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辨识方法的建筑供暖系统能耗预测研究
1
作者 曲明璐 杜尚赫 +2 位作者 张欣林 于震 李怀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0,166,共7页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入分析楼宇产生的时间序列历史数据,基于黑箱模型竞争寻优的算法,开发了一种通用的模型辨识方法,通过多项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极端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竞争寻优确定最终的辨识模型。以北京市某近零能耗办公建...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入分析楼宇产生的时间序列历史数据,基于黑箱模型竞争寻优的算法,开发了一种通用的模型辨识方法,通过多项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极端梯度提升3种机器学习方法竞争寻优确定最终的辨识模型。以北京市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历史数据和TRNSYS供暖系统仿真模型数据,通过开发的模型辨识方法建立了建筑的负荷预测模型和设备能耗模型,在部署期间预测R 2值和总能耗误差值分别为0.87和5.18%。通过该模型辨识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为后续系统能耗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辨识 机器学习 TRNSYS 近零能耗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后无人机影像的单体建筑物纹理特征损伤检测——以2025年西藏定日县M_(S)6.8地震为例
2
作者 杜浩国 左小清 +13 位作者 林旭川 肖本夫 卢永坤 和仕芳 张方浩 袁小祥 陶天艳 叶阳 邓树荣 赵正贤 徐俊祖 白仙富 张原硕 张露露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68,共20页
地震后及时获取建筑物破坏信息对于应急救援和灾害损失评估至关重要。文中基于震后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向对象、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NN)的单体建筑物纹理特征损伤检测方法,并以2025年西藏定日县M_(S)6.8地震为例进... 地震后及时获取建筑物破坏信息对于应急救援和灾害损失评估至关重要。文中基于震后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向对象、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NN)的单体建筑物纹理特征损伤检测方法,并以2025年西藏定日县M_(S)6.8地震为例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单体建筑物信息,消除非建筑物干扰;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对比度、熵和方差等纹理特征,优化窗口大小至7×7以提升特征区分度。通过对比4种方法发现:融合最优纹理特征后,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单体+纹理特征+神经网络)的总体精度达91%, Kappa系数为0.8,较未融合纹理特征的单体+神经网络方法(精度85%、 Kappa 0.6)分别提升6%和0.2;与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单体+纹理特征+支持向量机(精度89%、 Kappa 0.7)较单体+支持向量机(精度82%、 Kappa 0.6)提升7%和0.1。实验表明,纹理特征可显著增强对损伤的识别能力,倒塌建筑物的对比度均值较完好建筑降低26%,熵和方差分别增加32%和41%。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非建筑信息干扰的问题,经形态学滤波处理后孔洞填充率> 95%。文中研究为震后快速评估提供了高精度、可量化的技术支撑,验证了多特征融合与算法协同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无人机影像 纹理特征 建筑物震害识别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隆兴寺木构件虫害鉴定研究
3
作者 李嘉欣 杨梓琪 +1 位作者 李惠 马星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古建筑病虫害危害类型鉴定及危害程度分析,是制定维修方案和预防性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一般古建筑木构件的虫害很难发现虫体,影响对危害类型的鉴定。本研究以贵州隆兴寺内一块受损木构件病虫害分析为例,通过树种鉴定、表面和内部危害... 古建筑病虫害危害类型鉴定及危害程度分析,是制定维修方案和预防性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一般古建筑木构件的虫害很难发现虫体,影响对危害类型的鉴定。本研究以贵州隆兴寺内一块受损木构件病虫害分析为例,通过树种鉴定、表面和内部危害特征观察与分析、木材三大成分降解分析、昆虫样本鉴定五个步骤,分析与鉴定该古建筑木构件受损原因。结果表明:经树种鉴定该古建筑木构件为贵州本地金缕梅科枫香属(Liquidambar sp.)木材,虫害在枫香木表面造成6~20 mm(长径)×3~6 mm(短径)的椭圆形虫孔,造成的内部蛀道扁平且顺着木材纹理延伸,蛀道内充斥粉末状与颗粒状的木屑和排遗物混合物。从危害特征分析鉴定为家扁天牛(Eurypoda antennata)危害;排遗物木材成分分析显示该天牛主要降解枫香的纤维素,少量降解半纤维素,几乎不降解木质素;经表面和内部无损检测分析该天牛对该建筑的木构件造成了4级(严重级)危害程度。本研究可为古建筑生物危害鉴定提供参考,为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件 生物危害 危害特征 树种鉴定 昆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硅巷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李荣平 吴奕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102,共7页
楼宇尺度的创新空间是承载城市创新活动的最小空间单元,也是构成其他尺度城市创新空间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是发现城市创新活力点、评估城市... 楼宇尺度的创新空间是承载城市创新活动的最小空间单元,也是构成其他尺度城市创新空间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是发现城市创新活力点、评估城市科技创新潜能的基础工作。文章基于国内已发布实施的各类创新空间识别评价指标,以及使用者的空间需求构建了适合我国的可行的楼宇尺度创新空间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硅巷”为例,对指标体系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楼宇尺度 空间创新性识别 百家湖硅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置信的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5
作者 韦丽娴 蒙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况1的单损伤状态下,随着模态阶数的增加,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保持稳定,而损伤单元的COMAC值呈递减趋势。其中,单元8在2阶模态时CO‐MAC值出现下降,至5阶模态时下降趋势更显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单损伤位置。2)在多损伤工况下,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始终为1.0;对于损伤程度分别为40%的单元2和50%的单元12,其COMAC值随模态阶数增加而递减,且在2~5阶模态下显著低于未损伤单元。损伤程度较大的单元12表现出更明显的COMAC值降幅,验证了该方法对多损伤工况的识别能力。3)在工况2、3中,所提方法在单损伤工况下表现出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准确判定损伤单元位置及其损伤程度。4)在工况5、6中,与传统的模态置信准则(MAC)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多损伤工况下的识别性能更优,其损伤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钢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置信 超高层建筑 钢架结构 损伤识别 模态振型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实测信息的既有规则建筑状态识别与抗震性能快速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单伽锃 周子杰 +2 位作者 王律己 余桦 苏金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2-811,共10页
城市既有建筑(群)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面临高效分析、快速评估、定量判定的多重技术发展需求。考虑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性能演化现象,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价需要结构本身和当地地震动等一系列实测数据与信息,以标定结构真实服役状态,保证结... 城市既有建筑(群)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面临高效分析、快速评估、定量判定的多重技术发展需求。考虑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性能演化现象,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价需要结构本身和当地地震动等一系列实测数据与信息,以标定结构真实服役状态,保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兼顾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基于等效非线性单自由度模型,结合作者近年来在数据驱动型状态评估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既有建筑实测模态频率和阻尼比映射结构宏观服役状态,结合当地实测地震动数据集,快速评估该目标建筑抗震安全性的方法。阐述了基于动力测试和HAZUS技术手册的既有结构等效非线性单自由度模型的建立过程,提出了两类结构状态评价指标,结合多元工程性能参数,建立了等效模型变形状态与不同抗震性能水准之间的直接联系。以四川省珙县当地一栋高层规则框架结构和2019至2022年间10次实测地震动为例,对该建筑在当地近期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既有建筑 动力测试 状态识别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深圳新世界中心风致响应实测与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旭盛 张乐乐 +2 位作者 谢壮宁 王飞 石碧青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9-1367,共9页
依据近10年来监测到的5次强台风过境期间深圳新世界中心的实测响应数据,分析了该建筑结构在台风影响下的响应特点和模态参数变化特性,并将实测结果与粗糙度指数α分别为0.22,0.30和0.35地形下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历次... 依据近10年来监测到的5次强台风过境期间深圳新世界中心的实测响应数据,分析了该建筑结构在台风影响下的响应特点和模态参数变化特性,并将实测结果与粗糙度指数α分别为0.22,0.30和0.35地形下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历次台风影响下实测建筑达到最大振幅附近时均表现为明显的横风向振动,且最大振动方向均为南北方向;实测最大峰值加速度为17.28 cm/s^(2),满足舒适度要求;台风过境时,建筑结构模态频率表现出明显的振幅依赖性和时变特性,采用“时变”方式描述更加合理,几次台风过程的结构模态频率均是随时间先减小,在最大风速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增大并恢复到常态值;结构模态阻尼比在中低振幅区域分布较为离散,随着振幅的增加,阻尼比有所增大,顺风向和横风向的阻尼比最大分别为1.9%和1.2%;实测结果更接近于α为0.35地貌的风洞试验结果,显示C类地貌的风洞试验结果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现场实测 风洞试验 参数识别 地貌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青松 熊海贝 +2 位作者 袁程 陈琳 孔庆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6-224,共9页
面向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监测数据获取范式以及现阶段相关数据驱动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的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算法。该方法通过对建筑各楼层测点振动数... 面向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监测数据获取范式以及现阶段相关数据驱动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的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算法。该方法通过对建筑各楼层测点振动数据进行融合特征提取,利用多通道1D CNN隐式提取测点间拓扑关系,抽取信号高维损伤特征,从而实现建筑结构损伤的有效识别。基于IASC-ASCE benchmark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单通道1D CN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在识别精度上实现明显提升,预测精度达0.989。同时,模型训练过程中引入监视机制,大幅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多通道模型架构训练收敛更快,结构损伤特征抽取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一维卷积 多通道 建筑结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快速识别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璇 张伟 +2 位作者 刘方华 孔烨 孙慧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城市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是开展城市内涝治理的首要工作,传统的城市排水模型模拟方法需要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较长的计算周期,难以满足城市内涝快速识别需求。基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2015~2022年实际内涝灾害数据... 城市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是开展城市内涝治理的首要工作,传统的城市排水模型模拟方法需要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较长的计算周期,难以满足城市内涝快速识别需求。基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2015~2022年实际内涝灾害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中心城区建筑小区内涝风险空间分布进行了快速识别,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法对内涝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呈现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城北片区、中心半岛老城片区和龙马潭老城片区;土壤地质、土地利用、社会因素和降雨因素是内涝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表现为多因素协同发生的复杂形式。研究成果可为泸州市内涝风险精细化模拟分析提供基础,也可为西南丘陵城市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小区 城市内涝风险 快速识别 驱动因素 核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丘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检索用户查询语句的停用词过滤 被引量:16
10
作者 熊文新 宋柔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5-197,共3页
针对以自然语言形式提出的查询请求,区分信息需求表述和信息内容两部分。基于近20万语句的查询语料库和背景语料人民日报对照,提出汉语通用停用词和查询专用的相对停用词,采用左右熵和Ngram方法及KL距离脱机构造相应候选词表。根据候选... 针对以自然语言形式提出的查询请求,区分信息需求表述和信息内容两部分。基于近20万语句的查询语料库和背景语料人民日报对照,提出汉语通用停用词和查询专用的相对停用词,采用左右熵和Ngram方法及KL距离脱机构造相应候选词表。根据候选词语的Bigram属性和句中不同位置的分布特点,给出了在线动态识别停用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比单纯根据静态停用词表标注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查询 停用词 构造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绿色建筑的风险与防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福生 林敏 +1 位作者 刘明强 陈明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2-95,101,共5页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新农村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新农村建设中建筑的发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绿色建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与建筑施工本身等一系...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新农村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新农村建设中建筑的发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绿色建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与建筑施工本身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有一定的风险。在市场经济中要让绿色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长久持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对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应用于新农村的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绿色建筑 风险识别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及其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友明 张国强 陈在康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91-95,共5页
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的概念,阐述了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辨识的方法及其作用。
关键词 围护结构 动态热特性 系统辨识 建筑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生物病害严重区域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选择及与生物病害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波 付跃进 +2 位作者 马星霞 卢芸 王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1,共14页
【目的】研究木材生物病害严重区域木结构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选材原则及与生物病害的关系,深入认识我国古建筑用材的树种配置模式和生物病害规律,为古建筑修缮保护和古代建筑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座木结构古建筑修缮时因... 【目的】研究木材生物病害严重区域木结构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选材原则及与生物病害的关系,深入认识我国古建筑用材的树种配置模式和生物病害规律,为古建筑修缮保护和古代建筑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座木结构古建筑修缮时因病害更换下来的30份旧木构件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生物病害种类、位置和程度,在木构件上切取样品,根据样品腐朽程度选用碳蜡包埋或普通制片方法,采用滑走切片机制备15~20μm厚显微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构造和生物病害特征,参照IAWA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识别特征一览表,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木材树种识别和生物病害等级判定。【结果】12座木结构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涉及12科14属,针阔叶树材占比分别为43.3%和56.7%,其中杉木属、桦木属、杨木属和硬木松是常用树种。浙江省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最为丰富,河南、贵州省古建筑木构件用材以阔叶树为主,湖南省古建筑木构件用材以针叶树为主。10种木构件中,承重且体积较大的木构件用材树种主要是杉木、落叶松、银杏、硬木松、桦木、锥木、楠木、栎木、榆木、杨木、番龙眼和厚皮香;非承重且体积较小或装饰用木构件用材树种主要是杉木、桦木、杨木、椴木、榆木和臭椿。14种树种的物理力学强度中等,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的是栎木,最小的是杉木;木材强耐腐及耐腐的树种有9种;易开裂的有4种。木构件受腐朽真菌、木蜂、蠹虫和白蚁等不同程度危害;易受木蜂侵害的树种为杉木、桦木和硬木松,易受蠹虫侵害的树种为硬木松、桦木和杨木,易受白蚁蛀蚀的树种为杉木、榆木、栎木和锥木;所有树种均易受腐朽菌侵害,其中杉木、桦木和杨木占比较大。【结论】木材生物病害严重区域古建筑木构件用材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木构件用材和同类木构件用材均存在差异。选材原则:1)从建筑安全性能考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是用材选择的首要因素;2)从材料采伐运输的经济便捷性考虑,宜选用当地常见乡土树种;3)因“就地取材”为其重要选材原则,导致不同地区用材差异较大;4)一定程度上受木构件使用用途影响;5)一定程度上受古建筑地位和功能影响。木材生物病害与木构件用材选择密切相关:1)尽管树种天然耐腐性存在差别,但真菌腐朽仍是12座木结构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材性劣化的首要生物病害因素,说明腐朽与古建筑所处气候环境关系更密切;2)木构件虫蛀病害以木蜂和蠹虫危害为首,木蜂筑巢树种的选择与木蜂种类、构件种类和建筑地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木材识别 菌虫危害 腐朽 木蜂 蠹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在线分解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守相 孙智卿 +2 位作者 孔繁钢 秦俊宁 常建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建筑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巨大,但限于目前的能耗监测技术而无法大范围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的特性,提出了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分解方法。基于建筑负荷工作时电流、功率、分相等特征差异,从多个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电... 建筑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巨大,但限于目前的能耗监测技术而无法大范围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的特性,提出了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分解方法。基于建筑负荷工作时电流、功率、分相等特征差异,从多个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电力公共数据集中,提取了建筑负荷的三重能效特征,包括功率能效特征、暂态能效特征和稳态能效特征,并形成建筑负荷特征数据库。通过信息筛选、三重特征匹配和比较修正,对建筑负荷进行辨识,实现了建筑负荷的在线分解。在公共建筑的实际验证中,将分解结果与既有的分项计量数据比对,表明该方法对需求响应资源有较高的辨识精度,能够满足建筑级需求响应的能耗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需求响应 用能分解 负荷辨识 负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宋金波 宋丹荣 姜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9,共9页
自从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广泛采用BOT运作模式以来,因决策失误、法律不完善、政府与项目公司缺乏操作经验等原因而导致的高风险成为了项目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对此类项目风险估计不足、缺乏合理的风险分... 自从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广泛采用BOT运作模式以来,因决策失误、法律不完善、政府与项目公司缺乏操作经验等原因而导致的高风险成为了项目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对此类项目风险估计不足、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等问题,本文分别对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应用spss和stata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识别出影响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的10个关键风险,并对政府承担、项目公司承担和双方共同分担的风险进行了分类,最后提出了关键风险的分担及防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 垃圾焚烧发电 风险识别 风险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X模型房间逐时冷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碧瑶 李占培 +3 位作者 刘廷章 张颖婍 闫斌 张修红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准确的冷负荷预测能减低空调能耗,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针对回归方法不能实时反映外部因素突变问题,提出一种实时气象因子和历史负荷为输入变量的自回归模型(ARX模型)的冷负荷预测方法。对辐射的情况进行分类,用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的参... 准确的冷负荷预测能减低空调能耗,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针对回归方法不能实时反映外部因素突变问题,提出一种实时气象因子和历史负荷为输入变量的自回归模型(ARX模型)的冷负荷预测方法。对辐射的情况进行分类,用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的参数,并与De ST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冷负荷的逐时预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负荷预测 建筑节能 ARX模型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典型砌体结构房屋安全及抗震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敏强 刘保东 +2 位作者 李玉忠 杨殊珍 冯文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目前,农村居住用房、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用房绝大部分都是砌体结构房屋,大多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普遍较差。本文以河北省某农村一单层坡屋顶砌体结构房屋为例,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外观检测、构件材料强度检测、... 目前,农村居住用房、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用房绝大部分都是砌体结构房屋,大多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普遍较差。本文以河北省某农村一单层坡屋顶砌体结构房屋为例,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外观检测、构件材料强度检测、振动测试等检测手段,对其安全性和抗震性能进行了检测。结合PKPM软件的验算,对其安全性和抗震性能进行了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简要的处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砌体房屋 安全性 抗震性能 检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国强 李杰 李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1998年第2期91-97,共7页
介绍了高层建筑检测的基本思想、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并为高层建筑检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结构检测 模态参数 物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滞动态模型辨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湘江 王兴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2-1048,共7页
介绍用Krasnosel′skii-Pok rovkii(KP)迟滞算子对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中的频率无关迟滞特性进行建模。首先,给出了KP迟滞模型中的密度函数离散化的离线辨识方法。其次,为了能够使迟滞模型更好的与自适应控制理论结合,又提出了应... 介绍用Krasnosel′skii-Pok rovkii(KP)迟滞算子对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中的频率无关迟滞特性进行建模。首先,给出了KP迟滞模型中的密度函数离散化的离线辨识方法。其次,为了能够使迟滞模型更好的与自适应控制理论结合,又提出了应用神经网络进行密度函数的自适应在线辨识。此神经网络的BP算法是以离散的KP算子为作用函数、以密度函数为权值。最后,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滞 建模 辨识 KP算子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刚度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识别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建阳 白福玉 +2 位作者 张锡成 隋? 周超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在缩尺比为1∶3.52的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地震作用下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规律。根据建立的古建筑木结构简化力学模型,利用静动力凝聚方法确立了结构刚度与榫卯节点刚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结构状态方程... 在缩尺比为1∶3.52的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地震作用下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规律。根据建立的古建筑木结构简化力学模型,利用静动力凝聚方法确立了结构刚度与榫卯节点刚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结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结合力锤敲击试验和仿真计算,获得了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考虑噪信比5%噪声干扰,采用奇异值分解的偏最小二乘法(PLS-SVD)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对结构刚度损伤进行了识别。根据结构刚度识别结果,计算了榫卯节点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损伤识别值。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初始刚度损伤先增大后减小,屈服刚度损伤一直增加;静动力凝聚、偏最小二乘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混合算法对榫卯节点初始和屈服刚度识别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榫卯节点 静动力凝聚 地震损伤 刚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