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姣 林采玥 +4 位作者 梁弘 赵明阳 范小婷 方刚 林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9-1764,共16页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空线点灸组)、阳性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2/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空线点灸组)、阳性对照组(普瑞巴林组)和壮医药线点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予以单次腹腔注射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诱导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处理21天,于造模前3天、造模后第1、4、7天以及干预后第3、7、14、21天检测大鼠的缩足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PWT)和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干预结束后,取脊髓组织,检测Th1/Th2/Th17细胞比例变化及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阐明该疗法对此平衡机制的调控作用。结果树脂毒素造模后大鼠的PWT呈下降趋势,而TWL呈上升趋势,表现出热痛分离,契合PHN的临床表现。壮医药线点灸后,PHN大鼠PWT上升、TWL下降,改善了热痛分离趋势;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壮医药线点灸组均能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中Th1的应答,升高脊髓组织中CD4+IL-2+细胞比例以及IFN-γ、IL-2的含量,上调IFN-γ、IL-2 mRNA的表达以及其蛋白活性,同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Th2、Th17的应答,降低脊髓组织中CD4+IL-4+、CD4+IL-17A+细胞比例以及IL-4、IL-10、IL-17、IL-22的含量,下调IL-4、IL-10、IL-17、IL-22 mRNA的表达以及其蛋白活性,且阳性对照组与壮医药线点灸组在纠正中枢神经系统Th1/Th2/Th17淋巴细胞失衡方面疗效相当,均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可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热痛分离趋势,这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壮医药线点灸 中枢神经 Th1/Th2/Th17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汉庆 郑建宇 +4 位作者 李克明 李晓华 窦锡彬 卢兰 赵玉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到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 目的了解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到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方法进行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均降低,疲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臀部疼痛评分、小腿后外侧疼痛评分、PSQI评分及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和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药线点灸 针挑疗法 坐骨神经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日兰 王秋凤 +2 位作者 赖俊玉 鲜于惠子 朱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在疗效、关节肿痛积分及尿酸方面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壮医 药线点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宏 关建国 +6 位作者 肖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李拥军 刘江 蒙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日兰 朱英 +1 位作者 庞学丰 苗芙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以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以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以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以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和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点刺放血 壮医药线点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结合药线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英 朱青青 +6 位作者 詹广生 江海燕 彭元霞 罗国馨 何彦霖 钟朝培 陈日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0-196,I0006,共8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色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治疗组大鼠步态较西药组大鼠好,其肿胀度也低;治疗组较模型组的代谢物能抗炎镇痛;治疗组较西药组的代谢物能促进代谢,降尿酸。结论: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较全面的反应了刺血结合药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代谢状态,其对血清代谢物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代谢组学 代谢物 刺血 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促进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宁余音 吴倩 +6 位作者 姜涛 黄华勇 李裕波 周丽 农玉梅 黄洁 刘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1,48,共4页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促进结直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行壮医药线点灸止吐穴、谷线穴、脐环穴,连续3 d后...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促进结直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行壮医药线点灸止吐穴、谷线穴、脐环穴,连续3 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疼痛及疲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于术后施以壮医药线点灸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壮医药线点灸 穴位 排气 排便 腹胀 疼痛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桦 唐汉庆 +6 位作者 郑建宇 赵玉峰 莫小强 李克明 李晓华 窦锡彬 舒方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 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 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 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壮医药 药线点灸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红梅 苏东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82-2483,共2页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并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例的疗效。方法:取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或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持针尖快速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尽量不出血,每3天1次,配合艾灸,10次为1疗程。结果:显...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并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例的疗效。方法:取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或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持针尖快速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尽量不出血,每3天1次,配合艾灸,10次为1疗程。结果:显效102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壮医针挑疗法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消瘿汤治疗甲亢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洪 朱红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17-318,共2页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中草药辨证治疗甲亢 50例 ,其中临床治愈 2 2例 ,有效 15例 ,显效 9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2 %。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 ,中药辨证施治为补 ,良性、双向的整体调节。阐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成为防治多种临...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中草药辨证治疗甲亢 50例 ,其中临床治愈 2 2例 ,有效 15例 ,显效 9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2 %。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 ,中药辨证施治为补 ,良性、双向的整体调节。阐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成为防治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壮医药线点灸 消瘿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脑组织NR1、NR2B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日铺 徐崟 +1 位作者 唐晓 李锦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1,I002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药线点灸、电针合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采用RTX腹腔注射来复制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 目的观察电针、药线点灸、电针合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采用RTX腹腔注射来复制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共干预14 d。观察各组机械性痛阈(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的改变,取脑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NR1、NR2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real-time fluorescencespectrometry,QPCR)NR1、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PWT:在注射后1、4、7、14、21、36 d检测,模型对照组的大鼠PWT值依次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治疗组PWT值均显著提高(P<0.001),其中药线点灸治疗组较电针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提高最为明显(P<0.001)。(2)WB结果:采用IPP软件蛋白条带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R1,P-NR1、NR2B、P-NR2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和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P-NR1及P-NR2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3)NR1 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脑组织中NR1 mRNA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余4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组组间对比,电针和药线点灸组的N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电针治疗组和药线点灸治疗组,差异显著(P<0.001)。(4)NR2B 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NR2B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其中模型对照组的NR2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和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P<0.01);各治疗组中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的NR2B mRNA表达量最低。结论电针及药线点灸对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可减轻大鼠后遗神经痛,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中NR1、NR2B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壮医药线点灸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脑组织 NR1 N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280-281,共2页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壮药施治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壮药施治为补,良性双向的整体...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壮药施治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壮药施治为补,良性双向的整体调节。阐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成为防治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重要手段,为治疗甲状腺腺瘤新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肿瘤 壮医药线点灸 壮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