐区和未间伐区的林下照度、林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伐区林分的林下照度明显大于未间伐区,前者为后者的4~5倍;间伐区浅层土壤温度明显大于未间伐区,间伐区与未间伐区土壤温度的差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15 cm以下土壤温度的差异消失;间伐区的林内气温与未间伐区没有明显差异;林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日进程呈“V”字型,间伐区和未间伐区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差异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抚育间伐对林分内的光照强度及浅层土壤温度有明显影响,并将对林分更新、林下植被发育及林地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小气候 抚育间伐 林内照度 土壤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湿度下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及对蒸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红卫 申双和 陈怀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8,共4页
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湿度,研究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小麦叶气温差的控制强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提... 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湿度,研究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小麦叶气温差的控制强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土壤湿度越大,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在土壤湿度较小时,小麦叶气温差与光照强度的线性相关明显,随着土壤湿度的逐渐增加,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逐渐减小。土壤湿度较小时,上午蒸腾速率随着小麦叶气温差的增加而加大,当土壤湿度较大时,从上午开始,小麦叶气温差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就相反。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叶片蒸腾速率影响的土壤湿度阈值为15%(占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湿度 叶气温差 光照强度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灌木林小气候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忠升 施立民 +1 位作者 刘向东 刘克俭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1年第2期84-95,共12页
本文在分析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灌木林对光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柠条灌木林对气温、湿度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其日变、月变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度与光照,湿度与温度或林冠蒸腾的关系。为全面评价森林的生态效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柠条灌木林 光照强度 气温 相对湿度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成芝 孙立德 +1 位作者 梁志兵 王天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42-13344,13390,共4页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外界气象条件和季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并具有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大棚 气温 地温 相对湿度 光照度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环境因子对红锥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永钦 何贵整 +2 位作者 梁刚 蔡林 曹锰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为了研究红锥菌(Russula sp.)生长环境与红锥菌人工促产技术,对红锥菌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人工调控和营养补给,测定红锥菌的产量。结果表明,红锥菌一般生长在特定树种下,光照强度为200~1200 lx... 为了研究红锥菌(Russula sp.)生长环境与红锥菌人工促产技术,对红锥菌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人工调控和营养补给,测定红锥菌的产量。结果表明,红锥菌一般生长在特定树种下,光照强度为200~1200 lx,温度27~35℃,空气相对湿度为75%~100%;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均可提高红锥菌的产量;适量补给花生麸和麦糠则显著影响红锥菌的产量,补给牛粪和硫酸亚铁不会显著改变红锥菌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菌 光照强度 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营养补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