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lipsoidal bounding set-membership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for robust fault diagnosis with application to mobile robots 被引量:7
1
作者 Bo Zhou Kun Qian +1 位作者 Xudong Ma Xianzhong Da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986-995,共10页
A robust 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is developed by incorporating a set-membership identification (SMI) method. A class of systems with linear models in the form of fault related parameters is investigated, with model u... A robust 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is developed by incorporating a set-membership identification (SMI) method. A class of systems with linear models in the form of fault related parameters is investigated, with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parameter variations taken into account explicitly and treated as bounded errors. An ellipsoid bounding set-membership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propagate bounded uncertainties rigorously and the guaranteed feasible set of faults parameters enveloping true parameter values is given. Faults arised from abrupt parameter variations can be detected and isolated on-line by consistency check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parameter sets obtain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the improved robustness with it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real faults from model uncertainties, which comes with the inherent guaranteed robustness of the set-membership framework. Efforts are also made in this work to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veness and computation complexity of the overall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mobile robot with several slipping faults scenarios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faults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F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membership identification fault diagnosis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FDI) bounded error mobile rob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structure restoration maps to comprehensively identify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in compressional structures 被引量:5
2
作者 欧成华 陈伟 李朝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77-684,共8页
Faults and fractures of multiple scales are frequently induced and generated in compressional structural system.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that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direct... Faults and fractures of multiple scales are frequently induced and generated in compressional structural system.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that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directly from seismic profile of the complex structures is still an unanswered problem. Based on the compressional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from seismic data, a set of techniques is establish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in compressional structures. Firstly, three-dimensional(3D)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s directly interpreted from seismic profile were illustrated by 3D structural model. Then, the unfolding index maps, the principal structural curvature maps,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 maps were obtained from structural restoration. Moreover,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in compressional structures were 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 relying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maps. Successfu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tential faults and fractures in Mishrif limestone formation and in Asmari dolomite formation of Buzurgan anticline in Iraq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fault and fractur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restoration maps 3D structural modeling compressional struc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电动闸阀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林 汤文斌 +4 位作者 刘杰 闫晓 湛力 李明刚 周吴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电动闸阀的可靠性及轻微故障识别技术的难点,采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非破坏条件下开展电动阀门故障模拟试验,成功获取了2种典型故障模式的响应数据,最后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网格搜索和Actor-C... 为探究电动闸阀的可靠性及轻微故障识别技术的难点,采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非破坏条件下开展电动阀门故障模拟试验,成功获取了2种典型故障模式的响应数据,最后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并结合网格搜索和Actor-Critic强化学习2种优化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能够在不破坏阀门的前提下,低成本、高效地模拟阀门卡滞和卡死故障;电流与振动特征的组合显著提高了故障识别精度,尤其是在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算法中正常数据识别精度达98%,在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算法中故障数据识别精度最高达到82%;多特征融合有助于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性提升模型性能;强化学习在提升随机森林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振动特征下准确率提升21%,振动电流组合特征下提升15%,电流特征下提升6%;但在梯度提升树中未能显著改善性能,反而导致其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决策树适合处理多特征组合数据,表现出更高的故障识别精度;而随机森林在单一特征和多特征组合下均表现稳定,训练时间和识别精度均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梯度提升树在某些特征类型下的表现波动较大,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实际工业故障诊断中,应优先考虑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算法,结合多特征融合和优化方法以提升分类性能。研究可为电动闸阀的故障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阀门 可靠性强化 故障模拟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的精细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军 汪峻宇 +3 位作者 赖强 文晓峰 邬光辉 焦世祥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受制于走滑断裂内部强烈的非均质性、储集类型多样及流体分布复杂的影响,走滑断裂内部裂缝带、破碎带和溶蚀带之间的测井响应复杂多变,为有效利用成像及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走滑断裂内部3特征带造成了困难。引入XGboost算法建立模型,以提... 受制于走滑断裂内部强烈的非均质性、储集类型多样及流体分布复杂的影响,走滑断裂内部裂缝带、破碎带和溶蚀带之间的测井响应复杂多变,为有效利用成像及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走滑断裂内部3特征带造成了困难。引入XGboost算法建立模型,以提高对走滑断裂内部3特征带的识别精度。分析了走滑断裂内部3特征带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敏感测井曲线构建基于均值及方差的特征向量空间集,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建立了走滑断裂溶蚀带、破碎带和裂缝带的XGBoost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多分类评价指标对XGBoost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调优,提高了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的识别精度。利用构建的XGBoost模型对研究区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进行了识别,其中总样本数234个,识别正确样本208个,识别正确率达88.89%;预测结果表明在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中,裂缝带分布范围最广,破碎带其次,溶蚀带最窄,这与实际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的分布范围相符。基于XGBoost算法的走滑断裂内部特征带识别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裂缝带、破碎带和溶蚀带,从而有助于对走滑断裂内部尺度更小的溶蚀孔洞及裂缝储集空间的分布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对走滑断裂内部结构的精细刻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XGBoost算法 碳酸盐岩 测井评价 特征带识别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直配式新能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协同处理与区域辨识
5
作者 李政洋 曹一家 +3 位作者 陈春 李妍莎 李景禄 赵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5-2159,I0009,共16页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性点装备的发展机理。通过构建源网中性点零序回路模型,分析接地故障处理时的兼容性问题,探明故障电弧重燃的原因。提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理方法,采用经验小波变换分解中性点位移电压和馈线及节点零序电流,得到故障处理过程中自由分量的衰减方向特征,感知接地故障的同时排除不对称干扰,实现高阻接地故障下的故障馈线以及故障区域准确辨识。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故障过渡电阻小于等于5 kΩ时,能够准确定位接地故障发生馈线和区域。在智能断路器广泛应用背景下,为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辨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式新能源 内过电压防护 接地方式兼容性 故障协同处理 高阻接地故障辨识 故障区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冲走滑断层分区分级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
6
作者 欧成华 王泽宇 +2 位作者 柳金城 李兆亮 梅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4,共15页
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广泛分布在含油气盆地富油二级构造带中,定量表征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受水平挤压应力与压扭剪切应力叠加耦合作用,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内同时发生逆冲推覆位移与走滑位移,造成体系内地层破碎、断层体系复杂、测井与地... 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广泛分布在含油气盆地富油二级构造带中,定量表征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受水平挤压应力与压扭剪切应力叠加耦合作用,逆冲走滑断层体系内同时发生逆冲推覆位移与走滑位移,造成体系内地层破碎、断层体系复杂、测井与地震响应杂乱,断层识别、组合、表征与建模困难。围绕逆冲走滑断层成生机制特点及断层体系复杂性解析与表征,研发出分区分级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技术,成功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油砂山断层下盘逆冲走滑断层体系的定量解析与三维全景表征。依靠分区对比,建立关键标志层交叉引层与分区标定技术,有效解决了逆冲走滑断层体系破碎地层层位标定多解性强的难题,实施了对研究区油砂山断层下盘6个关键标志层的有效标定与全区满覆盖追踪。应用多尺度多类型逆冲走滑断层褶皱阶梯状网格建模与全景可视化表征技术,实现了对研究区油砂山断层下盘逆冲走滑断层剖面平面三维立体空间多视域全景可视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走滑断层 断层识别与组合 分区分级解析 三维全景表征 油砂山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仿真分析及类型识别方法
7
作者 刘家军 李晨婧 +2 位作者 侯涛 徐浩焜 王波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233,共12页
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线位置高、架设回数多及输送距离远,其运行中容易受到雷电袭扰,从而威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雷击类型会对线路不同部位产生损伤。针对雷击类型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超高压线路雷击类型识别方法。以500 kV同塔双... 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线位置高、架设回数多及输送距离远,其运行中容易受到雷电袭扰,从而威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雷击类型会对线路不同部位产生损伤。针对雷击类型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超高压线路雷击类型识别方法。以500 kV同塔双回路鼓型杆塔为例,在ATP-EMTP平台中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故障工况下雷电绕击、反击的特征,以雷击线路后故障信号通过杆塔入地的暂态信号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的雷击类型识别方法,利用故障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在方差贡献率的不同分布趋势构造判据。通过不同参数验证分布规律的稳定性,发现分布趋势基本不受雷电流幅值大小及接地电阻的影响,且具有稳定清晰的界限,可准确识别雷电故障类型。对及时发现线路绝缘薄弱点以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跳闸 故障类型识别 绕击 反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断控凝析气藏底水识别及控水对策
8
作者 刘蕊 何新明 张云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断控凝析气藏高角度裂缝发育、底水容易锥进的问题,综合地震和储集层雕刻成果,识别顺北4号断裂带底水连通点和气水连通方式,并利用储集层雕刻法和物质平衡法评价水体规模。结合气藏能量指示曲线、避水高度...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断控凝析气藏高角度裂缝发育、底水容易锥进的问题,综合地震和储集层雕刻成果,识别顺北4号断裂带底水连通点和气水连通方式,并利用储集层雕刻法和物质平衡法评价水体规模。结合气藏能量指示曲线、避水高度、气水连通模式、采气速度等定性评判顺北4号断裂带气井水侵风险,控水压锥、注气压锥等控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油气田 断控凝析气藏 走滑断裂 底水识别 水侵特征 控水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相位的多端口光伏直流汇集系统故障区段辨识方法
9
作者 和敬涵 陈想 +2 位作者 李猛 杜晓通 闫诗琪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0-529,共10页
多端口光伏直流升压汇集并网系统分支多、线路短,故障发展快、电流峰值高,故障区段的快速可靠辨识困难。为实现系统的快速故障隔离与恢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电流相对相位的极间故障区段辨识方法。首先,构建不同区段故障后的暂态等效网... 多端口光伏直流升压汇集并网系统分支多、线路短,故障发展快、电流峰值高,故障区段的快速可靠辨识困难。为实现系统的快速故障隔离与恢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电流相对相位的极间故障区段辨识方法。首先,构建不同区段故障后的暂态等效网络,并利用换流器出口等效并联电容与限流电感的串联谐振条件简化等效网络,得到高频电流间的相关性特征。然后,将相关性定量为相位差分布表征,并利用汇集支路与送出线间特定频段电流的相位差分布差异构建故障区段辨识判据,辨识结果采用逻辑量形式输出。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快能在故障后2 ms内可靠选线,有较强的抗噪性和耐过渡电阻、分布电容能力,方法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并网 相关性 相对相位 故障分析 大型光伏电站 故障区段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器件状态辨识的时域反射信号方法研究
10
作者 成庶 游歆雨 +2 位作者 刘畅 袁炜钰 吕壮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58-2768,共11页
为解决在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时因受原系统工作信号影响导致实时性、准确性和成本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的方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在发生故障时其阻抗会发生变化,信号在遇... 为解决在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时因受原系统工作信号影响导致实时性、准确性和成本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电力电子器件故障状态辨识的方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在发生故障时其阻抗会发生变化,信号在遇到阻抗不匹配点时会发生反射,通过提取反射信号的特征可以对故障点的类型和位置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反射信号传输特性构建基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状态辨识的平台模型,并以IGBT为例,通过其阻抗特性和内部结构论证了利用该方法进行IGBT故障状态辨识的可行性。然后用Simulink搭建平台仿真模型,完成对器件的阻抗辨识,进而搭建硬件平台,包括高频信号的调制、发射电路和反射信号捕获电路,实现对反射特征的采集和预处理,对测试信号和反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从相关波形中提取阻抗特征信息。平台实现了对电阻的阻抗值辨识,并对正常IGBT和短路IGBT进行测试,辨识出2种工况的IGBT在有触发信号和无触发信号状态时分别呈现出的阻抗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基于侵入式信号的电力电子器件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测试信号由于其高频的特性不会对原系统工作信号造成干扰,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IGBT的健康状态评估和检修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 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 相关运算分析 特征阻抗辨识 器件故障状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判别研究
11
作者 陈仕龙 宋国雄 +3 位作者 邓健 毕贵红 杨毅 李国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1,共10页
针对现有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定位难度大、准确率低以及阀值整定繁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故障区域判别方法。首先,分析LCC侧、T区、MMC2侧的故障区域特征,指出不同区域的故障特征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然后... 针对现有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定位难度大、准确率低以及阀值整定繁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故障区域判别方法。首先,分析LCC侧、T区、MMC2侧的故障区域特征,指出不同区域的故障特征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然后,采集T区左右4个保护装置故障时刻的暂态电流、电压数据得到功率突变量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局部特征,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学习更为丰富的故障特征,使模型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提取的故障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AM)对所提取的故障特征信息进行加权,筛选有助于故障区域判别的故障特征从而提高模型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能够迅速且精确地识别故障区域,既保证了较高的准确度,又具备良好的过渡电阻适应性和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混合柔性直流 暂态功率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故障区域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SVM的变压器多源信息融合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旭 周文 +3 位作者 程林 罗传仙 张静 江翼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输变电设备之一,其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识别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变压器内部绝缘劣化所产生的局部放电信号是目前对其内绝缘状态评判以及故障类型识别的最为有效的判据之一。文中通过构...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输变电设备之一,其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识别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变压器内部绝缘劣化所产生的局部放电信号是目前对其内绝缘状态评判以及故障类型识别的最为有效的判据之一。文中通过构建4种典型的变压器绝缘缺陷模型,搭建试验平台测量得到了局部放电下的特高频信号和超声波信号。通过对2种信号的分析,对于特高频信号在TRTD模式下和PRPD模式下提取了两组特征参量,对于超声波信号在TRTD模式下提取了一组特征参量。经过核主成分分析联合支持向量机(KPCA-SVM)的特征融合方法进行信息融合后,发现相较于单一信息的识别效果,信息融合的识别率有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特高频 超声波 信息融合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MFFDE和SSA-RVM的旋转机械损伤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显彬 孙阳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9,共10页
针对旋转机械系统的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严重影响故障特征提取从而导致其识别精度不佳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分数波动散布熵(RCMFFDE)、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相关向量机(SSA-RVM)的旋转机... 针对旋转机械系统的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严重影响故障特征提取从而导致其识别精度不佳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分数波动散布熵(RCMFFDE)、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相关向量机(SSA-RVM)的旋转机械损伤检测模型。首先,进行了基于RCMFFDE方法的特征提取,生成了特征样本,以定量反映旋转机械的不同损伤情况;然后,采用t-SNE方法,将原始高维故障特征映射至低维空间,获得了对故障更敏感的低维特征;最后,将敏感的低维故障特征向量输入至SSA-RVM多分类器中,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现了旋转机械样本的故障识别目的;采用两种旋转机械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并从准确率、效率和抗噪性方面,将RCMFFDE-SSA-SVM方法与多种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CMFFDE能用于有效提取旋转机械的故障特征,分别取得99.2%和100%的识别精度;而对敏感特征进行分类所获得的精度优于对原始特征进行分类的情形,前者比后者提高了4%;在模式识别中,SSA-RVM优于其他分类器;自制数据集的诊断精度达到了97%,特征提取的时间为16.0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信号 特征提取时间 故障识别精度(诊断精度) 精细复合多尺度分数波动散布熵 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 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相关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走滑断层的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永宏 陶夏妍 +5 位作者 赵忠宇 唐青松 黄天俊 刘嘉伟 冯亮 邬光辉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研究目的】沉积盆地走滑断层的识别对其控藏作用研究与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但走滑断层规模小、地震分辨率低是制约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难题,为此在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部地区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走滑断... 【研究目的】沉积盆地走滑断层的识别对其控藏作用研究与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但走滑断层规模小、地震分辨率低是制约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难题,为此在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部地区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走滑断层的识别。【研究方法】通过提高走滑断层分辨率的导航金字塔处理,进行走滑断层判识标志分析与地震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走滑断层的成藏作用。【研究结果】导航金字塔处理提高了深层微小(垂向断距<30 m)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提出了高陡直立、花状构造、倾向反转、断距和断层性质突变5个走滑断层剖面识别标志,以及雁列/斜列断层、地质体水平错动、拉分微地堑、马尾构造、类型与高差横向变化和地震属性线性突变6个走滑断层平面识别标志,发现了与北西走向台缘带一致的大型走滑断层带。走滑断层不仅可以沟通烃源岩、有利多层系油气运聚成藏,而且有利于深层碳酸盐岩的天然气富集与高产。【结论】研究提出了深层微小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形成了走滑断层的识别方法,发现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大规模走滑断层系统,并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开拓四川盆地走滑断控气藏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识别 碳酸盐岩 气藏 断裂作用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风电变流器开路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奥煊 季天瑶 +2 位作者 李梦诗 莫春 郑欣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46-3459,共14页
由于风电机组工作环境恶劣,电力电子设备脆弱,变流器故障成为风电机组的常见故障之一。而变流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起到优化运行的作用,因此针对变流器开路故障的检测与识别至关重要。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鲁棒性不强及计算复杂的问题,为此... 由于风电机组工作环境恶劣,电力电子设备脆弱,变流器故障成为风电机组的常见故障之一。而变流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起到优化运行的作用,因此针对变流器开路故障的检测与识别至关重要。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鲁棒性不强及计算复杂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同时基于直流母线电压和转子电流的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提取直流母线电压故障特征实现故障检测;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提取转子侧三相电流波形特征定位故障相;基于电流平均值定位故障桥臂。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可以准确识别变流器功率管的单管和双管故障,理论推导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仿真算例考虑了风速波动、负载波动和噪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开路故障 故障识别 数学形态学 Pearso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传洋 吴一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1-2195,I0011,共26页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中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研究进展。首先,概述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及技术流程;然后,阐明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从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分类、发热故障诊断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设备和输电线路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电力设备发热故障;最后,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在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最近的研究思路,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识别 发热故障诊断 红外图像 传统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与TKEO的故障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
17
作者 王海龙 何山 +1 位作者 胡帅 王维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7,共11页
在含有储能的光伏制氢系统中,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及精确定位对其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短距离直流输电系统故障识别与定位精准度低、快速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 WT)和Teager-Kaiser能量算子(Teag... 在含有储能的光伏制氢系统中,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及精确定位对其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短距离直流输电系统故障识别与定位精准度低、快速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 WT)和Teager-Kaiser能量算子(Teager-Kaiserenergyoperator, TKEO)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对故障信号进行小波变换,使用软阈值进行去噪并重构信号。提取并分析每个小波分解层的特征信息,根据高低频分解层能量的比值判定故障类型。其次采用TKEO法提取出经小波分解后的瞬时能量谱,精确标定首个波头到达直流线路两端的采样点。然后采用双端测距法精确求解出故障距离。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光伏直流制氢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故障类型的识别和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故障识别 Teager-Kaiser能量算子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低序级断层内部结构及封闭机制
18
作者 黄超 曾溅辉 +1 位作者 王建 吴义志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低序级断层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其内部结构及封闭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首先利用H68-XJ1井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低序级断层进行系统取心,并对岩心开展断层内部结构单元...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低序级断层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其内部结构及封闭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首先利用H68-XJ1井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低序级断层进行系统取心,并对岩心开展断层内部结构单元识别和划分,然后通过突破压力、全岩矿物成分、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实验分析,进行断层岩特征及封闭机制研究。H68-XJ1井断裂带岩心识别出3个断层核和4个断层破碎带。断层核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断层破碎带位于断层核的两侧,发育大量的裂缝和微断层。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碳酸盐矿物充填具有普遍性,越靠近主断层核,碳酸盐含量越高。碳酸盐胶结物成分主要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受碳酸盐胶结的影响,碎裂岩在测井上呈现致密高阻的特征。高压压汞实验显示其突破压力高,对断层封闭起决定作用。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成因与深部热液流体有关。碳酸盐胶结增强了低序级断层的封闭能力,同时其测井特征有助于识别井上断点。本研究对丰富低序级断层封闭机理,提高低序级断层井上断点识别精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断层内部结构 胶结作用 封闭机理 断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
19
作者 汪小虎 赵荣珍 +1 位作者 邓林峰 郑玉巧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针对现有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偏多导致滚动轴承智能诊断效率低和识别准确率受限于训练样本数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模型的输入层采用大尺寸的空洞卷积核和标准卷积核提取一维... 针对现有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偏多导致滚动轴承智能诊断效率低和识别准确率受限于训练样本数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模型的输入层采用大尺寸的空洞卷积核和标准卷积核提取一维振动信号的多尺度敏感特征,然后使用尺寸为1×1和3×1的小卷积核以及2×1的最大池化操作对输入层所提取敏感特征进一步提取深层抽象特征,最后用全局平均池化层代替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同时,分别采用西储大学轴承故障数据和实验室轴承故障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泛化性能良好,并且能够在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故障识别任务,即使在一定噪声干扰下也能够对轴承微弱故障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空洞卷积神经网络 滚动轴承 故障识别 小样本 微弱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
20
作者 高兴 王晓东 刘颖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8,共8页
针对风电场多分支结构引起的辨识精度和测点数量存在互斥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用于辨识风电场故障分支及其故障类型。考虑风电场独特的树状多分支结构划分故障集电线路,上层决策用于确定风电... 针对风电场多分支结构引起的辨识精度和测点数量存在互斥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用于辨识风电场故障分支及其故障类型。考虑风电场独特的树状多分支结构划分故障集电线路,上层决策用于确定风电场发生故障的集电线路,下层决策进一步实现故障分支辨识和故障分类。上层决策基于能量相似度思想辨识故障集电线路,建立故障决策矩阵,缩小故障范围,无需人工设置阈值。下层决策基于时频响应特征融合辨识风电场故障支路及类型,基于集电线路双端测点各相特征状态矩阵建立故障特征融合矩阵,减少测点需求。该方法仅需风电场少量测点信息,即可实现风电场多分支结构故障辨识,兼顾故障电阻、起始角度、故障位置和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卷积神经网络 短路电流 故障选线 故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