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龙海灯 殷世武 +3 位作者 潘升权 项廷淼 宋均飞 王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23-2628,共6页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检测股骨头区域和踝关节区域达峰时间(TTP)、计算踝关节区域与股骨头区域TTP的差值,测量踝肱指数(ABI)。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中不同Rutherford分类患者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以及左侧病变患者与右侧病变患者股骨头区域TTP、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herford分类越高,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越低(P<0.05);经Pearson检验,LEASO患者的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与ABI呈负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对LEASO具有诊断效能;经Delong检验,TTP差值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踝关节区域TTP(P<0.05)。结论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测定踝关节区TTP及TTP差值是诊断LEASO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 达峰时间 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owl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评估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扬扬 李王海 +6 位作者 李承志 由慧敏 刘玉龙 林印胜 韩键 王晓白 张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 观察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ALLI患者。腔内治疗前对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于DSA引导下行机械血栓清除,并留置导管行接触性溶栓治疗... 目的 观察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ALLI患者。腔内治疗前对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于DSA引导下行机械血栓清除,并留置导管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必要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腔内治疗后再次行患肢DSA。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BI)。以iFlow技术对腔内治疗前后DSA影像行后处理获得iFlow图像,测量股骨头、膝关节及踝关节区达峰时间(TTP),计算膝关节区与股骨头区TTP差值(即膝关节区域TTP差值)、踝关节区与膝关节区的TTP差值(即踝关节区域TTP差值),比较治疗前后TTP及TTP差值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ABI变化(△ABI)与踝关节区TTP变化(△TTP踝关节)的相关性。结果 17例均完成腔内治疗,2例因患侧血管腔内残留血栓而接受截肢。治疗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区域TTP较前缩短、TTP差值较前缩小而ABI较前升高(P均<0.05),股骨头区TT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TTP踝关节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 iFlow技术可用于评估腔内治疗ALLI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腔内治疗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编码成像技术及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一娜 杨鹏飞 +2 位作者 叶汇 黄清海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便了图像辨识,还提供更多的生理学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编码成像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速度成像及血流定量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7-499,共3页
关键词 彩色速度成像 血流定量技术 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血流成像中编码激励的研究
5
作者 李鹏 陈裕泉 +1 位作者 胡大可 郑音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7-1240,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彩色血流成像(CFM)帧频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编码激励一次性获取血流速度估计的方法.用宽带的编码信号替代传统的窄带信号作为激励,将得到的宽带回波信号通过若干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由于该若干组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 为了解决传统彩色血流成像(CFM)帧频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编码激励一次性获取血流速度估计的方法.用宽带的编码信号替代传统的窄带信号作为激励,将得到的宽带回波信号通过若干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由于该若干组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不同,滤波后信号可看作是一系列时间上分离的窄带信号.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将这些窄带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进行脉冲压缩.脉冲压缩后的信号可通过改进的自相关算法计算血流速度估计值,将多次估计值求平均,得到最终的血流速度估计.由于每个扫查角度只需要发射一次,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彩色血流成像的帧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血流成像(CFM) 血流速度 帧频 编码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评价脑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秀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检测评价及相关临床作用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2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颈...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检测评价及相关临床作用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2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参数及脑血流灌注量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RI和椎动脉RI与t CBFV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内动脉血流参数EDV、RI和椎动脉血流参数PSV、RI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RI和椎动脉RI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脑血流灌注量中a CBFV、pCBFV及t CBFV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tCBFV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用Pearson检验相关性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RI(r=-0.358,P<0.001)、椎动脉RI(r=-0.472,P<0.001)与tCBFV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的检测评估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评价 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在乳腺BI-RADS 4类微小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于腾飞 殷露 +4 位作者 田道然 宋海曼 尹子毅 张巍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并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结果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乳腺BI-RADS分级4类、最大径≤1 cm,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65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共165例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25例、恶性病灶40例,每例病灶均进行CDFI、SMI及CEUS检查,分析其声像图资料。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评价,比较CDFI和SMI显示微小结节内血流情况的差异。制定了CDFI、CDFI+SMI联合两种方式预测结节性质的诊断标准,分析了CDFI、CDFI和SMI联合及CEUS三种血流显像方法对乳腺微小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腺微小结节患者患病年龄大于良性患者,CDFI及SMI对乳腺微小结节血流检出能力不同,CDFI血流显示率为47.3%(78/165)、SMI为83.6%(138/16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DFI、联合CDFI和SMI、CEUS三种方法诊断乳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72.5%、87.5%、72.5%,特异度分别为60.8%、59.2%、82.4%,准确性分别为63.6%、66.1%、80.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5、0.771、0.772,且三种方式对微小结节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应用CDFI和SMI的方式优于单独使用CDFI。结论对于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微小结节,联合应用CDFI和SMI,可有助于提高判断结节性质的灵敏度,并减少有创性检查超声造影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乳腺微小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琦 谢建华 吕晓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 (CVI- Q )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方法 :采用 CVI- Q技术检查 6 0例正常人和 4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 ,观察颈总动脉走行、内膜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片 ,测量血管内径(d) ,... 目的 :探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技术 (CVI- Q )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方法 :采用 CVI- Q技术检查 6 0例正常人和 4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 ,观察颈总动脉走行、内膜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片 ,测量血管内径(d) ,峰值血流速度 (Vmax) ,阻抗系数 (RI)和血流量 (Q)。结果 :脑梗死组中 75 %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 ,45 %的患者有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片 ,且 71%的斑片位于膨大及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各项测值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显示 :(1)颈总动脉 d较正常人明显增宽 (P<0 .0 5及 P<0 .0 1) ;(2 )颈总动脉 Vmax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0 .0 5 ) ;(3)颈总动脉 RI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 .0 5及 P<0 .0 1) ;(4 )颈总动脉 Q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CVI- Q技术可用于检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临床脑梗死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速度成像 定量技术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检查 CVI-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薛爱喜 卢川 +1 位作者 司云鹏 张梦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的30例患者共39个结节为研究对象。采用Aplio 500超声诊断仪对肝癌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的30例患者共39个结节为研究对象。采用Aplio 500超声诊断仪对肝癌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SMI检查。采用改良版Adler血流分级法对血流进行分级,计算栓塞指数(EI),评估TACE疗效;比较SMI与CDFI、增强CT(CECT)的诊断价值。结果SMI检出肝癌TACE术后残留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0.0%。EI不同,则栓塞的效果不同。SMI显示肝癌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P<0.05),与CECT无明显差别(P>0.05)。与CDFI相比,SMI能够显示更高级别的血流信号(P<0.05),且Ⅲd级及Ⅳ级血供仅在SMI上显示。结论SMI是评价TACE栓塞效果的有效方法,其显示血流的能力优于CDFI,等同于CECT。本研究提出的改良版Adler血流信号分级法进一步细化了肝癌血流的分级,EI可以量化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增强CT 改良版Adler血流分级 栓塞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low成像辅助诊断脑血管性病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远亮 周玉明 +3 位作者 童绥君 傅建新 王向东 姜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 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 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iFlow对脑血管病变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iFlow成像能在一幅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完整显示脑血管DSA采集的动态序列所包含的病变信息,包括病灶的解剖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灌注情况,较2D DSA更加直观。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对iFlow辅助诊断价值认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结论 iFlow较单独2D DSA图像显示病变更全面,能对临床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iflow成像 彩色编码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万新顺 刘霞 +4 位作者 刘瑞芳 刘向玲 刘爱琴 李晓鹏 裴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及血管因素对 AION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ing,CDFI) ,观测前部缺血... 目的 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及血管因素对 AION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ing,CDFI) ,观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32例 38眼眼睫状后动脉 (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s)、眼动脉 ( 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ION患者 O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舒张末期速度 (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值分别为 ( 2 8.87± 3.11) cm· s- 1、 ( 12 .73± 1.38) cm· s- 1 ,阻力指数 ( resistance index,RI)为 0 .72± 0 .0 2 ;PCAs的PSV、EDV分别为 ( 6 .10± 1.5 5 ) cm· s- 1 ,( 1.96± 0 .19) cm· s- 1 ,阻力指数为 0 .6 7± 0 .0 1。同对照组比较 ,PCAs、OA的 PSV,EDV明显降低 ,RI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结论  AION患者的 OA、PCAs血流量下降 ,血管阻力增加。CDFI对 AIO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超声诊断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超声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秀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84-287,共4页
关键词 经颅超声 灌注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 Doppler 脑微循环血流 DUPLEX 双功能超声 半定量评估 超声技术 彩色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与肝硬度值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小飞 梁雄波 +2 位作者 熊晓青 唐永丽 陈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2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检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同时进行FibroScan检测,检测结果以肝硬度(LSM)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HAPI、HARI和LSM分别为1.56±0.24、0.73±0.05和25.38±7.73 k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14、0.65±0.07和7.8±3.6kPa,t值分别为8.980、10.158、26.478,P值均<0.05);而肝硬化患者PVVmean为(14.43±1.86)c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35±0.56)cm/s(t=20.076,P<0.05)。LSM与肝硬化患者HAPI和HAR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66,P值均<0.001,与PVVmean呈负相关(r=-0.64,P<0.001)。结论利用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肝动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2
14
作者 刘亚平 张莹 +1 位作者 王从旭 李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分叉 狭窄程度 脑梗死患者 动力学改变 检出情况 峰值流速 搏动指数 对照组 检出率 多发生 防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