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bile Block in the Face-Contacted Blocks Structure in Rocks Between Coal Seams to Mine the Left-over Coal Above the Gob
1
作者 Guorui Feng,Lixun Kang,Xuyan Zhang Institute of Mining Technology,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0-180,共1页
In mining the left-over coal above the gob,stope wall rock of mining area have hard limestone.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the face-contacted block structure was found in rocks between coal seams to mine the left-over co... In mining the left-over coal above the gob,stope wall rock of mining area have hard limestone.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the face-contacted block structure was found in rocks between coal seams to mine the left-over coal above the gob.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movement law of rock strata and strata control measure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mobile block in face-contacted block structure of rocks between coal seams.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thought of block theory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parameter matrix and figure out its discrimination matrix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block in face-contacted block structure has high intensity and stiffness,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block ROCKS BETWEEN COAL seams rock mechanic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BILE b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赖枫鹏 李彬册 +1 位作者 任广磊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构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GI),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藏井区为例,计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得到GI数值,通过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进一步对比研究了高产、中产、低产三类井无量纲产气量和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产气量与GI值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值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可以为后续气井工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广义平面阻流带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网络局域信息的传播阻断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大勇 盛家烨 景东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135,共8页
[研究目的]为减少有害信息快速扩散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对网络中重要节点实施免疫保护,是一种有效阻断传播的方法。[研究方法]针对多数网络全局信息难以获取或缺失的情况,借助于节点局部结构信息,采用自回避随机游走直接获取网络中桥枢... [研究目的]为减少有害信息快速扩散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对网络中重要节点实施免疫保护,是一种有效阻断传播的方法。[研究方法]针对多数网络全局信息难以获取或缺失的情况,借助于节点局部结构信息,采用自回避随机游走直接获取网络中桥枢纽节点,以此作为免疫对象实现最优阻断。[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熟人免疫以及广泛使用的随机游走算法,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受感染概率的影响较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现实网络空间信息防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局域信息 桥枢纽节点识别 传播阻断 免疫策略 自回避随机游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历程与展望
4
作者 孙传恒 朱文颖 +2 位作者 邢斌 罗娜 杨信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4,共1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实施精准化质量安全召回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因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实施精准化质量安全召回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因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分类框架,通过历史演进视角将其发展进程划分为初步构建制度框架、全面推广平台建设和体系完善与数字智能化转型3个阶段。重点剖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追溯技术体系中的创新应用,从追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3个方面客观评述各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建设现状,指出当前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性与技术适配性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探讨了量子区块链、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强调构建跨链协同、虚实融合的智能化可追溯体系,为推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向智能化与协同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体系 质量安全 标识技术 物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A-UNet的虹膜块状特征分割
6
作者 陈宇 唐云祁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191,共13页
目前虹膜识别结果尚不能应用到司法审判当中,法庭科学领域开始关注以虹膜可解释特征统计规律为基础的量化鉴定方法,为此需要实现虹膜纹理特征的自动分割提取。针对近红外虹膜图像中块状特征的提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网络、注意力机... 目前虹膜识别结果尚不能应用到司法审判当中,法庭科学领域开始关注以虹膜可解释特征统计规律为基础的量化鉴定方法,为此需要实现虹膜纹理特征的自动分割提取。针对近红外虹膜图像中块状特征的提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网络、注意力机制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虹膜块状特征分割网络。为此,首先构建了虹膜块状特征标注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其次,以UNet为基础框架进行改进,将UNet的卷积模块替换为残差模块,促进梯度的传播并提高特征的保留和传递能力;在跳跃连接中加入注意力门模块以提高模型对块状特征的感知能力;在模型中部和末端采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扩大感受野并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和融合。最后,提出了结合交叉熵和Dice系数的混合损失函数,并采用归一化和直方图均衡化等预处理技术以突出虹膜块状特征。实验结果表明,RAA-UNet在测试集上的表现优于其他对比模型,F1分数、mIoU和Dice系数分别达到了82.64%、84.21%、81.66%,较UNet提升4.42%、3.37%和3.87%。损失函数实验确定了最佳权重因子,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显著提升了分割效果,消融实验验证了模型改进的有效性。提出的RAA-UNet语义分割模型能够实现虹膜块状特征的准确分割,可为虹膜鉴定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块状特征 UNet 虹膜鉴定 残差网络 金字塔池化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的页岩岩相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粤蛟 赖富强 +4 位作者 徐浩 王濡岳 张晓树 罗彤彤 杨彬跃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8-320,共13页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岩相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优化,可以使测井曲线深度耦合,削减测井信息冗余及曲线间复杂耦合关系等因素对岩相识别的影响,可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②向原始数据添加不改变其岩相的微量变化,可以达到数据增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随机森林算法由于数据集比较小或者不平衡时,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差的问题;③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岩相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识别准确率达83%以上,适用性强,准确率高。该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研究区岩相识别困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岩相识别效率,对促进研究区页岩气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区块 岩相识别 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 主成分分析法 随机森林算法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YOLOM的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多任务检测方法
8
作者 李永安 陈腾杰 +1 位作者 王宏伟 张之好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4-467,共14页
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的检测是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的关键,但现有检测方法大多只能处理单一检测任务,难以实现多任务同时检测。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综合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M的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多任务检测方法:使... 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的检测是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的关键,但现有检测方法大多只能处理单一检测任务,难以实现多任务同时检测。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综合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M的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多任务检测方法:使用单一网络同时完成大尺寸煤块识别、输送带边缘检测和煤流状态检测3项任务。相较于各任务使用单独模型的方法,将3个不同的颈部和头部集成到具有共享主干的模型中,可以节省大量计算资源和推理时间。首先,在低照度和多尘雾的运输巷道内,采集图像语义信息薄弱使得模型对目标语义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差。因此利用扩张式残差模块(DWR)替换主干网络P6层和P8层C2f模块中的Bottleneck结构,在减少参数量的同时增强模型提取多尺度上下文语义信息的能力。其次,针对模型需进行目标识别和分割不同类型任务的需求,采用具有跳层连接结构的高效层聚合网络(RepGFPN)优化特征融合部分,在控制模型参数数量和推理速度的同时极大提高模型对不同检测任务的检测精度;最后,为应对3种标签形状各异的检测任务,引入Inner-CIoU损失函数,弥补CIoU损失函数在不同检测任务中泛化能力较弱的不足。为验证DR-YOLOM算法的适用性和鲁棒性,选用U-net和DeepLabV3+网络模型与DRYOLOM多任务检测模型分割任务的分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Faster RCNN和Yolov8进行目标检测效果对比,同时进行模型改进前后的损失函数与精度曲线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主流的单一检测算法,DR-YOLOM多任务检测算法有更好的综合检测能力,并且该算法可以在维持少量参数量的同时,保证高的目标识别精度、分割精度以及合适的推理速度,其中大尺寸煤块识别的mAP50为90%,输送带边缘分割和煤流分割的mIoU分别为78.7%,96.6%,模型参数数量为4.43 M,推理速度可以达到40 fps,对比基础模型mAP50、mIoU分别提高了1.3%、0.7%、2.1%。为验证DRYOLOM算法的实用性,使用巡检机器人在实验室进行视频数据采集,并用DR-YOLOM多任务检测算法对其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R-YOLOM多任务检测算法能够满足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的多任务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多任务检测 大尺寸煤块识别 输送带边缘检测 煤流状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V2的番茄病害识别研究
9
作者 刘佳明 张欣 +3 位作者 陈孝玉龙 张立才 文兴甜 杨胜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3,共10页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具有新轻量化瓶颈层模块和纹理注意力的TB-MobileNetV2轻量级网络,旨在解决多类番茄不同病害程度识别研究较少、识别精度较低、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方法]参照设计高效网络的相关准则设计了更高效轻量的瓶颈层模块...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具有新轻量化瓶颈层模块和纹理注意力的TB-MobileNetV2轻量级网络,旨在解决多类番茄不同病害程度识别研究较少、识别精度较低、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方法]参照设计高效网络的相关准则设计了更高效轻量的瓶颈层模块设计即陀螺块(TOP Block),使用对病害纹理特征具有更高效关注的改进纹理注意力模块(texture coordinates attention)。[结果]TB-MobileNetV2对包含16种类别的番茄早晚期病害数据集的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88.49%,较原MobileNetV2网络提升了2.18%,且具有计算量减少与单张图片运行时间基本相同的优势;同时其准确率和收敛速度也均优于ShuffleNetV2 1.0×、MobileNetV3-Small、MobileNetV2和MobileNeXt等轻量级网络。[结论]本文提出的TB-MobileNetV2能有效提高对多种番茄早晚期病害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多类番茄病害 早晚期识别 陀螺块 纹理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的奶牛个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玲 周桂红 任力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针对基于单一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的方法。在Mask R-CNN目标检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注意力机制模块引入到Mask R-CNN的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阶段,能够... 针对基于单一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对奶牛个体身份识别的方法。在Mask R-CNN目标检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注意力机制模块引入到Mask R-CNN的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阶段,能够在图像通道和空间上增强奶牛身份信息。针对奶牛不同部位,本文对改进前后的Mask R-CNN模型分别基于牛脸、基于躯干以及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Mask R-CNN模型基于牛脸和躯干综合信息进行奶牛个体识别,比单独基于牛脸或躯干的识别精度提高2.3%~3.7%。改进后的Mask R-CNN模型在自建奶牛图像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93.63%,mAP值达到92.16%,相较于原始Mask R-CNN,准确率提高了2.92%,mAP值提高了2.63%。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养殖场环境下奶牛个体身份的识别,可为奶牛的精准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脸和躯干 个体识别 Mask R-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喜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5,共5页
激光受扫描区域与摄像点间角度、方向以及间隔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激光可覆盖区域有限,从而影响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扇块化阈值包括最大扫描距离阈值... 激光受扫描区域与摄像点间角度、方向以及间隔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激光可覆盖区域有限,从而影响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扇块化阈值判定的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方法。扇块化阈值包括最大扫描距离阈值和畸变系数阈值,利用其判定机载激光雷达扇形块区域;采用最大熵值预测模型与调节系数处理扇形块区域数据,结合小波变换实现机载激光雷达可通行区域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检测到在4、6、7检测点处,道路宽度信息发生了变化,而且可以有效检测出区域内的障碍物,从而提高可通行区域的检测准确性,具备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可通行区域 在线检测 障碍物识别 扇块化阈值 小波变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12
作者 赵丽洁 高晓建 练继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是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针对其识别精度和效率对参数设置具有较高敏感性的问题,基于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奇异熵增量跳跃点... 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辨识(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cov)是近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针对其识别精度和效率对参数设置具有较高敏感性的问题,基于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奇异熵增量跳跃点明显程度、频率平均识别误差、阻尼比总变异系数、振型平均模态置信因子、运行时间5种评价指标以及稳定图,通过一经典五自由度层模型仿真算例,研究Toeplitz矩阵行块数、采样频率、数据长度对SSI-cov识别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可控制程序运行时间的参数建议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一缩尺三层框架模型在白噪声激励下实测数据对提出的根据SSI-cov改进参数设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各参数建议取值范围均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随机子空间辨识 敏感性分析 参数优化 Toeplitz矩阵行块数 采样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块形状及轮轨蠕滑的列车制动黏滑振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伟 莫继良 +2 位作者 王开云 朱松 金文伟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55,共10页
制动盘与摩擦块之间相互摩擦引起的黏滑振动直接影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并威胁车辆安全运行.为探明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本文中针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常用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摩擦块,在相对低速条件下开展了盘... 制动盘与摩擦块之间相互摩擦引起的黏滑振动直接影响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并威胁车辆安全运行.为探明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本文中针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常用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摩擦块,在相对低速条件下开展了盘-块黏滑振动试验,辨识了盘-块界面的Stribeck摩擦参数,揭示了摩擦块形状、摩擦系数和盘-块界面黏滑振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考虑盘-块摩擦、轮-轨黏着及轮-盘扭转的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辨识的Stribeck摩擦参数集成到该动力学模型中,构建了盘-块界面摩擦特征与制动系统动态响应之间的关联.基于此,研究了摩擦块形状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黏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块形状通过改变盘-块界面摩擦特征,影响制动系统的黏滑振动响应及稳定性.此外,相比五边形摩擦块,采用六边形摩擦块制动系统的黏滑振动强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系统 黏滑振动 摩擦块形状 参数辨识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界面脱空损伤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雪山 杜威 +2 位作者 任娟娟 杜俊宏 罗磊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198,199,共9页
为准确识别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连接面脱空损伤,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冲击回波有限元模型,分析界面损伤对弹性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在室内浇筑含有不同损伤位置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混凝土复合试件,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损伤识别。研究... 为准确识别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连接面脱空损伤,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冲击回波有限元模型,分析界面损伤对弹性波传播规律的影响。在室内浇筑含有不同损伤位置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混凝土复合试件,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脱空损伤会显著影响弹性波在界面处的传播,基于回波信号分析可识别损伤;弹性波频率主要受激振锤大小的影响,应结合结构易损位置和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激振锤;混凝土复合试件的试验厚度值与理论厚度值相差仅为1 cm,测试结果合理,可用于判断脱空损伤程度,但不能确定损伤区域;利用平面成像技术可准确识别轨枕与道床板界面脱空范围,为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养护维修提供一定参考,试验结果验证了冲击回波法用于双块式轨道层间脱空识别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脱空识别 冲击回波法 模型试验 平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视变换和SNc-YOLOv5的大块煤识别方法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提高带式输送机大块煤识别的准确率,避免大块煤堆积对皮带造成的磨损,延长输送机的使用寿命,提出了基于透视变换和SNc-YOLOv5的大块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透视变换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有效地将图像中的非输送机区域滤除,并... 为了提高带式输送机大块煤识别的准确率,避免大块煤堆积对皮带造成的磨损,延长输送机的使用寿命,提出了基于透视变换和SNc-YOLOv5的大块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透视变换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有效地将图像中的非输送机区域滤除,并对输送机区域进行坐标矫正;然后,采用SNc-YOLOv5模型对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图像进行深度学习建模,得到大块煤识别模型;最后,通过试验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号煤矿数据集的试验分析精确率为94.8%,召回率为83.2%,在2号煤矿数据集的试验分析精确率为92.8%,召回率为85.3%,现场应用置信度达到0.9,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精确率和召回率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在图像预处理阶段提取带式输送机区域对图像进行标准化,仅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处理,提高了大块煤识别的准确率。该算法部署到某煤矿现场,能够实现实时监测,为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煤识别 带式输送机 透视变换 图像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闸片摩擦块孔结构对盘-块界面黏滑振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权 王志伟 +2 位作者 莫继良 范志勇 周仲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1,共8页
制动闸片摩擦块多采用孔结构以改善界面摩擦磨损行为及热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制动闸片摩擦块孔结构与盘-块界面黏滑振动特性的关系,通过开展摩擦学试验,分析了有孔和无孔摩擦块对界面黏滑振动的影响,并辨识了相应的Stribeck模型参数... 制动闸片摩擦块多采用孔结构以改善界面摩擦磨损行为及热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制动闸片摩擦块孔结构与盘-块界面黏滑振动特性的关系,通过开展摩擦学试验,分析了有孔和无孔摩擦块对界面黏滑振动的影响,并辨识了相应的Stribeck模型参数以描述盘-块界面间的摩擦因数特征。然后,建立了盘-块摩擦系统数值模型,基于辨识的Stribeck模型参数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黏滑振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了摩擦块孔结构对界面黏滑振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摩擦因数-相对速度负斜率特征造成的负阻尼效应向系统输入能量,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及黏滑振动。动、静摩擦因数的差值越大,负阻尼效应越强,系统黏滑振动强度及不稳定程度更高。相比无孔摩擦块,有孔摩擦块可通过孔结构调整界面摩擦特征,使动、静摩擦因数的差值减小,从而有效抑制界面黏滑振动强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块孔结构 黏滑振动 Stribeck模型 参数辨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
17
作者 李桂松 黎敬涛 +1 位作者 杨艳丽 刘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针对计算机识别自然背景下马铃薯叶片病害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C-ResNet-50模型以改善识别效果。首先,在田间采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和健康叶片图像,并模拟拍摄角度、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构建试验... 针对计算机识别自然背景下马铃薯叶片病害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C-ResNet-50模型以改善识别效果。首先,在田间采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和健康叶片图像,并模拟拍摄角度、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构建试验数据集。其次,通过对比深度学习模型,选择并改进ResNet-50网络:通过向残差块中引入步长为1的3×3卷积层和1×1卷积层以解决残差块主干分支特征信息缺失严重的问题;通过设计新的全连接层以解决马铃薯叶片病害相似度高、分类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引入ECA注意力模块以解决主干网络定向关注能力不足的问题。结果表明:C-RseNet-50网络识别马铃薯叶片病害的平均准确率达90.83%,较原始模型的提升了1.8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叶片病害 C-RseNet-50 ECA注意力模块 病害识别 残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INO的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天运 侯博 +1 位作者 李国华 代明睿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针对铁路接触网异物类别多样、场景多变的开放目标检测问题,提出基于改进DINO目标检测算法的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铁路接触网异物图像特征,利用EfficientNet网络替换原始模型中的Resnet主干网络,并结合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 针对铁路接触网异物类别多样、场景多变的开放目标检测问题,提出基于改进DINO目标检测算法的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铁路接触网异物图像特征,利用EfficientNet网络替换原始模型中的Resnet主干网络,并结合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对EfficientNet网络进行改进,在颈部结构采用改进后的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以增强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度,提升检测性能;其次,通过马赛克数据增强和环境干扰等多种数据增强技术对输入图片数据进行处理,丰富样本数据的特征;最后,利用铁路人工智能平台实现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其平均精度均值可达89.87%,与YOLOv5,DETR和原始DINO这3种典型的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6.40%,7.31%和5.75%。该方法能够满足行车线路上接触网异物的准确、快速及智能化识别要求,为接触网异物检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接触网 异物识别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平台 卷积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Pnet-MobileNetV2的煤岩界面快速精准识别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舰 刘丽丽 +1 位作者 赵雪梅 张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0,832,833,共10页
针对短时间主动热激励作用下煤岩介质表征差异不明显,不易快速、准确识别煤岩界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金字塔场景解析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简称PSPnet)模型-MobileNetV2的煤岩界面快速精准识别方法。通过搭建煤岩主... 针对短时间主动热激励作用下煤岩介质表征差异不明显,不易快速、准确识别煤岩界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金字塔场景解析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简称PSPnet)模型-MobileNetV2的煤岩界面快速精准识别方法。通过搭建煤岩主动红外试验平台,采集并获取短时主动热激励作用下的煤岩界面红外热图像,构建了煤岩红外图像数据集;对传统PSPnet模型进行改进,采用轻量级网络模型MobileNetV2作为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大幅降低了网络模型所占内存和训练时间,同时将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简称CBAM)与金字塔场景解析(pyramid scene parsing,简称PSP)模块的上采样特征层和PSPnet网络模型的浅层特征层进行融合,有效提升模型对特征的细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PSPnet-MobileNetV2网络模型所占内存仅为9.12 MB,较原始PSPnet模型减少了94.88%;煤和岩的交并比为96.52%和96.87%,分别提升了8.29%和7.7%;像素准确度分别为97.25%和99.15%,较原始网络模型分别提升了7.32%和1.64%;测试时间降低了53.70%。该方法为煤岩界面的快速和预先精准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识别 主动红外激励 金字塔场景解析网络(PSPnet) MobileNetV2 注意力机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集深度学习的视觉传感图像目标增强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涛 杨宝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视觉传感图像目标的特征变化幅度普遍较大,类别间样本不均衡,为了提高视觉传感图像关键目标识别效果,提出基于多数据集深度学习的视觉传感图像目标增强识别方法。采用颜色特征提取识别目标的特征量,通过计算视觉传感图像目标与背景区域... 视觉传感图像目标的特征变化幅度普遍较大,类别间样本不均衡,为了提高视觉传感图像关键目标识别效果,提出基于多数据集深度学习的视觉传感图像目标增强识别方法。采用颜色特征提取识别目标的特征量,通过计算视觉传感图像目标与背景区域的纹理特征差异,构建具有多特征参数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指数Laplace损失函数降低模型中类内特征变化幅度,调整不同类中心的特征间距离。结合自适应分块标记完成目标增强识别全过程。以火焰和车辆监控视觉传感图像为分析对象,设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视觉传感图像增强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识别出视觉传感图像中火灾发生的异常行为和车辆的驾驶行为,且目标识别耗时低于6.2 s,证明所提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感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纹理特征差异 Laplace损失函数 分块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