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丹 徐晓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主流,但依然存在组织协同性不足、场域联动性不强、资源支撑性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淡薄、保障机制阻滞、考核评价失衡。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思维,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础、形势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洲 刘笑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思政课内部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守正创新”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一是教育理念,守“培根铸魂”立德之正,创“启智增慧”赋能之新;二是教材内容,守“思想政治”价值之正,创“针对性、鲜活性”吸引力之新;三是教学方法,守“科学合理”实效性之正,创“多元融合”生动深刻之新;四是教育体制,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多方协同”大思政课体制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理论维度重在回答“融入什么”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与政治性、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与开放性;实践维度重在回答“怎样融入”问题,强调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关联性,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深讲透讲活讲新,发挥教师主导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价值维度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亮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教学的空间、模式、场景与话语格局,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变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的路径是明晰教学话语优化的依据,选好教学话语优化的内容,创新教学话语优化的手段,把握教学话语优化的时机,找准教学话语优化的分寸,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化文本为生活、化抽象为形象,使思政课堂中的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优化 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质量治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路向
5
作者 李蕉 梁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之一,不仅关乎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化,更涉及思政教育评价的革新。基于对百年来教育评价“四代理论”的梳理,可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的多元结构,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 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之一,不仅关乎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化,更涉及思政教育评价的革新。基于对百年来教育评价“四代理论”的梳理,可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的多元结构,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等,之所以呈现各执一端甚至冲突悖论,或是因为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同步参鉴了不同时期的西方各代评价理论,这犹如上古中国史中的“层累”,但仅有“多元”而未成“一体”。据此,文章基于“质量治理”理念提出架设一个能够涵盖三方评价主体(学生、专家与授课教师)、两种时间维度(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的信息系统,以发展性思维优化定量数据的合理使用,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正向循环。这一新的评价模式或有助于打破传统管理主义模式,激发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教学评价 质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探赜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玉瑜 朱国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2,共6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主知识体系是系统基础,思政课是系统内核,协同一体机制是系统保障,育人价值实现是系统运行的结果。“大思政课”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包括由思政课课堂教学体系、实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主知识体系是系统基础,思政课是系统内核,协同一体机制是系统保障,育人价值实现是系统运行的结果。“大思政课”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包括由思政课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组成的内部子系统以及由教学研究体系、智慧平台体系、师资体系、课程思政体系、日常思政教育体系等组成的外部子系统。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以整体性原则推进资源互融互动,搭建“大平台”;以层次性原则促进教学创新创优,建设“大课堂”;以开放性原则实现人才同心同行,建好“大师资”;以自组织性原则畅通系统内外循环,构筑“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大思政课” 建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6
7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昊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是,构建多重机制保障教学运行,创新“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课程化进程,运用“两种思维”提升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多重机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聂小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把握大数据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内蕴的思维理念,厘清形象建构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能够有效探赜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大数据通过作用发挥有效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结构优化和精准治理,在主体强化中更加主动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设计的理念革新、形象塑造的系统实施、形象传播的融合开展,在环节优化创新中更加有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矛盾、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形象现实表征和实际感知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矛盾问题破解中更高质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优化中更高效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思政课教师队伍 形象建构 赋能 教育评价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教学案例库建设、实施及其应用模式的探讨
10
作者 冯继兴 张健 +1 位作者 李学鹏 王红叶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93-696,共4页
“水生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是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点的专业学位课,课程涉及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物学以及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主要养殖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基于... “水生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是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点的专业学位课,课程涉及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物学以及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主要养殖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基于本课程的实践应用属性,遵循规范性、系统性、前沿性的建设原则,结合水产养殖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类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完善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课程案例库,将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水产动物疾病诊治与防控 案例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势·机理·路径:数智化在“大思政课”中的运用
11
作者 彭玉琴 倪国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大思政课”自实施以来在全国蓬勃发展,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其育人模式持续革新,展现出创新活力。借助数智化运用,“大思政课”呈现出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大小课堂融合、激发师生价值共识的三重发展趋势。在运行机理上,数智化... “大思政课”自实施以来在全国蓬勃发展,随着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其育人模式持续革新,展现出创新活力。借助数智化运用,“大思政课”呈现出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大小课堂融合、激发师生价值共识的三重发展趋势。在运行机理上,数智化技术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起“大思政课”多方合作、协同育人的全新格局;通过动态反馈评价机制,形成了感知同频、实时调整的闭环管理体系;运用耗散结构理论,驱动各要素之间的适配与迭代,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在实践路径上,“大思政课”中的数智化运用需重点把握三个维度,即在技术应用层面明确边界约束、强化教师主导,在资源整合层面推进数字建设、释放平台功效,在规范操作层面加强风险意识、安全合理使用,从而系统性优化“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为落实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数智化 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12
作者 胡燕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92,共8页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三级编码构建思政课获得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获得感生成遵循“环境支撑-主体驱动-载体实现-设计转化-样态外显”的动态协同逻辑,环境支持、主体条件、载体支持、教学设计、样态分别发挥支撑、驱动、实现、转化、外显作用。各维度间主要呈现“环境反哺主体、主体建构载体、载体协同设计、样态反馈系统”的双向闭环互动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进行探讨,以期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学生获得感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13
作者 胡钟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49,共5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和奋斗凝聚成的精神力量,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筑牢大学生文化根基的基本遵循。红色文化资源赋...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和奋斗凝聚成的精神力量,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筑牢大学生文化根基的基本遵循。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理论课堂中彰显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课堂教学最大功效;在实践教学中践行红色文化,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拓宽思政课学习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胡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7-902,共6页
红医精神是医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知情意信行”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艰... 红医精神是医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知情意信行”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信仰、知识、情感、意志、行动五个维度的具体体现,与医学生思政课的培养目的高度契合,具有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情感共鸣的互通性、教育资源的耦合性、精神之钙的同源性、手段目的的协同性。因此,要充分挖掘好、运用好红医教学资源,从“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讲好红医故事、厚植红医情怀、磨炼红医意志、延续红医信念、践行红医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在红医精神的教育和感召下打牢“知”的基础、增进“情”的产生、推动“意”的传承、坚定“信”的力量、促成“行”的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思政课程 知情意信行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对策
15
作者 金如委 曹娟 王毅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人造成机制上的束缚,思政育人内容有所重叠且重点不明确,思政育人实践缺乏互动性与深入性,分离式、模糊化、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对思政育人实践的导向作用有限四重困境。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脱困对策是:建立虚实互补的协同教研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锚定两类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的主要交叉点,明确各自思政育人的侧重点;开展全链条协同育人活动,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实践成效;注重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构建以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 教师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教研 协同育人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进情感与信任: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的价值指向
16
作者 凡景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四真”要求引领下,高校思政课需注重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政治态度、政治觉悟、政治信仰和政治担当上实现全面提升。按照教学逻辑将“四真”要求准确融入教学全程,可通过设计“真问题”、创设“真情境”、激发“真情感”、组织“真实践”的教学引导,有效激活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共鸣与信任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情感 信任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价值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杨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7-40,共4页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锤炼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矢志奋斗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锤炼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矢志奋斗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重构深化学生的精神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依托情境实践促进学生的价值内化,在技术加持中借助人工智能拓展教学空间,从而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资源,提高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 精神认知 价值内化 教学空间 育人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18
作者 陈宏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2-45,共4页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思政课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减弱、思政课教师主导权的让渡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夯实思政课意识形态根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情感互动;提升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胜任能力,锤炼主导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校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 教师数字意识 数字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19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20
作者 曹丽颖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实施缺乏规范性、形式缺乏创新性、教师缺乏积极性、监督评价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优势资源、...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实施缺乏规范性、形式缺乏创新性、教师缺乏积极性、监督评价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优势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构建重过程的实践教学评价等创新实践教学路径,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