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control of chaos for discrete-time fuzzy hyperbolic model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淡 张化光 郑成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29-535,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 chaotify the discrete-time fuzzy hyperbolic model (DFHM)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A simple nonlinear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this purpose. By revised Marotto 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 chaotify the discrete-time fuzzy hyperbolic model (DFHM)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A simple nonlinear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this purpose. By revised Marotto theorem, it is proven that the chaos generated by this controller satisfies the Li-Yorke definition.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time fuzzy hyperbolic model anticontrol of chaos parametric uncertainty nonlinear state feedb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ISTENCE OF GENERALIZED SOLUTIONS TO A HYPERBOLIC MODEL OF COMBUSTION
2
作者 陆云光 胡家信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199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In this paper we obtain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eralized solutions to the Cauchy problem for a model of combustion provided that the function f is of nonconvexity and initial values lie in the bounded, measurable class.
关键词 EXISTENCE OF GENERALIZED SOLUTIONS TO A hyperbolic model OF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ed Non-hyperbolic Stack Imaging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Model
3
作者 Song Wei Wang Shangx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55,共6页
In complex media, especially for seismic prospecting in deep layers in East China an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in West China,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mmon-mid-point (CMP) gather of deep reflect... In complex media, especially for seismic prospecting in deep layers in East China an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in West China,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mmon-mid-point (CMP) gather of deep reflection event is neither hyperbolic, nor any simple function. If traditional normal move-out (NMO) and stack imaging technology are still used, 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clear stack image. Based on previous techniques on non-hyperbolic stack, it is thought in this paper that no matter how complex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in order to get an optimized stack image, the stack should be non time move-out stack, and any stacking method limited to some kind of curve will be restricted to application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mentioned limit, a new method called optimized non-hyperbolic stack imaging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MP/CRP (Common-Reflection-Point) gather after NMO or pre-stack migration, this method uses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of reflectors as constraint, and takes comparability as a distinguishing criterion, and finally forms a residual move-out correction for the gather of constrained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could overcome the non hyperbolic problem and get fine stack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yperbolic interpretation model stack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VABILITY OF A PARABOLIC-HYPERBOLIC TYPE CHEMOTAXIS SYSTEM IN 1-DIMENSIONAL DOMAIN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化 吕文斌 吴少华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1285-1304,共20页
In this paper, we use contraction mapping principle, operator-theoretic approach and some uniform estimates to establish local solvability of the parabolic-hyperbolic type chemotaxis system with fixed boundary in 1-di... In this paper, we use contraction mapping principle, operator-theoretic approach and some uniform estimates to establish local solvability of the parabolic-hyperbolic type chemotaxis system with fixed boundary in 1-dimensional domain. In addition, local solvability of the free boundary problem is considered by straightening the free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bolic-hyperbolic system free boundary chemotaxis model local exist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icit solutions to some nonlinear physical models by a two-step ansatz
5
作者 胡建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774-2782,共9页
Explicit solutions are derived for some nonlinear physical model equations by using a delicate way of two-step ansatz method.
关键词 Explicit solution nonlinear physical model two-step ansatz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范CPT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改进与概率形式
6
作者 赵泽宁 段伟 +2 位作者 蔡国军 武猛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6,共8页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 静力触探(CPT)因其高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评估砂土液化势。目前中国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典型CPT方法(岩规法)在涉及细粒和深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并且结果难以整合到概率风险评估中。本研究考虑细粒含量、不确定性和采样偏差的影响,基于贝叶斯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建立CPT双曲线概率模型以改进岩规法,并推荐采用液化概率(PL)=15%所对应的临界锥尖阻力表达式作为确定性方法。最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CPT双曲线模型中的临界锥尖阻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并稳定,更能反映土体的动力特性。模型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深层土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土,准确性高于岩规法和国际通用的Robertson和Wride方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场地,概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确定性模型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静力触探 双曲型模型 概率 细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体变形的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周光远 干飞 +5 位作者 郑刚 周海祚 王宏 毕靖 刘彪 张元胤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2,共13页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 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会引起桩周土体变形,从而产生一种向下的拖曳力,通常称为负摩阻力。这种现象显著降低了桩的极限轴向承载力。因此,精确计算负摩阻力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为准确计算作用于桩上的负摩阻力,确定桩-土界面在不同土体变形条件下的应力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现有方法仅考虑剪切面上的峰值或残余应力,而忽略了土体变形的全过程应力状态。这种方法往往会高估负摩阻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土体变形过程中完整的应力状态变化(包括破坏前区及峰值应力、破坏后区及残余应力状态),利用双曲力学模型描述土体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土体变形行为划分为3种不同的形式,并分别针对每种形式探讨了负摩阻力的空间分布特性。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土体参数对负摩阻力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新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变形 负摩阻力 桩基础 应力状态 双曲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铁站房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春雨 朱颖杰 +3 位作者 宋鉴 李金龙 贾宝荣 罗魏凌 《建筑施工》 2025年第4期548-551,共4页
双曲屋面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与空间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但当前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以上海松江站双曲屋面施工为例,进行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参数化建模,精准优化结构构件尺寸、... 双曲屋面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与空间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但当前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以上海松江站双曲屋面施工为例,进行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参数化建模,精准优化结构构件尺寸、布局与曲面曲率分布;在加工环节,自动化加工金属板材等材料,提高精度与效率,降低损耗;借助模型模拟技术预演评估多种方案,优化调整,划分金属、铝板、吊顶檐口、天沟4个单元模块,成功实现简易化施工,大幅降低高空作业风险。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较原方案节省了1/3的工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双曲屋面 一体化建造 参数化建模 简易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黄土蠕变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
9
作者 汪芳芳 路洪斌 王秀秀 《建筑施工》 202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为研究黄土的蠕变特性,基于多次重复的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了分级加载和分别加载条件下压实黄土的蠕变规律,建立压实黄土的双曲线经验模型和Burgers模型,并将Burgers模型转化为高填方工程的沉降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压实黄土呈衰减蠕... 为研究黄土的蠕变特性,基于多次重复的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了分级加载和分别加载条件下压实黄土的蠕变规律,建立压实黄土的双曲线经验模型和Burgers模型,并将Burgers模型转化为高填方工程的沉降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压实黄土呈衰减蠕变特性,在2种加载条件下,蠕变时间与变形的比值与蠕变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运用改进的沉降计算公式,对延安大学新校区高填方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其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表明此公式可为填方工程预测变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土体蠕变 一维固结蠕变试验 双曲线经验模型 BURGERS模型 高填方工程 沉降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TE ON THE INTERACTIONS OF ELEMENTARY WAVES FOR THE AR TRAFFIC FLOW MODEL WITHOUT VACUUM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梅娜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1503-1512,共10页
In this note, we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s of elementary waves for the traffic flow model proposed by Aw and Rascle when the vacuum is not involved. The solutions are obtained constructively and globally when the init... In this note, we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s of elementary waves for the traffic flow model proposed by Aw and Rascle when the vacuum is not involved. The solutions are obtained constructively and globally when the initial data consist of three pieces of constant states. Furthermor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Riemann solutions are stable with respect to such small perturbations of the initial data in this particular situat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limits of the solutions as the perturbed parameter ε goes to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of elementary wave Aw-Rascle model Riemann problem traffic flow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EXISTENCE AND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AN 1-D COMPRESSIBLE ENERGY TRANSPORT MODEL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勇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1295-1308,共14页
In this article, the global existence and the large time behavior of smooth solutions to the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a degenerate compressible energy transport model are established.
关键词 degenerate parabolic system hyperbolic-parabolic energy transport model large time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宇光 甄莹 +2 位作者 刘媛媛 张振永 白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碳中和目标下,超临界态CO_(2)管道输送已成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体系尚未构建,管材止裂韧性难以预测,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通过归纳国内外相关文... 碳中和目标下,超临界态CO_(2)管道输送已成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体系尚未构建,管材止裂韧性难以预测,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通过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规范标准,对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控制研究进展及最新标准体系进行了简要综述;在系统收集已开展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信息及数据的基础上,对现有止裂韧性预测模型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模型修正形式,并对不同模型适用范围及预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模型解决了传统止裂预测模型过于激进的问题,同时降低了DNV推荐方法的保守性。建议将修正模型与DNN预测方法相结合,以使管材韧性值处于止裂区域;同时开展高效准确的CO_(2)管道裂纹动态扩展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可为我国CO_(2)管道止裂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延性断裂 双曲线模型 断裂 韧性 夏比冲击功 止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锚杆受力分析与临界锚固长度计算
13
作者 朱彦鹏 娄国庆 +2 位作者 黄安平 吴林平 成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6,共9页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 对于锚杆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等密闭空间进行施工,对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的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解析解相对繁琐,且现行的锚固长度设计规范和经验法做出的设计长度相对保守。为明确拉力型锚杆锚固段的受力机理并得到拉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计算方法,基于锚杆轴力和锚头位移关系的双曲线模型,通过对锚杆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对锚杆锚固界面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进行推导。依据锚杆荷载传递基本方程求解锚固段荷载传递解析解,并通过具体算例探究在锚固范围内轴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在荷载作用下锚杆锚固界面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黏结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加速软化阶段3个过程。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形式与轴力有所不同,随荷载的逐步增大表现为从单调、非线性递减曲线转变为存在峰值且峰值点逐渐向锚固深度方向传递的单峰曲线。假设锚杆锚固界面处于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沿锚固深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的简化模型,得出拉力型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相关假设求解的荷载传递方程计算简洁、形式简单,能够进一步了解拉力型锚杆锚固界面的分布形式和传递规律,通过相应简化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为锚固长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模型 非线性剪切—滑移模型 荷载传递特性 倒三角分布简化模型 临界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抛物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文化表达
14
作者 夏霞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1期157-160,172,共5页
双曲抛物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优美的曲面形态,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造型曲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中对双曲抛物面的运用得到空前发展。文章以双曲抛物面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大量案例,探讨双曲... 双曲抛物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优美的曲面形态,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造型曲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中对双曲抛物面的运用得到空前发展。文章以双曲抛物面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大量案例,探讨双曲抛物面在体育文化承载、地域文化融合、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科技文化展现上充满张力和动感艺术特性的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抛物面 建筑 造型设计 文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块系岩体动力响应及在巷道防冲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宽 戚承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7-1067,共11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亟需采用新方法、新理论加以防治.摆型波是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发现的新型非线性波,其使岩体出现相对分离和相对压实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岩体中软弱结构层的非...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亟需采用新方法、新理论加以防治.摆型波是在深部岩体工程中发现的新型非线性波,其使岩体出现相对分离和相对压实的不同运动状态,与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岩体中软弱结构层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引入双曲线模型建立块系岩体中摆型波传播的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软弱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大闭合量、初始刚度和阻尼)对块系岩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块系围岩与支护系统互馈作用的理论模型,在无初始地应力和考虑初始地应力的情况下研究巷道支护系统的刚度、让位能力和阻尼耗能作用对巷道顶板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支护系统的受力情况,为新型防冲吸能巷道液压支架设备的吸能让位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建立的块系岩体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能够限制岩块间软弱层的最大变形量.冲击载荷越大,增大软弱层最大闭合量时岩块的加速度降低程度越显著.增加支护系统刚度,增强支护系统让位能力和阻尼耗能能力,均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的加速度幅值,减轻巷道围岩对支护系统的冲击力,有效保护巷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系岩体 摆型波 双曲线模型 冲击地压 巷道支护 初始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正切模型的能源桩长期响应研究
16
作者 王桐 张云鹏 +2 位作者 郑君 董龙龙 吴文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93-4603,共11页
为研究能源桩的长期工作特性,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轴载能源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引入改进的Masing准则构建以双曲正切模型为骨架曲线的土体加卸载函数,进而模拟循环温变荷载作用下能源桩的工作特性;与原位... 为研究能源桩的长期工作特性,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轴载能源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引入改进的Masing准则构建以双曲正切模型为骨架曲线的土体加卸载函数,进而模拟循环温变荷载作用下能源桩的工作特性;与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荷载传递模型的合理性,并研究不同冷热循环方式和上部结构荷载对能源桩长期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温变荷载会造成能源桩桩头沉降和桩头轴力不断累积,并逐渐趋于稳定;相较于制冷模式,以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更容易引起桩头残余沉降和残余温度应力的累积效应;若上部结构荷载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比值过大,则容易引起桩头残余沉降累积,若过小,则会导致桩体产生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荷载传递法 双曲正切模型 循环温变荷载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古建筑双曲屋面模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小伟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以某异地迁建项目主体工程为例,介绍BIM技术在古建筑双曲屋面模板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对双曲屋面进行拆分和模板排布,有效优化模板分隔,采用装配式的思路进行现场模板施工,提前对施工质量进行预控,项目在双曲屋面现场实施的质... 以某异地迁建项目主体工程为例,介绍BIM技术在古建筑双曲屋面模板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对双曲屋面进行拆分和模板排布,有效优化模板分隔,采用装配式的思路进行现场模板施工,提前对施工质量进行预控,项目在双曲屋面现场实施的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双曲屋面 参数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大跨度双曲面铝板吊顶施工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欢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以广州律师大厦二期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了大跨度下双曲面铝板吊顶施工技术的施工重、难点问题,对于双曲面铝板吊顶,存在分格不规则、规格众多、存在翘曲值等问题,这些苛刻的条件给设计、生产、安装带来不少困难。基于以上问题,对... 以广州律师大厦二期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了大跨度下双曲面铝板吊顶施工技术的施工重、难点问题,对于双曲面铝板吊顶,存在分格不规则、规格众多、存在翘曲值等问题,这些苛刻的条件给设计、生产、安装带来不少困难。基于以上问题,对铝板吊顶施工关键技术展开综合研究,以模拟计算与BIM建模为出发点,采用密拼做法,匹配相邻铝单板,不仅提高了建筑外观的弯曲效果和美观性,还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并且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面 大空间 铝板吊顶 BIM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拟合的围堤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劲松 陈鑫松 叶进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地基工后沉降是评判地基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分层总和法、计算机数值计算预测沉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假定,应用Origin软件对相当数量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预测沉降体现了优势。通过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Weibull模型的沉... 地基工后沉降是评判地基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分层总和法、计算机数值计算预测沉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假定,应用Origin软件对相当数量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预测沉降体现了优势。通过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Weibull模型的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双曲线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随着沉降监测向自动化发展,实测数据取得更加容易,为基于曲线拟合的沉降预测提供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指数模型 双曲线模型 Weibull模型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引水沉井沉降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小飞 马泉坤 +1 位作者 刘越 吴慧明 《地基处理》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软土地区用于穿管用的沉井回填期间及回填后的沉降直接关系到引水管线安全,但现有计算理论很难对沉井沉降进行可靠预测,尤其是软土地区采取了各种减沉措施的沉井沉降。本文选取宁波软土地区一重大引水工程,对2个采取减沉措施的工作沉井... 软土地区用于穿管用的沉井回填期间及回填后的沉降直接关系到引水管线安全,但现有计算理论很难对沉井沉降进行可靠预测,尤其是软土地区采取了各种减沉措施的沉井沉降。本文选取宁波软土地区一重大引水工程,对2个采取减沉措施的工作沉井和2个未采取减沉措施的接收沉井进行了沉降变形长期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沉井下沉性状与沉井参数关系较小;沉井沉降主要发生在沉井回填施工期间,回填完成后10 d内沉降基本稳定;对4个沉井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多个回归模型对比后发现,双曲线模型预测法具有较好适配性,预测曲线与实测沉降曲线良好吻合,可用作引水全线沉井沉降的预测,为该区域引水管线的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回填 沉降规律 工后沉降预测 双曲线法 实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