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焱 陈敏 +3 位作者 周诚 罗南 林徐颖 傅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和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分别接受颈动脉CTA和MR检查。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纤维帽状态、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 目的探讨MRI和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分别接受颈动脉CTA和MR检查。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纤维帽状态、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CT和MRI显示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均为24%(t=0.461,P>0.05)。CT发现18支血管46处钙化,MRI发现17支血管39处钙化。MRI发现2支血管斑块内有小灶出血,CT无法显示斑块内出血。MRI发现4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CT发现3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结论 CT与MRI均可较好地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但MRI更适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TOAST分型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樊新颖 贾伟 +3 位作者 李敏 马敏敏 刘德志 朱武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的TOAST分型特征,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因及机制。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次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共435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的TOAST分型特征,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因及机制。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首次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共435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和远段梗死。各项检查完善后参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21例)、小动脉闭塞型(83例)、心源性栓塞型(8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10例)及不明原因型(33例)。结果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50.8%),其次为心源性栓塞(20.2%)、小动脉闭塞型(1 9.1%)。与年龄<45岁患者比较,中老年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后循环梗死最常见(P<0.05)。在所有患者中,远段梗死最常见(53.7%),其次为中段梗死(30.3%)及近段梗死(23.2%)。近段梗死患者的小动脉闭塞型较少见,与远段梗死、中段梗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后循环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后循环梗死病因存在年龄、性别、部位差异。明确后循环梗死的病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冠状动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分析——双源CT和高分辨MRI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于薇 张小洁 +2 位作者 王瑞 王绿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分节段进行分析并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评价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名患者均在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见到AS病变。冠状动脉110个节段中,38个节段存在病变,34.2%位于右冠状动脉,65.8%位于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颈动脉54个节段中47个节段发现病变,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是最常受累的节段。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平均评分为5.89±2.20和7.22±1.99,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2,P=0.029)。结论:HoFH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临床前期即可见动脉硬化病变。高分辨MR和多排CTA可作为HoFH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随访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评估新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慧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不足以准确评估该类疾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以及...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不足以准确评估该类疾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以及斑块的影像组学快速发展,显示出独特优势,血管内成像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新兴方法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同评估方法的联合应用会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明确不同方法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