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与树人:高校思政课认同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英丽 舒丹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同面临从理解到认同的理论认同障碍、从投入到认同的情感认同困境、从价值观教育到价值认同的挑战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行为认同难题。这源于学习获得感不强、学生主体性不足、信仰缺乏坚定性和实践体验不丰富。破解高校思政课认同困境,需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强化理论认同,感受尊重以强化情感认同,体悟信仰以强化价值认同,体验实践以强化行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认同 立德树人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难点及完善对策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文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武装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基础在于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支撑、丰富课程内容;主线在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从建设难点而言,课程教材体系与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协调适应,教师数量与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联动调整,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大中小思政建设需要一体推进,思政内部力量与各类外部力量需要融通贯通。从建设发展路径来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思政课理论研究,也要加强理论武装,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既要聚焦教师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也要贯通课堂体系,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3
作者 李腾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域的全面浸润,传统教学与数智教学的融合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质量发展 思政育人 全面浸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情动人,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以水产类专业核心课“鱼类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
4
作者 李峥 姜汉军 +1 位作者 黄倩倩 伦峰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高校应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实现专业理论与课程思政的深入融合。针对信阳农林学院水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等原因,教学团队从融入最新水产科技、关联...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高校应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实现专业理论与课程思政的深入融合。针对信阳农林学院水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等原因,教学团队从融入最新水产科技、关联生态文明等切入点出发,在鱼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专业自信、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探索鱼类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水产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学 思政育人 典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丹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6,共7页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实现以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理念重塑是关键起点,其核心在于构建协同育人的价值共同体。课程再造是核心环节,旨在打造思政融合的专业课程集群,为学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探索多元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关键路径,要借助数字教育、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重要支撑,这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构建科学、精准的思政教学考评体系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体系可以为精准衡量思政教学成效提供关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赋能 继续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略
6
作者 宋冠澎 孙延斌 张槊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3-908,共6页
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于革命实践的历史沃土,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精神动力,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职业使命为内核之本,以构建医学伦理建设与人文关怀实践为双重路径,... 红医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于革命实践的历史沃土,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精神动力,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职业使命为内核之本,以构建医学伦理建设与人文关怀实践为双重路径,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夯实了文化根基。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履行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培育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通过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的双向推进,能够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董雅华 舒练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统合,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和价值研究建立内在统一的和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视界,有利于促成现存的“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视域融合,从而能克服单一论导致的解释力不足、引领力阙如的局限。立足实践生存论,再思、再释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敦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范式走向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融合,以破解传统研究范式局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难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达成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实现政治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双向关系性思维的运思、回归人之生存和发展的感性实践以及澄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上意蕴,构筑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将充分彰显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生存论 研究范式转向 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基、价值、进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思
8
作者 任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化”是“可比”的根据。比较思想政治研究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反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汲取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增进学科引领力;深化研究视角,提升学科解释力;挖掘内外资源,激发学科生长力;拓展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政治 个人与社会互动 政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用“大思政课”的内涵、特点、价值及实践进路
9
作者 张国启 易开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大创新。就内涵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意味着善用“大师资”育人、善用“大教材”育人、善用“大课堂”育人、善用“大手段”育人、善用“大平台”育人。... 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大创新。就内涵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意味着善用“大师资”育人、善用“大教材”育人、善用“大课堂”育人、善用“大手段”育人、善用“大平台”育人。就特点而言,善用“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继承性、辩证性和系统性。就价值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力量。就实践进路而言,应以要素升级为基础,在统筹协调和循序渐进的统一中科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以现实的人为关键,在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中大力推进“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中实现“大思政课”育人成效转化;应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在坚持规范引领和持续完善的统一中确保“大思政课”育人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用“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探析
10
作者 栾淳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成果。基于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得以可能,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本身的文本史料... 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成果。基于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得以可能,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本身的文本史料、人物史料、事件史料、实物史料,又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自主知识体系蕴含标识性概念、本土性论断和创新性原理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模块。鉴于此,立足学科体系、抓实学术体系、优化话语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史学“有分量”“传得开”“叫得响”,助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 自主知识体系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基本经验、关键问题与推进路径
11
作者 薛二勇 张俊姣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立德树人是党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立德树人体系建设,在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找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着力点、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推进国家通用... 立德树人是党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立德树人体系建设,在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找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着力点、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及统编教材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育强国建设新形势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要素特点及其组合的变化,立德树人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高质量开展、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如何协同推进、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如何融合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教材体系建设如何协力开展的挑战与问题。要一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统筹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构建学生成长支持体系;深化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融合,拓展育人内容与载体;推动高质量教材建设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的协同发展,以此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育强国 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模式
12
作者 黄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发展困境与实现进路
13
作者 吴恒仲 朱国芬 柏振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0-44,共5页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数字化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耦合机理。数字孪生、数据场域、数智载体和泛在形态等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性、共享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然而,数字...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数字化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耦合机理。数字孪生、数据场域、数智载体和泛在形态等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性、共享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然而,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面临着数字目标的理解掌握存在差异、技术研发的投入缓慢且不足、平台建设缺乏系统优化、规章制度和评价不够完善等方面的发展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素养,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研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平台,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规则,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技术 数字素养 数字研发 数智平台 数字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14
作者 张小静 陈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实现更进一步的全面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就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重要任务,需要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农村实现更进一步的全面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就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重要任务,需要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在助力乡村振兴解决现实问题上具有特别的重要价值,以高校思政教育为抓手来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可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思政教育 重要价值 高校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5
作者 于丽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和谐乡风打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质量。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和谐乡风打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凝聚乡村团结力量。虽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现实问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逐渐凸显,农村地区的教育载体单一,基层重视程度较低,专业人才队伍的流失等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发展困境,应通过提升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抓住网络媒介,有效加强乡村基层重视度,培育本土青年人才骨干队伍等实践路径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16
作者 陈绍宽 张姣美 王建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该文分析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壁垒,总结已有的建设成果,提出二级学院层面应对专业群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模...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该文分析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壁垒,总结已有的建设成果,提出二级学院层面应对专业群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结构,进而深度挖潜典型思政元素,并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思政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范式化、体系化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园林专业群 课程思政 教学资源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17
作者 王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林领域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从而推动农林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红色文化铸魂、绿色文化培根、黄色文化固本有机融合,从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绿色发展理念和河南历史文化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发展 农林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体系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何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启迪 王殿玺 刘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开展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重中介分析方法,探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与高...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开展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重中介分析方法,探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与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起显著的单独中介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还能够借助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高中生全面发展。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对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和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课程思政 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价值认同 立德树人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逐新,融合发展,共促体育教材建设新篇章——2023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锐 吴韬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一直是学校体育发展关注的重点,教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2023年11... 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一直是学校体育发展关注的重点,教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2023年11月17—20日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文章全面回顾了此次研讨会,围绕新阶段运动生理学科发展方向与使命、体育课程思政、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原则及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教材建设 课程与教学 体育课程思政 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与策略——基于重庆市高校的调研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蓉生 颜叶甜 石海君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服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引领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关键。研究设计自制问卷,采取非概率随机抽样和典...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服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引领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关键。研究设计自制问卷,采取非概率随机抽样和典型代表选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师生开展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调查结果看,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质量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尚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课程设置参差不齐、教材使用不够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制定“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专业整体能力;组织编写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基础教材,强化专业基础规范;优化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提振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抓好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格局,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专业 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